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述了首次发现分布于中国的2种花蟹蛛:伯曼氏花蟹蛛(Xysticus bermani Marusik,1994)和斯氏花蟹蛛(X.sjostedti Schenkel,1936).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采自内蒙古自治区的蟹蛛科10属16种。其中一种(波状截腹蛛)为我国新纪录,5种(黑革蟹蛛、异羽蛛、东方峭腹蛛、冠花蟹蛛和嵯峨花蟹蛛)为内蒙古新纪录。  相似文献   

3.
细纹舞蛛在安徽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1980年期间,在调查安徽稻田捕食性天敌蜘蛛时,采集到狼蛛科蜘蛛七种(包括一亚种),经鉴定核对,其中一种隶属于舞蛛属Alopecosa(=Tarentula)Simon,1855,由申格尔Schenkel(1963)在我国华北内蒙发现,并根据3个雌蛛标本定名为细纹舞蛛Alopecosa cinnameopilosa(Schenkel,1963)。此后,在国内外其它地区未见有报道。现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东西狭长,地形复杂。东部为大小兴安岭原始森林,中部草原,西部为半荒漠、荒漠、戈壁滩和沙漠。经镜检近年来所采逍遥蛛科标本,本文报道其中逍遥蛛属13种,狼蟹蛛属6种,共计19种。三角逍遥蛛、肾形逍遥蛛和内蒙狼蟹蛛为三新种,阿拉逍遥蛛、虚逍遥蛛、铲逍遥蛛、新疆逍遥蛛和普通狼蟹蛛四种系本区新纪录。前人报道在日本区分布的种类中还有几种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例如。申克尔记述的蒙古逍遥蛛  相似文献   

5.
听毛在不同蜘蛛类群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数量分布等特征,是蜘蛛形态分类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对弱蛛科、泰莱蛛科、幽灵蛛科、蟹蛛科和球蛛科共5个科32种蜘蛛体表的听毛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听毛在不同蜘蛛类群中的形态、分布和数量等特征,结果显示:听毛在不同蜘蛛种类中其形态非常相似,丝状,细长,与体表几乎垂直着生;泰莱蛛、蟹蛛和球蛛的听毛在步足的跗节、后跗节和胫节均有分布,而幽灵蛛和弱蛛的听毛仅分布在步足的后跗节和胫节,蟹蛛的听毛数量最多,具集群分布的特点,且各节分页的数量变化大于其他蜘蛛种类.蜘蛛听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等特征可能与遗传、生境和生活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记述中国太行山5种花蟹蛛,其中博氏花蟹蛛Xysticus bohdanouiczi sp.nov.,盾形花蟹蛛X.peltiformus sp.nov.和平山花蟹蛛X.pingshan sp.nov.为新种;莱普花蟹蛛X.lepne Utochkin,1968和细纹花蟹蛛X.lineatus(Westring,1851)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7.
狼蛛科(Lycosidae)Pardosa nebulosa group的种类在我国东洋界各省大量分布,成为农田中的主要害虫天敌。作者等在云南省西部及南部地区的蜘蛛资源调查过程中,共采到该组5种蜘蛛,其中一种经鉴定系一新种,现报道如下: 1 云南省 Pardosa nebulosa group种类 (1) 保山豹蛛 Pardosa baoshanensis新种,分布:保山。  相似文献   

8.
白花草木樨地蜘蛛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花草木樨地蜘蛛有11科31属41种,随着时间的变化,优势种依次为印痕球蛛(Therionimpressum)、灌木新园蛛(Neoscona adianta)、条纹花蟹蛛(Xysticus striatipes)和星豹蛛(Pardosa astrigera),蜘蛛的生物学特性、植被情况、食物供应和人为活动对蜘蛛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消长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分析的结果可为草地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在蟹蛛科蜘蛛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本研究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使用邻接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系统发育树,ABGD(automatic barcode gap discovery)软件对样本进行划分,对小五台山25种蟹蛛110个样本进行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结果表明:邻接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聚类结果与ABGD软件划分结果以及形态分类鉴定结果相一致.据此笔者认为DNA条形码作为一种有效的分子鉴定工具可以应用到蟹蛛科蜘蛛物种鉴定中.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逍遥蛛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东西狭长,地形复杂。东部为大小兴安岭原始森林,中部草原,西部为半荒漠、荒漠、戈壁滩和沙漠。经镜检近年来所采逍遥蛛科标本,本文报道其中逍遥蛛属13种,狼蟹蛛属6种,共计19种。三角逍遥蛛、肾形逍遥蛛和内蒙狼蟹蛛为三新  相似文献   

