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铁路旅客车站站房已不再是单纯的出行要求了,它既要为旅客提供高质量的出行环境,也要成为城市的重要地标,反映地方特点,同时也是地域文化的载体,通过对滁州火车站站房的设计,寻找到了现代旅客车站站房新的设计之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舒适性列车空调系统的要求及其实现方法,提出了舒适性列车空调系统的节能途径,并指出了舒适性列车空调能更好地满足旅客越来越高的舒适性要求和节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胡万玲  管勇 《甘肃科技》2003,19(6):55-56
对目前我国列车空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列车空调的能耗是惊人的。对列车空调的节能途径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列车空调的新风量进行了分析,提出用二氧化碳浓度法来合理控制新风量,既可以满足旅客对舒适度的要求,又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城际列车下的运输通道内客流特征,选取云南省昆明到曲靖运输通道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收入偏低的旅客选择城际铁路比例大,而收入偏高的旅客选择汽车的比例大;通道内客流主要由工人及公司职员、个体劳动者构成;旅客出行目的主要为公务出差、探亲访友;旅客每年乘坐城际列车的次数要高于乘坐汽车的次数;所有旅客出行偏爱火车;旅客选择城际列车最主要原因为速度快,选择汽车最主要原因为随到随走;旅客对城际列车最不满意因素为出行时间和发车时间不合适,对汽车最不满意因素为主城客运站外迁和不安全。  相似文献   

5.
针对铁路旅客运输的特点,分析旅客乘车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建立旅客出行满意度指标体系,依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划分旅客群,在旅客出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计算了旅客乘车选择行为满意度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得到了各类旅客对不同种类列车的满意度等级参数评价结果;分析了各类旅客对不同种类列车选择的偏好,结果可为铁路运输计划的科学规划和客运产品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满足旅客出行需求的列车开行方案能够更好地吸引客流,提高高速铁路的核心竞争力.以最大化经济收益和最小化出行费用为目标函数,以高速铁路开行方案为研究对象,以旅客出行需求等作为约束条件,将列车开行方案与OD客流量结合起来,同时考虑旅客的购票心理和列车购票的时效性,建立了一种基于动态客流的列车开行方案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一种基于个体信息和改进变异算子的多目标差分(SG-MOSaDE)算法进行求解.以广州市某线路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开行方案不仅最大化满足了旅客出行需求,而且在提高铁路部门经济收益的同时降低了旅客的出行花费,并且优化后的列车总停站次数较原来有所下降,停站方案更加均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城市群区域交通需求特征、出行客流特点及其对区域轨道交通开行方案影响的分析,指出区域轨道交通开行方案应根据客流出行的时段特点调整始发终到时刻和间隔、增减列车对数,根据出行客流的区段密度特点调整列车的停站次数和交错停站方式;同时,加强与城市轨道交通和主要公交线路的运营协调,采取灵活的售检票措施,尽可能减少旅客的辅助旅行时间,缩短旅客的出行时间,以便提高区域轨道交通的吸引力和运营商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张强 《科技信息》2012,(35):I0158-I0158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外出旅行的乘坐环境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列车在铁路客车快速度、大范围的应用,为铁路全面改善其服务质量、在激烈的运输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提升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空调列车的心脏就是发电车。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铁路空调客车较注重对空气温度、湿度的控制,对空气品质重视不够。以致长期工作、生活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出现疲劳、头昏、口干、胸闷、眼痒、精神不佳等症状,甚至出现烦躁、抱怨多、爱发火、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上的改变。空调客车车内空气品质差,旅客出现身体不适现象时有发生,乘务员长期工作在这种环境下,会损害健康。在未来的高速列车中,为了避免车外较大的压力波动传至车内,车体将做成气密结构,对于空调系统而言,这种良好的气密性使得自然渗入新风急剧减少,旅客在感到不适时也不可能开窗换气,车内空气品质问题将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针对列车间相互替代性、差异性及旅客选择行为对票额分配的影响,利用旅客疲劳恢复时间对列车舒适度进行定量化研究,在考虑列车运行时间、舒适度、停站方式差异性的基础上,以铁路部门和旅客的系统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考虑旅客旅行时间的高速铁路多列车票额分配随机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模拟退火求解算法.以京沪高铁列车为对象进行实例分析,并与只考虑铁路收益下的票额分配方案对比,结果表明:考虑旅客旅行时间的票额分配方案能在保证铁路收益提升约2.3%的前提下,使得旅客旅行时间和旅行成本均降低约3.6%,铁路部门和旅客的系统效益提高约7.1%,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长途旅客的出行需求.所构建模型能够为高速铁路多列车的票额分配提供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给公路客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提高公路客运企业竞争力,结合中长旅客出行需求和发展态势,笔者从旅客特性、出行特征、运输方式特性等角度,分析了旅客出行行为偏好影响因素,构建了基于非集计的多元Logistic旅客选择方式回归模型。论文依据北京公路客运数据,对0~400km和400~800km的中短途和中长途旅客出行选择行为进行了敏感度分析实验。实验表明,0~400km中短途出行的旅客对便捷性和准时性的敏感度高,而400~800km中长途出行的旅客对出行费用、出行时间、舒适性和安全性的敏感度高。  相似文献   

