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硝基腐植酸、聚磷酸盐与微量元素配合物(NPTE)复合微肥研究 由我校应用化学系承担的省教委课题“硝基腐值酸、聚磷酸盐与微量元素配合(简称NPTE)复合微肥”研究课题已于1992年12月26日通过省教委组织的鉴定。 来自省农科院、省化学所、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认为,该研究符合国内资源开发及农业发展需要,用示踪法进行了不同配体环境下有关元素在小麦植株体内的运转及在小麦籽粒内积累规律的研究,做了一定规模的田间实验并对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及蛋白质等含量进行了分析对比。NPTE复合微肥属微量元素多配体配合物,含有12种元素,可使小麦每亩增产40~50公斤。籽粒中微量元素及蛋白质等含量也有显著曾加。成本低、  相似文献   

2.
用电子光谱、荧光淬灭光谱和循环伏安的方法,研究了(苯丙氨酸缩5-硝基水杨醛)铜(1)和(组氨酸缩5-硝基水杨醛)铜(2)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均以插入模式与DNA作用;配合物与DNA作用强弱为:配合物(2)>配合物(1).  相似文献   

3.
在已报道的缩氨基硫脲配合物中.硫羰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配位形式,一种是硫原子参与配位时C=S双健保持不变,一种是C=S双键变成C-S单键.为了研究邻位硝基对缩氨基硫脲Cu(Ⅱ)配合物的形成和性质的影响,我们合成了胡椒醛和6-硝基胡椒醛缩氨基硫脲及其Cu(Ⅱ)配合物,通过对化合物的元素分析、IR等光谱的解析,发现由于邻位硝基的影响,在配合物中配体具有不同的配位形式.  相似文献   

4.
合成并表征了3-硝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HL)与锌(Ⅱ)、钴(Ⅱ),镍(Ⅱ)离子的5个配合物,并用体外试管法测试了配合物和配体的抗癌活性。结果表明:3-硝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是通过亚胺基N原子和S原子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这些配合物的抗癌活性均强于自由配体,锌配合物对腹水癌细胞的杀死率为100%。  相似文献   

5.
合成并表征了3- 硝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HL)与锌(Ⅱ)、钴(Ⅱ)、镍(Ⅱ)离子的5 个配合物,并用体外试管法测试了配合物和配体的抗癌活性。结果表明:3- 硝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是通过亚胺基N 原子和S原子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这些配合物的抗癌活性均强于自由配体,锌配合物对腹水癌细胞的杀死率为100% 。  相似文献   

6.
用5-硝基水杨醛与甘氨酸缩合制备了一种Schiff碱配体,再将其与过渡金属Cu(Ⅱ)和Ni(Ⅱ)分别进行反应,合成出了2种Schiff碱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综合热分析、1H核磁共振、摩尔电导率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并探讨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7.
以2-甲基-4-硝基咪唑为原料按照文献方法合成了1,2-二[1-(2-甲基-4-硝基咪唑)]乙烷配体,进而制备了其铜、银配合物,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黏度法研究所合成的有机配体及其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模式,并以二倍稀释法研究抗厌氧菌的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方式可能为部分插入,并伴随有静电式结合。Cu,Ag配合物对两种厌氧菌菌株的抗菌性相对配体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田间试验表明,叶面喷施硝基腐植酸、聚磷酸盐与微量元素配合物复合微肥,小麦每亩可增产40~50千克,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可增加10%,氨基酸总量增加14.3%,微量元素Zn、Fe等含量均显著增加。用示踪原子法进行不同配体环境下,有关元素在小麦植株体内的运转及在小麦籽粒内积累规律的研究,提出了中心体与配体在小麦籽粒内的积累,在一定条件下有协同作用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9.
合成并表征了单核和双核肟基铜(Ⅱ)配合物,研究了这两种配合物在不同胶束体系中催化羧酸酯水解的动力学,用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处理得到了相关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生成的胶束溶液中催化PNPP(对硝基苯基α-吡啶甲酸酯)和PNPA(对硝基苯基乙酸酯)水解的活性高于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Brij35(聚氧乙烯(23)十二烷基醚)中的催化作用;单核Cu(II)配合物在金属胶束相中催化PNPP水解和双核Cu(II)配合物在金属胶束相中催化PNPA水解的一级速率常数与它们在缓冲溶液中自发水解的速率常数相比,kN分别提高了大约20747倍和32014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由α—氨基—5—偶氮苯吡啶出发,分别与水杨醛、5硝基水杨醛及香草醛作用,合成了3种含有偶氮基团的杂环息夫碱.继而同三氯化钇反应,合成了3种新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重稀土离子(RE3+)同乙酰水杨酸(Asal)和邻菲罗啉(Phen)的固态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三元配合物的组成为RE(Asal)3·Phen;考察了三元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热稳定性、紫外光谱和溶解性.  相似文献   

