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地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名辛勤的耕耘者,也是一个治学严谨为人忠厚的学者.他多才多艺,有多方面的成就,小说方面,以一九二一年发表小说《命命鸟》而出名,散文方面也取得了成就,《落花生》已成为文学史上的名篇,其中“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已成为有口皆碑的名言.《落花生》正是选自许先生的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空山灵雨》是许地山先生初期创作的成果,是作为一个具有人道主义和平民主义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深入思考的结晶.它出版于一九二五年,但许地山先生早在一九二二年就已经编好了.这个集子包括四十余篇散文小品,那种恬淡谐和的风格、朴  相似文献   

2.
《庄子·杂篇·外物》提到的"小说"并非偶尔使用的一个词,而是指不合于道家思想即不能"大达"至道的其他诸子学说。"小说"不仅指一种言论方式,也同时指一种文体形式,它属于先秦诸子说体文的范畴。而说体文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产物,且其本身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汉书·艺文志》正是沿袭了庄子的"小说"观念,将小说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著录于《诸子略》,完全符合先秦两汉的学术生态和分类习惯。而所谓"小说家出于稗官"云云,更是点明了小说与政教的关系。这种从政教学术的角度来认识小说价值,从杂说短记的形式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是中国古代传统子部小说的基本观念。因此,庄子所云"小说"决非"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实具有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创始意义。  相似文献   

3.
钱基博的苏轼散文研究主要集中在《东坡文讲录》和《中国文学史·苏轼篇》两部论著中,前者是授课讲义,从文体分类角度总结了苏轼散文的主要特点;后者则从文学史的角度,分析了苏轼及其诗文的风格,并对苏轼与欧阳修、苏洵、苏辙、秦观、黄庭坚、陈师道等人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和精要论断。虽然钱基博对苏轼散文的研究较浅,但议论精到,或可为苏轼散文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历来被看作是散文.但它早已收入志怪小说集《搜神后记》,并具备同时代小说“粗陈梗概”的基本特征,其实是一篇小说.作者“拳拳手鬼神”的志趣,是其创作此小说的性格基础。自古来视诗文为正统、小说为末流的传统观念,是误将其归属散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短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里程碑意义,通常对于《狂人日记》的解读都是侧重它的思想内涵及白话文文体。本文试图从叙述视角与叙事的时空结构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以求在已有解读上加深对小说《狂人日记》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小说与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到中国古代的旅游文学,人们自然会想到山水诗,游记散文,不大会想到小说。其实,从生活与文学的关系说,旅游产生过小说,小说也推动了旅游;小说与旅游的关系之密切,相互影响之深刻久远,并不亚于其他,时或有突出的表现。这是中国小说史和旅游文学史上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关于旅游产生小说,也就是说古代旅游生活影响于小说的发生发展,我们可以推想并且相信,古代小说家一般都能有旅游的经历,并且因之开阔视野,增长见闻,陶冶情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作品的内容与风格。也就是说,这个问题首先可以从创作主  相似文献   

7.
《荀子·正名篇》提到"小家珍说",前人多不重视。细绎文意,荀子此论的落脚点既不在"名""实"关系问题上,也不在如何使用概念的问题上,而是在后王时君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他的"正名"思想与孔子的"正名"思想并无本质差别。文中所提出的"期、命、辨、说",不仅是概念的产生方式,而且更是一种言说方式,体现在文本上则是一种文体形式。这种言说方式和文体形式是在"圣王没,天下乱"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其言说方式概言之为"辨说",其文体形式后人称之为"说体文"。"小家珍说"则是相对于"圣人之辨说"和"士君子之辨说"而提出的,虽然主要是一种学术价值判断,但其中也隐含有对于先秦诸子文体的认识,与《庄子.外物篇》所云"小说"概念可相互发明。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古文占有很大比重。中华古文源远流长,体式丰富,风格多样,显示出鲜明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均踞重要地位,至今仍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追溯中国古文的源流最早约是《商书·盘庚》、《周书·无逸》等篇。它们都保存在《尚书》(又称《书》、《书经》)中。《尚书》在春秋之前,是中国第一部散文集,是中国散文的发端之作。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散文出现了繁荣发展的局面,产生了《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而以述志说理见长的诸子散文也应时而作,出现了《…  相似文献   

