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和教育的特征。分别归纳为:原始社会:“生存技艺”与“直观教育”;古代社会:“经验科学”与“综合教育”;近代社会:“分类科学”与“专门教育”;现代社会:“系统科学”与“通才教育”。第二部分分析、讨论了科学技术与教育之间的七种关系,指出了教育对科学技术继承、传播和发展的三种作用,以及科学技术对教育形式的决定性和对教育发展的促进性。此外,还讨论了教育在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之间的桥梁作用。第三部分是关于发展我国教育(主要是高等教育)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呼应现代“反科学”倾向,主张重新认识科学的价值,反对唯科学主义和滥用科学技术;在现代“反科学”思想家认为科学技术是为人的和属人的基础上,后现代主义强调科学技术及其对象的人性化、人道化;在科学方法问题上,后现代主义反对科学方法的惟一性、客观性,坚持科学方法的多元性、相对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体育也和各行各业一样,正面临一场新的变革。变革的核心是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技的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现代体育的各个方面实施最佳控制,使我国体育运动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水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显著特点,是不同学科的相瓦交叉、相互渗透,促使边缘学科得以迅速发展,其中最突出的是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而这“三论”被科学界认为  相似文献   

4.
自1987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直承担着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数量和影响的统计分析工作。2003年度的科技论与引统计工作现已完成。国际论数据取自三种在国际上颇具影响的检索工具:《科学引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国内论数据取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科学论与引数据库》(CSTPCD),该数据库2003年度收录的中国科技论统计源期刊为1576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现代认识论的最科学形态,这种科学认识论创立过程从范畴的角度来考察.它经历了三个基本范畴,实现了二个重要转化而成立的.“三个基本范畴” 是指自我意识、异化劳动、科学实践.“二个重要转化” 是指从唯心主义的自我意识论转化到异化劳动论.再从异化劳动论转化到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欧洲社会处于大动荡的时期.法、德等国都处于大革命的前夕,不仅是无产阶级要创立自己的哲学,“新的”资产阶级哲学的几个主要流派也纷纷在这个时期中形成.1942年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一书问世,1943年穆勒的《推论的和归纳的逻辑体  相似文献   

6.
在《工程哲学引论》中,我提出了“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认为科学、技术、工程是三种不同类型的社会活动:科学活动以发现为核心.技术活动以发明为核心,工程活动以建造为核心;科学、技术、工程三者有不同的本性,不应把它们混为一谈;同时,也必须承认三者有密切联系,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7.
《科技信息》2001,(6):4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江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他在《论科学技术》一书中,分析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阐述了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了科技创新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方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我国科学技术体制建设的基本历程可以粗线条地划分为初创时期、建设时期和改革时期三个阶段,并先后历经了科学体制雏形、国防优先的高度集中的科学技术体制、市场导向的不完全性的科学技术体制三种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定的社会历史进程形成了我国科学技术体制建设的“路径依赖性”,主要是:赶超和模仿的“情结”、政府行政主导的计划运行模式和偏好科学技术“生产力”功能的价值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源动力思想,即需要和生产的矛盾运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思想是把握邓小平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丰富内涵的关键。在邓小平看来,“改革动力论”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源动力思想,很好的融“现代科学技术动力论”与“精神动力”论于一体,三者共同构成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是马克思对科学作用的科学概括。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精辟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两位伟人均把科学技术的作用提高到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最高层面上。事实确是如此。近代哥白尼的日心说、维萨留斯的人体构造论,现代的量子力学、电子信息技术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场又一场划时代  相似文献   

11.
<正> 我认为,在讨论中应把三论本身与三论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这两方面加以区分,分别加以考察和评价。比如一支新枪是科学的实用的,而你打不准靶子,或使用不当出了点问题,就把责任归罪于枪本身,这不是公平的态度。首先,三论本身是不是一种科学?我想这是无庸置疑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二十世纪自然科学四大最新成就之一,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进入“系统社会”的今天,它们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至于说“就系统论而言那是已包含在辨证唯物论之中的”,我以为此观点抹煞了系统论这门科学的独立存在,仍然把哲学视为包罗万象的、凌驾在科学头上的“总汇”,是有失偏颇的。其次,如何评价我国学术界对三论的研究和应  相似文献   

12.
李恤 《遵义科技》2007,35(3):10-11
培育和发展农村经济,坚持“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还要始终不移的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最终可能只靠科学技术来解决问题”。只有“靠科学才有希望”。本人出于工作需要,特到我县的何坝乡对农民的庭院经济建设情况作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3.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联系和运动规律,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目前正日益向社会科学渗透,对整个社会起着极积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从“三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出发,对师专教育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用动态观点制定计划万物都在变化和运动,社会也在前进和发展,好象一切都聚焦在一个“动”字上。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逐步揭示物质世界各种运动形态的统一性质,从而显示其发展中的一体化趋势.因此,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彼此渗透、相互结合势在必然,现代科学方法论的逐步趋向统一,也势在必然.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所用的研究方法也逐渐统一了,不能区分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社会科学的方法论”.①他还说:“自然科学研究物的因素的相互关系,社会科学则研究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尽管分析研究社会现象较之自然现象更为复杂,但它们总是有规律可循的,找出它们的规律,就可以通过计算定量地处理系统内部的关系,就可以科学地预见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是中国论现代性建构中存在的诸多悖论与困境中的一个主要矛盾纠葛。这一矛盾纠葛在论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转化成为如何在超越古代论传统与学习借鉴西方论两个方面寻找、建立中国现代论的主体定位问题,形成了中国论现代性建构历程中互为表里的三次“发现西方”和反传统的“传统”。这样的思路几乎贯穿百年中国论现代性的建构历程,既推动着中国论现代性的建构进程,也带来诸多理论偏失。  相似文献   

16.
李洪志的“法轮大法”否定科学,诋毁科学,亵读科学;冒充科学,宣传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神创论”和“救世主论”、反天文学的“多层宇宙论”和“地球爆炸说”、及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业力论”和‘审病不治说”、反伦理学的假“真、善、忍”,是反宗教学的邪教。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说的“三论”,是指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系统论是从系统的思想出发,对事物进行系统分析和处理的科学。信息论是利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和贮存的科学。控制论是研究各种控制系统的信息控制的共同规律的科学。三者是相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是邓小平同志根据唯物史观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特点的科学概括。但是人们在理解这一命题时,存在着通常的误解,把理论形态的科学本身也看作是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从而混淆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本文认为:“科学”与“技术”是不同的概念,在唯物史观中分属不同的范畴系列,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属于社会意识,不属于作为社会存在要素的生产力,而技术则直接属于生产力。技术有经验性技术和科学性技术,科学性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真实意义不是说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是说,科学性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世界教育思想发展史,可以看到,随着近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教学论思想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从近代夸美纽斯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论”以来,有斯宾塞的“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思想,有赫尔巴特的“逻辑课程论”,现代又有杜威的“一切学习来自经验”的“经验课程论”和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教育重心也从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转到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的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确如恩格斯所说:“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以前的存在形式。”教学论思想经历了从一个否定到另一个否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物理科学和生物科学的交叉和渗透,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应运创立和发展,物理科学,生物科学,数学和社会科学等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当代科学向整体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前沿。近年来,“三论”的基本原理(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及其所涉及的几对哲学范畴(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过程及状态等)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科学研究,对教育体制改革、课程结构改革和教学论研究等越来越显示出其重大意义。 本文将试用“三论”的思想方法,探索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