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潜力无限的生物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生  何杰 《科技潮》2004,(3):8-11
生物特征认证技术作为20世纪末期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虹膜、指纹、DNA这些人体本身的特点,将逐步取代现有的密码、钥匙,成为人们新的、习惯的生活方式,同时,生物特征认证技术将最大限度地保证个人资料的安全,防止各种类型的刑事、经济犯罪活动的发生。国际生物集团的统计表明:到2005年底为止,全球生物特征认证技术的市场将达到22亿美元。同时,该市场每年将以超过80%的速度增长。随着生物特征认证技术的越来越成熟、应用面的逐步扩大,在未来的时间里,这个数字将扩大到以千亿计,这将是一个令无数国际国内的大公司、投资者们关注的庞大市场。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的安全性严重依赖于生物模板的安全性,而在现有的认证系统下生物模板的安全性已得不到保障.将生物特征技术和密码认证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解决口令记忆问题,也解决了用户生物模板安全性的问题.因此研究将密码协议和生物特征进行融合设计身份认证方案.首先,对Hess签名算法进行修改使其支持多公钥参数;然后,结合Feng提出的基于生物特征的密钥保护技术,在基于签名的认证协议基础上设计一个基于生物特征和数字签名的身份认证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怀北 《海峡科学》2012,(10):41-43
由于人的生物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唯一性,目前最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是生物特征识别,传统的身份识别手段将被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超越和替代.该文从生物特征角度介绍了几种生物特征识别的身份认证技术,由于每一种生物特征识别身份认证技术都有局限性,采用数据融合方法进行身份鉴别,将人的多种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身份识别,以提高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可靠性和识别的精确率,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相比传统的基于口令和智能卡的身份认证系统,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系统用户使用起来更方便、更舒适、更安全,势必会成为未来主流远程认证方式.但生物特征有限并且涉及用户隐私,通常都会将原始生物信息转换成可撤除的模板用于传输、存储、认证,然而在开放网络环境下,生物模板也存在诸如模板提取安全、传输过程模板安全、模板匹配安全、模板存储安全、模板更新安全问题等等.按模块详细分析生物模板在生物认证系统存在的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社会安全要求的增加,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智能身份鉴别方法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由于虹膜识别具有高可靠性和非侵犯性,它正成为生物特征识别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看守所关押人员安全监控正从安全性较低的口令、门禁卡等传统方式向安全性更高的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技术发展.虹膜识别以其超群的安全性、可靠性成为新型看守所关押人员安全管理认证系统的首选.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在计算机应用系统中集成口令、令牌及各种生物认证的通用集成认证框架和支撑框架的认证协议.该认证协议把消息的验证过程逆向转化为传统的生物特征识别过程,利用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固有的容错能力解决生物特征数据的不确定性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可重用的集成认证框架.采用该框架可以实现相关技术的标准化,有助于全面提升系统的安全层...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基于人体生物特征的加密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信息加密并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和将生物特征加密与光学加密相结合的技术.讨论了加密系统的优缺点,指出了人体生物特征加密技术发展的障碍.最后对新的基于人体生物特征的加密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生物特征识别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作了综述.着重介绍了几种主要的个人身份认证的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单一模式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融合多种生物特征的多模式识别系统可以提高身份认证的准确率、鲁棒性和普适性,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口令的安全性问题,以生物特征技术作为更安全的替代方案,将基于RGB-D的生物特征技术用于身份的安全认证.采用熵和显著性对RGB图和深度图做图像预处理,用卷积神经网络代替了方向梯度直方图进行特征提取,并与几何特征属性相融合.该研究改进了RISE算法,并采用EURECOM数据集做实验,为复杂条件下的人脸识别的生物特征认证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单通道生物认证识别技术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它们在用户接受程度、准确率、成本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缺点。在采用多通道生物认证技术后,可以提高生物认证系统识别性能,并适用于不同的应用环境。介绍了多通道生物认证技术在单通道生物认证系统的基础上,给出多通道生物认证系统模型。最后基于确认人脸和语音等特征的多通道生物认证系统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证明,多通道生物认证技术大大改进了以前单通道认证技术在用户接受和识别性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高了生物认证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李新中  马俊 《科技资讯》2007,(19):235-236
本文介绍了一种的基于生物特征的密钥产生技术—模糊提取(fuzzy extractor)。该技术能从生物特征中提取出重构用户生物特征所需要的冗余信息而不用存储生物特征模板本身,从而为利用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单通道生物识别技术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它们在准确率、用户接受程度、成本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缺点,而采用多通道生物认证可以提高生物认证系统的识另Ⅱ性能,并且适应于各自的应用场合。本文介绍了多通道生物认证技术,在单通道生物认证系统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多通道生物认证系统模型。最后基于人脸和语音特征的多通道生物认证系统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证明多通道生物认证大大改进了以往单通道认证在识别性能和用户接受程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高了生物认证系统的健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单通道生物识别技术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它们在准确率、用户接受程度、成本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缺点,而采用多通道生物认证可以提高生物认证系统的识别性能,并且适应于各自的应用场合。本文介绍了多通道生物认证技术,在单通道生物认证系统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多通道生物认证系统模型。最后基于人脸和语音特征的多通道生物认证系统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证明多通道生物认证大大改进了以往单通道认证在识别性能和用户接受程度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高了生物认证系统的健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身份认证技术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于秘密知识、基于智能卡、基干生物特征等各种目前常用的主流身份认证技术的认证原理、安全性,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网上银行应用日益广泛的今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身份认证技术可能比信息加密本身更加重要。身份认证技术是网络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它是在信息安全时代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因为人的指纹、面孔、声音、虹膜、视网膜等都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的特征,为实现更安全、方便的用户身份认证提供了有利的物理条件。因此以指纹特征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技术代表着用户身份认证技术的未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果将指纹识别技术和密码体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提供一种更加安全、便捷的用户身份认证技术。  相似文献   

16.
王芳 《科技信息》2009,(28):I0037-I0038
本文从生物特征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身份认证技术,并对每种技术做了详细分析。最后,总结了目前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技术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静脉识别的身份认证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首先简要介绍了身份认证技术与生物特征识别,然后指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方法——指纹识别的缺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特征身份认证方法——静脉识别。分析了静脉识别的理论依据,特点和难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阈值分割方法和静脉图像特征匹配方法,进行了特征匹配实验,得出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8.
几种生物识别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产生了利用人体生物学或行为学特征的新的身份认证技术--生物识别.笔者针对几种不同的生物识别进行比较研究,阐述了其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生物特征模板涉及用户隐私而易受到各种攻击的问题,在定义随机映射形式化表示的基础上,结合主流文本无关说话人识别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映射的声纹模板保护方法.在注册阶段,将声纹特征映射至随机空间再训练高斯混合模型(GMM),并存储模型参数作为模板;在认证阶段,待认证的声纹特征在相同的变换域与模型库进行匹配.文中还给出了该方法在认证性能保持和安全性方面的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适当降维能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近似保持GMM的身份认证性能,而目前基于矢量量化的认证性能下降超过8%,说明随机映射更适用于基于GMM的声纹认证系统的模板保护.  相似文献   

20.
身份认证中的人脸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的生物特征之一的人脸是人类一个完整而独特的部分,在身份认证中,它提供了其他验证方式所不具有的先天的便利性和技术方面的高效性,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在商业领域及安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人脸识别的主要方法和其在身份认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