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环境多介质模型构建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多介质模型可用于综合描述化合物在实际环境中的分配和迁移过程,预测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中的归趋,是环境风险评价的有效工具。介绍了环境多介质模型的类型,概述了环境多介质模型的结构和建模方法,进一步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随着环境多介质模型向更加综合、广泛和通用的方向发展,未来将能更加强化和突出其在预测污染物残留、了解环境容量和制定环境标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机动车通行使用化石燃料中重金属物质随着尾气排放,造成公路沿线土壤、地下水等重金属污染,进而导致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双重风险问题,以商淮路为例,在对沿线土壤梯次取样监测的基础上,围绕土壤功能-质量-风险的基本涵义,将土壤污染物含量、本底背景值、土壤环境质量分级标准、主要污染因子等生态风险积累因素有机结合,首次建立了土壤污染积累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在理论上充分体现了土壤生态单元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性和土壤污染变化的生态效应,具有客观合理性;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体现出污染物在本底背景值之上的积累效应,获得风险程度的量化定性结论,克服了内梅罗评价方法判定依据的主观性和单因子指数、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的模糊性.土壤生态风险积累综合指数法不仅评价土壤污染的风险积累程度,还对土壤功能利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综合生态损失度的顺义区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风险评价广泛应用于区域的生态影响评价,通过风险源、受体和暴露分析,来确定生态风险等级.该文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从分析区域生态系统类型入手,计算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指数、脆弱度和生态损失度,根据不同种类和级别生态风险源的综合风险权重,运用ArcGIS软件进行叠加分析,形成了3 146个生态风险小区.结果部分确定了3个生态风险等级及其空间分布、风险特点以及管理对策,从而使生态风险评价过程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宝鸡农村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为宝鸡市环境风险预警和土壤环境质量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采自3个县区30个土壤样品及不同类型作物中的Cu、Pb、Zn、Cd、Ni和Cr 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进行风险评估。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宝鸡市农村土壤除Ni外其它元素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标准,眉县横渠镇农田、菜地和林地作物中6种元素含量均未超过相关国家标准。地积累污染指数表明,部分土壤样品中Cu(20%)、Cd(30%)、Cr(30%)和Ni(23.3%)处于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分析显示土壤中除Cd处于低污染生态风险外,其它重金属元素均无生态风险,相关性计算表明Cu和Cr的污染有一定的同源性。结论宝鸡地区农村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各地有所不同,但是整体而言除Cd外,土壤中其它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均无生态风险,表明宝鸡市相关地区农村土壤样品总体环境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5.
改进的地累积指数法在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累积指数法是土壤或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的常用方法,只能够对样点中的单一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不能综合分析区域内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了扩大地累积指数法的应用范围,尝试利用最大污染量和平均污染量这2个指标对该评价模型进行改进.为了验证改进的地累积指数法的科学性与可靠性,以天津于桥水库流域河流沉积物的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评价为例,比较分析改进的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在评价单一样点的重金属生态风险时,改进的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一致,均为较轻污染水平,而污染负荷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为中等污染水平;在评价区域的综合重金属生态风险时,改进的地累积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的结果相同,均为中等污染水平.利用中等污染距对单一样点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时,改进的地累积指数法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中等污染距相近,略低于污染负荷指数法的数值;在对区域综合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时,改进的地累积指数法与污染负荷指数法的中等污染距接近,即区域整体属于中等污染水平.由此可见,改进的地累积指数法可以用于综合评价区域的重金属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
以阳宗海湖滨湿地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湖岸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As、Zn、Cu、Cr、Ni、Pb、Co、Mn)的含量水平.