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前,国内学者针对职业危害评价的研究多为定性和半定量的方法,为了定量评价煤矿粉尘职业危害状况,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数学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煤矿粉尘职业危害的状况进行评价得出煤矿粉尘的危害等级。结果表明:基于AHP-模糊数学法煤矿粉尘职业危害评价具备科学性、准确性,并可以找出职业危害的敏感指标,为今后煤矿粉尘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煤矿粉尘是岩尘和煤尘的统称,粉尘危害是煤矿的重大危害之一。随着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产尘量也剧增,粉尘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关系到矿工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拜城煤矿为了提高产能而进行升级改造,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该煤矿粉尘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将生产系统分为井下生产系统、井下辅助系统、地面生产系统,以此确定粉尘种类;根据相关标准规范确定检测项目,检测分析方法和判定标准。经过检测发现采煤机头、移架处和清煤处定点呼尘超标;采煤司机、清煤工个体呼尘超标,原因是采煤机外喷雾水压不够,喷雾不能覆盖整个采煤机头部。后经过增加喷雾压力复测结果全部合格,表明高压喷雾能够有效降尘。  相似文献   

4.
刘勇  刘振东 《科技资讯》2014,(4):150-150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煤巷综掘工作面的普及,粉尘量随之增加,给煤矿的安全和职工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粉尘的分布进行分析,以减少产尘为根本,以降尘为重点,以隔离粉尘为防护手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的降低了巷道内的粉尘含量,大大减少了煤巷综掘期间粉尘危害。  相似文献   

5.
根据煤矿井下采掘粉尘的特性及其危害和对井下空气污染的状况,详细分析了煤矿井下德主要尘源和尘量分布,提出针对井下采掘各产尘源的治理措施。并对煤矿井下的防尘管理做了科学的展望,通过对粉尘污染的治理,改善煤矿工人的作业环境,实现清洁生产,降低矿工职业病发病率,提高煤矿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煤矿综采工作面产尘强度大,是煤矿职业病危害的重大隐患。为了研究综采工作面粉尘的分布规律,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改善工作面劳动环境,文中采用了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综采工作面的产尘特点及影响因素,对董家河煤矿22518综采工作面进行了粉尘浓度的现场实测,分析不同工序及不同地点粉尘浓度的分布及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采煤机割煤是工作面最主要的尘源,移架居第二;割煤、移架时产生粉尘的运动趋势基本相同,先迅速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再迅速减小,最后达到稳定;采煤机割煤时下风向10~50 m空间的粉尘浓度最大,需要重点防治。实验测得的数据及得出的结论可为综采工作面制定防尘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胡成功  赵奇 《科技资讯》2013,(24):143-144
煤矿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之一,而煤矿粉尘污染问题一直是煤矿发展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露天煤矿粉尘污染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微米级干雾抑尘技术,探索露天矿地面生产系统粉尘治理方案,在破碎站、装车站进行实践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矿井的开采方法和采煤工艺向着高效、集约化生产的方向发展,产尘量大大增加,严重威胁着我国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和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煤矿采掘工作面喷雾降尘、化学除尘、空气幕隔尘和除尘器除尘等粉尘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状况,探讨了粉尘防治技术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期望为采掘工作面的粉尘防治提供多种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调查分析某煤矿职业危害现状及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该矿职业危害防治体系的建议。以山东某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该煤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和有毒有害气体。其中,粉尘检测17个采集点中有4处粉尘(呼尘)浓度超标。噪声检测12个采集点中,只有2处噪声测定结果符合接触限值的要求,噪声危害发生率为83%。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防治体系是改进煤矿职业卫生健康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建议通过采取规范防治组织体系、加强防治管理体系、提高综合评价体系反馈等多方面手段,有效提高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针对煤矿粉尘危害,根据法律法规和煤矿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对煤矿粉尘危害有影响的因素,得出煤矿粉尘危害指标体系,然后再运用DEMATEL的方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分析,最后找出导致煤矿粉尘危害的主要因素,即管理制度为主要因素,管理制度的影响度、被影响度和原因度均为最大值,中心度大于零,证明管理制度的影响度大于被影响度。因此制定完善的危害管理制度是煤矿粉尘防治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董文玉 《科技资讯》2014,(4):225+227-225,227
粉尘威害严重威胁到矿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主要表现在其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爆炸事故和严重影响矿井下工作人员的健康,所以对于煤矿粉尘的防治变得十分有必要,中国学者在充分认识煤矿粉尘的危害后,经过不懈的努力在防治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一些有效的煤矿尘粉防治技术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实际,为我国煤矿粉尘防治工作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本文对近些年粉尘防治技术的现状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2.
粉尘是煤矿最严重的职业危害因素。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回采工作面粉尘危害的严重性也日益加剧。对粉尘进行日常检测时常会因为采样点的不同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同,从而影响工作面的粉尘防治。因此明确回采工作面粉尘检测点对于粉尘检测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同一作业点不同位置呼尘/个体的比率分析找到稳定点,再结合回风巷粉尘浓度趋势图,从而得到了回采工作面粉尘检测点。  相似文献   

