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羞草或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打开叶子,一到夜里就闭上叶子"睡觉",这种由叶子的开闭引起的植物的"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留下的亚历山大帝命专部下调查"何以睡眠"的记录。到了18世纪,法国  相似文献   

2.
正侵害植物的毛虫令园丁很头疼。现在,科学家找到一种保护植物不受毛虫侵害的新方法 :在植物叶子上喷洒一种化学物质——茉莉酸甲酯。毛虫接触到它后,会变得好像更想尝尝同类的味道,而不再想要吃叶子。茉莉酸甲酯不仅会让毛虫们变得"头脑混乱",而且它还会"提醒"周围的植物这片区域有害虫来袭。  相似文献   

3.
直立草木植物的茎总是向上长,并不断地长出新叶子,一旦长出的叶子就固定了位置,不久那些被留下来的叶子就发黄枯萎。在植物群内部叶子少是因叶子枯萎引起的,从长叶子到枯萎的过程就叫叶子的老化现象。这正如动物也有老化至死的过程一样。不过,植物叶子老化未必同植物死亡有直接联系,可以说这是植物体为根高自己的话应能力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战略。叶子老化的生理学叶子最重要的功能是从光合作用过程中获得碳。光合作用速度是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加快,光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就饱和。在饱和光时的光合作用能力在同种植物甚至是在同一棵植物…  相似文献   

4.
大约在250年以前,一位名叫简·曼伦的法国天文学家首次发现,生物有机体具有"判断"时间的本领.他用实验证明,植物的叶子在一天24小时中发生定时的周期性运动.后来,其他许多科学家证实了他的实验."生物节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但对这个问题的争论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由于航空和星际航天事业的发展,方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生物节律学.  相似文献   

5.
传统认知以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有着高等生命才有的记忆力,但是也许这个看法要被颠覆了.研究表明,植物可以"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科学家最近提出,植物可以在一片叶子与另一片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方式和我们的神经系统非常相似.这些"电化学信号"是由充当植物"神经"的细胞来传递的.  相似文献   

6.
树叶的形状为什么那么多?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长久以来一直未解。最新研究有望给出答案。隐藏在叶脉中的秘密植物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吸收比地球上其他任何东西(包括海洋)都多,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是人类活动排放进大气的二氧化碳的lO倍以上。我们知道,植物主要靠叶子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了解植物叶子对于弄清全球碳量很重要。换句话说,要想查明全球碳量,必须搞清植物叶子的工作原理。这里涉及到三个基本要素:制造叶子所需的碳量、叶子的寿命和叶子加工阳光的快慢(即进行光合作用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水中烟火     
正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科学实验,只要用一个玻璃杯,就能在家用几分钟的时间绽放出水中烟花。并且你家的食品柜里可能就有实验所需的物品。实验道具:玻璃瓶、碗、温水、植物油、食用色素。操作步骤:步骤1.在玻璃瓶中装3/4的温水。步骤2.在一个单独的碗里加入几茶匙植物油,滴4滴颜色不同的食用色素,使用叉子将植物油和食用色素轻轻搅拌,混合物呈油状的彩色"珠子"。步骤3.将混合物倒入盛有温水的罐子里,水中烟火就准备就绪了。接  相似文献   

8.
音乐,尤其是爵士乐对植物很敏感。例如当某一植物听到摇滚乐时,吸收的水份特别多。一位专家经过实验得出上述结论。这位专家指出:绿色植物本身就是一个大小泉,它从土壤中吸取水分,一直往上向树枝各部分输送脂液并从其叶子蒸发掉。生物学家做了如下的实验:把各种谷类植物置于非对称的声波之下,观察这种非对称的声波对它们生长、蒸发部状况等。实验表明:大叶植物如大黄,绝大  相似文献   

9.
人类与植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从30多万种植物中挑选出堪用的种类,经过一代代的筛选、抚育,最终成为优良的作物。有些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错觉,人类就是植物界的上帝,或者说至少是作物世界的造物主。但是,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在与植物相处的过程中,人类本身,甚至人类社会的形态也被改变了。4月底,郁金香的"表演"已经临近尾声。一个月来,那些绿色的叶片之上还缀满了红色、黄色、紫色的多彩"小杯子",整个宿根花卉区就像铺上一幅巨大的织锦。再过一个月,这片绿色的叶子又将归于泥土。从土中挖出洋葱一样的鳞茎收集起来,待到9月之后再播种到庭院之中。经霜雨雪之后,下  相似文献   

