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阿其克苏河下游河岸带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中养分、盐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阿其克苏河下游河岸带土壤呈碱性;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含量较低,同时呈现中等变异;不同土层的盐分含量差异显著,表层含盐量远高于其他土层,表聚现象明显.通过土壤中总盐与可溶性离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总盐含量与Cl-,HCO-3呈高度相关;Ca2+与Mg2+和SO2-4呈高度相关;Mg2+和HCO-3呈高度相关;SO2-4与K++Na+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周至县猕猴桃果园为例,采用GIS与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进行了空间变异性研究,并分析得到4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和丰缺状况。结果表明:1变异系数PKNH4+-NOM且均小于50%,属于中等变异性;2 4种土壤养分均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其中POMNH4+-NK;3对4种土壤养分空间分布进行分析,P的丰缺等级为"中-高"水平,而其他3种养分丰缺等级均处于"中-低"甚至"极低"的水平,需加强施肥力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半变异方差函数的方法揭示海坛岛的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结果表明:海坛岛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7.77g/kg、41.68mg/kg、27.57mg/kg和49.12mg/kg,各养分指标变异系数(CV)为中等变异水平。土壤养分由高到低可分为5级,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较低;有效磷十分丰富;速效钾含量极低。半变异方差函数显示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空间自相关性较低(块金效应都大于85%)。海坛岛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分布具有其特殊性,需要增加施肥指导,保持土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上堡梯田区内472件土壤样中N、P、K_2O、碱解氮(JJN)、有效磷(YXP)、速效钾(SXK)、有机质(Corg)和pH的分析测试结果,采用地质统计分析法和GIS技术相结合研究养分空间变异特征,依据行业现行规范标准评价养分等级,为研究区内养分管理、精准施肥提供依据。上堡梯田区内土壤养分中N、P、K平均值均高于赣州市和全国土壤的背景值。N、P、K、有机质、碱解氮和pH为中等变异,速效钾和有效磷均为强变异水平,N、P、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pH的半差函数模型均为指数模型,K、速效钾型为球状模型,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等级主要为中等以上;土壤有机质与N、P、K、碱解氮、有效磷碱和速效钾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土壤pH与N、P、K、碱解氮、有效磷存在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山东西部土壤耕层养分变化及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养分对于农作物生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聊城市是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开展该区土壤耕层养分状况和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和统计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较,20年间聊城市土壤养分已发生较大变化,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增加、变异系数亦增加;碱解氮含量增加、变异系数减小;速效钾含量减少、变异系数增加.其中速效磷含量增加明显,速效钾、速效磷变异系数增加明显.根据野外调查和统计资料分析了上述变化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土壤资源持续利用措施,可望对研究区域农业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将发酵秸秆粉分别加入盐碱土壤中,并对土壤的pH值、含盐量、有机质以及速效N、P、K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发酵秸秆粉的加入使土壤pH值降低,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明显提高,显著改善了盐碱土壤的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拉玉尔滚河上游河谷为研究区域,应用经典统计分析方法对该河谷土壤盐分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的全盐、Cl-、SO2-4、Mg2+及K++Na+含量的变异系数CV≥100%,属于强变异性;p H值、HCO-3及Ca2+含量的变异系数CV100%,属于中等变异性;(2)土壤盐渍化类型以硫酸盐及偏硫酸盐渍土为主,土壤盐渍化程度以极轻或轻度为主;(3)土壤p H值呈弱碱性,整体空间变化微小,研究区较低海拔的土壤中全盐和K++Na+含量远超过其它盐分离子,且二者含量变化趋势近似一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土壤中各盐分离子含量微小,趋于稳定;(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全盐、SO2-4、HCO-3及K++Na+是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状况的特征因子。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理洱海湖滨区菜园土具有代表性的98个土壤样品的pH值及其他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菜园土pH值与土壤有机质,全N无明显相关性。而与土壤速效N,速效P呈显著相关。土壤有效Cu、Zn、Fe、Mn与pH值无明显相关性,速效B和pH值的相关性较显著,土壤有机质,N、P含量较高,而K不足,有效Mn、B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9.
