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亚麻油软膏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麻油软膏的制备方法和稳定性.方法:用对比试验法制备亚麻油软膏,在不同条件下,考察软膏性状、均匀性、α-亚麻酸含量变化及分层现象.结果:亚麻油宜制成W/O型乳膏,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α-亚麻酸含量.结论:用乳化法制备亚麻油软膏工艺简单,质量可控,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
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生物微胶囊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原料,研究了采用界面络合方法制备藻酸钠一壳聚糖生物微胶囊的技术条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胶珠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0min、海藻酸钠浓度为2.0%、氯化钙浓度为4.0%、壳聚糖溶液的浓度1.8%、海藻酸钙胶珠与壳聚糖溶液的比例为1:5、成膜反应时间10min、覆膜时间8min为最佳的微胶囊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3.
高压静电场制备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在自行研制的高压静电成囊装置上进行了制备微胶囊的试验研究。以海藻酸钠在氯化钙中固化成囊方法,进行了平针头与斜针头的成囊电压,跳火电压对比试验研究,得出平针头优于斜针头的结果;分析了电压、推进速度、液面距等参数变化对制成的微胶囊直径和均匀度的影响;对于1.5%的海藻酸钠溶液和7^#平针头,得到满足胰岛细胞团胶囊化要求的较佳参数组合为电压5kV,推进速度50mm/h,液面距20mm。 相似文献
4.
5.
原位聚合法制备阻燃剂红磷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原位聚合法制备阻燃剂红磷微胶囊的工艺,测试了产品的吸水率、PH3发生量等物理性能,重点讨论了乳化分散剂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并研究了其用于ABS的阻燃和增强增韧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6.
阿维菌素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用原位聚合法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并研究了阿维菌素微胶囊制备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NaCl,适当升高反应温度,控制加酸速度等制备出的阿维菌素微胶囊的外观形貌、粒径均匀度等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8.
喷雾干燥法制备肉桂醛微胶囊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以阿拉伯树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化肉桂醛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壁材组成、乳化剂用量、固形物浓度、芯壁比、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喷射压力等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经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阿拉后胶和麦芽糊精的最佳配比为1:1,蒸馏单甘酯的用量0.4%(质量分数),固形物质量分数为40%,芯材与壁材的配比为V:m=1mL:10g,喷雾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225℃,进料速度210mL/h,喷射压力为180kPa。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微胶囊对沥青路面微裂纹的愈合效果,首先利用聚脲甲醛(作为微胶囊壁)和生物油(作为微胶囊心)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采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EM/TEM)和热重分析(TGA)探究微胶囊的外观形貌和热稳定性;然后将微胶囊用于制备微胶囊/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Microcapsule/SBS)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和离析试验探究微胶囊的掺加对复合改性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延度愈合率试验验证微胶囊的愈合效果,并结合宏微观试验分析其愈合机理。结果表明:微胶囊呈现类球状,且表面较为粗糙,增大了与沥青的接触面积。微胶囊的热稳定性较好,其囊壁可承受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高温环境。随着微胶囊的添加,复合改性沥青的低温塑性和耐热性均有所改善。此外,复合改性沥青的储能模量和损失模量也有所提升,即微胶囊的添加提升了SBS改性沥青的黏弹性能,这可能是由于添加的微胶囊与SBS和基质沥青具有很好的相容性,且微胶囊均匀分散在沥青内部并嵌入SBS呈现的网状结构中,这也在离析试验和荧光显微试验中得以证实。当微胶囊的掺量为0.4%时,复合改性沥青的愈合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0.
亚麻油改性酚醛树脂制备及其耐热性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亚麻油改性酚醛树脂(PF),得到高性能的摩阻材料用树脂基体.综合热分析结果显示改性PF在320~600℃间失重53.11%,普通PF失重73.51%;普通PF热分解峰为400~425℃和540~600℃,而亚麻油改性PF热分解峰为440~470℃和600~660℃,表明亚麻油改性PF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能均得到很大提高.推导了亚麻油的改性机理和改性PF的结构特征;发现亚麻油参与反应并成为聚合物结构的一部分,亚麻油改性PF固化后的结构特征是互穿聚合物网络(IPN). 相似文献
11.
