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在对莎士比亚包罗万象的研究中很少有人涉及莎翁的社会秩序观。其实正如莎士比亚所言“戏剧是时代的缩影”,人是社会的人,作为最关心人类和社会命运,渴望“向人们倾吐衷肠的”文学家们是无法脱离其社会观的影响而进行创作的.本文试图从剖析莎翁的独特的社会秩序观人手,进而揭示它与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之间的关系,为深入而全面地理解莎翁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对莎士比亚包罗万象的研究中很少有人涉及莎翁的社会秩序观.其实正如莎士比亚所言"戏剧是时代的缩影",人是社会的人,作为最关心人类和社会命运,渴望"向人们倾吐衷肠的"文学家们是无法脱离其社会观的影响而进行创作的.本文试图从剖析莎翁的独特的社会秩序观入手,进而揭示它与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之间的关系,为深入而全面地理解莎翁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的戏剧在艺术上是很有特色的,他的喜剧作品尤其不同于其他人,在创作风格上显露出个人的独创性。按照传统戏剧观点,悲剧和喜剧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学样式。简言之,悲剧产生的作用是震撼灵魂的神圣的恐惧,喜剧产生的作用是笑。莎士比亚的创作突破了古典主义的束缚,一切从自然出发,不屈从于某些教条框框,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戏剧创作道路。对此,众多的文艺批评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有的批评家认为,莎士比亚的创作违反了一切规则,把所有的体裁都混在一起,损害了人物形象的逼真性。其实,戏剧发展到今天,悲剧与喜剧己非截…  相似文献   

4.
围绕被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极力推崇的创作禀赋--"消极感受力",采用新批评"文本细读法",仔细研读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并通过分析该剧在戏剧类型、人物塑造以及结尾等方面所呈现出的歧义性,指出该剧充分体现了莎士比亚的"消极感受力".  相似文献   

5.
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1564——1616)深受马克思、恩格斯的喜爱和赞赏。马克思把埃斯库罗斯和莎士比亚称作人类两个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而尤其推崇莎士比亚。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两位革命导师多次向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莎士比亚化”的创作口号。阅读了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大戏剧家具有深  相似文献   

6.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经典喜剧。莎士比亚所有的戏剧创作,都有或单一或多元的素材来源,即对其艺术构思产生直接影响的“原型”故事,《威尼斯商人》也不例外,仔细梳理该剧中的“原型”故事,有利于进一步诠释、理解、研究《威尼斯商人》的创作及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被世界文坛公认为是文学中的宙斯,他一生中创作出许多作品,直到现在也是大众最受青睐的艺术瑰宝。本文以莎士比亚喜剧戏剧代表作《威尼斯商人》中法庭审判片段为研究内容,从三个方面探讨莎翁的语言特点,包括矛盾的制造、气氛的渲染以及修辞的巧妙利用等,通过作品中不同人物形象所使用的不用语言特色,多元化的欣赏莎翁的该部戏剧,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也会从更深的层次,让欣赏者了解本部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在自己的戏剧创作中对古希腊悲剧有四大继承性,体现在结构上,情节安排和矛盾冲突上,人物形象塑造上,艺术手法表现上,但必须肯定,莎士比亚在继承中表现出更多的创新,突破和拓展,完成了一个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的历史责任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在英国文学史上,莎士比亚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和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相比,莎翁尤其擅长刻画女性形象。莎士比亚在创作哈姆雷特时的确是尽了他最大努力去真实地反映生活,但其所生活的历史时代及其在时代影响下形成的个人性别立场决定了他的男权视角。正是那个时代对女性狭隘的认识,以及莎士比亚作为男人这一事实本身,使哈姆雷特中的女性形象不可避免地遭到了限制、贬低,乃至歪曲。当我们怀着继承与批判的精神分析哈姆雷特中的女性形象时不难发现,她们身上深深地烙着时代印迹及莎翁自身情感的流露。  相似文献   