于永强 《河南科学》2010,28(6):684-688
基于GIS和GPS定位技术,结合网格取样,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褐土烟区土壤养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变异规律,并绘制了养分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在整个研究区内均表现出中等变异水平,其变异性大小表现为:速效磷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除有机质外,其它元素都表现出较强的空间结构性,土壤有机质的空间相关距最大,达447m,碱解氮的自相关距最小,仅123m;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相关距分别为337m和345m.基于半方差函数模型,用普通克里格法对研究区土壤养分进行了克里格插值,结果表明:有机质在研究区内普遍缺乏,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中等,而碱解氮含量在整个研究区分布较复杂,呈零星装分布.  相似文献   

10.
对海南西南部海尾地区的桉树林、木麻黄林、相思林、灌丛、草地和甘蔗园等6种主要植被类型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其土壤养分和4个不同季节的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6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整体明显偏低,在0~20cm土层,全N为0.0058%~0.0471%,全P为0.0080%~0.0180%,全K为0.0491%~0.1482%,速效N为12.30~63.20mg·kg-1,速效P为9.75~44.63mg·kg-1,速效K为11.25~27.50mg·kg-1,有机质为0.145%~0.878%,pH值为5.55~7.18;灌丛、甘蔗和相思林持水性较好,而桉树林地土壤含水量极差;桉树林、木麻黄和相思林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含水量、全N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由于桉树林土壤持水能力弱,因此认为该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桉树,可用灌丛和相思林代替桉树林.  相似文献   

11.
对宁德市漳湾镇12个水稻土壤的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为酸性,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属于中等水平,速效钾含量严重缺乏.根据土壤养分的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农民合理施用农肥种植作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杉木,马尾松,木荷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土壤养分状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中等立地上15年生杉木、马尾松、木荷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钠、水解氮、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锌、交换性锰含量为杉木>马尾松>木荷;土壤速效磷、全钙、全镁、有效铁含量为马尾松>杉木>木荷;而各林分土壤的pH值则无明显差异。合适的混交林可调节土壤大量营养元素及有效微量元素状况,改良土壤理化特性,促进林木丰产。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舒城县土壤养分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养分评价是进行土壤改良区划的基础性工作。以安徽舒城县为例,以0-20mm土壤层的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PH值等土壤养分含量为数据基础,利用ArcGIS 9.0的Kriging插值和栅格叠加功能,结合地统计学方法,绘制出了舒城县土壤养分等级图。结果表明,舒城县土壤养分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其中1、2、3、4等土壤面积分别占13.44%、18.78%、19.64%、48.13%。采用该方法进行土壤养分质量评价能较客观地反映土壤养分状况,为GIS研究成果实际运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疆北疆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36个土样的有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效锌)和有机质的含量,结果表明,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锌、有机质和有效钾含量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强。采用Kriging指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对试验点空间预测结果说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程度大,而有效钾、有效锌含量的空间变异程度小。  相似文献   

15.
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属胡颓子科,胡颓子属,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我国特有树种.本文针对山西翼城、乡宁、平陆翅果油树三个集中分布区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和全钾、速效钾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旨在探讨翅果油树分布区的土壤特性.结果表明,其pH值的平均值为7.923,碱性土壤;有机质,氮素,磷素含量中等偏低,表层土大于底层土,钾素含量丰富.翼城分布区有机质与氮素、磷素含量都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分布区;从相关分析来看,除全钾外各养分含量均与有机质呈显著相关,氮素和钾素对翅果油树的生长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毛乌素沙地沙柳林以区域性皆伐作业为主的采伐方式,研究皆伐干扰对林地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特性的影响,为开展灌木林生态采伐理论奠定前期基础。在对照设立皆伐和未采伐两组样地上,按照空间格局分析技术中多样点、小支撑的取样原则,用土钻取样地表层(0~15 cm)土样,实验室测定土样的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碳的含量;运用SPSS和G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结果如下:受皆伐干扰的样地养分含量高于未采伐样地,受皆伐干扰的样地的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升高最为明显,平均值为未采伐样地的1.47和1.12倍。两者表层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含量均能很好地拟合成球状模型;皆伐扰动并未使土壤养分的空间自相关度降低,空间自相关性引起的异质性占总异质性的75%以上;采伐干扰使磷、钾养分的变程减小(分别降低26.5%和27%),林地养分呈现出中小尺度的空间变异特征;通过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分析得出:对沙柳灌木林进行区域性皆伐的抚育措施,可使林地的土壤环境得以改善,利于沙柳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7.