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湖滨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甄别主要污染物,同时采用基于总量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基于形态的风险评估指数法来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及不同形态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阳宗海湖滨湿地表层沉积物中不同重金属元素在4个湖岸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其中Cu、Ni和Co的最高值出现在北岸,Zn、Mn、Pb、Cr和As的最高值出现在东岸;(2)阳宗海不同湖岸湖滨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大致呈现东岸湖滨湿地受重金属重度污染,南岸和北岸湖滨湿地受重金属轻度污染;西岸湖滨湿地重金属污染程度处于警戒水平,且不同重金属在不同湖岸的污染程度存在差异;(3)阳宗海湖滨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总体呈现低生态风险,不同湖岸RI值呈东岸北岸南岸西岸,其中As、Co和Cu为主要的风险污染物;(4)阳宗海湖滨湿地沉积物中不同重金属主要赋存形态存在差异,主要以还原态和残余态为主,RAC风险评估指数法表明8种重金属具有中等程度以下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评价农牧型区域表层土壤的污染特征及潜在环境风险,文章以九个典型的农牧型村庄土壤环境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现有的监测技术标准和评价方法,通过实地走访、监测分析等手段对M市周围9个村庄的土壤环境进行评价,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型号为ZEEnit700p)测定铅、镉、铬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用原子荧光光度计(型号为RGF-7800)来测定砷、汞两种金属的含量。选取2016-2018年3年的数据,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等级。结果表明:从单因子污染指数来看,除6号点位居民地周边砷超标0.34倍外,各检测点位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污染等级为安全。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AgCdAsPbCr。汞、镉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大于40,属中等生态风险等级;5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范围在150~421,潜在生态风险级别为C级,表现为强生态风险程度,其中Hg的贡献率最高,其次为Cd,As,Pb,Cr。由此可见,局部地区存在重金属累积现象,土壤总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太原市汾河两岸设置采样点对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Cr、Hg进行分析测定,分析不同采样位王、不同土壤质地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关系,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中Cr、Hg的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质地下土壤Cr含量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采样方位、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中Cr和Hg的含量差异不显著.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Hg和Cr的综合风险指数在14.945 0到272.257 6之间.风险程度属于较高的样点,占总数的50%,Hg污染是造成土壤风险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为了综合量化富营养化水体的随机不确定性和模糊不确定性,评价水源污染风险,该文以微囊藻毒素为风险指示物,采用随机数值模拟预报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并用模糊隶属度函数表征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毒性标准,建立了模糊-随机风险评价模型.针对污染物存在的环境风险、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建立模糊集规则以获取综合风险水平,从而得到风险水平与决策行动的关系.将该模型用于某饮用水源2种不同环境质量标准的情景分析,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喀斯特山地废弃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及不同评价方法之间的差异,以贵州某废弃矿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荧光光度计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分别检测土样中As、Cd、Cr、Cu、Pb和Zn的含量。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模糊数学评价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中6种重金属元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不同评价方法皆指出Cd的污染等级较高,表明Cd是研究区土壤污染的主要贡献因子。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及模糊数学归一化运算法进行评价,研究区土壤受多种重金属元素污染,且达到强等级综合污染水平,运用综合负荷指数法评价为无污染。不同方法之间的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具有较高的灵敏性,更适于生态环境高度异质的喀斯特山地废弃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从黄浦江流域采集了15 份冬季水体和悬浮物样品,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mass spectroscopy, LC-MS-MS)分析了水体和悬浮物样品中壬基酚(nonylphenol, NP)、4-t-辛基酚(4-t-octylphenol, 4-t-OP)、4-t-丁基酚(4-t-butylphenol, 4-t-BP)和双酚A(bisphenol A, BPA)的质量浓度分布. 结果表明, 黄浦江流域水体和悬浮物样品中的酚类环境激素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47.25356.43 ng/L 和2.2948.50 mg/g, 平均值分别为167.69 ng/L 和20.81 mg/g. 因子分析结果说明, 黄浦江水域中酚类环境激素主要以NP, 4-t-OP 和BPA 为主, 局部水域伴有4-t-BP 的高残留. 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 黄浦江流域水体中的酚类环境激素的危害商数均小于1, 表明不存在严重和频发的酚类环境激素生态毒理风险, 但其生物富集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利用标准差因子赋权法改进传统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对福州市工业园区周边农田土壤中8个代表性采样点中Zn、Pb、Cr、Ni、Cu5种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法和改进后的模型对该地区土壤重金属综合危害程度的评价均为中等水平,但应用改进法计算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值较传统法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5个点位危害程度的等级提高1个级别.因此,标准差因子赋权法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模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精度更高,结果更客观.  相似文献   

13.
