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灵感是客观存在的灵感是人类在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对这种奇妙的心理现象的思考和追求由来已久,但在我国曾一度被列为禁区,甚至否定它的存在,认为灵感只是主观臆想而加以批判,1980年7月钱学森在《关于形象思维问题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灵感”在创造性思维中是不同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1981年他两次提议,把灵感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并列,并指出“我们掌握了灵感学,人的创造能力将普遍地极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创造性的效率。”爱因斯坦依据自己的科学创造实践得出结论:“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他一再强调在科学创造过程中,从科学观察和实验到一种新颖见解的脱颖而  相似文献   

2.
当今处于“信息时代”、面临“信息变革”,“知识暴涨”的冲击,人们已不满于对思维原有的理解,国内外学术界逐渐重视对灵感的研究。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曾对灵感作过精辟的论述。钱学森教授指出:“不仅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而且还有灵感思维。”不过,值得提出,目前关于灵感的研究尚远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学术界对灵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不予承认,有的认为只是一种心理状态而非思维形式,有的认为是苦思力索后的“顿悟”现象等。刘奎林在《灵感思维与科学发现》一文中对灵感作了理论假设,钱学森教授表示赞同。刘奎林认为;“灵感是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作用。”认为:  相似文献   

3.
死板压抑的课堂气氛是教学之大敌。它窒息了教者的智慧,压抑了学者的灵感,从而导致了课堂教学的失败。造成这种不良气氛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教师没有给学生创造一个思维活跃的环境,没有让学生的思维马达运转起来。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呢?思维的发展是遗传、成熟、环境、教育和活动五个方面的结晶,其中遗传和成熟是生物前提,环境教育、活动起决定作用。教师在每个课时中,只有自始至  相似文献   

4.
灵感是一种顿悟现象,是艺术、科学活动中由于某种事物的启发而突然产生创造性思路的一种思维状态,是一种职业的敏感,是思维积淀的爆发,是思维活动从量变向质变的飞跃,是潜意识向显意识的突破.一提及艺术活动中的灵感,人们往往联想到诗人、画家、音乐家,联想到艺术创作,而很少把它与艺术欣赏联系在一起.其实,欣赏活动中是有灵感活跃其中的,对这一灵感现象进行系统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肖荣同志在《艺术直觉的特点和作用》(《文艺报》1984年第10期)一文中,对艺术直觉的特点作了较为中肯的分析,但在谈及艺术直觉的作用时,认为它只“在创作的某个局部、某个环节中”“发挥作用”等等。这就有些偏执了。不揣冒昧,提些看法,与肖荣同志商讨,并就正于对这一问题有兴趣的专家。艺术直觉的作用表现于艺术创作构思中和艺术鉴赏的审美观照中。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直觉在艺术构思中对艺术品的营造作用。  相似文献   

6.
欧阳晓夏 《科技信息》2011,(19):I0222-I0223
灵感思维也称做顿悟,它是人们借助直觉启示所猝然迸发的一种领悟或理解的思维形式,是一种能动性极高的复合机制。人们普遍认为思维基于心理或大脑活动机制,忽略了语言在思维活动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语言学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为研究核心,能透过语言现象发掘其蕴含的本质,更有利于探究思维这一抽象本体。本文基于心理语言学层面对前人已解释的灵感思维的作用机制加以分析,试图深入地探讨灵感思维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7.
当前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层出不穷,对于创造方法和创造思维过程的研究,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思维科学、科学方法论、逻辑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共同关心的重要研究课题。对于创造性思维这一概念,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论著把想象、猜测、灵感或顿悟等称为创造性思维;有不少同志则认为这样会引起误会,似乎逻辑思维就没有创造  相似文献   