12.
配位化合物改性蒙脱石的结构及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合物的空间结构与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以及杂化轨道类型密切相关.文中以氨为配位体,合成具有不同配位数的配合物,并引入蒙脱石层间,通过XRD及比表面积的测定等,研究各种配合物对改性蒙脱石的结构及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和正八面体的4及6配位的配合物,经改性后的蒙脱石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在两相体系(H2O/CHCl3)中,利用二氯二茂钛与5-磺基水杨酸形成的水溶液和N-(取代苯基)氨基乙酸反应,简便全盛了三种二茂钛氨基酸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IR及^1H NMR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氨基酸的羧基以单齿氧原子与钛配位,形成了双分子取代的二茂钛配合物。  相似文献   

14.
用加速化学和电化学腐蚀实验(LSV)研究了一系列有机缓蚀剂在镍镀层表面形成的配合物膜的耐蚀性,结果表明,肉豆寇酸在镍镀层表面形成的膜耐蚀效果最佳。采用XPS和AES研究了配合物膜层的结构与性能,以及在金属表面的成键特征和波谱变化,探讨了配合物膜的组成、性能、结构、化学状态和形成机理。配合物膜由镍的氧化物和镍的肉豆寇酸配合物组成,其中Ni和O分别呈+2、+3和-2价。  相似文献   

15.
对溴苯甲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对溴苯甲酸钐、铕、铽及镝四种稀土配合物.研究表明,这些配合物的组成为REL_3,稀土离子的配位效为6,所形成的配合物为鳌合物.在这四种配合物中,只有铕和铽的配合物发光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在钇络合物中由于范德华能与配位键能之间的平衡而产生配位键长的变化。每个配位原子在一个由它的配位键势能与相邻配位原子的范德华势能所组成的综合势阱中运动。这就是配位键长的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轻稀土离子 (La3 ,Ce3 ,Pr3 ,Nd3 ,Sm3 ,Eu3 )与 4 羟基安替比啉 (HOAP)和水杨酸 (HSal)的三元固态配合物 ,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摩尔电导作了表征 .确定新配合物组成为 :[RE(OAP) (Sal) 2 (H2 O) 2 ].  相似文献   

18.
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从配位化学到超分子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短地讨论了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历史与配位化学发展历史的某些相似性。讨论了配位化合物中的配体间的各种可能的弱相互作用。强调指出,正是这些配体间的弱相互作用架设了由配位化学通向超分子化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近年来国际上较为活跃的超分子化学领域,在配位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和性质研究等方面的重要应用.依据超分子自组装与配位化合物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状况,紧密结合本研究组的近期工作和最新进展,分析探讨了氨基硫脲系列超分子配合物的分子设计和组装,及其组成-结构-非线性光学性质,为后续新型功能性超分子配合物的设计合成提供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低酸度范围内,用二(2-乙基己基)单硫代磷酸萃取金(Ⅲ),其萃取性能随家度增高而增大。用等摩尔列和饱和法确定和饱和萃合物组成为Ajr3,ir和H1NMR进一步论证了其反应机理为阳离子交换,P=S键中的S原子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