9.
古今散文概念与文体的发展朱广成中国的散文同诗歌一样,产生最早,源远流长。其内容繁富而庞杂,其数量则浩如烟海。她那漫长的历史,在质与文、散与骄、文与白的嬗变中不断发展着、前进着。其中可以总结的经验和值得研究的问题是相当多的。本文试就散文的概念与文体演变...  相似文献   

10.
由诗意写实到散文写实——孙犁《芸斋小说》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小说由前期列后期,有一个由诗意写实向散文体定实的转变过程。孙犁晚年创作的芸斋小说三十篇,以简洁的文笔刻画出复杂多变的人情世态,不复有《荷花淀》式的单纯。在形式上,孙犁杂取古代文言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小说体式。  相似文献   

11.
宋元话本中有一篇《碾玉观音》,其中的女主人公璩秀秀,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形象。这个形象虽然产生于古代,却包涵有近代人学因素在内,在中国文学史中树起了一座人学思想的丰碑。因此,璩秀秀是值得认真而深入研究的一个艺术形象。 (一) 《碾玉观音》见于《京本通俗小说》。明代冯梦龙将其收入《警世通言》一书中,改题为《崔待诏生死冤家》,并注明是“宋人小说”。可见此小说是宋代作品无疑。一般文学史家亦列入宋代文学加以叙述。 《碾玉观音》写一个装裱古今书画的手工业者的女儿璩秀秀,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季节被迫卖给咸安郡王,在王府内做为“养娘”,即  相似文献   

12.
孙以昭 《衡阳师专学报》2008,(2):F0003-F0003
在我的朋辈学者中,谭家健教授是50年来发表散文著述最多的一位,已先后出版《先秦散文艺术新粥、伏朝文章新论》等4部专著,主编、合撰《先秦文学史》、《水经注选注》等9部著作。最近,谭氏又推出力作《中国古代散文史稿》,特写上我的读后感,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是近年出土的用古代维吾尔语写成的重要佛教文献之一。关于本书的文体是剧本抑或是唱本或一般佛经故事,是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争论的问题。本文发表了作者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紫色》是美国当代杰出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美国文学史和黑人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长期以来,相关学者对这本小说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对黑人女性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所遭受的苦难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的多角度分析。笔者则试图从黑人男性这个新的角度对这篇小说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故事新编》是他的第三本小说创作集。这个集子共收八个短篇,其中《补天》、《奔月》、《铸剑》等三篇是前期作品,其余五篇《理水》、《采薇》、《非攻》、《出关》、《起死》等则是后期的创作。这些小说都是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寓言、历史故事以影射现实的作品。鲁迅在《序言》中曾有这样的自述:“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至于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倒无需怎样的手腕。”又说:“叙事有时也有一  相似文献   

16.
唐传奇是我国小说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和空前的繁荣.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唐传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中国小说起源于神话,这和世界其它国家大致相同.《山海经》记载神话最多,清乾隆朝《四库全书》的总纂纪昀把它称为“小说之祖”.《淮南子》中也有许多有价值的神话故事.此外,先秦散文中的一些寓言故事,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特别是司马迁的《史记》,对小说的形成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谐隐》篇是《文心雕龙》文体论论有韵之文的最后一篇,刘勰以专篇的形式给予了谐辞、隐语应有的地位。在谐隐之风颇为盛行的魏晋南北朝,刘勰在注意并认同它们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并分析了谐辞与隐语这两种文体。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刘勰对民间文学持有的态度,这关涉到《谐隐》篇的意义问题,从而也从客观上突显出《谐隐》篇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文藉里,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的文藉里,有个常见的时间词“旦日”,历来被许多专家和学者释为“明日”。目前,我国的中学语文课本和大学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的教本及其参考书里,都毫无除外地把“旦日”注释为“明日”。如《先秦文学史参考料》《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许地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为人生”派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宣传平民主义思想的著名散文《落花生》为人们所熟知,在发表小说创作时,他就以“落花生”作为了自己的笔名。许地山的小说创作,具有二十年代“问题小说”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20.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一鸣惊人的成名之作。由于作品塑造了一个叛逆女性的形象,因而发生过较大的影响。过去对这个形象虽也有不同的评价,但总的来说是肯定的。一九五七年当丁玲在政治上遭劫的时候,姚文元写了《莎菲女士们的自由王国》一文,把作品打为“毒草”,他说:“这篇小说即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是没有任何进步意义的小说,是一篇应当予以否定的作品”。姚文元早已倒台。今天,我们有条件自由而认真地讨论这个问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