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集了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地区东南部寒武—奥陶系砂岩、泥岩及泥灰岩等沉积岩样品,对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样品稀土含量总体表现正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轻稀土段曲线明显"右倾",重稀土段则较为"平坦",总体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且受成岩作用影响不明显.根据稀土元素组合及其比值特征,结合研究区构造运动的影响,综合分析了孔雀河斜坡东南部寒武—奥陶系沉积岩源岩,源岩以北部沉积岩为主,少部分来自构造活动导致的花岗岩侵入体.与不同构造环境杂砂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的对比结果及δCe的特征表明,孔雀河斜坡地区东南部寒武—奥陶系源区属性为大陆边缘背景.  相似文献   

2.
两种形态稀土在小麦幼苗体内的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La、Gd、Y轻、中、重稀土离子和稀土-EDTA配合物两种不同形态稀土元素在小麦的根、茎叶中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小麦的根及茎叶对稀土元素的富集值与培养液中的稀土含量呈正相关;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均表明稀土的离子形态为根利用的有效形态,其在小麦幼苗中的分布为根>茎叶;当以稀土-EDTA配合态存在时,其在根部富集明显低于离子态,在茎叶中富集则显著增大,显示出稀土-EDTA配合态为植物茎叶利用的有效形态.  相似文献   

3.
地处黄河三门峡段下游冲积平原附近的邙山黄土,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厚度近100 m,远大于洛川、渭南等典型黄土剖面的同期堆积。前人从沉积速率、粒度等方面进行研究,推测邙山黄土堆积可能源于三门峡段下游的冲积物,但尚无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方面的证据。对黄土中古土壤S_2沉积以来的邙山黄土及三门峡地区黄土进行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测试,并与黄土高原、淮南等地区典型黄土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黄土高原等典型黄土相比,邙山黄土明显富Zr、Hf贫Th、Cs,在Zr/Hf、Nb/Th、Y/Th、La/Th等元素比值上差异显著;La-Th-Sc和Th-Sc-Zr/10三角图解也显示,邙山黄土与黄土高原等典型黄土的投影区域明显不同。在稀土元素特征上,邙山黄土在ΣREE及表征REE内部分馏程度的LREE/HREE、La/Eu上与黄土高原等典型黄土存在明显不同,10*Hf-Ce-Yb和La-Zr/10-Ce三角图解中的投影区域也与其他典型黄土有显著区别。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邙山黄土与黄土高原等典型黄土的物源可能并不完全一致,邙山黄土可能相当一部分源于近源冲积物。邙山附近广阔的黄河冲积平原可能是S2以来邙山黄土巨厚堆积的重要物源区。  相似文献   

4.
江西相山铀矿田矿石中伴生高含量的重稀土资源。以邹家山矿床为例,通过成分分析,研究了铀矿石和矿体剖面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为综合回收伴生重稀土提供基础数据。研究显示:铀富矿石中伴生高含量稀土(∑REE+Y),高者可达1%,平均可达0.322%。随着矿石中U含量的增高,稀土总量也相应增高。这些稀土为重稀土富集型,配分曲线为左倾型,且随着铀含量的增高左倾斜率越来越大。矿石中的轻稀土含量与围岩中的相近,重稀土含量则明显高于围岩。在围岩与矿石中,δEu均为明显的负异常,δCe无强烈异常,两参数值变化不大。总之,邹家山铀矿石伴生重稀土,具有综合回收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河中游地区马兰黄土主要化学成分的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黄河中游地区马兰黄土的大面积野外实地考察、系统采样和室内化学分析,并采用质量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给出了较为准确的马兰黄土主要化学成分的平均数据。马兰黄土与世界各地的黄土相比,它们的主要化学成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意味着世界各地的黄土在物源区的物质组成、地质地理条件及古气候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别。马兰黄土相对于全球下地壳和全地壳较富Si,K等亲石元素而贫Fe,Mg,Ti,Mn等亲铁元素;与全球  相似文献   