12.
在铁路运输中,长距离运输能力紧张的局面持续存在.通过同车分段购票策略,可将被短途客流切割的长途席位重新组合起来供长途旅客使用,有利于增加长途旅客的出行机会,但也引发公平性争议.基于效用理论构建旅客购票决策模型,基于列车开行方案评价体系构建运输效益评价模型.利用京沪高铁客流量数据,进行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仿真实验,模拟不同购票策略下的旅客购票行为,验证模型并得出结论.同车分段购票策略可在不损害短途旅客出行机会的前提下增加长途旅客的出行机会,且具有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收益的运输效益.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铁路客运网的客流分配问题,以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为基础,由各OD间多条旅客出行路径构建铁路客运网.采用广义的旅行费用作为旅客出行路径综合总阻抗的度量,考虑不同铁路线区间客流输送能力和旅客出行路径综合总阻抗,提出不同铁路线区间客流输送能力饱和熵与旅客出行路径综合总阻抗熵等新概念.建立了以OD客流量守恒、旅客换乘次数限制以及客流量非负限制为约束条件,铁路旅客输送能力与旅客出行需求尽可能匹配的客流分配优化模型.根据区间客流输送能力和旅客出行路径综合总阻抗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程度,提出了基于组合熵优化的客流分配迭代优化求解算法.算例表明,利用该客流分配模型和算法能够得到更有效更细致的不同出行路径的铁路客流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4.
王志全 《科技信息》2012,(4):115-115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铁路空调客车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与此同时空调客车内的热舒适性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目前空调客车硬座车厢内的状况及我国铁路运行的自身情况,对影响旅客热舒适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未来的通信要彻底克服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进行包括语音、数据和视频等信息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出行的旅客也需要在列车上享受如同在办公室环境下的信息交流,比如同其他人进行语音、数据、传真、图像等信息交流,还要接入国际互联网。  相似文献   

16.
针对列车服务网络客流分配模型复杂、求解困难的特点,采用旅客类别划分的简化策略,以旅客主体特性为分析参数,运用近邻传播算法对其进行聚类。在此基础上,构造列车开行方案形成的服务网络,提出不同类别旅客乘车方案弧段阻抗的计算方法,建立基于类别划分的旅客乘车方案概率选择模型,并设计相应的网络流量加载算法。以宝成线为实例,根据客流调查结果,进行旅客类别聚类划分与流量加载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将铁路出行旅客划分为6个类别时,具有最好的聚类效果;在此基础上客流分配准确率在80%以上。基于旅客类别划分的流量分配方法能够得到准确的流量分配结果,从而为列车开行方案的调整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动车组的开行遇到了票价高、上座率低、取消了部分受旅客欢迎的列车给旅客出行带来了不便和部分动车组在时间上无优势的问题。为更好地发挥动车组的优势,必须有适宜的开行条件:距离和时间的匹配,实现动车组的公交化开行,动车组票价与旅客生活水平相适应,对长途运输不宜开行动车组。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其竞争力,提高铁路的占有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8.
基于联网售票数据,提出公路旅客群体识别方法,建立了基于K-means聚类及决策树CHAID算法的公路旅客群体识别嵌套模型,提取了平峰与高峰时期旅客群体的细分规则及群体细分特征,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获取了需求强度对公路旅客出行行为异质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平峰时期,购票方式、出行时刻及提前取票时间是划分旅客群体的主要因素.高峰时期,旅客出行计划性更强,提前16h以上取票的旅客占比相对平峰时期高约2%;将需求强度等级由高至低划分为1至4级;需求强度提升将导致常规出行型旅客更倾向于人工购票,计划出行型旅客更倾向于网络购票;常规出行型旅客受票价的影响程度高于计划出行型旅客0.113%,揭示了常规出行型旅客对票价提高不敏感;计划出行型旅客的出行时刻选择几乎不受需求强度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旅客安检是保护旅客出行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人、机、环境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地铁安检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安检人员、安检设备、安检环境等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应用安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地铁旅客安检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从安检工作人员和旅客两个方面分析安检过程中人的不安全因素,以期为地铁公司安全生产和旅客安全出行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据预测,2013年春运期间,我国将有超过34亿人次出行。其中,选择乘坐火车出行的人员有2.25亿人次。如何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对于铁路部门来说是一个艰巨的挑战。湖南铁路部门工作人员正通过大量工作,保证旅客能够安全返乡过年。让列车安全——检车员实施检修若不是亲眼所见,真不会相信长沙车辆段会如此之大。在超过十个足球场的面积内,并排着近三十条铁轨,上面停靠着18节车厢的列车,它们正静静地等待列车检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