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将粉煤灰钝化污泥人工土壤用做矿山修复的基质不仅可以解决无土排岩场长期困扰的土源问题,同时也避免了这些城市固体废弃物在堆放和处置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通过室内模拟熟化实验(将各处理放置于25℃室温下,保持17%的含水量培养35d,并分别于1、5、7、15、22、30和35d时取样)研究不同比例粉煤灰钝化污泥人工土壤溶液中重金属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熟化培养试验过程中,钝化污泥人工土壤溶液中溶解态Cd、Pb、Cu、Zn、Ni、Cr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并最终达到平衡状态;粉煤灰对钝化污泥溶液中Cd、Pb、cu的钝化效果最显著;人工土壤溶液中Cd、Pb、Cu、Zn、Ni、Cr的平衡浓度分别为0.037-0.335、2.12-7.34、1.86-13.58、29-509、9.33-46.67和0.01-2.06μg/L,均显著低于水质中重金属含量的毒害临界水平.  相似文献   

2.
污水厂污泥中重金属有效态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Tessier逐步提取法结合AAS测试进行Cu、Pb、Cr、Cd、Zn、Ni六种重金属元素的有效态试验,并对污水厂污泥和当地土壤进行了对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Cu、Pb、Cr、Cd、Zn、Ni在污水厂污泥中主要以不容易迁移的有机态和残渣态存在。Cu、Ni、Zn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要高于当地土壤,Pb、Cr、Cd等元素易迁移的前三种有效态含量低于当地土壤。当该污水厂污泥用于土壤调节或植物栽培时,有可能引起Cu、Ni、Zn等元素由污泥向土壤继而通过土壤向植物和水体迁移,不宜直接用于土地利用或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矿物元素含量与褐马鸡生长发育及生存环境的关系,用ICP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了成年褐马鸡不同组织中K、Fe、Cu、Zn、Mn、Mo、Ni、Cr、Pb、Cd等十种矿物元素的含量,并对十种元素在褐马鸡不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Fe、Cu、Mn、Mo、Ni、Cr在脾脏中蓄积最高,Zn、Pb、Cd则在心脏中含量最高。Fe、K、Zn、Cu、Mn在组织器官中含量较高,而Mo、Ni、Cr、Pb、Cd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4.
通过2012年对贵州盘县大气降尘样品逐月收集,并利用微波消解、ICP-MS对降尘中重金属元素(Al、Mn、Fe、Cu、Zn、As、Pb、Ni、Cr、Cd、Hg)的含量进行测定,运用富集因子、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其来源与贡献。结果表明:盘县降尘重金属以Fe、Al为主,春季Fe含量最高为33784 mg/kg,其他依次为Zn〉Cu〉Mn〉Pb〉Ni〉Cr〉As〉Cd〉Hg。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相比,降尘中Zn、Cr、Pb的含量较低,Cd、Hg、Cu的含量较高。富集因子法表明:降尘中Hg富集程度较高,Cu、Mn、Ni、As、Cd、Zn、Pb有一定程度的富集,Fe、Cr属于自然源。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认为Ni、Cu、As与燃煤相关,Pb、Hg与金属冶炼相关,Cr与地面扬尘相关,其贡献率分别为50.41%、28.86%、20.72%。与其他城市相比较,盘县降尘中Mn、Cr、Pb、Zn的含量偏低,As、Hg、Cd的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省三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污泥中重金属的种类及含量,以及重金属的形态分布情况.重金属全量微波消解结果表明,三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含有Zn、Cu、Pb、Cr、Ni、Co、Cd等7种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Zn>Cu>Pb>Cr>Ni>Co>Cd,其含量分别为2513.91 mg/kg、438.62 mg/kg、152.3 mg/kg、81.28 mg/kg、35.08 mg/kg、14.43 mg/kg、1.58mg/kg,其中Zn超过污泥农用(酸性土壤)时的标准限制(2000mg/kg).BCR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污泥中重金属Zn、Cr和Ni主要以残渣态为主,Cu、Pb、Co和Cd主要以还原态为主.Zn和Cd的不稳定态含量较高,具有潜在的污染影响,在污泥利用时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6.
采用五级化学连续提取法测定电镀废水污染的土壤中Cu、Cr、Ni、Pb及Mn等重金属的五种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残留态),分析金属元素和土壤固相组分的结合形态.结果显示,电镀废水污染的土壤中Cu、Cr和Mn的有效态含量较高,而Ni和Pb则主要以残留态为主;在有效态中,Cu、Cr和Ni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分别占有效态含量的54.1%,73.5%和39.1%,而Mn和Pb则以可交换态含量最高,分别占有效态含量的38.9%和39.6%;大部分Cr来源于电镀废水污染;电镀废水污染的土壤中Mn对植物的影响最为直接.  相似文献   

