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梦龙是我国明代的一位杰出的通俗文学家。其所编著的民歌集《挂枝儿》和合称为“三言”的话本集《喻世明言》(原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早已脍炙人口了。但是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人们知道得并不很多。《明史》中没有他的传记,近人的考证也欠系统周详。有一部《寿宁待志》是冯梦龙于崇祯十  相似文献   

2.
明代以前,没有正式的民歌理论。受金、元散曲传播到民间的影响,明代的民歌空前发达,引起文人们的高度关注,民歌理论应运而生:王叔武、李开先、冯梦龙等作为民歌理论的奠基者,在“真诗”观念基础上建立的民歌理论,实是中国诗学之真谛。  相似文献   

3.
也探《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陈恒恕《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首著名的叙事诗。产生于汉末建安时,代表了汉乐府民歌最高成就,明代王世贞誉之为“长诗之圣”(《艺苑卮言》)。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的人们,不少人在谴责封建礼教、家长制之罪恶的...  相似文献   

4.
明代通俗文学大师冯梦龙不仅搜集整理了大量民间歌谣时调,还亲自动手拟作歌谣时调。冯梦龙的这些文学活动对他本人的散曲创作和曲学观念造成了不小影响,使其散曲作品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5.
冯梦龙通过描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玉堂春落难逢夫》、《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四朵爱情之花的枯荣,深刻反映了明代的现实生活。在前两朵花中,冯梦龙着重刻画"真诚"二字。"怒沉"是因为真诚不可得而对黑暗现实的控诉;"独占"是由于真诚所感而对自由爱情的赞美。在后两朵花中,冯梦龙着重刻画一个"难"字。通过"难"反映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封建权势的狡诈凶残,并且通过"难"的最终解决寄托了作者对清官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山歌》对研究中国民歌的发展以及明代社会生活均有重要参考价值。江南地区的山歌自古至今保留了曲调旋律的延续性。从《山歌》中可以看出明代南北民歌既分流又融合,既保持独立又互相渗透的发展轨迹和过程,突破了历代民歌的地域限制,形成民歌小调风行全国的局面。《山歌》把文学和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王士性在其地理学名著《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江右》中对江西历史人文地理有详细论述。王士性通过自身的所见所闻,不仅翔实地记载了江西的历史人文地理,包括发展的市镇经济、繁荣的文化、人口流动和民变、民风民俗等,而且还有精彩论述,体现出比较先进的人文地理思想。这不仅为研究明代江西人文地理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同时也有助于今天江西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自清以降,学界对晁瑮《宝文堂书目》之性质特点的认识颇有分歧。作为清查自家藏书之"账簿"式藏书目,《宝文堂书目》大致不脱明代私家书目编纂的一般性质特点。了解这种编目的性质特点,不仅有助于探讨明代私家书目与清代书目之间的差异,且有助于探明《宝文堂书目》所录小说之相关情形,辨别明代书目视域下的小说观。  相似文献   

9.
自清以降,学界对晁瑮《宝文堂书目》之性质特点的认识颇有分歧。作为清查自家藏书之“账簿”式藏书目,《宝文堂书目》大致不脱明代私家书目编纂的一般性质特点。了解这种编目的性质特点,不仅有助于探讨明代私家书目与清代书目之间的差异,且有助于探明《宝文堂书目》所录小说之相关情形,辨别明代书目视域下的小说观。  相似文献   