6.
黑色岩系作为地质历史时期特殊环境的产物,对研究地质历史与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湘西北地区新元古代晚期至寒武纪早期典型剖面中的黑色岩系为研究对象,对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寒武纪牛蹄塘组硅质岩、磷块岩、黑色页岩等,开展了常规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黑色岩系明显富集Mo、U、V、Cd、Tl,相对富集Cu、Ni、Zn,亏损Co、Mn、Ge 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较低,总体表现出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δCe 呈明显负异常特征,显示出黑色岩系具海相热水沉积特征:黑色页岩、白云岩以正常海相沉积为主,兼有热水作用参与;硅质岩、磷结核受海水热液作用强烈。结合氧化还原特征元素比值U/Th、V/Cr、Ni/Co、V/Sc、V/(V+Ni),MoEF-UEF协变关系及δCe 异常值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分析得出剖面自底部而上沉积环境经历了弱氧化→氧化→还原(硫化)→缺氧→贫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对产出盘县动物群化石的贵州羊件剖面岩石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质量分数)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剖面大部分沉积时间是处于弱还原的沉积环境;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的异常波动主要受当时的火山作用影响,其沉积物物源有2大类4亚类,分别来自拉斑玄武岩和沉积岩;沉积岩样品的轻稀土、中稀土、重稀土配分极为相似,表现为稳定的演化特征,指示出当时剖面所处位置的构造环境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8.
山东平阴地区中元古代层状硅质岩热水沉积地球化学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东平阴地区中元古界地层中存在与地层整合产出的层状硅质岩。硅质岩富Fe、Mn,相对贫Al;富集As、Sb、Bi、Ga;REE总量低,Ce负异常,HREE相对富集;δ^30Si变化范围为-0.1‰-0.4‰,δ^18O变化范围为+13.6‰-+20.1‰,具有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物源分析是沉积盆地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有助于反映源区与沉积区的关系,是再现沉积盆地演化、恢复古环境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杭锦旗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的碎屑锆石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采用激光剥蚀原位微区等离子质谱法对研究区两个直罗组砂岩样品进行了锆石微区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锆石的配分模式具有轻稀土元素含量低,重稀土元素含量高的左倾模式,且具有适度的负Eu异常,正Ce异常,LREE/HREE以及(La/Yb)N显示重稀土相对富集。δCe值指示研究区直罗组砂岩沉积环境为缺氧的还原环境。锆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大部分锆石为岩浆成因,同时存在部分变质成因及热液成因锆石。研究区与盆地北缘大青山等地锆石稀土元素配分特征基本一致,结合盆地北缘地层分布推测杭锦旗地区直罗组砂岩的物源来自盆地之北大青山、乌拉山及阴山地块的岩浆岩及前寒武纪变质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东海浪岗山岛屿黄土的系统采样和粒度测试分析,并与其他地方黄土充分对比,讨论了浪岗山第四纪风尘沉积的粒度特征.浪岗山黄土剖面粒度垂向变化不大.小于5 μm颗粒平均含量为24.9%.10~50 μm粒组富集,分布均匀,符合黄土的风成特性.但粗颗粒(>50 μm)含量均超过10%,高于西部黄土的粗颗粒含量.显示该剖面除了接受来自西北内陆的远源风尘物质外,还接受来自沉积区附近的“近源”风尘物质.  相似文献   

11.
在饱和黄土动三轴试验的基础上,结合黄土微观结构特征研究和粒度组成分析,讨论了等效循环荷载作用下震后击实黄土和原状黄土的孔压比一应变关系,并从微观结构特征参数和粒度组成方面阐述了黄土孔压发展规律差异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击实黄土在液化过程中孔压发展较原状黄土慢,主要原因在于原状黄土大中孔隙较击实黄土含量多;震后黄土的粘粒含量较震前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粉粒相应减少,砂粒变化较小,液化应力比随着粘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抗液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2.
黄土的震陷     
本文对原状黄土的震陷特性、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震陷判别标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估算震陷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3.
超固结黄土和正常固结黄土是工程中常见的两种类型土,不同固结类型的黄土其力学性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黄土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土来说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因此对晋西吕梁地区的超固结黄土与正常固结黄土进行原位取样,采用室内试验探究两种固结类型黄土的天然密度、含水率、压缩模量和剪切强度。研究表明超固结黄土与正常固结黄土的力学特性差异较大,通过直剪试验可知前期固结压力主要影响的是黄土的内摩擦角而非黏聚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西安原状黄土进行了湿陷性试验,并对湿陷前后的试样进行电镜扫描(SEM),获取湿陷前、后黄土试样的微结构照片,进而抽取相应条件下的SEM照片的简单微结构参数。利用统计学原理中的相关分析,研究了简单微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黄土的部分微结构参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利用这些参数描述黄土的微结构特征时,存在着明显的信息重叠。这一结论为进一步构建低维合成微结构参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甘肃公路土桥调查区病害成因的探讨,认为地面水、地下水、土桥设计、施工和养护不当均可成为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水是最根本的原因。研究发现,不同地貌、地形、地质、气候条件下土桥病害差异很大,说明公路土桥病害与黄土分区有十分密切的相关关系,这一关系对于公路工程建设具有很好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小珂 《科技信息》2010,(29):I0348-I0351
通过试验研究了典型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黄土改良后的颗粒组成、液塑限变化、击实特性、改良土强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黄土改良后塑性有所降低,亲水性减弱;改良黄土选择不同的掺料,最大干密度都有所减小,石灰改良土减小更明显;无论石灰还是水泥改良土。在一定时间内其抗压强度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加,而强度增加中粘聚力增长幅度比内摩擦角要更加显著一些;黄土改良后的物理力学性能有明显改善,同时改良土水理性能也得到改善,为类似工程路基填料的使用提供重要参。  相似文献   

17.
黄土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计明 《山西科技》2008,(2):146-147
文章在分析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地区黄土特殊路基施工的关键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靳毅旗  杨星波  王萌 《甘肃科技》2011,27(7):128-129,161
湿陷性黄土具有在自重压力或一定附加压力下遇水湿陷变形的特性。针对湿陷性黄土的这一工程特点,从黄土湿陷性的机理出发,分析了工程中常用的几种黄土路基的处理方法,为黄土地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土湿陷性质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分析研究了黄土的微观结构与其湿陷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微观照片的分析,把土中孔隙按大小划分为4种类型,按照颗粒的徘列形式又可划分为架空孔隙、镶嵌孔隙和粒内孔隙,其中架空孔隙是造成黄土湿陷的基本原因。而不同孔径的孔隙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是不同的,孔径20μm可以作为一个区分的标准,孔径大于20μm孔隙含量的增加会使湿陷性增高。  相似文献   

20.
用常规击实方法制备不同夯击能量下的土样,来研究击实黄土的工程性质.试验结果表明,击实黄土的压缩模量、粘聚力及内摩擦角随击实功的增大而增大;不同击实功下土样的强度随龄期呈增长趋势,但其增长幅度与试验过程中的压应力大小有关;同一龄期土样的粘聚力随击实功变化幅度较大,而内摩擦角随击实功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