11.
八斑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tatum Boes.et six.)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mchnida)蜘蛛目(Arcneida)球腹蛛科(Theridum)动物.幼蛛期四龄,雌蛛一生交尾一次,多次产卵,护卵习性强.在鄂南地区八斑球腹蛛一年之内发生完整六个世代,幼蛛和成蛛均能越冬,八斑球腹蛛的生活习性介于结网和游措蜘蛛之间,是农作物害虫的重要天敌,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数量最多的节肢动物,除6条腿的昆虫外,蛛形纲(Arachnida)8条腿的蛛形类动物就争雄不让了。蛛形类寂然无声地匿居在我们周围,在正常情况下,它们并不危及人畜健康,只是在受扰时迎击,而危害人畜。因此虽然某些种类被列入卫生害虫之类,实际上有许多蛛形类不仅无害,常属有益类群。迄今所知蛛形类有5万余种,此类动物包括蜘蛛、蝎、蜱、螨等类群、它们以一对螯肢四对足、全  相似文献   

13.
棉田内的蜘蛛是棉花害虫的重要天敌.几乎所有的种类均能够捕食多种棉花害虫,尤其是对棉蚜,棉铃虫和棉小造桥虫的初孵幼虫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在23种蜘蛛当中以三突花蛛、草间小黑蛛、黄褐新圆蛛和白斑腊跳蛛捕食范围广,捕食量也大.应该加强研究、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1982年6月在安徽黄山地区采集到一种罕见蟹蛛。经鉴定,应隶属于瘤蟹蛛属。Phrynarachne Thorell,1870。由于其体形特征和外雌器结构特异,与已报道的种类有显著不同,故认为是一新种,拟定名为黄山瘤蟹蛛Phrynarachne huangshanensis sp.nov.记述如下: 雌蛛:体全长9毫米,头胸部长4.2毫米,宽4.2毫米,腹部长5.5毫米,宽6毫米。头胸部长宽相等。背甲褐色。前眼列较短,强后凹,前侧眼略大于前中眼;后眼列较长,微  相似文献   

15.
稻田蜘蛛群落物种丰富度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沙市东方红农场东塘分场共有稻田蜘蛛11科29属43种,其优势科为狼蛛科、皿蛛科、球蛛科和肖蛸科;优势种为拟水狼蛛、食虫沟瘤蛛、八斑鞘腹蛛和锥腹肖蛸.在水稻发育各期,综合防治田蜘蛛群落的丰富度(S)和个体总数(n)均大于化学防治田,晚稻田蜘蛛群落的丰富度(S)均大于相应防治的早稻田,同时发现稻田蜘蛛群落物种丰富度高的稻田,害虫的丰富度较低,反之则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采自浙江三门的蟹蛛科卷蟹蛛属一新种,定名为三门卷蟹蛛Thomisops sanmen sp.nov.卷蛛属为我国新纪录属。  相似文献   

17.
早稻田蜘蛛群落结构及优势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稻田定点调查,初步鉴定长沙地区稻田有蜘蛛8科28种,其中主要成分依次为狼蛛、皿蛛、球蛛和肖蛸等;蜘蛛群落结构在水稻的不同发育期有明显不同;根据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C)和均匀度(E)的分析,早稻发育前期(5月)蜘蛛群落物种多样性明显小于中期(6月)和后期(7月)。优势种为拟水狼蛛和食虫沟偏蛛,分析了拟水狼蛛和食虫沟瘤蛛及蜘蛛混合种群的消长动态,对优势种蜘蛛与目标害虫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记述采自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跳蛛科Salticidae和管蛛科Trachelidae蜘蛛各一新种。即,金蝉蛛属一新种:梵净山金蝉蛛Phintella fanjingshansp.nov.,本新种近似于卡氏金蝉蛛P.cavaleriei (Schenkel,1963),但本种雄蛛触肢插入器较粗,胫节外侧突宽大;管蛛属一新种:朱氏管蛛Trachelas zhui,sp.nov.,本新种区别于本属其他种的特征是外雌器插入孔较大、圆形且呈螺旋状,末端指向后端。模式标本均保存于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9.
圆尾肖蛸Tetrognatha vermiformis(Okuma)在武汉一年可发生四代,以低龄幼蛛在杂草丛中越冬.雌蛛一生最多可产6个卵袋,单雌平均产卵量154粒,最多可产466粒,卵的平均孵化率在85%以上.食物影响产卵量、幼蛛发育历期和存活率.温度对幼蛛蜕皮次数、成蛛产卵量、孵化率和寿命均有较大影响.幼蛛和成蛛能捕食蚊子、棉田和稻田的多种害虫.  相似文献   

20.
于2010—2011年系统调查了珠海凤凰山区荔枝园内节肢动物群落,分析了群落的结构组成、时空动态及主要益害虫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如下:1)共采集到节肢动物2个纲、16个目、48个科、79个种,其中害虫35种,捕食性节肢动物29种,中性昆虫9种,寄生性节肢动物6种.荔枝园节肢动物群落较丰富,益害虫优势种明显.2)随着温度变化,群落总体及个各类群的物种在5—11月份丰富度最大.3)害虫优势种为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与荔枝瘿螨(Aceria litchii).其主要天敌为锥腹肖蛸(Tetragnatha maxillosa)、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和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