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社会主义事业,邓小平既是保守派,又是改革派。他在基本制度方面,主张分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运行机制方面,反对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应该把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保守派由于对当代美国外交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与传统保守派、自由派相比,新保守派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他们曾经是自由派人士、前托洛茨基分子、左派人士,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转投保守派阵营。新保守派外交思想与自由派、传统保守派的外交理念既相联系,又相区别,道德与武力是其核心。新保守派是美国社会相当独特的一个政治团体。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保守派由于对当代美国外交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新保守派之为"新",主要体现在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独树一帜的外交思想这两个方面。新保守派曾经是前托洛茨基分子、前社会主义者或前自由主义者,后投身保守派阵营。新保守派外交思想与自由派的相关联,但更相区别;与传统保守派的外交理念有相同之处,但又存在根本分歧。其核心是道德与武力。  相似文献   

4.
在加紧进行的美国选举中,两个竞选政党之一的共和党,已经完成了它的总统候选人提名的丑剧。7月15日,它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了戈德华特为其总统候选人。至此,今年年初即已开始的共和党内各派系的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激烈争夺,暂时告一段落。戈德华特得势的背景戈德华特这次当选为共和党总统侯选人,并取得了对该党级织的控制权,不是偶然的。在共和党内部一向存在着所谓“温和派”(又称“自由派”)和“保守派”。这两派代表着不同垄断集团的利益。代表美国东部大垄断集团的“温和派”,从1940年以来在共和党内一直占优势。但两派的实力,这些年来悬殊并不太大。在1952年的竞选中,“温和派”主要是靠大肆吹捧艾森豪威尔才在总统候选人提名中把“保守派”首领塔夫脱击败。在1960年的总统候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极力贩卖两种制度“趋同论”。他们抹煞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模糊两者的界限;否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丑化公有制,美化私有制;否定按劳分配,否定计划经济,主张实行完全的市场调节,在价值观念上鼓吹“一切向钱看”。这些主张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同论”的中国版。有的甚至把我国的改革开放也说成是“趋同”,认为合资企业、经济特区、一国两制就是当代中国“社”与“资”趋同的“实证”。这是别有用心的歪曲。“趋同论”  相似文献   

6.
在自诩为“自由世界”、特别是在金元王国里,有一件很使学者、专家之类的人物大伤脑筋的事:自杀的人为什么这样多?他们为什么要自杀?以美国来说,1955年共发生了7,840件杀人案,自杀的却有16,200件。美国官方承认,那些因道德或宗教原因自杀的还不在内。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情形也差不多,只不过规模没有美国的大罢了。为什么在这个处处“自由”、事事“民主”的花花世界中,还有这样多的人不愿活下去呢?资产阶级的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谜”。  相似文献   

7.
陈佳骏 《世界知识》2022,(14):43-45
<正>6月9日,调查美国1·6冲击国会山事件(下简称“1·6事件”)特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公开听证会拉开帷幕。听证会受到广泛关注。在美国自由派眼中,听证会对特朗普“未遂政变”做出了最清晰的公开描述。而在保守派眼中,听证会既是民主党影响选举政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以文化战争为切入点,以批判的眼光考察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大学内外保守派和自由派关于自由教育和人文学科的"衰落"、"肯定性行动"、"价值相对主义"以及"政治正确"原则等方面的思想交锋和实践较量,揭示了美国高校内部存在的深层次分歧与危机,并对美国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和平共处”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关系中,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根本准则,是具有特定涵义的政治观念。它符合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长远战略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政治斗争的策略手段,列宁曾经谈到:“谁以为只要一提和平,资产阶级就会用盘子把和平给我们端过来,谁就是一个十分天真的人。”说到底,和平共处也是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文化衰退的现象已经引起了许多美国人的悲叹。美国民意研究所过去二十年来对美国人读书情况的调查,使美国科学协进会的机关刊“科学”周刊大感忧虑。因为这个刊物发现:最近,美国成年人读书的不超过17%,和其他几个国家的百分比形成一个可悲的对照:加拿大31%,澳大利亚34%,英国55%。更可悲的是,许多大学毕业生连“美国的悲剧”、“草叶集”、“物种起源”等书的作者是谁都答不出来。当然,对美国青年来说,不知道著名的美国文学家、美国大诗人和英国大科学家的姓名,并不是他们的过错.美国大学中讲授达尔文进化论的教授不是还曾经被当作资产阶级的“异端分子”吗?美国的出版商人最近不是还准备出版一种叫  相似文献   

