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汽车空调平行流式冷凝器热力性能计算机辅助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结合国内外对汽车空调平行流式冷凝器的研究经验,通过建立平行流式冷凝器的换热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对换热器翅片布置、管路流程安排等改变后对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程度作了分析研究,为平行流式冷凝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辅助手段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简化和减少在船舶管路布置中的设计约束,降低设计复杂度,将自由空间建模方法引入管路布置中,并提出二次穿越算法.该算法通过检查管路模板与自由空间模型边界相交的次数来判断管路是连接自由空间内的端点,还是与模型发生碰撞.一旦发生碰撞,则需要对管路进行修正,以避开设备及其自由空间.该算法弥补了现有的管路智能布置算法不适应自由空间模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电动汽车热泵用平行流车外换热器,通过建立基于制冷剂不均匀分配的分布参数模型,发现单流程和四流程结构的冬夏总体性能较差。单流程布置与二流程布置相比,夏季工况和冬季湿工况的换热能力分别下降25.3%和23.3%,四流程、三流程和二流程布置的换热能力差别不大。四流程布置和三流程布置的制冷剂侧压降分别是二流程布置的2.5~2.8和1.8~2.5倍。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夏各工况下,二流程换热器系统的性能系数COP均高于三流程换热器系统,其中在冬季湿工况下,二流程换热器系统的制热量和COP较三流程换热器系统分别提高6.4%和9.4%。与三流程结构相比,二流程结构更适合电动汽车热泵的车外换热器。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船舶管路协同布置问题,提出一种适合求解多管路或分支管路协同布置的算法框架.通过为每条管路或分支生成对应的进化种群,将管路间的协同布置转换为种群间的协同进化.基于提出的路径连接点概念,生成管路接口间的候选路径种群,并对种群进行交叉、变异操作.使用A~*算法作为寻路算子,提高了生成路径的质量,同时保证了路径的有效性.为了提高运算效率,引入并行计算策略对算法框架和A~*算法进行改进.最后,两个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并联管路流量均布实验台的组成和功能。实验台中采用平衡阀代替板翅式换热器或冷箱的阻抗,同时,为了保证各支路阻抗的一致性,采用标定台来标定各支路平衡阀的阻抗。结果表明,单相流体在并联管路中分配较为均匀;异程式布置方式的流量均布性优于同程式布置方式;改变总管流量的大小对并联管路流量均布性能影响不大;增大支路阻抗有利于提高流量均布性能。  相似文献   

6.
高炉热风炉 水热煤余热 回收装置 热风炉燃烧后排放的烟气通过烟气换热器,用水做传热介质,经过管路将高温水通入热风炉燃烧用的高炉煤气和助燃空气管道中的换热器,使上述二种介质的温度升高。低温水再进入烟气换热器形成封闭的循环系统,达到回收热能的目的。已用于宝钢1号高炉上。 主要用途: 1.可以降低吨铁能耗指标。2.提高热风炉的热效率,节约煤气消耗量。3.提高热风炉的送风温度,节约焦比。 主要优点: 1.所需3台换热器布置灵活;不受现场条件限制。2.输送水热媒的管径较小,电耗低。3.不需消防设施,安全可靠。 本技术可转让。  相似文献   

7.
基于粒子群算法和蚁群算法,提出了一种优化算法用于求解船舶机舱布局规划问题.船舶机舱规划问题主要包括设备布置和管路敷设.由于船舶机舱空间有限,设备和管路数量繁多,约束条件复杂,在进行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反复多次校核修改,才能获得可行的设计方案.为了充分考虑设备布置和管路敷设设计两者之间的耦合作用,建立数学模型,从而获得全局最优的设计方案.模拟实验的结果证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在求解船舶机舱布局规划问题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柜式空调器室内侧换热器管路系统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室内侧换热器管路系统对换热系数和压降的影响。以KFR - 75LW为例 ,通过试验的方法定型了室内侧换热器的管路系统 ,使空调制冷 (制热 )能力得到了相当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阐述了制冷管路设计与布置的基本原则。汇总了制冷空调生产、施工调试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的措施,给出了高压供液管路,高压排气管路,低压回气管路,冷却水管路的设计与布置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将制冷系统仿真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相结合,对一风冷双系统屋顶机的冷凝器进行管路布置的优化研究.CFD模拟空气的流动,得到冷凝器迎风面速度分布.通过制冷系统模型,对管路布置优化前后的冷凝器和制冷系统进行仿真计算.从部件和系统两个层面评价管路布置的改善效果.在部件层面,改进后的管路布置使冷凝器的换热量提高24.1%.在系统层面,单个系统运行时的制冷量增加3.6%,制冷系统性能系数(COP)提高8.1%.本研究思路对于相关产品的优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