13.
粉尘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危害之一,本文仓绍了一种新型除尘器及其配套的防尘措施控制掘进工作面粉尘的实践。在生产实践中通过采取该措施,综合机械化掘进工作面的耢尘浓度得到大幅度降低,给操作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煤矿机械化开采的普及,综掘凿掘煤岩作业已成为矿井产尘重灾点,但综掘防尘还无系统性解决方法,导致综掘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受粉尘影响较大,急待采用系统性的办法进行有效解决.对此本文在综合分析各粒径粉尘运移状态、综掘煤体产尘因素、矿井粉尘运移环境基础上对综掘防尘重点工作线路和方向进行研讨,为煤矿综掘防尘的有效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临沂矿区田庄煤矿N2601薄煤层炮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运用Fluent软件,通过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对工作面各产尘工序粉尘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攉煤和打眼产生粉尘多数向人行道扩散,而爆破落煤产生粉尘多数随风流沿煤壁运动,少数粉尘向人行道一侧扩散。研究结果可以为现场炮采工作面防尘技术措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翟盼盼  李娟  张威  王博洋 《甘肃科技》2014,30(16):33-35
通过城市绿化降低粉尘,减弱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以实地调研为主,查阅资料为辅的方法对西安城区植物滞尘能力进行研究。在西安市区各主干道及场所实地采样,通过实验测出各种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得到各种植物的滞尘效果有差异。通过研究表明,不同树种由于生理差异、生长环境不同,它们的滞尘能力也不同,所选树种中滞尘能力强的树种有:国槐、大叶女贞、红叶李、垂柳、臭椿、毛白杨等。  相似文献   

17.
赵卫星 《科技信息》2011,(32):451-452
及时发现职业健康损害,评价尘肺病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时发现诊断尘肺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了解尘肺病在不同年龄、接尘工龄、工种、入坑年限的粉尘作业工人中的分布情况。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GBZ70-2002)对某4个矿9086名接尘人员进行检查。结果尘肺病在55-59年龄段,工龄35-39,纯掘工种,入坑年限在50年代的粉尘作业工人中的检出率最高。结论:尘肺病是造成职工健康损害的重要危害之一,应加强粉尘及其它有害因素的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8.
有色金属矿区粉尘污染过程往往伴随着重金属污染,而引起该污染的一个显著原因就是含重金属元素粉尘。针对有色金属矿山总回风井排尘、汽车运送精矿沿途零星散落粉矿扬尘、大面积尾矿库干滩刮风扬尘这三类典型含重金属元素尘源,详细阐述了有色金属矿区典型尘源污染机制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需解决的关键难题、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及实验手段,通过层层深入研究,可以为有色金属矿区含重金属元素粉尘污染周边土壤的评价、控制和治理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综采工作面是煤矿粉尘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有效治理综采工作面粉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粉尘在工作面的运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粒径下的粉尘颗粒,通风风速越大,粉尘颗粒的通风降尘率越低;并提出了综采工作面产尘点后方形成粉尘快速扩散带、呼尘弥漫带、稳定悬浮带等3个粉尘运移带,其中粉尘快速扩散带作为粉尘源头,是综采工作面粉尘治理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20.
本系统的设计目的是监测矿区空气中粉尘浓度,创建粉尘性危害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评价职业性粉尘危害水平。本系统在GPRS网络基础上,建立包括现场粉尘监测站,城市主监控中心部分在内的一对多主从式粉尘蓝测系统。并在主监控中心使用数据管理软件建立粉尘危害数据库,利用谈统计分析结果,评价职业场所的粉尘危害水平,并为建立我国防治粉尘性危害的系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