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今日科技》2013,(12):34-35
下城区于2006年4月成为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8年2月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几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实验区建设,坚持贯彻《中国21世纪议程》,紧紧围绕“繁华时尚之区、幸福美丽下城”战略定位和“产业结构高端化、城区发展现代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环境建设精品化”总体目标,根据可持续发展要求和区域发展特点,全力推进南精北快、人才强区总战略和“服务业导向、民主民生、文化引领、环境立区”四大分战略,大力弘扬“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干一件成一件”的下城精神,全面实施《下城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和《品质下城三年行动计划》,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持续、平稳、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今日科技》2013,(12):42-43
2009年初,瓯海区被列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紧紧围绕建设“一城四区、构建和谐瓯海”的总体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重大问题为出发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深入实施《瓯海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2008~2020年)总体规划》,逐步推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努力建设生态宜居民富区强的幸福瓯海。  相似文献   

3.
忆往昔     
<正>从1992年广东建立第一个实验区开始,省内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已有18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广东省共有28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其中顺德市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3月4日,四川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泸州市江阳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进行了评审并顺利通过,江阳区成功列为全省第六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组通过实地考察和讨论,一致认为:一是江阳区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做了长期的、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可持续发展基础较好,符合创  相似文献   

5.
建设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是不断培育发展特色。本文深入探讨了江门市新会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特色,并对实验区建设提出了前瞻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今日科技》2013,(12):16-19
经过20年的不断发展和建设,实验区这颗种了正在浙江人地生根发芽,实验区建设正逐步走向成熟,结出累累硕果。一、实验区建设的五个方面成效实验区分类建设布局基本完成。浙江省实验区从1993年开始试点并逐步扩展,截止2013年底,已建成可持续发展实验区37个(含国家级实验区13个),覆盖了个省11个设区市。  相似文献   

7.
《今日科技》2013,(12):15-15
12月12日、13日,省科技厅副厅长曹新安赴建德市、两湖区实地考察和凋研创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情况。他充分肯定了两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可持续发展,把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作为科学发展的载体和抓手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广东科技》2007,(1):16-17
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资源、人口、环境、法律、科教、农业、能源等若干领域,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从1992年开始开展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建立第一个实验区——珠海市湾仔镇开始,广东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另有14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技》2013,(12):35-37
2010年,上城区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区目标。同年9月,开始筹划建立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1年1月被批准为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经过近两年的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提高了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提升了区域科学发展水平,不仅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成果,而且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今日科技》2013,(12):26-27
绍兴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线,始终把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作为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在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同时,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实验区建设工作统领县城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发展范围和发展模式两方面阐述了福建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状况,并总结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立以来的建设经验,对福建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发展范围和发展模式两方面阐述了甘肃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状况,并总结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立以来的建设经验,对甘肃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1992年广东建立第一个实验区开始,省内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已有18年的发展历程。按照"规划科学、特色鲜明、讲究实效、重在示范"的原则,广东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取得了鲜明成效。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技》2013,(12):27-28
浙江省温岭市于1997年建设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4年被批准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全国首个县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围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建设目标,温岭市通过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生态建设、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树立样板与示范,走出了一条“绿色经济·美丽家园”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广东科技》2010,(1):90-90
<正>2008年4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特呈岛五周年纪念活动时,区委、区政府把特呈岛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列为五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省、市、区领导一起揭牌,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成立家喻户晓。为更全  相似文献   

16.
《榆林科技》2010,(1):42-43
一是榆林市获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9年10月14日,科技部已同意将榆林市列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9年度工作要点》安排,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组织完成了对山西省长治市、陕西省榆林市等16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杭州科技》2007,(1):48-51
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科技工作新方针和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两全"发展战略,以构建四个中心、打造五型下城、推进南精北快、建设创新型城区为着力点,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基础,坚持"四个创新"相结合,建立与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自主创新机制,进一步整合区域科技资源,巩固省级科技强区,打造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争创全国一流现代化和谐城区"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低碳: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重要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依靠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在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实验示范基地。为了扩大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今日科技》2013,(12):32-32
2009年,科技部下文批准安吉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安吉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属于县域型实验区。“生态安吉,美丽乡村”为实验区建设主题。通过扬生态之长,促产业之兴,提和谐之美,走持续之路,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挖掘竹海生态潜力,打造低碳经济县城;通过六年的规划建设,力争使安吉县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居区域发展领先位置,为在全国范围内实践可持续发展树立起一个美丽而生态的“安吉样板”。  相似文献   

20.
温岭市科技工作通过“科技考核”、“科技达标”、“科技创先”、“招才引技”、“科技创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等活动,促进了“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浙江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浙江省科技强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