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使离心压缩机中间某级加气后出口流场特性不影响其后所有级的运行及整机效率,以数值模拟的方式对离心压缩机的中间级加气结构内部三维流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修改回流器叶型、增加叶片数目、增加叶片长度、修改叶片尾部型线为直线等方法消除了回流器叶片的分离与回流.同时,采用修改回流器子午流道型线及扭叶片代替直叶片的方法保证了出口流场的均匀性,使混合段出口气流角沿径向变化范围缩小了近20°.结果表明,依照上述方法对各部分加气结构进行合理设计及结构优化,得到了较为均匀的级间加气出口流场,可有效解决下一级进口流场畸变问题.该研究工作为设计高性能的中间级加气式离心压缩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二次提升型吸收式变热器热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有效地回收低品位余热 ,该文以水 /溴化锂(H2 O/ L i Br)工质对为例 ,分析了 3种二次提升型吸收式变热器 ,指出其中第一级吸收器和第二级蒸发器相连接的形式(A1- E2型 )是最可取的。并着重分析了 A 1- E2型二次提升型吸收式变热器的热力性能 ,结果表明 ,二次提升型吸收式变热器比单级吸收式变热器有更高的温度提升 ,运行范围扩大 ,但系统性能有所下降。根据对不同工质对的热力分析 ,该文还提出了第一级采用 H2 O/ L i Br,第二级采用三氟乙醇 / N -甲基 - 2 -吡咯烷酮 (TFE/ NMP)为工质对的二次提升型吸收式变热器的设想 ,它既能获得较高的温度提升又有相对较高的性能系数。  相似文献   

3.
压电-电磁复合式俘能器的归一化机电耦合模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设计的压电-电磁复合式俘能器,建立其归一化机电耦合模型,利用数值计算和实验测试分析在不同耦合强度下俘能器的振动特性和输出功率. 研究结果表明,在谐振频率点处,当负载匹配时,俘能器的输出功率最大;随着耦合强度增大,俘能器的输出功率、俘能带宽、谐振频率点偏移值也增大. 对于弱耦合和强耦合,复合式俘能器的输出功率大于基于单一俘能机理的压电式或电磁式俘能器的输出功率. 此外,复合式俘能器的最佳负载电阻与耦合效应的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PV型旋风分离器流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五孔探针和热线风速仪对高效PV型旋风分离器流场进行了全面的测定.依据流场测定结果,运用平均速度场模式简化雷诺方程,并依据热线风速仪测定结果,给出了涡动粘度的经验计算公式.在将分离器分离空间流场简化为轴对称流场的前提下,对简化了的雷诺方程进行数值求解,讨论了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分布与径向速度分布的关系,并给出了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的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和静压的理论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流体分析软件Fluent对D315型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基于计算结果,对不同工况下第一涡轮和第二涡轮的内部流动状况进行了流场分析,揭示出了流动规律.  相似文献   

6.
离心压气机实际气体三维粘性流场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时间推进法求解连续性方程、时均N-S方程、能量方程、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及Yang&Shih紊流模型,对压缩重介质实际气体(丙稀)的大流量离心压气机整级流场(闭式叶轮、扩压器、弯道及回流器)进行了数值分析,其中实际气体的热力学属性均表示成温度的函数.分析了压缩实际气体丙稀时模型级内部尤其是弯道及回流器内部的流动规律,将计算结果与丙稀作为理想气体时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实际气体模型进行模拟时压气机性能更接近于实际性能.压缩实际气体及理想气体时叶轮内部速度分布及模型级出口参数是不同的,叶轮出口流场参数分布差别主要集中在轮盘、轮盖两侧.沿弯道及回流器中央流线的压力系数差别显著,模型级出口理想气体的压力系数明显高于实际气体.为了加快收敛,计算时采用了隐式残差平均法及完全多重网格技术.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性能测试是生产和研制的重要环节,要想获得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必须在测量段安装受感部,而受感部的安装又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发动机的流场,所以减少对发动机流场的影响会使测量数据更加真实。本文介绍了该种复合式受感部的设计及研究过程,阐述了一种复合式受感部设计研制的步骤。  相似文献   