环境雌激素(environmental estrogens, EEs)已成为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 其中壬基酚(nonylphenol, NP)和双酚A(bisphenol A, BPA)因广泛存在于水生环境中, 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造成了潜在的危害而备受关注. 但是,NP 和BPA 在水体中的浓度不高, 难以对它们进行准确的测定. 鱼体胆汁具有较高的生物蓄积性, 可以通过鱼类胆汁来对污染物质进行测定, 从而反映水体的污染状况. 本工作主要从预处理(水解和固相萃取)和检测分析(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两方面展开, 介绍了鱼体胆汁中NP 和BPA 的分析方法, 并比较了不同处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优缺点, 为建立NP 和BPA 等EEs 类物质在水生生物样品中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环境事件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套针对重大环境事件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以高风险优先控制为原则,以指导场地应急修复为目的.在污染源识别中,依据事故企业所属行业,快速圈定可能出现的污染物种类及其对场地的影响范围,估算污染物总量,判定污染物分布及影响深度;在取样方案设计中,提出针对事故污染发生特点和场地特征设置的取样方案;在暴露评价中,暴露途径的选择以该途径能在应急修复技术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为原则,暴露途径一般应包括:食入消化,呼吸吸入,饮用场地内地下水3种;在风险表征中,分别对污染物在多种暴露途径下的总风险值和同一种污染物在不同暴露途径的风险值进行排序,优先控制高风险污染物和高风险的暴露途径.  相似文献   

15.
溴代阻燃剂(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BFRs)是一种能够使易燃材料降低燃烧性能的助剂。随着其大量生产和使用,BFRs已经成为多种环境介质中普遍检出且极具生态风险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对生物体和环境产生危害。因此,研究典型环境介质中BFRs的归趋行为和检测方法,对其风险消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BFRs在水体中的溶解度小,进入水环境易富集于沉积物中。本文对BFRs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综述,比较不同地区沉积物中BFRs的污染现状,并且介绍了分析BFRs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仪器检测方法和修复技术,并对今后BFRs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汞矿区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汞矿区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显得尤为重要.风险评价方法和模型的研究是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内容.根据汞矿区的区域环境敏感目标以及污染事故类型,结合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建立层次分析模型,通过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利用和积法进行计算,得到层次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从而得到各污染事故类型的相对重要性,为下一步的污染风险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环境侵权     
环境侵权是指因产业活动或其他人为原因,致生环境介质的污染或破坏,并进而对他人人身权、财产权造成损害或有造成损害之虞,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侵害环境权是指侵害自然人享有的适宜其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的权利,依法应当承担各种法律责任的行为.两者的概念、性质及其救济均不相同.因此,必须建立两个法律体系分别予以救济.  相似文献   

18.
 黄河兰州段水体中的污染物,随着灌溉进入农业生态系统,在水-土-生物-人体中迁移和富集,不仅给两岸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还对动物植物造成各种损伤,甚至危害到人体健康。综述了在黄河兰州段污灌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污染监测、生态风险评估及生态修复方面的工作进展,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魏信祥  李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0):4033-4043
中国拥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资源生产和消费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放射性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综述了煤中铀的赋存状态、煤炭资源在不同开发利用阶段中铀释放迁移规律及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辐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大部分煤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健康影响不大,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富铀煤,尤其是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石煤,其开发利用产生的放射性污染及潜在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