10.
正archeology考古日前,一种白垩纪植物的雄花在被琥珀包裹了一亿年后,于缅甸重见天日,古生物学家将其命名为"Valviloculus pleristaminis"。这是一个新属和新种,属于月桂科,与在澳大利亚发现的黑心檫木有关。在拉丁语中,"Valva"指双瓣上的叶子,"loculus"指"隔间","plerus"指"许多","staminis"则指花的几十个雄性器官。这朵约2毫米大小的雄花有约50个雄蕊(雄花产生花粉的部分),呈螺旋状排列,花药(位于花丝顶端,膨大,呈囊状)指向天空。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传感器的重要性变得非常突出。近日,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董良领导的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石墨烯的传感器,它可以贴在植物上为研究人员和农民提供有关作物用水的数据,比如测量玉米植物将水从根部运输到叶子下部、然后再到叶子上部的时间。这项成果以封面照片的形式发表在《先进材料技术》期刊上。石墨烯是一种神奇的材料,是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最稳定的结构形式)蜂巢晶格的平面二维  相似文献   

12.
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试验田地里,一到夜晚,田间地头的植物叶子就会熠熠发光,原来,这是一些由发光基因培育的发光植物。把自然界中能发光的生物之基因,转移给植物,培育发光植物,也是基因工程的目标之一。 时代催生转基因 转基因是指以人为的方法改变物种的基因排列,通常涉及将某种动、植物的某个基因,从一连串基因  相似文献   

13.
<正>一名美国研究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片人造树叶,不,是很多片。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们和自然树叶一样,可以把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他发现,蚕丝是非常好的人造树叶材料。先将蚕丝处理成能够hold住叶绿素的"房子",再把从植物中提取出的叶绿素注入"房子",经过处理后,可以呼吸的人造叶子就制作完成了。人造树叶用途广泛,可以用它做成有氧灯罩,净化室内空气;也可以当作外墙涂层,用以改善雾霾;最不可思议的是,如果将它们带上太空,还可以为宇航  相似文献   

14.
也许有人会说,植物绝对不会"说话"。然而许多事实证明,植物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最近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出人意料地发现,当植物的叶子被昆虫咀嚼时,植物身上所发生的生化反应与动物身上抑制病痛和创伤的神经激素反应几乎一样。当昆虫咬叶子时,叶子随即释放出一种激素,类似于动物受到伤害释放的内啡呔物质。这些对待伤痛的化学反应如此接近,以至于在植物组织上喷洒布洛芬或阿斯匹林后,如同在人身上一样能消除  相似文献   

15.
虞莎  王佳伟 《科学通报》2014,(15):1398-1404
自然界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都与"年龄"密不可分."年龄"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有生物都将经历幼年期到成年期,最终走向衰老和死亡.在植物体内,一个小分子RNA,miR156控制了幼年期到成年期的转化,它是目前唯一已知的年龄分子标记.miR156的表达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调控了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应答等多个过程.本文综述了植物体内miR156介导的年龄途径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年龄调控miR156表达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科学院发布消息称,叶片是脱落酸的合成部位,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植物学期刊《实验植物学杂志》上。脱落酸是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能促使叶子脱落。它能调节植物对不同环境信号以及内源性信号的反应,影响植物的生理适应及生长发育过程,是植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病了不能像人那样去医院看病,那它们是如何根除病患的呢?植物也有它们的"医生",而且它们会用特殊的方法邀请医生来"看病"。最近,日本京都大学生态学研究中心教授高林纯示等人发现,植物叶子被虫子咬伤后会散发出特殊的香味,吸引来植物"医生"——害虫的天敌。  相似文献   

18.
在动物面前,植物往往只能是任其宰割,可偏偏就有些植物“不甘受压迫”,靠着自己的一身本领,挑战起了貌似强大的动物. 该出手时才出手 维纳斯捕蝇草是一种美丽的食虫植物,它的每片叶子都由两片以中脉相连的圆裂片组成,每片裂片的外侧布满流苏般的毛须.每片裂片的表面都长着3根敏感的丝——触发毛,这是植物的原始运动探测器.在叶面爬行的昆虫一旦碰触到触发毛,裂片就会突然咬合在一起,外侧的毛须互锁,将昆虫困在其中,叶子中的腺体分泌出汁液来消化掉昆虫身体上较柔软的部位.1~2周后,叶片再次打开,准备再次设下圈套来捕食昆虫.  相似文献   

19.
尚磊 《科学之友》2009,(11):62-62
被迫成婚的新娘当产卵期临近时,大群的三棘刺鱼便从深水游向浅水处。雄鱼选择在水草间或岩石地带的洼处建造自己的"新房"。它们用收集到的水生植物的叶子、根和一些植物碎片作为建"房"材料,然后从自己的肾脏中分泌出一种黏液,把所有的材料粘在一起,再用  相似文献   

20.
由植物自己演奏的森林交响乐于去年I1月5日在日本神户港湾人工岛奇贝克大厅“正式演出”。这次演出的主持人是35岁的神户市园艺振兴基金会职员铜金司。这位主办者在园艺工作中发现,植物细胞膜和叶子表面有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微弱的电位变化。他将人脑波测量装置进行改装后用来测量叶子表面两点间的电位差,并用电子计算机分析电压变化的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