8.
液力变矩器流场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液力变矩器内部流场进行研究.首先对YJ380型液力变矩器建模,然后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选择合适的求解器,最后对其进行计算,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内流场分布的特性,并对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轴向间距对涡轮时序效应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高叶轮机械气动效率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将研究时序效应能否用于提高涡轮气动性能.采用商业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在一个栅距内改变第二级静叶相对第一级静叶的周向位置,移动转子相对位置,结果发现保持轴向间距不改变,转子居中时涡轮效率整体最高,且转子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并不影响时序位置最大效率和最小效率点.分析涡轮非定常时均流场发现,时序效应主要影响第二级静叶出口流场,在叶尖和轮毂区,最小效率和最大效率时序位置均表现出较高的损失;然而沿第二级静叶径向,对应最小效率时序位置栅距平均的总压损失系数明显要高.说明静叶时序和转子相对位置都可以影响到涡轮气动性能,对涡轮优化设计能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轴向流吸附器内部流场为研究对象,采用CFD软件对其内部气体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比较轴向流吸附器内无气体分布器、仅加装单一多孔板气体分布器、加装多孔板气体分布器与单级挡板相结合等3种方式对吸附器内部流场均匀分布的影响.未加装气体分布器的轴向流吸附器内部气流分布严重不均;仅加装单一多孔板气体分布器的轴向流吸附器内部流场的气体流动稍有改善,但气流分布仍不均匀;加装多孔板气体分布器与单级挡板相结合的方式,吸附器内部流场的气体流动得到明显改善.多孔板气体分布器与单级挡板组合使用时,保持气体分布器开孔率不变,开孔孔径为0.003 m时气流分布最为均匀,效果最好;保持开孔孔径不变,气体分布器的开孔率为0.388时气流分布最为均匀.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射频可调谐滤波器的设计原理,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调谐结构,提出了一种设计可调滤波器的新方法。借助一种先进的三维电磁场仿真软件,优化了滤波器的各种参数。实际制作结果表明,滤波器完全达到了指标要求:在整个宽调谐过程中,滤波器的性能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12.
针对超宽带系统中的多址干扰和码间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盲自适应接收机,该接收机首先采用多级维纳滤波算法抑制多址干扰并提取期望信号各多径分量;再进一步采用紧缩近似投影子空间跟踪方法估计信道并进行最大比合并,提高输出信干噪比。仿真结果表明,其误码性能优于匹配滤波器、传统Rake接收机、解相关Rake接收机和基于恒模算法的自适应接收机,且收敛速度较快、复杂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源滤波、有源滤波方法对噪声信号去除能力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有源滤波和惯性滤波相结合的滤波方法.分析了由电器元件组成的无源RC滤波器和有源RC滤波器;阐述了惯性滤波的方法及其函数,进行了对污染信号的仿真实验,将无源RC滤波、有源RC滤波及有源RC滤波与惯性滤波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源RC滤波与惯性滤波结合的滤波方法明显优于前两种滤波方法,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果较好,并降低了算法复杂度,达到比较理想的滤波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豪  温慧星  屠华 《科技信息》2012,(33):601-602
本实验分为两部分,首先,将交流电经过桥式整流电路与LF353二阶Butterworth低通滤波电路组成的整流滤波电路,得到相应的波形;然后,使用一阶RC电路产生一个信号源,目的是得到较稳定的脉冲波,再将一阶RC电路与二阶低通电路连接,得到相应的波形。实验验证了:任何信号可以分解成正弦信号的合成。正弦信号是频率成分最为单一的一种信号,因这种信号的波形是数学上的正弦曲线而得名。任何复杂信号——例如音乐信号。都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分解为许多频率不同、幅度不等的正弦信号的迭加。  相似文献   

