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手性的S-(+)-扁桃酸(S-(+)-H2opa)和中性的1,3-二(4-吡啶基)-丙烷(bpp)为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Co(Ⅱ)-配合物:[Co(S-(+)-Hopa)2(bpp)]n (1).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证实该配合物属于六方晶系,C6手性空间群,P6122极性点群.bpp配体的端基氮原子与Co(Ⅱ)离子配位,形成在空间三个方向均匀分布的一维链,并通过分子间氢键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对配合物1进行了粉末X-射线衍射、热失重、磁性和铁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同时显示出弱铁磁和铁电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剂热方法,通过ZnCl_2和4-(5-嘧啶基)间苯二甲酸(H_2PAA)在混合溶剂DMF/H_2O中反应制备得到具有光致发光性能的配合物[Zn(H_2O)_2(PAA)]·(H_2O)_2。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了充分的结构表征。采用固态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性能。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的锌离子和PAA~2-配体中的氧原子及氮原子配位,形成具有(4,4)菱形网格形状的一维层,该一维层状结构沿c轴交错堆叠在一起形成二维多孔结构。  相似文献   

3.
在水热条件下,采用3,3′,5,5′-四甲基-4,4′-联邻二氮杂茂(H2X)作为有机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多酸基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Cu_4(H_2X)_4(SiW12O40)].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对该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2.620 9(5)nm,b=1.528 0(5)nm,c=2.050 2(5)nm,β=112.652(5)°,V=7.577(3)nm~3,Z=4,R1=0.077 8,wR_2=0.152 2.并且发现多酸连接相邻的Cu—H_2X聚合物链形成2D双层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2,6-双(2-吡嗪基)-4,4′-联吡啶为配体、邻苯二甲酸为辅助配体,水热条件下合成了单核钴配合物[Co(dpb)(o-bdc)H_2O]·4H_2O,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此配合物进行了分析.单晶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为单核钴单元,单核钴之间通过氢键的进一步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出一例由氮杂环配体构筑的多酸基配位聚合物Cu(bip)_2(H_2PMo_(12)O_(40)),并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以及热重分析对其进行表征.根据结构分析,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为a=10.0046(7)?,b=11.7982(8)?,c=12.0116(8)?,V=1242.98(15)?~3,金属Cu~+离子与两个bip配体结合成独立的单核单元,并通过π…π堆积作用构成一维链状结构,多酸H_2PMo_(12)O~-_(40)离子穿插在一维链之间.电化学工作站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NaNO_2的还原表现出良好的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一种半刚性的多羧酸配体5-(3-吡啶基)间苯二甲酸与Pb(NO3)2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颖的金属配合物[Pb(pyip)]n.对其用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分析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monoclinic),P2(1)/c空间群,并且该配合物的两个羧基分别采取了双齿螯合与螯合桥式四齿的配位模式,从而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7.
用双自旋-轨道耦合参数模型研究了四面体四角晶位中络离子CoX2-4(X=Cl,Br)的零场分裂D.研究表明,配体Br对Co2+离子零场分裂D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用双自旋 轨道耦合参数模型研究了四面体四角晶位中络离子CoX2 -4 (X =Cl,Br)的零场分裂D .研究表明 ,配体Br对Co2 离子零场分裂D的影响较大 .  相似文献   

9.
以1,3-二咪唑基丙烷(1,3-bip),4,4’-联苯二甲酸(H_2bpdc)和Cu(NO_3)_2·3H_2O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u(1,3-bip)(bpdc)·3H_2O]_n,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等技术手段对得到的样品进行了测试.单晶结构解析结果表明:Cu(Ⅱ)作为中心离子可被视为一个四连接的节点,通过配体H_2bpdc,1,3-bip桥联连接形成一个二维(4,4)平面,相邻的2个(4,4)平面由存在其缝隙间的一维水分子链通过大量的分子间氢键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三维超分子结构.另外,研究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2-吡啶甲酰肼为起始原料合成了5-巯基-2-(2-吡啶)-1,3,4-噁二唑(L),以此为配体与CoCl_2·6H_2O反应得到双核Co~Ⅱ配合物Co2(L)_2(DMSO)_2Cl_4,并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研究.X-ray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结构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_1,由2个配体分子、2个CoCl_2和2个DMSO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11.
以Fe(Ⅱ)为金属中心,1,10-二氮杂菲衍生物作为有机配体,利用溶剂热方法合成Fe(Ⅱ)的配合物Fe(DPPZ)2Cl2(1)(DPPZ为二吡啶[3,2-a:2′,3′-c]并吩嗪),并利用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等测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经过分析后得到,配合物(1)是单斜晶系,C...  相似文献   

12.
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Co_2(NTB)(bipy)_(1.5)(H_2O)_3]·H_2O}_n(H_3NTB=4,4′,4″-三甲酸三苯胺,bipy=4,4′-联吡啶),并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红外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等对其进行了结构测定与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位聚合物中钴离子采取五配位的四角锥构型和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构型,构成了{CoO_4N_2}和{CoO_4N}两种结构单元,通过H_3NTB配体和bipy配体作为桥连结构,构成了一个穿插的三维网络结构,并通过分子间氢键使结构更加稳定.紫外光谱测试表明配位聚合物对染料刚果红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最大吸附率为65.3%,最大吸附量为45.52 mg/g;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其氧化还原过程受表面控制.  相似文献   

