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4,4'-二溴联苯和甲基丁炔醇为原料,成功合成了单体4,4'-二乙炔基联苯。通过4,4'-二乙炔基联苯和均三溴苯在不同反应浓度下的偶联聚合,分别成功制备了共轭微孔聚合物HCMP-C1和HCMP-C2,采用1H NMR、13C NMR、FI-IR等表征手段确认了单体和聚合物结构。将醋酸钯通过物理吸附负载于HCMP-C2上,成功制备出催化剂Pd@HCMP-C2。此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优异,实现了苯硼酸和对碘甲苯短时高效的Suzuki偶联反应,1.5 h转化率高达99%。  相似文献   

2.
微孔有机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多孔材料,在非均相催化、吸附、分离和气体存储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它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全部由有机分子的构建块组装而成的微孔(孔径小于2.0nm)固体.依据设计策略的不同,主要可以分成以下4种:(1)通过交联反应阻止链密堆积的超交联聚合物;(2)通过刚性和扭曲基团阻止链密堆积的自具微孔聚合物;(3)通过大共轭?-体系刚性结构组建的共轭微孔聚合物;(4)通过适宜的官能团发生可逆地缩合反应来制备的共价有机骨架聚合物.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背景,重点介绍自具微孔聚合物和共轭微孔聚合物.  相似文献   

3.
以正硅酸乙酯和有机金属铑硅烷为硅源,在模板剂P123作用下共聚,合成出有序介孔结构有机金属铑非均相催化剂Rh(I)-SBA-15.通过XRD,TEM,N2吸附-脱附等温线,FT-IR,NMR,XPS等手段对其结构和组分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该非均相催化剂在水相中1,4-共轭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不仅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显示了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导致地球表面升温,解决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迫在眉睫.共轭微孔聚合物(CMPs)是一种具有微孔或介孔结构的新型多孔有机材料,由于CMPs结构可调谐性、高表面积和优异的稳定性,CMPs已成为吸附二氧化碳的明星材料.根据已有的经验,网络结构中的极性单元有利于CO_2吸附性能的提高.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噻吩和咔唑两种极性结构单元共聚获得共轭微孔聚合物(CMPs)SN@CMP-1-7的设计策略,探讨多孔骨架与CO_2吸附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N@CMP-6在0.105 MPa和273 K下表现出较高的CO_2吸附性能,为86.46 cm~3·g~(-1).另外,所有共聚物均表现出较高的CO_2吸附选择性,为V(CO_2)/V(N_2)(22.6~61.5)和V(CO_2)/V(CH_4)(4.5~7.7).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O-叔丁基-L-苏氨酸功能化的均聚物和交联共聚物.利用制备的功能化聚合物负载有机催化剂,并研究其在水相环境中对环状或非环状酮与芳香醛的Aldol反应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制备的一系列高效手性非均相催化剂中,O-叔丁基-L-苏氨酸负载的有机催化剂1c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能得到产率达94%的产物.制备的非均相催化剂均保持了较高的反应产率,且反应条件温和及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手性联二萘(BINOL)取代的2, 3-二氟对苯二腈和3, 3'-联咔唑为单体,通过碳-氮偶联反应得到一对共轭聚合物(R)-P1和(S)-P1,并且通过1H NMR与13C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热重分析(TGA)、荧光发射光谱(PL)、圆二色谱(CD)和圆偏振发光(CPL)光谱等对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子量、热稳定性以及光物理性质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手性联二萘侧基能有效地诱导共轭主链的微环境,使该聚合物具有手性活性,且表现出CPL特性.  相似文献   

7.
CuI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和有机反应催化剂,文章通过溶剂极性梯度法,制备出形貌均一的多孔空心球状CuI微球,并应用于催化C-S交叉偶联反应中,在无配体参与和较低的反应温度条件下,取得了较高的产率.  相似文献   

8.
一种结构明确的新结构四联噻吩化合物:5,5'-二[2,5-二(三甲基硅)-3-噻吩]基-2,2'-联噻吩(1)被有效合成出来。以2,3'-联噻吩(4)为建筑模块,通过NBS选择性溴代高产率得到5-溴-2,3'-联噻吩(5),进而通过氯化铜氧化偶联有效的合成出1。本文还对目标产物的单晶结构和紫外吸收光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Still偶联反应合成了4,7-二(4-己基噻吩-2-基)-2,1,3-苯并噻二唑,进一步经Fe Cl3氧化法合成得到聚(4,7-二(4-己基噻吩-2-基)-2,1,3-苯并噻二唑)(PHB),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发光光谱、循环伏安曲线及热重(TG)进行表征.与聚3-己基噻吩(P3HT)的光/电化学性质比较表明,共轭链中D-A推拉电子结构的形成能显著提高共轭高分子聚合物最大吸收波长,降低带隙.  相似文献   

10.
自制了一种新型Pd/MCM 41非均相催化剂,BET和XRD分析表明其具有长程有序的柱形中孔结构,孔道较为规整,该催化剂在碘苯偶联制备联苯的反应中表现出较高活性.添加Al进入MCM 41骨架,获得Al MCM 41,当Si∶Al的摩尔比值为60时,在14%Pd/Al MCM 41上联苯的得率为41 6%,有望替代传统Ullmann反应中的均相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