7.
以南方某市6个污水处理厂为例,分析污泥中重金属Cu,Zn,Ni,Pb,Cd,Cr的质量比及其形态分布特征,分析污泥农用的最大施用量和制砖的最大添加量.结果表明:污泥中的Pb,Ni,Cd有效态比例较高,Zn,Cr主要以不可利用态存在,Cu主要以潜在有效态和不可利用态存在.污泥农用的静态环境容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污泥的最大施用量有显著差异,可将Cd作为主要监控污染元素,同时作为控制城市污水污泥农用过程中最高施用量的计算参考指标,以保证土壤环境安全.通过制砖污泥添加比例的计算,选取Cu作为E污水厂污泥制砖过程的限制性指标,其余5个污水处理厂的限制性指标为Cr.  相似文献   

8.
以开封市西区(A)、东区(B)污水处理厂脱水机出泥口污泥为实验材料,用H2O2-王水体系进行微波全量消解,采用化学试剂分布提取法(Tessier法)来研究两类污泥中6种重金属的水溶态、酸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5种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检测其中的Cu、Pb、Cr、Ni、Zn、Mn的含量和形态分布,并利用地累积指数、单因子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两种污泥中重金属农用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A污泥中Zn含量超过了(GB 18918-2002)农用土壤使用限值,其他重金属Cu、Pb、Cr、Ni、Mn含量均符合国家农用控制标准,B污泥中6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农用标准,但两座污水处理厂污泥中6种重金属含量远远高于开封市潮土背景值.Tessier法提取实验结果表明,A、B两厂的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相似,Cu、Pb和Cr主要以有机物结合态形式存在,对环境的风险是累积性的,Zn和Mn主要以还原态的形式存在,生物潜在危害性较大,Ni在5种形态的分布差异不大,Cr的残渣态在5种形态中所占比例最高,酸溶态含量均低于20%,6种金属的迁移性顺序:Zn>Mn>Cu>Pb>Ni>Cr.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A、B两厂污泥中,Zn潜在环境风险较高,Cu危害程度均为中等风险,Pb为偏中度污染,而Cr、Ni、Mn基本不产生环境风险.单一金属风险Eir评价法表明,Cu为中等风险,其他金属属于低风险.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表明,A、B两种污泥的RI值均小于120,属于低风险.因此,A、B两厂的污泥在农用前必须对重金属进行无害化和稳定化处理.  相似文献   

9.
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对重金属可利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昆明市内28个作物种植点为例,对土壤重金属镉(Cd)、铜(Cu)、锰(Mn)、镍(Ni)、铅(Pb)及锌(Zn) 6种元素全量、有效态含量和相关土壤因子进行了测定.统计分析表明:土壤pH与Cd、Cu、Ni、Pb及Zn有效态含量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当pH值在6.5左右时,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较高,而随着土壤pH的进一步提高,其有效态含量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与Cd、Mn、Ni、Pb和Zn有效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适当调节土壤pH至中性或弱碱性,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肥料,可有效降低耕地红壤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消减重金属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南京莫愁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污染程度,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仪(ICP-AES)对沉积物中Cd,Cr,Cu,Mn,Ni,Pb,Zn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分析,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计算各种重金属的污染指数,评价各种重金属所引起的污染程度。分析结果表明:莫愁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Mn,Zn,Pb,Cu,Cr,Ni,Cd;应用地累积指数法计算得出莫愁湖表层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处于偏重的污染程度,其次为Pb,Zn,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而Cr,Cu,Mn和Ni没有引起污染,处于清洁状态;沉积物垂向上Mn和Zn含量变化较大,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Pb,Zn。  相似文献   

