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果真的将恐龙复活,如何管理恐龙园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既要让游客们能够尽可能近距离地观赏恐龙,又要让恐龙生活得安全又快乐,这是恐龙保护区管理人员的责任. 管理庞大恐龙的挑战与照料其他一些大型哺乳动物所要面对的困难惊人地相似.例如,一头成年雄性非洲大象可重达7吨,与一头暴龙的体重相当.而一些食草恐龙,如属于蜥脚类的梁龙,体重是暴龙的三倍,但它们的动作却要迟缓得多.因此它们带来的麻烦要比速度更快的捕食类恐龙要少得多.  相似文献   

2.
琥珀传奇     
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科学家从琥珀中的一只蚊子的胃里提取了一滴恐龙血,然后从这滴血中提取到恐龙的DNA,再利用克隆技术,他们最终创造出了真正的恐龙。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科学家还不能克隆出真正的恐龙。不过,琥珀的确是一扇通往远古世界的“窗口”,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纷扰喧闹的远古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3.
正以下人物虽然没有真正参与到创建真正恐龙园的事业中去,但他们都是复活恐龙所需要的人才类型。远古DNA研究专家贝丝·夏皮罗博士要复活恐龙,我们要通过逆向基因工程,尽可能多地寻找和发现恐龙DNA。作为远古DNA研究专家,夏皮罗是打造真实恐龙园所不可缺少的人才,夏皮罗已经有了一个逆向基因工程的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4.
提起恐龙,人们对它并不陌生,可能你还能说出不少恐龙的名称呢。你要是去参观自然科学博物馆,一定会被形形式式、体形巨大、张牙舞爪、形态奇特的恐龙所吸引,让你驻足不前,留连忘返。要是你再去翻阅一下有关介绍恐龙知识的书刊,你又会发现,它们有一部发生、发展、繁荣昌盛及灭绝的历史。恐龙在地球上曾称王称霸达1.6亿年,可是在6500万年前就在地球上消失了。关于它的灭绝,至今还是科学史上尚未揭开的谜。你看这多么有趣,正如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所说的那样:“这等乐趣,就是观察认识和推断以往各种生物盛衰的往事,如青油灯下读二十四史…  相似文献   

5.
谁吃恐龙 如果有人问“谁吃恐龙?”似乎答案明显应该是“其他恐龙”.像异龙和霸王龙那样的兽脚类捕食者,一直是史前怪物爱好者的最爱,就好像它们和梁龙、剑龙的对打一直是经典场面样.尽管如此,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会上,一些科学家开始质疑中生代的顶级捕食者是否都是恐龙.他们的结论是:“否”.之前一直被忽略的一系列爬行动物,现在被发现其实在中生代很重要,这就是仍存活至今的鳄鱼.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科幻片中有人和恐龙对峙的场景,影片中的那些人物遇到暴虐的食肉恐龙时只有逃跑的份,而且往往都能逃脱.而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如果人类真的遭遇到食肉恐龙,人类是难以逃脱的,因为即使是最笨重的暴龙也比人类跑得快.  相似文献   

7.
恐龙蛋壳化石的痕量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毅民 《科学通报》1994,39(21):2014-2014
全球性生物绝灭、特别是发生在白垩纪末期的恐龙绝灭事件是地学及至是整个科学界的难解之谜.“超新星爆发”和“星体碰撞”造成恐龙绝灭的假说都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关注.80年代中期,中德科学家研究了广东南雄盆地的K/T界线及所采集的恐龙蛋化石,分析了其中的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认为,“严重的干燥气候和微量元素的污染可能是恐龙绝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科学24小时》2011,(6):52-52
日前,考古学家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境内发现一支新恐龙物种暴牙龙。这种恐龙的骨骼化石是在新墨西哥州享有盛名的恐龙化石挖掘地点“幽灵农场”发现的,科学家认为暴牙龙可能是早期掠食性恐龙(生活在现今的阿根廷和巴西)和之后霸王龙等兽脚类恐龙之间“缺失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1995年9月我来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开始参观这里著名的博物馆群的时候,我才知道这庞大的博物馆群都属于一个已有近150年历史的史密松学会。学会有一本著名刊物《史密松》(Smithsonian),是一本高级文化综合期刊。可巧9月号的封面竟是背上坐着好几个人的一只巨大的恐龙,他正稳步行走在大街上。这使我感到惊讶,这是怎么回事?我一向对恐龙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打开杂志后才知道这是科学家和美术家合作描述远古恐龙的一本科幻著作中的插图。这本书曾在《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栏目中保持久售不衰的记录,以百万册的销售量递增。这时我才感觉到美国恐龙热的温度的确是很高的。这又使我回忆起不久前我在纽约参观美国自然博物馆时的情景。这个馆可能是美国最大的恐龙研究、教育和普及中心。它的恐龙展厅经过重大修改于1995年6月重新开放,我在时正好赶上参观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科幻片中有人和恐龙对峙的场景,影片中的那些人物遇到暴虐的食肉恐龙时只有逃跑的份儿,而且往往都能逃脱。而英国科学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最近宣布,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采石场的石灰岩中的一只长着松鼠样尾巴的恐龙是迄今已知的最早的食肉恐龙,科学家称这种生活在1.5亿年前(侏罗纪晚期)的恐龙为“松鼠龙”。这只“松鼠龙”很可能是一头年幼的斑龙(一种大型食肉恐龙)。  相似文献   

