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陆崇 《当代地方科技》2010,(14):132-13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利辛县位于皖西北淮北平原中部,面积1950平方公里,人口14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25.48万人)。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卫生部通过调查核实,发现至2004年底,我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42.4万人,主要是高氟水、苦咸水、污染严重的浅层地下水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几年的努力,截止到2009年底建成集中式供水水厂57处,使得农村饮水条件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云南沾益县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口34.72万人,截止2011年底解决了23.02万人饮水安全建设任务,成功探索出农村供水经营管理模式,运营健康发展。介绍了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沾益县各级政府积极推动,加强组织保障和制度建设;创新建设机制,激发群众建设热情;创新资金构成模式,破解地方配套资金难题;建立项目前期经费投入机制,提供技术支撑四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王廷丽 《甘肃科技》2013,29(2):6-7,52
白银区地处干旱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突出。近年来,随着26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修建和改造,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10392户4.7226×104人,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63.4%,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63.4%。与此同时,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仍有5乡(镇)20个行政村的饮水不安全人口达2.72×104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6.6%。从当地实际出发,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对白银区农村饮用水发展进行规划,以促进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为农村实现现代化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2006年水利部将萍乡市列入新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萍乡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已解决了11.85万农村人口的的饮水问题,全市还有56.27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本文就萍乡市农村饮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喻磊  沈威 《科技资讯》2014,(15):136-136
安全饮水工程是关乎群众生活的民生工程,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乡镇集中供水水厂的增多,运行和管理中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为例,对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建设与运行管理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庄浪县属陇东黄土丘陵沟壑区,总人口4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2万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40立米,且山大沟深,十年九旱,自然条件严酷,尤其是山区群众吃水十分困难,从2001年开始,借国家实施人饮解困和饮水安全项目投资机遇,充分利用自然地理优势和有限的水资源,建成和开建了南部山区等7处跨流域、跨乡镇的规模较大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管好、用好工程,县水务部门在管理中大胆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并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现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省发改委、水利厅《关于下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合江县获2014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2084万元。根据初步设计,合江县2014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集中供水、管网延伸和分散供水,主要在九  相似文献   

8.
李博  李佩 《科技信息》2010,(20):72-72
水是生命之源,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级政府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水资源短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供水安全程度不高,农民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饮水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9.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制约农村生活质量提高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已经严重影响中国新农村建设.本文从农村饮水安全决策的角度,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及熵值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分法对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进行评价,并分析了4项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①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整体呈现较不安全的状态,其中晋城市、忻州市和运城市为中等安全,大同市为不安全,其余各市均为较不安全;②朔州、忻州、长治水资源总量大,不安全饮水人口相对偏少;③太原、大同、晋中和吕梁水资源短缺且浪费严重,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突出;④工程建设力度较高的地区有运城市、临汾市、吕梁市和晋中市;⑤晋城市、运城市、大同市和朔州市取水方便程度较高,适合建设大规模集中供水工程.  相似文献   

10.
对曲靖市辖的9个县(市、区)195个供水规模达日供水量200m2或供水人口2000人以上的重要乡村水源地,水质现状、水源地水质安全状况进行调查、评价,重点从水量、水质、方便程度、保证率四个方面进行供水安全分析,找出曲靖市农村饮水安全存在问题,提出从工程保障等措施出发,达到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了解评价龙首人饮供水工程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确保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评价主要指标,即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项,以T/CHES18-2018《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和《甘肃省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实施细则》为依据,通过多项数据统计分析表明,龙首供水工程向用水户提供了符合水质、水量要求的供水服务,保证了正常供水;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达到了用水方便,供水保证率高的目的,确保了生活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2.
沙本良 《广东科技》2013,(16):135+127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关系着我国众多人口的生活健康和生活质量水平高低的民生服务设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知识的广泛普及以及农村水污染的不断加剧等等原因带来的影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又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在人饮安全项目中,取水建筑物,构筑物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取水型式是取水建筑,构筑物设计基础,是水源水质、水量达标的重要保证,又是工程正常运行重要保障。正确选取取水的型式是整个人饮安全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张涛 《科技信息》2011,(35):I0238-I0239
本文结合多年从事供水管理工作的经验与实践,全面调查了灵武市人畜供水工程现状,对灵武市农村人畜饮水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加强供水水源和供水工程的保护,划定水源保护区和工程管护范围,制定管护办法,依靠环保部门,加强水源地周边排污口管理,确保供水水质安全,对农村饮水水安全有着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铜仁地区农村饮水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简述江西省上高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分析农村饮水安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保证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建设以及管理对策和建议,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罗玉国  钟伟  陈健 《科技信息》2010,(23):J0115-J0115,J0112
为了解决东昌府区7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2006年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东昌府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全面实施,现已基本完成。本文主要介绍了东昌府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概括,分析了自来水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东昌府区在农村供水方面的管理经验。就如何使农村自来水工程长期有效的发挥效益做出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后管理应以保障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主体落实、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系;按成本水价供水、计量收费、市场运作,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为建设社套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当前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一、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云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规模巨大。据统计资料显示,全省2006年末总人口4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00.19万人,比上年增加0.9%;农村劳动力2190.54万人,比上年增加1.4%,占总人口的比例为48.9%,可见,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饮用水安全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长期以来都是社会发展的重点,尤其西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饮水水质严重不达标、饮用水源不安全、饮用水重复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饮水水质恶化带来严重危害,长期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饮用水安全问题一直影响农村人们的健康,当我们长期饮用不达标的水就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结石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体内重金属常年累计,所以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对于全面解决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民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令人担忧,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供水方式及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运行中的薄弱环节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原因,所以要从水源保护,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运行管理几方面严格控制,从而彻底解决困扰新民市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