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校今年申报的两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制造业产业链协同与信息化支撑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综合运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已分别于2007年10月17日和10月25日顺利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评审,近期即将进入立项建设阶段。其中,制造业产业链协同与信息化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国家科技部、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3】720号),批准依托我校建设省部共建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立项建设,实现了我校国家级基础研究平台建设零的突破,填补了福建省地方国家重点实验室的  相似文献   

3.
催化材料科学实验室于2001年开始筹建,2004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06年被批准立项建设国家民委一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包括催化、材料物理化学和高分子材料3个研究室,由秦全贵教授等1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李金林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催化材料科学实验室以“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省级重点学科)、“材料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学科为依托,已逐步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具有一定新型实用技术开发能力的研究机构。有教授15名(含国内外特聘教授4名),副教授15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名,归国留学人员10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名,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3名。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实验室使用面积2500m2,有2 000多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包括:Bruker D8X一射线衍射仪、VG Multilab 2000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Tecnai G20透射电子显微镜(TEM)、Agilent 5973 N气-质联用仪、PE 2400型元素分析仪、Nicolet NEXUS-470傅立叶红外光谱仪、Hitach...  相似文献   

4.
催化材料科学实验室包括催化材料、材料化学和生物技术3个研究室.由李步海教授等1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术专家担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由何宝林和李金林分别担任实验室主任和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环境、功能材料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催化化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煤液化过程催化、纳米金属颗粒制备及催化作用、模拟酶催化、纳米高分子材料制备及性能等。2004年7月被湖北省确定为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共性技术研发中心于2005年筹建,2006年6月经湖北省经济委员会和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局批准建设。该中心依托中南民族大学的湖北省催化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民委分析化学重有实验室面积500m^2,拥有一批先进的分析仪器.如TOC、PE2400Ⅱ型CHNS/O元素分析仪、NicoletNEXUS-470智能型富立叶红外光谱仪、Hitachi L-7000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相似文献   

6.
科学简讯     
根据国家民委发[2006]166号文件“关于共建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的通知”精神,我校“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被批准为首批立项建设的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这是我校建校史上第一个委部共建的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我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该项目是为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7.
《西藏大学学报》2004,19(1):16-16
2003年12月27日,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批准“粒子与辐射成像”等4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的通知》(教技函【2003】57号),批准我校宇宙线开放实验室为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宇宙线开放实验室是西藏大学乃至于西藏高校第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校要求各单位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和各研究所的建设,使实验室和研究所成为我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为建设教学、科研型综合大学而努力。西藏大学“宇宙线开放实验室”被教育部批准为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  相似文献   

8.
日前,从省科技厅传来好消息,我校的“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化学实验室”获准2007年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这是继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之后我校第二个省部共建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制度建设:"十五""十一五"期间,我校出台了《辽宁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辽宁师范大学学术道德行为规范》等52个文件,为教师科研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平台建设:我校已拥有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其他类型研究基地;6个省高校创新团队.其中,2002年,"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成为我省首批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2010年"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科研立项:"十五""十一五"期间,我校教师主持及完成科研项目1400余项.其中  相似文献   

10.
《孝感学院学报》2010,30(3):F0003-F0003
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孝感学院)是2006年由湖北省科技厅、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2009年验收通过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近日,省科技厅通报了2011年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验收评估结果,我校工程结构分析与安全评定实验室验收评估为优秀省重点实验室.2011年11月21日,由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工程结构分析与安全评定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验收评估会在我校召开.  相似文献   

12.
近接江苏省教育厅转省发改委"苏发改高技发〔2013〕1114号"文,我校新增一个江苏省重点科研机构——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这是我校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的第四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至此我校  相似文献   

13.
6月 1日 ,我校拟建“陕西省物理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论证会在化学系多媒体教室举行。在认真审核了重点实验室建设可行性报告、听取了实验负责人所作的立项报告并亲自赴实验室考察后 ,论证委员会一致建议省上对两个实验室进行立项建设。论证会由省教委科技处处长刘德文同志主持 ,我校党委书记李军锋、副校长孙勇及相关处 (室 )、院系负责人出席了论证会。陕西省物理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是在化学系物理无机化学研究所的基础上申请拟建的。该研究所成立于 1 996年 ,是国内迄今惟一的物理无机化学研究机构。论证…  相似文献   

14.
应我校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邀请,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郑建鸿教授于2007年4月23至26日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5.
近日,国家科技部正式公布了2004年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九七三”计划)项目立项评审结果.由我校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孙军教授主持申报的“材料若干介观性能的表征及其尺度效应”项目通过了“九七三”计划的评审,成为2004年度批准立项的31个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6.
2004年lO月23日,由山西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我校申报的山西省“分子磁体与磁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了论证.专家委员会认真听取了实验室负责人汇报,考察了实验室现有设施和条件,通过质疑和讨论,一致认为:我校申报的“分子磁体与磁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符合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条件与要求,建议立项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6月8日,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推进会公布了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评审结果,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三个专业获立项建设。实施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是继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协同创新计划、特聘教授计划等专项之后,江苏高等教育领域启动的又一重点工程。本期品牌专业建设的三个专业的成功获批,表明我校这三个专业建设的水平在同类高校中得到高度认可,也是我校专业建设长期坚持的成果展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是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18.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39(3):273-273
近日,国家科技部正式公布了2004年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九七三计划)项目立项评审结果,由我校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江学者孙军教授主持申报的“材料若干介观性能的表征及其尺度效应”项目通过了“九七三计划”的评审,成为2004年度批准立项的31个项目之一,孙军教授担任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未来的5年内将获得总额为2600万元的专项资金资助。  相似文献   

19.
<正>华中师范大学是国内开展新农药创制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华中师范大学)经教育部批准于2003年正式立项建设,2006年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由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杨光富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建有农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湖北省  相似文献   

20.
日前,国家科技部对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 我校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于2005年12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评审,并于2006年5月通过建设计划论证,同年7月,经科技部批准立项,实验室开始建设,一年多来,学校大陆动力学实验室严格按照建设计划任务书的要求进行全面建设,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仪器设备购置和平台建设以及开放交流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和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