8.
清初大戏曲家洪升的传奇《长生殿》,是一部思想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也是一部主题比较复杂的作品。它的主题究竟表现的是什么?是爱情,还是兴亡?是歌颂,还是批判?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评价。一直有分歧,至今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认为:《长生殿...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灵感不知揪住了多少人的心。无论是文艺家.抑或是科学家,他们都肯定灵感的存在,乞求灵感的降临。他们为它的出现而欢呼,为它的衰退而苦恼,为它的枯竭而压抑。他们希望灵感能常附于身。他们对灵感如此着迷,以致对它做出了种种不同的猜测和解说。在对其诸多看法中.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即认为灵感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只是人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是“长期探索,偶然得之’怕勾结果;另一种观点则是唯心主义的灵感说,即认为灵感来自于天外.来自于神.或者说是与生俱来的.非理性的。这两种观点自…  相似文献   

10.
何谓创造思维?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思维就是摆脱旧的思路,采用了非习惯性的方法,并产生了新颖独特的思维产品的思维。”这种思维与原有的定向性思维只有一个答案相反,它是依据一定的知识和事实求得某一问题的多种可能答案的思维。创造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中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具备了这种思维能力,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灵感是人们在创造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灵感思维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一样,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数学教学中灵感思维培养应有其途径。  相似文献   

12.
灵感是人们在创造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灵感思维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一样,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形式。数学教学中灵感思维培养应有其途径。  相似文献   

13.
想象二题     
想象是人脑的重要机能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文艺创作以及文艺欣赏中都有重要作用,加强想象研究是有积极意义的。什么是想象?有人认为,想象是一种排斥概念的纯形象活动,但它又不是一种感性认识,而是运用形象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观点将想象提到与抽象思维同样高度,赋予想象以抽象思维的全部功能,并毫不含糊地作出想象不是第一信号系统而是第二信号系统的论断。可惜这种论断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4.
早在二千多年前,人们凭借想象创造了伟大的艺术——神话传说。想象这种神奇的东西,创造了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东西,带着人们上天入地,行走天涯。想象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想象就是我们大脑两半球在条件刺激物的影响下,以我们从知觉所得来的而且在记忆中所保存的回忆的表象的材料,通过分析与综合的加工作用,创造出未曾知觉过的甚或是未曾存在过的事物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室内设计快速表现原理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设计快速表现是一种借助图示语言表达设计思想的方式,又是一种思想与图像相互激发而产生灵感的方法,有着艺术欣赏和技术实用双重特性。设计师创意和灵感用室内设计快速表现来表达.使得室内设计表现成为一门源于技术而高于技术的艺术。它展示了设计师的创造思维,专业知识和独特个性,同时也是其与客户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高校《写作学》是一门创造性的系统工程。怎样才能提高这门系统工程的“创造效应”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正如《思维科学导论》一书中所指出的:“人们不了解创造思维的规律,就不能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文仅就思维与写作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都非常强调艺术对培养幼儿创新学习能力的价值,他们认为幼儿艺术活动是创新潜能的最佳载体,它为幼儿创新学习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空间。美术活动对于幼儿来讲既是学习,也是一种思维创造的实践活动,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引发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并能通过"儿童画"这一特殊的语言,展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奏出创新的主旋律。因此,利用美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有效途径。那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如何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呢?  相似文献   

18.
模糊思维作为艺术实践中深层的思考方式在艺术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存在于任何艺术实践活动中。动画艺术短片也不例外。文章阐述了动画艺术短片创作中的模糊性思维,探讨了这种思维活动在动画艺术短片创作中的各个阶段以至在整个动画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贵刊81年1期刊登的《谈〈诗经〉中“兴”旧表现方法》一文云:“作为诗歌的表现方法,和赋、比一样,兴也最早出现于《诗经》。”我认为,作为诗歌艺术表现方法的兴,在《诗经》中被大量而成熟地运用着,这是事实,但它却不是“最早出现于《诗经》”。就是说在《诗经》之前,兴就已经出现了。《周易·明夷初九》云:“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又《中孚九二》云:“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  相似文献   

20.
灵感是人类思想中最亮丽的火花。对真正的艺术创作而言,没有灵感的艺术是苍白的复制。对陶艺创作来说,灵感至关重要。每个创作者都应看重灵感的重要性和作用,并为陶艺作品注入鲜活的主题和灵魂。同时,要运用好灵感与拓展性思维的关系,谋篇布局,达到灵感与拓展性思维的完美性结合,从而创造出最精美的陶瓷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