12.
一、出土化石颠覆传统观念科学家一直以为,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远古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体积都很小。它们昼伏夜出,委屈地生活在这位恐龙“暴君”的阴影之下。大约6500万年前,陨石或彗星袭击地球导致气候巨变并灭绝恐龙后,哺乳动物才取得主导地位。但最近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改变了科学家们的这种看法。原来在1.3亿年前的早白垩纪,一些体格健壮的哺乳动物不仅能和恐龙分庭抗礼,更把恐龙当成“盘中餐”。这项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胡耀明、王元青、李传夔和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华裔科学家孟津研究的最新成果,发表在…  相似文献   

13.
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天山东段博格达山北麓的奇台县境内有一片盛产硅化木、恐龙、石燕、海百合茎等化石,发育雅丹地貌的广阔地区。这就是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所在的将军戈壁。地质公园划分为硅化木园、恐龙沟、雅丹魔鬼城和石钱滩4个景区。园区含硅化木和恐龙化石的地层是河湖相沉积为主的碎屑岩,呈紫红色、灰白色、黄绿色和黄褐色等颜色,为形成于中、上侏罗纪的石树沟群。硅化木是地质时期被埋藏的古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揽胜     
新加坡以其旅游胜地而闻名于世。它是世界上最清洁、最翠绿、最安全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与传统相融合的国度,林立的摩天大楼与栉次鳞比的宗教寺庙交相辉映,富有多样化的旅游情趣。每年约有700刀游客到新加坡旅游,使它成为世界上接待比它本国人口还多的几个国家之一。 丰富多彩的特色名胜 新加坡动物园 设在树木茂盛的丛林区内,是著名开放式动物园,有2000多只动物栖息在园内。岩石构筑的围墙和河流取代栅栏和兽笼。游客进园参观时要搭乘小型蒸  相似文献   

15.
说到恐龙发现,最,“为人知的有美国的“骨头大战”,蒙古的“中亚新征服”和中国的“龙鸟之争”等事件但对于被后世称为“20世纪上半叶世界两大恐龙化石采集行动之一”的“黑色大陆捕猎大腕龙”事件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京恐龙足迹的首次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市延庆县在筹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野外调查中,在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土城子组地层发现的大批恐龙足迹,初步研究表明这批标本可归属于覆盾甲龙类(cf.Deltapodusisp.)、兽脚类、鸟脚类及疑似蜥脚类恐龙足迹.其中大量的覆盾甲龙类足迹表明,早在晚侏罗世,冀北-辽西地区就活动着覆盾甲龙类,它们承接了辽宁朝阳下白垩统义县组发现的甲龙类化石.而罕见的,极高速奔跑的兽脚类恐龙足迹揭示了独特的古行为学.延庆发现的恐龙足迹群不但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存活过的证据,而且极大丰富了土城子组的恐龙类群,为承接其后的热河动物群提供了绝好的演化样本.  相似文献   

17.
1月中旬的某一天,天下着绵绵细雨。一群游客在位于华盛顿的史密松航空航天博物馆参观时,被展厅中的那个年代久远的太空密封舱吸引住了。当9岁的约翰·卡尔曼凝视着“阿波罗”11号指令舱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舱门(把第一个人送上了月球和第一架执行空间计划的航天飞机)时,惊叫着说:“真是太棒了。”他的阿姨告诉他:“可以肯定,这和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指令舱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07,(10):18-18
通过化石研究,古生物学家为我们再现了1.4亿年前发生在新疆奇台将军庙戈壁上的场景. 中生代侏罗纪,这里还是一个内陆湖地区,气候温暖,适宜各种动植物生长和生活.远处山峦连绵起伏,湖边生长着植食性恐龙喜食的蕨类植物和高大的裸子植物,其中一些种类挺拔俊秀,高耸入云.整个湖区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9.
恐龙和火鸡是近亲吧?陈瑜编译你相信在感恩节时你大嚼大吹的火鸡是恐龙的近亲吗?研究恐龙演变的古生物学家发现了3个新的证据来推断我们今天所见的鸟和10亿年前漫步在地球上的恐龙有着联系。抱着挖掘证据来证明“龙一鸟”理论的希望,一队来自纽约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  相似文献   

20.
徐娜 《科学之友》2006,(11):21-21
曾经主宰地球的恐龙家族是如何完全从地球上消失的?这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最近,美国科学家在研究鳄鱼生育原理的过程中发现了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男女”比例失调,雄性恐龙的灭亡导致了恐龙大灭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