10.
桐城歌是安徽桐城地区一种历史悠久、富有特色的地方民歌,明代以来,这种出于闾巷、独抒性灵的民间歌谣,得以跻身于时调杂曲之列,或为吟唱或被念诵,刊布成帙、影响深远。先后被文人冯梦龙、顾起元、李子汇等广为辑录。据文献考证,明代收录桐城歌最多的是《风月词珍》,影响最大的是《山歌》,其蕴含的独特社会背景、审美特征、艺术形式,鲜活而生动地反映了有明一代桐城地区社会文化图景和风俗人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明代民歌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数量剧增,曲调众多,反映生活的内容十分丰富,艺术感染力强.明代民歌不仅流布于民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也波及文坛,对明代文人的诗歌、散文、戏曲等文学体裁的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明代散文创作有巨大的推动力.民歌给明代散文创作理论与实践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李贽是明代中叶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不仅是反封建的叛逆者,而且也是很有史识的史学家。他将他的政治、哲学理论原则贯彻到史学中去,对历史作了一些异于正统的评论。 李贽的著作很多,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一下,恐怕史学著作占绝对的优势,他的《藏书》六十八卷,《续藏书》二十七卷,就是史论方面的专著。这两部书也可以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  相似文献   

13.
《广笑府》在已知的70余种中国古代寓言笑话书籍中.是颇有影响的一部。今存1935年襟霞阁排印本,作者署名”墨憨斋主人”。“墨憨斋主人”是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的号。王利器先生据此认为此书作者为冯梦龙①,谢巍先生的《冯梦龙著述考补》②、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是一首赞颂英雄的优秀歌曲。民歌中的主人公是蒙古族著名的英雄嘎达梅林。他为了帮助百姓争取土地利益,揭竿起义抵抗封建势力,最终寡不敌众壮烈牺牲。百姓们为了纪念他便编写了这首民歌。作为中国民歌海洋中的珍贵瑰宝,它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及艺术价值。因此,也成为被中国现代音乐作品改编次数最多的民歌之一。其精髓内涵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继续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木兰诗》又称《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卷二五。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是一首优秀的叙事诗,也是北朝民歌中的奇葩和代表。它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壁",异曲同工,先后辉映。胡应麟《诗薮》说:"五言之赡,极于焦仲卿妻,杂言之赡,极于木兰",这种提法和评价是很恰当的。  相似文献   

16.
清人顾沅所辑未刊稿《吴郡文编》卷234《集序目》中,收有明冯梦龙撰《侯雍瞻<西堂初稿>序》一文,未署写作时间。侯雍瞻,名岐曾,是明末嘉定抗清斗争中牺牲者侯峒曾的弟弟,后因匿藏陈子龙而殉国。《西堂初稿》是他少时在西堂读书所做功课的结集。是书久已佚失。冯梦龙为之  相似文献   

17.
山西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源泉.钢琴曲《闹元宵》是《鲍元恺炎黄风情二十四首中国民歌主题钢琴曲》第六部分中的第二首,采用了《闹元宵》《绣荷包》两首山西民歌为创作素材,作品将民歌与钢琴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得山西民歌的魅力在钢琴上得以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8.
《木兰诗》以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品的身份称誉文坛由来已久。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历代读者对这首民歌,一面不厌地欣赏,一面深入地研究。然而,如何概括《木兰诗》的主题?迄今为止,评论界尚无统一的意见。笔者认为《木兰诗》是北朝时期产生的一首旨在劝孝的民歌,作者着意塑造孝女木兰的形象,其初衷在于为社会提供一位可资仿效的恪守伦理道德规范的典型。  相似文献   

19.
王建中先生的.《云南民歌五首》是以云南广为流传的五首民歌为题材,将它们的曲调改编成钢琴曲。每首曲子短小、精湛、清新、典雅、活泼。有优美的《大理姑娘》,如影随行、不离不弃的《跟哥》,活泼天真的《猜调》,高亢悠长、质朴醇厚的《山歌》,还有热闹欢腾的《龙灯调》。每一首的风格迥异,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云南人民的生活情景。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其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的曲式结构,了解王建中先生的钢琴作品特点以及云南民歌的韵味。  相似文献   

20.
对瑶族传统民歌《呤啰啦嘞》从曲调风格和衬词内涵,作了音乐理论分析,同时还对这首民歌的人文背景和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进行了研究,从民歌中吸取营养,运用现代创新技巧创作了系列作品,达到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有机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