11.
在杜勒斯夸耀的“民主”、“自由”、“幸福”和“富有”的美国乐园里,人们似乎过得并不怎么快活,而且是越来越不快活。打开美国报纸,那里不仅有每分钟生产多少吨钢、多少辆汽车,而且有每分钟多少人被谋杀,多少人被强奸,多少人跳楼,多少人发了疯……。这已经算不得什么稀奇,因为有人说,既然有汽车、洋房和夜总会的“文明”,也就少不了杀人、自杀、犯罪这一类“文明的灾难”。但是当问题变成全国性的精神上的疫疠的时候,美国资产阶级的先生们也就不能不引以为忧了。近来,美国报刊不断地谈论着美国人  相似文献   

12.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是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九七六年诺贝尔经济学纪念奖金获得者。弗里德曼学派又称“货币学派”。它与凯恩斯学派不同,认为税率、政府支出以至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变动对资本主义整个经济没有系统的影响;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活动总水平的唯一有规则性的因素,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因此,它不赞成凯恩斯学派的财政金融政策,而主张“有限制的政府干预经济”,和实行“有计划的、固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的货币政策,即减低政府作用,只要中央银行按照大体相当于经济  相似文献   

13.
援引王骥德“吾越故有词派”为越中派立论有待商榷。从地域、理论这两个角度看,“越中曲派”并不具备成为一个独立流派的条件;从理论主张、内容取向两方面看,不宜将越中曲家作为“吴江派”的对立面树立;越中曲家与“吴江派”曲家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存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者历来主张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平共处,和平竞争,由各国人民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和自己的愿望作出自由选择。但是西方垄断资产阶级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从来不抱善心,他们在不放弃武力颠覆的前提下,总是利用一切可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企图不战而胜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博览》2012,(8):13-13
正一个被极左派痛恨、被自由派推崇的经济学家。美国智库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3月29日宣布,茅于轼获得该研究所颁发的2012年弗里德曼自由奖,奖金为25万美元。弗里德曼自由奖设立于2002年,每两年评选一次,今年的颁奖仪式将于5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市举行。获奖后,茅于轼表示:"CATO给我这个奖,说明中国在自由争取方面有了很大成功。跟其他发展中国家比,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功是很了不起的。其中有我们的一份  相似文献   

16.
张彧姣 《科技信息》2009,(25):I0137-I0137,I0170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译坛出现了一场激烈的关于“翻译标准”的论战。论战的两派,一派主张“宁顺而不信”,一派主张“宁信而不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本文对这场争论进行了回顾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矗  于浩 《科技资讯》2006,(29):174-174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竞选州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童叟周知。这篇小说揭露了美国“民主政治”的虚伪,告诉人们资本主义的所谓“自由竞选”、“民主政治”不过是资产阶级政互向争权夺利、残酷倾扎的工具。小说也暴露了资本主义“言论自由”的虚伪。本文主要从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分析,其目的在于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相似文献   

18.
“空”“有”问题是佛教史上讨论的基本问题。大乘佛教中的两大派别在这一问题上时常发生争论。中观派讲的“性空”中包含着“识”的观念;瑜伽行派讲的“识有”中又包含着“空”的本质。两派在这方面的主张展示了大乘佛教的核心思想和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下面的评论译自今年8月15日的美国“新共和”杂志。这是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对于美国当前经济危机的发展的现实的供认。这篇评论承认美国经济“已经处于衰退之中”,“担心1958年的衰退会重演”等等,但同时却避免用“经济危机”的字眼,并且丝毫也不敢触及所谓“衰退”的真正原因和规律。这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和报刊在无情现实面前“谈虎色变”的心情。美国经济危机每况愈下的发展现实,正在粉碎着艾森豪威尔“关于繁荣”的神话和未来的“黄金的年代”的幻想,这是评论无法加以否认的。评论最后承认“任何新政府明年所面临的经济前景将会越来越阴暗”,道出了美国企业界内心的恐惧。  相似文献   

20.
美国进行破坏亚非会议的阴谋活动之一,是企图用“太平洋宪章”来混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还在亚非会议以前,在以美国为首的马尼拉条约成员国的曼谷会议上,就通过了一个“关于亚非会议的决议”,希望亚非会议与会各国“广泛分担太平洋宪章”的“任务”,杜勒斯更直言不讳地要求亚非会议“支持和加强太平洋宪章”的“理想”。美国这么急不及待地阴谋使亚非会议各国接受“太平洋宪章”的“理想”是为了什么?而这个“宪章”的内容和实质又是什么呢?“太平洋宪章”是在一九五四年九月八日与马尼拉条约同时签订的。因为马尼拉条约的侵略性质太露骨了,缔约国感觉到需要一个点缀着“自由”、“独立”、“和平”之类的冠冕堂皇的措词的“宪章”来缓和一下亚洲人民的反对,并且利用这个为善的“宪章”布置阴险的政治骗局。在“宪章”签订的当时,美国合众社亚洲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