15.
以层叠滤波器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信号进行阈值分解和引入全方位结构元,提出了一种用于处理噪声图象的多级全方位细节保持层叠滤波器。通过在滤波算法中引入细节检测单元,使得滤波器的第2级可以针对噪声污染图象的不同区域,自动选择相应的滤波器单元,从而达到滤除噪声、保持图象边缘细节的效果.仿真实验验证了这种滤波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标准Unscented卡尔曼滤波(UKF)计算效率,本文对标准UKF采样点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使状态更新过程中的多次积分过程简化为一次积分过程,并证明了标准UKF和改进UKF的等效性.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在计算精度一致(位置确定精度约为70m,速度确定精度约为0.005m/s)的情况下,改进UKF的计算效率是标准UKF的5倍.  相似文献   

17.
流体管道压力信号的高精度实时滤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流体管道压力数据的特征,设计了管道泄漏实时高精度检测与定位的压力信号采集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对压力信号的分析,设计了一种压力数据高精度实时组合滤波方法,分别应用低通滤波、陷波滤波和小波滤波对压力信号进行实时滤波处理,并给出了滤波方法中每个步骤的选择依据,以及参数选择方法.该滤波方法在滤掉压力信号中噪声的同时,较好地保留了压力变化的幅值和相位信息,从而有效提高泄漏定位精度.通过流体管道试验仿真系统和实际管道数据的仿真验证和试验,证明了该滤波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基于并联枝节线单元的超宽带滤波器.该滤波器由3种基本元件组成:短路枝节线、开路枝节线和连接线.其中,每个短路枝节线和开路枝节线组成一个枝节线对,在枝节线对间利用连接线实现强电磁耦合.在设计中,这3种基本元件的电长度是相同的.通过合理选择各元件的特征阻抗,就能实现带宽在100%左右的超宽带滤波器.此外,该超宽带滤波器还具有较宽的高端阻带.文中首先基于理想传输线模型对该滤波器进行了仿真研究;然后在全波仿真的基础上,利用微带线实现了一个三阶的超宽带滤波器;最后利用平面印制板技术对滤波器进行了实物加工.测试和仿真结果吻合良好.实验结果表明,该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1.775 GHz,相对带宽为97.5%.通带内匹配优于-15 dB,最小插入损耗为0.25 dB(在1.3 GHz处).第一个寄生通带的频率高于6 GHz,是通带中心频率的3.4倍左右.  相似文献   

19.
区域场与局部场的分离是区域重力场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在分离区域场与局部场中的"维纳滤波",是维纳滤波器在信号与干扰不相关条件下的一个特例。而所谓分离区域场与局部场的"匹配滤波",是维纳滤波器在信号与干扰同相位条件下的一个特例。关于卡尔曼滤波在应用地球物理领域的应用,目前还只限于地震数据处理中。研究了卡尔曼滤波在位场资料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在波数域中提出用卡尔曼滤波的方法进行位场分离。结果表明,效果较好,适应性较强,不受有用信息与干扰信息的相关性及相位是否相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一种小型化超宽带微带带通滤波器。该滤波器采用2个开路枝节线和2个短路枝节线,其中开路枝节和短路枝节两两组成枝节线对。在2个枝节线对之间,利用一段均匀微带线进行连接。滤波器的输入输出采用直接馈电的设计,以保证宽带滤波器所需的强耦合。通过对该滤波器的参数进行仿真研究,设计实现了一个带宽在110%左右的超宽带滤波器。试制样品的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该滤波器在中心频率为1.90GHz时,可实现103oA的相对带宽。通带内的最小插入损耗为0.20dB(在1.52GHz处),匹配均优于-20dB。第一个寄生通带的频率高于6GHz,是中心频率的3.2倍左右,而且该滤波器的电尺寸小,在其通带中心频率处,只有0.21×0.18λg^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