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山西省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山西省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分析了山西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山西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秦正  秦青  张艺露 《河南科学》2009,27(2):230-235
首次引入“地质遗迹资源脆弱性”概念,尝试建立了地质遗迹脆弱性分级标准和量化评价体系,以鹤壁范围内不同类型地质遗迹资源为例,分别计算确定了评价因子的权重和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数;通过对脆弱性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计算和排序,发现和揭示了评价因子指标权重与地质遗迹保护重点的内在关系,并尝试利用权重指标来指导地质遗迹保护措施的选择,利用地质遗迹资源脆弱性综合指数来指导地质遗迹保护级别的确定,从而为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对赛里木湖周边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调查的基础上,对91个具有一定科学研究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进行分类、评价,并总结出本区地质遗迹总体特征。最后结合本地区地质遗迹的特点和配套常规旅游资源,提出了本区地质遗迹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和对策措施,从而为本地区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和保护开发地质遗迹旅游资源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4.
宋波  宋建伟 《科技信息》2010,(31):391-392
着重介绍了辽宁省地质遗迹的类型及保护现状,并对其地质遗迹资源作出了分区评价,同时提出了地质遗迹开发价值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教学及旅游价值,但目前对其开发利用不尽合理.本文通过对军庄镇主要地质遗迹特征的研究,阐释了该地区地质遗迹的主要类型及其价值,分析了本地区地质遗迹的可开发优势及其必要性,以期加以保护和充分利用门头沟区的地质资源,并促进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已有三个国家地质公园和一个世界地质公园,并对其实行产业化管理,实现了地质遗迹“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但广东省就其地质公园的数量及其分布是与其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的经济大省和旅游大省是完全不相符的,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广东建立地质公园对保护、开发和研究其地质遗迹资源、发展其旅游业、发展其经济、建设其文化大省都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广东省应该利用其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及其经济大省和旅游大省的优势,尽快解决建设地质公园中存在的问题,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或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和建设,从而最终达到保护地质遗迹,发展旅游,发展经济,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改梅  张国新 《科技信息》2011,(25):I0030-I0031
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一旦被破坏将不复存在,因此,选择有保护价值的地质遗迹点实施保护,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张家口火山(汉诺坝玄武岩)地质遗迹从外部形态、成因、结构、地貌、分布、美学、观赏等几方面,都具备各自独特的稀有性、典型性、科研性和观赏性。张家口火山(汉诺坝玄武岩)地质遗迹范围,含盖了张家口市范围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研究区古动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等级,基于野外实地调查,构建涵盖6个评价指标、14个评价因子的地质遗迹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优劣解距离法将75个地质遗迹点进行综合评价.建议建立1级保护点1处, 2级保护点16处, 3级保护点42处,并针对不同保护等级提出相应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9.
汪宏涛  段凯  李注苍 《甘肃科技》2024,(2):28-32+37
甘肃省漳县九居谷一带发育了较为典型的西北干旱型丹霞地貌景观。虽然该地区基础地质研究较早,但尚未开展专门的地质遗迹调查。通过对九居谷一带地质遗迹进行了较全面的实地调查,筛选出较重要的地质遗迹161处,并划分为3大类6类11亚类,分析了主要地质遗迹的资源特征,评定出国家级地质遗迹2处,省级地质遗迹42处,九居谷地质遗迹等级已达到国家地质文化村标准。论述了九居谷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文化村建设规划及建议,为九居谷地质文化村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地质遗迹及其旅游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南省的地质遗迹种类丰富,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以及良好的开发条件,但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总体规划不完善;开发旅游资源忽视地质遗迹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不重视科学旅游,开发深度不够等问题.建议深入调查,搞好规划,加强宣传,推出名牌.  相似文献   

11.
太行山地质遗迹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 并依据地质遗迹的成因、形态及规模等特征, 将太行山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共5个大类, 其中以地貌景观中的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石地貌以及水体景观中的瀑布地貌最为突出。结合太行山新生代后的演化发展, 系统地研究该地区夷平面、峡谷地貌、瀑布地貌、岩溶地貌等主要地质遗迹的成因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对提升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也为太行山形成演化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太原市镁资源开发与保护两者的关系,针对太原市在镁资源开发与保护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对太原未来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系统界壳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水资源系统界壳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构成,并分析了水资源系统界壳理论在水资源系统中应用的前景。研究认为,水资源系统界壳的卫护与交换作用是双重的,且与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以及优化配置调控功能是一致的。给出了对水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综合优化调控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旅游资源保护的现状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保护是种与属的关系。但是目前我国旅游资源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面临严峻的考验,存在很多的问题急待解决。本文通过分析旅游资源保护现状及其原因.从宏观上提出解决问题之策。  相似文献   

15.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农村自然资源采取社区管理是对传统资源保护模式的新发展.从利益维度、权利维度层面上考虑,社区保护是利益和谐以及社区内部平等生存权和平等发展权实现的时空载体.自然资源的社区保护能够促进社区利益的和谐、社区居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的优化,同时更能够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创新的自然资源社区管理模式应该以和谐促保护,以合理利用促可持续发展,并从制度层面、保障层面、发展层面进行综合构建,从而为社区保护提供环境、运行以及发展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一些变化,分析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危机,提出了加强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长株潭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城市扩张对土地的"刚性需求"与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保护的"硬性任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通过对长株潭土地资源保护立法现状的分析,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使长株潭土地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为长株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造更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为降低城市电网在地震灾害背景下的破坏程度,将有限的防护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是重要途径。地震的发生是一种不确定的现象,对电网关键单元的毁伤破坏具有随机性,造成的风险是一种概率性风险。防护资源分配需要考虑各关键单元的重要度和易损性,结合相关的决策分析理论和相应的算法,将每单位防护资源投放至产生最大防护效果的单元上。结果表明:概率性风险下能产生最大影响效果的单元往往可以得到完全防护;适当增加的防护资源可以降低电网总体风险,但增加量存在上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我国及四川省土地资源环境存在的问题 ,并从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新世纪的土地管理。认为 2 1世纪土地管理的重点内容是保护土地资源及其环境 ,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并对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的对策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东北地区水资源现状出发,结合我国现行的水资源法律保护制度,提出了适宜于东北地区的水资源法律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