11.
胶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通过对胶州湾近海及滩涂不同站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研究。分析了胶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水深、离岸距离等方面的关系,探讨了胶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来源和分布特征,为预防胶州湾重金属污染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拉萨河谷设施农业区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程度,文章对拉萨河谷设施农业区地下水和地表水中17种重金属(Cd、Be、V、Tl、Hg、Cu、Pb、Co、Ni、Cr、Fe、Sb、Zn、Mn、Ba、Ti和As)含量进行研究,并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中7种重金属(Cd、Hg、Cu、Pb、Ni、Zn和As)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除A8点位的Zn含量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标准外,拉萨河谷设施农业区其余各点位Cd、Pb、Cu、As和Zn含量均符合Ⅰ类水标准。Cr、Hg、As、Cu和Pb与pH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说明pH对其有较大影响;不同重金属间有些存在相关性,说明它们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同源性。采用水体综合污染评价法表明,拉萨河谷设施农业区A1、A2和A7点位存在轻度污染,B1和B2点位为中度污染,且主要以Hg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13.
云南17种菊科植物微量元素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云南17种菊科植物9个元素含量的特征.元素含量顺序有10种植物遵守Fe,Al>Zn>Mn>Cu>Pb>Cr>Ni>Mo的规律,有5种植物遵守Fe,Al>Mn>Zn>Cr>Ni>Mo的规律.元素含量的相对离散度为:Al>Fe>Mo>Ni>Mn>Pb>Cu>Zn>Cr.反映元素含量顺序与相对离散度顺序不完全匹配.元素Cu,Mn,Pb,Cr,Mo,Zn含量的频数分布总体为正态.Fe,Ni,Al含量的频数分布为正偏态型,并呈现高狭峰.元素Al,Fe,Mn,Ni含量间呈明显正相关;Fe与Cu,Zn,Mo,Cr间呈负相关.根据统计分级聚类分析,17种植物分5组,1,2组共11种植物,显示了植物对Cu,Fe,Pb,Ni,Cr吸收积累的聚类特征.第5组的小一支箭和臭灵丹,显示出对Fe,Al或Ni,Cu,Pb吸收积累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酸菜在铜质容器中熬煮,砷、汞、铅、镉、铬、镍、铜等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微波消解预处理样品,运用ICP-MS、HG-AFS法测定铜锅熬煮酸菜过程中汤料、酸菜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在紫铜锅中熬煮酸菜6 h,可使锅体汞、铅、铜溶出较多,镉、铬、镍少量溶出,基本无砷溶出.其中,汤料中汞、铅、铜、镉、铬和镍分别约增加914%、65%、513倍、55%、46%和60%,酸菜中汞、铅、铜、镉、铬和镍分别增加81%、159%、375倍、19%、142%和70%.从健康角度出发,紫铜锅可能不适宜作酸菜类火锅的烹饪容器.  相似文献   

15.
滹沱河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集了滹沱河干流及其支流共17个采样断面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对其Cu、Cr、Cd、Co、Mn、Fe、Hg、Pb、Ni、Se、Sn共11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流域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滹沱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Cd含量达到中度污染水平,滹沱河五台县15号采样断面重金属污染达强污染水平,主要污染金属有Cd、Cu、Cr、Pb、Sn,下游深泽段主要污染金属为Cd和Cr。本研究将为滹沱河水系的重金属控制与治理,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中药萝芙木中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形态分析.样品采用去离子水浸提,HNO3-H2O2电炉加热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用茶叶标准物质对测定方法的准确度进行验证,初步探究微量元素的存在形态.结果显示萝芙木中9种微量元素的总含量大小为ZnMnPbFeCuCrAsNiCd,水提液中各元素的含量大小为ZnMnAsNiCrPbCd,Fe和Cu未检出.水提残渣态中各元素的含量为0.014~9.643μg/g,水提液中Zn、Mn、Cr、As、Ni元素都存在可溶有机态和可溶无机态,有机态与无机态的比率值在28.12%~264.55%之间,其中Zn、Cr、Ni的有机态大于无机态,比值大于166.67%;颗粒吸附率在7.69%~125%之间.萝芙木中9种微量元素是以多种形态共存的复杂体系.  相似文献   

17.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213名健康妇女,36例乳腺良性瘤和38例乳腺恶性瘤手术前后血清中Zn,Fe,Cu,Mn,Ph,Cd,Cr,Ni和Mo九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发现三组血清中有五种元素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血清Zn,Cu,Ni和Fe的含量乳癌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Mo则乳癌患者低于对照组,而且血清Zn,Cu,Ni随病情发展而升高,血清Mo则相反;乳癌患者血清Cu/Zn值(1.48)高于健康组(1.30).  相似文献   

18.
西沙海域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西沙海域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Ni,Cu,Hg,Zn,Cr,Mn,Fe,Cd,Pb和Co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了Pb,Ni外,该区域其他重金属的含量都在国家一类海水的标准范围内,但是该区域海水仍然具有近岸海水的特性.运用多元统计法探讨了重金属间的相关性,由因子分析法提出了控制西沙海域重金属含量分布的4个主因子:盐度,大气沉降,上升流和天然地球化学来源.  相似文献   

19.
以南京市南河为研究对象,采集4个断面的沉积物柱状样(0~120 cm)分析其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OM)及重金属(Cr、Ni、Cu、As、Cd、Hg、Pb和Zn)的含量,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揭示黑臭河道底泥中营养元素和重金属的垂向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南河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和重金属含量呈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其中北部河段TN、TP和OM的含量明显高于南部;深度方向上,TN和TP均随深度先增加后减少,且在40~80 cm深度处含量最高。南河的南部和北部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较高,其中南部的Ni、Cd和Pb及北部的Cu、Hg和Zn的含量均为中部的2倍以上;深度方向上,除Hg和Zn外,各重金属含量在60 cm以内呈现随深度逐渐增加的趋势。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各断面Hg和Cd均达到极强生态危害,其次是Ni和Zn,而As的危害程度相对较小。相关性分析显示,沉积物中Cu与TP、TN和OM呈极显著相关,Ni和Cr呈极显著正相关且都与Zn呈显著正相关,Cd、Pb、As和Zn之间两两呈显著正相关。总体上,南河底泥重金属及营养元素污染较严重,且存在复合污染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