相变物质正十八烷微胶囊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正十八烷为囊芯、苯乙烯一二乙烯基苯为高分子囊壳的微胶囊.讨论了共单体丙烯酸的加入量对微胶囊形貌的影响.利用激光粒度分布测试仪和扫描电镜(SEM)分别表征了微胶囊的粒径及形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微胶囊的热物理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微胶囊包裹完全,粒度均一,平均粒径约6μm共单体丙烯酸的加入是得到形貌规整、表面光滑微胶囊的有效手段.同时正十八烷微胶囊具有很好的相转变热性能,可广泛应用于能量储存和温度控制方面。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被猪血红蛋白微囊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乳化凝胶法研制壳聚糖-海藻酸钠包被的猪血红蛋白微囊.结果表明:壳聚糖-海藻酸钠-血红蛋白微囊具有较佳的形态和较小的粒径,平均粒径1μm,且具有相对较窄的高斯分布;血红蛋白在微囊中包埋率超过90%,从微囊中持续释放时间达1个月以上.壳聚糖-海藻酸钠-血红蛋白微囊有望成为可供静脉注射用的具有缓释作用的人工携氧治疗剂.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包水”型离子凝胶化原理法制备壳聚糖微囊,即室温下在有分散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介质中,以多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由壳聚糖(CS)制备了CS/TPP纳米微胶囊.探讨反应条件如壳聚糖浓度、多聚磷酸钠浓度、转速、分散剂、助表面活性剂的加入等对微囊的成型影响,通过透射电镜表征了微囊的成型、粒径及单分散情况.结果表明:“水包水”型离子凝胶法操作简单,不需要有机溶剂的特殊反应体系,在600 μL分散剂Tween-80和0.0400 g助表面活性剂PEG20000的介质中,当转速为200 r/min,pH =5.11,ρ (CS)=1.50 mg/mL,ρ(TPP) =0.50mg/mL,即ρ(Cs):ρ(TPP)=3:1时,有利于成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分子材料的自修复,选取双环戊二烯(DCPD)作为芯材,采用三聚氰胺-尿素-甲醛树脂为壁材,对其进行微胶囊化包裹。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光学一摄影显微镜、微机差热天平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表面形貌、热性能和化学结构等进行了表征。讨论了芯材投料量、乳化剂用量以及乳化速率对微胶囊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和囊芯含量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工艺参数得到控制,其囊芯含量最高约90wt.%,体积平均粒径为50~70μm。 相似文献
15.
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为囊芯,密胺树脂为高分子囊壁材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具有自修复功能的微胶囊.利用激光粒径分布仪、光学显微镜、微机差热天平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研究了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表面形态、热性能和化学结构.讨论了乳化剂用量、搅拌速度以及芯材与壁材的投料质量比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微胶... 相似文献
16.
鄢瑛;刘剑;张会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9)
本文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的微胶囊相变材料。采用SEM,DSC,光学显微镜等测试仪器考察了乳化剂种类、用量及乳化转速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助剂NaCl和分散剂NNO的用量对微胶囊微观形态、相变潜热和平均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乳化转速为3000rpm下,使用用量占芯材质量5%的复合乳化剂合成的微胶囊热性能良好,球体表面光滑,粒径均一。加入NaCl溶液后,微胶囊的相变潜热增加;当NaCl浓度为10%时,相变潜热达到最大,包覆率达到92.04%。同时加入占芯材质量2%的NNO,微胶囊的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17.
Traditional preparation of magnetic microcapsules involves cumbersome processes and often results in irregular-shaped products. Due to the stable laminar flow of reaction solution and the moderate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T-shaped microchannel (T-MC) reactor is supposed to yield microcapsules with regular shape. In this paper, magnetic particles of ferroferric oxide modified by oleic acid (OA-Fe3O4) and dispersed in tetrachloroethylene were used as core material.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was used as shell material. Magnetic microcapsul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a T-MC reactor.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encapsulated re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s, which included the velocity ratio of aqueous phase to oil phase, the length and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microchannel. The morphology, composition, and magnetic responsiveness of the magnetic microcapsules were analy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EM, FTIR, XRD, TGA, an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VSM).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magnetic microcapsules prepared by T-MC reactor were regular in shape. 相似文献
18.
原位聚合法制备甲维盐微胶囊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的甲维盐微胶囊制剂.研究了壁材与芯材的比例、分散乳化剂、催化剂、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5因素对微胶囊产品的影响,得出最优化的工艺为:壁材与芯材的比例为m(壁材)∶m(芯材)=8.0∶2.0,以聚丙烯酸钠为分散乳化剂,氯化铵为酸性催化剂,加入速度以2h加完,终点pH值为2.0,缩聚反应温度控制在70℃左右,反应时间为3h,搅拌速度为1000r/min.结果表明以此获得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油页岩渣制备微晶玻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页岩渣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微晶玻璃,探讨了微晶玻璃组成、主晶相确定和晶核剂选择等问题.采用DTA,XRD和SEM等测试手段,分析了晶核剂和热处理制度对微晶玻璃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晶核剂(TiO2+P2O5)能有效促进油页岩渣玻璃晶化;最佳热处理制度为:850℃核化100 min,980℃晶化80 min.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钙铁透辉石,次晶相为钙长石;晶体呈纤维状结构并且交错分布;性能明显优于同类的瓷质砖、大理石和花岗岩等建筑装饰材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