10.
早期英国戏剧的历史进化马莉萍人类辉煌的文学史上,英国戏剧占有重要位置。莎士比亚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学遗产,并使之成为戏剧史上灿烂的“莎士比亚时代”。那么,英国戏剧是怎样发展到莎士比亚的时代的?莎士比亚的前人们在文学史上又拥有什么样的地位?这就要来...  相似文献   

11.
萧伯纳是继莎士比亚之后英国又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他一生创作了52个剧本,192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一系列优秀戏剧至今仍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独特的研究价值。在萧伯纳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塑造了许多富有魅力性格的女性,这些女性角色似乎比男性角色更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朱生豪被誉为莎士比亚戏剧最重要的译者之一。他在向中国译介莎士比亚及其著作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本文将以对《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中的独白的翻译为例。通过对比朱生豪和梁实秋两位翻译大家对这一独白的不同译本,本文旨在分析朱生豪在创作最接近原文,最自然的译文中所做的努力,及这些努力在其翻译原则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指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历来备受推崇,而萧伯纳的莎评代表的是另一种声音。通过对萧伯蚋的莎评作简要的梳理,以实例来说明萧伯纳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所持态度不同于多数莎评家。  相似文献   

14.
传奇剧乃莎士比亚晚年的创作.这些剧作以其鲜明的特色在莎翁剧史上独树一帜,构成了莎士比亚创作的另一奇葩.对莎士比亚传奇剧所具有的诸多特色作了细致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涉梦之剧的情节梳理,总结两者在创作思想与主题表达的相似与不同,进而阐述在文化与时代环境的影响下,相关作品均以各自文明中的伟大时代为背景,聚焦梦境与现实中人物命运对比,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建立起一种时代隐喻;同时两人在主题的书写上不约而同地融入时代启蒙思想。不同的是汤显祖以戏剧为手段来折射社会现实,但缺乏直接的批判,神佛思想的介入弱化了作品的现实性;莎士比亚则借助戏剧以实现直接批判现实的目的,呈现出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在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上,汤显祖表现出对六朝文风的沿袭与挪用,呈现一定的时代闭锁性,而莎士比亚则是在英国中古诗歌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和改造。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是我国介绍的第一位西方戏剧家。他的作品清末便输入中国,“五四”以后译介种类更多,影响也日益扩大。莎剧很早就搬上了中国戏剧舞台。建国后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被译成中文出版,莎剧的演出更为普遍,莎学研究也取得了较大成就。莎士比亚作品在中国的译介,有力地促进了现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陈尹晴 《科技资讯》2006,(21):208-209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英国乃至全人类的文学瑰宝,无论是莎士比亚的喜剧、悲剧还是历史剧都是英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莎士比亚的作品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在对莎士比亚时代历史的研究。本文作者着力分析了莎士比亚各类作品的经典之处,让读者对莎士比亚的作品和精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窦蛾冤》与《奥瑟罗》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展示了关汉卿和莎士比亚所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迥异的悲剧作品,展示了两位年轻、美貌、贞洁的姑娘窦娥和苔丝狄蒙娜不同的生命体验和生活追求,展示了东西方的思想、信仰和生活差异,以及独具韵味的戏剧魅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古往今来永恒的爱情主题,认为二位大家的作品中都赞同爱情是可以超越伦理纲常的,爱情是人性最本质最美好的部分.同时从思想根源、文化影响、表现方法、创作理念和原则等方面论证了二者爱情戏剧创作的不同.由于受不同文化宗教的影响,莎士比亚笔下的爱情通常是激情热烈的,汤显祖的爱情则是绵长哀怨,具有鲜明的东方特色的.  相似文献   

20.
吴永平 《科技资讯》2007,(2):103-104
本文通过对《窦娥冤》与《奥瑟罗》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展示了关汉卿和莎士比亚所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迥异的悲剧作品,展示了两位年轻、美貌、贞洁的姑娘窦娥和苔丝狄蒙娜不同的生命体验和生活追求,展示了东西方的思想、信仰和生活差异,以及独具韵味的戏剧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