13.
以3-(2-吡啶基)-5-(4-吡啶基)-1-H-1,2,4-三唑(2,4′-Hbpt)和均苯三酸(H_3btc)为共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例金属钴(III)配合物:[Co(2,4′-bpt)_3]·H_3btc(A),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其组成、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A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三个2,4′-Hbpt配体失去质子后以耦合配位模式与钴(III)离子结合形成单核结构单元,游离的均苯三酸以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将单核单元连接起来,形成了化合物的三维超分子结构.DSC量热分析表明,配合物A作为添加剂对高氯酸铵(AP)的热分解行为显示出良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吡啶-2,5-二羧酸为配体与MgCl_2·6H_2O和Zn(NO_3)_2·6H_2O,运用水热法在120℃下反应3 d,合成了一个混金属配合物,[Mg(H_2O)_6][Zn(pydc)_2]·2H_2O (1, H_2pydc=吡啶-2,5-二羧酸).并对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稳定性分析以及室温固态荧光光谱等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晶胞参数a=0.72725(10) nm,b=0.74311(10) nm,c=1.06859(15) nm,α=78.968(2)°,β=74.332(2)°,γ=70.428(2)°;V=0.52066(12) nm~3,Z=1.此配合物呈现深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15.
以乙酸钴、2-(1H-苯并咪唑基)-4-溴苯酚为原料通过水热法自组装成新型的配合物[Co(C_(13)H_8BrN_2O)_2]·2(CH_3OH)1;乙酸锌和2-(1H-苯并咪唑基)-4-溴苯酚通过自然挥发法自组装成新型的配合物[Zn(C_(13)H_8BrN_2O)_2]·DMF·3H_2O_2.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都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具有相似的晶胞参数,属于同构体.配合物1通过氢键的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通过氢键的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两者的荧光及热稳定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2比配合物1的荧光强度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Co(Ⅱ)配聚物:[Co(bdc)(dmpz)2]n(1),[Co(bdc)(pz)2]n(2),(dmpz=3,5-二甲基吡唑,H2bdc=间苯二甲酸,pz=吡唑).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UV-Vis-NIR)、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单晶衍射和表面光电压光谱(SPS)进行了结构表征及光物理性质研究.结构解析结果表明:配聚物(1)和(2)是以bdc2-为桥联配体,以dmpz和pz为协同配体的具有一维链状结构的Co(Ⅱ)配聚物.配聚物中Co(Ⅱ)均为四配位(CoN2O2配位模式),具有四面体(Td)几何构型.此外,在配聚物(2)中分子间氢键将1D链网连成了2D超分子.采用表面光电压谱(SPS)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谱(FISPS)探讨了配聚物的表面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在紫外-可见光诱导下,2个配聚物都呈现出明显的光伏响应,表明它们都具一定的光-电转换能力.对比研究了2个配聚物的光物理性质,发现配体结构对光物理性质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水热法合成3种金属有机功能配合物[Co(NCS)_2(BBI)_2]_n(1),[Ni(NCS)_2(BBI)_2]_n(2),[Mn(NCS)_2(BBI)_2]_n(3)(BBI=1, 4-双(咪唑-1-基)丁烷),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文中3种配合物均为六配位八面体构型.过渡金属均与配体的N原子配位,BBI有机配体将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的Co~(2+)连接起来,拓展成一个三维网状结构.此外,对配合物的磁学性质研究发现:3种配合物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均符合居里-外斯定律,其中配合物1表现为弱的反铁磁性,配合物2和3表现为弱的顺铁磁性.  相似文献   

18.
用磷酸溶剂热法合成了含有特殊硼磷氧结构单元的铜硼磷酸盐K_(0.325)(H_3O)_(0.675)Na_2H_(0.68)Cu_4[B_2P_4(B_(0.84)P_(0.16))O_(20)]Cl,并对其进行单晶和粉末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波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特殊硼磷氧结构单元具有非常罕见的[BO_3]和[PO_4]基团相互取代的现象,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9.
1,5-萘二磺酸二钠盐为主配体,邻苯二胺为第二配体,利用常温法和水热法合成[Ni(H_2NC_6H_4NH_2)_2(H_2O)_2]·2nds·H2O(1)和[Cd(H_2NC_6H_4NH_2)_4]·nds(2)两种新型的配位聚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和SHELXTL—97软件分别确定和解析出晶体的结构;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热重分析(TGA)分析配合物的纯度及骨架结构的稳定性;根据配合物1的荧光性能分析其对于甲醇的小分子识别性能方面存在着潜在的应用;同时利用场诱导表面光电压技术为基础的多功能光谱仪,测定了配合物的表面光电性能,配合物1、2的光伏响应带强度是随着外加电场电压的增加而增强,说明该类配合物具有一定的p型半导体的性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1,2-二(2-吡啶基)甲酰肼为起始原料一步反应合成了2,5-二(2-吡啶基)-1,3,4-噁二唑(bpod),用乙醇溶液法得到Co_2(bpod)(H_2O)_5(Cl)_4双核配合物,通过IR和X-ray单晶衍射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X-ray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结构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由一个配体(bpod)分子、两个Co原子、四个氯原子和5个水分子组成,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三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