北京山区典型森林土壤的养分空间变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北京山区典型森林植被的分布设置采样点,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法,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有机质、氮、钾含量相对丰富,严重缺磷,养分整体表现为中等变异.从CCA排序结果看,环境对养分变异的影响程度及因子数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10cm、10—20cm土层养分的影响因子相似,主要为坡位、海拔、0—20cm土层含水量及容重;20—40cm土层养分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坡位、海拔、0—40cm土层含水量及容重;40—60cm土层养分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该土层的pH值.对不同养分指标而言,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坡位、土壤含水量、海拔及林分类型;速效钾主要受土壤厚度影响;其它指标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小.环境因子的定量分离结果显示,其在总体上解释了83.33%的养分变异,其中土壤相关因子解释了50.37%,地形因子解释了7.96%,二者的耦合作用解释了2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带状采伐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认识带状采伐对毛竹林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利用带状采伐实现毛竹林规模化经营提供指导。【方法】对毛竹林进行不同宽度(3、9、15 m)的带状采伐,25 d后采集样地内土壤样品,采用Illumina 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特定基因片段V3-V4区域,鉴定菌种类群,预测细菌功能,并结合7种土壤养分指标(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测定结果,探讨带状采伐对毛竹林地土壤细菌群落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随着采伐宽度的增加,土壤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先增后降。适当采伐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但采伐宽度超过一定限度后,土壤肥力降低,速效养分含量减少。不同带状采伐对毛竹林土壤中细菌类群的丰度、多样性、均匀度的影响各不相同;3 m采伐宽度的毛竹林地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最高,且物种分布最均匀,随着采伐宽度的增大,其毛竹林地内的细菌群落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均降低,当采伐宽度超过9 m时,群落间的物种组成变化差异减小。带状采伐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增多,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湾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减少,这3种菌门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一起占据着毛竹林带状采伐土壤细菌群落种的主要地位,对土壤中碳(C)、氮(N)元素固定及其他养分的转化分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带状采伐后土壤细菌群落代谢通路中最重要的是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说明带状采伐后土壤细菌的优势功能主要集中在C、N两种元素的固定和转化。【结论】毛竹林带状采伐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3 m宽度的带状采伐能够增加细菌类群的丰度、多样性、均匀度以及土壤养分含量,当采伐宽度增大,上述各项指标降低;综合分析表明带状采伐后土壤微生物类群主要参与C、N元素的固定和转化的相关功能通路。  相似文献   

19.
贾申  喻理飞 《贵州科学》2010,28(3):29-33,55
本文针对兴义市喀斯特石漠化区域内石灰岩和白云岩两种岩石发育的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岩石发育的土壤在全磷、交换钙、土壤含水量、石砾含量、土壤容重及岩石裸露率,差异显著。石灰岩区除了全钾与速效钾之外,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均略优于白云岩区。白云岩区土壤pH与全氮存在负相关关系;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磷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交换钙达到显著正相关关系;全氮和速效氮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石灰岩区土壤pH与全钾存在负相关关系;有机质含量与全氮达到显著正相关关系,全氮和速效氮为正相关关系。不同坡位的土壤物理特征表明,白云岩区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厚度的平均值自上而下呈现依次递增的变化规律。而其在土壤容重、石砾含量和岩石裸露率的平均值自上而下则呈现依次递减的变化规律。石灰岩区仅在土壤含水量方面自上而下呈现依次递增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兰州市南北两山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兰州南北两山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重点探讨了植被类型与坡向、海拔、坡度等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南北两山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分布变异非常显著,空间变异系数分别为55.946%,49.597%,而全磷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空间变异系数仅为8.935%.植被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有重要影响,其中对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全磷质量分数不受植被类型影响,仅取决于土壤黄土母质.阴坡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高于阳坡的,其中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海拔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坡度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呈负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