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B细胞表位的鉴定是研制疫苗、疾病诊断的关键步骤,表位预测是研究蛋白质表位一种筛选技术,能降低传统方法的大量投入,大幅降低研制时间、研发经费投入、研究人员精力花费等。表位预测的计算工具和方法不断推出,但预测性能却难言理想。回顾B细胞表位预测的最新进展,梳理B细胞的研究趋势及有希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一种简便快速的碱性磷酸酶(APasc)比色法,利用该法检测Balb/c小鼠T细胞、腹腔巨噬细胞和静止的B细胞,几乎没有APase活性;只有活化的B细胞有效高的APase活性,在T细胞存在情况下,APase比色法可以选择性测定B细胞的分化,文中利用该法比较了LPS、PWM活化B细胞作用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5.
6.
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受精卵(九孔鲍♀×盘鲍♂),抑制第二极体释放,诱导异源三倍体.在水温24℃下,分别进行了不同起始处理时间(受精后5~25 min)、不同药物处理浓度(0.2~1.0 mg/L)和不同持续处理时间(5~15 min)的实验.结果表明:受精后10~15 min开始处理的效果较好,平均担轮幼虫成活率为52.07%,平均三倍体率为55.81%;最佳药物处理质量浓度为0.4 mg/L,最佳持续处理时间为10 min,担轮幼虫率为21.43%,异源三倍体率为50.96%;药物空白对照组1(九孔鲍♀×九孔鲍♂)担轮幼虫率为85.38%,二倍体率为95.42%;药物空白对照组2(九孔鲍♀×盘鲍♂)担轮幼虫率为54.37%,二倍体率为75.87%.综合考虑,鲍异源三倍体的适宜诱导条件为:在受精后13 min,即当40%~50%受精卵排出第一极体时,用0.4 mg/L的CB处理10 min.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Jak2/STAT3特异性抑制剂AG490对葫芦素B(CuB)抑制B16F10黑素瘤细胞效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MTS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用碘化丙锭(PI)染色分析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用免疫印迹检测p-STAT3以及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uB以时间与浓度依赖方式抑制BI6F10黑素瘤细胞的生长,AG490预处理能增强CuB对B16F10细胞的抑制作用;PI染色分析显示,AG490能增强CuB诱导B16F10细胞凋亡的比率;免疫印迹检测表明,CuB引起Bi6F10细胞中STAT3的活化(p-STAT3),AG490能明显下调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阻断Jak/STAT3的活化可增强CuB对B16F10黑素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与NF-κB激活的信号传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是细胞受基因调控的主动死亡方式,对于生物体的正常发育及生理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NF-κB是一类在动物细胞中广泛表达的转录因子,其主要生理功能之一是通过诱导凋亡抑制基因的转录,拮抗细胞凋亡的发生。NF-κB的活化调控是细胞生死抉择过程的关键机制之一。现已证明细胞凋亡及NF-κB活化的异常会导致多种人类疾病。本项目从凋亡的执行机制和调控机制两方面入手,对细胞凋亡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爪蟾卵细胞提取物的非细胞凋亡诱导体系,并利用这一体系,发现爪蟾细胞凋亡特异核酸酶XAD及其特异性的抑制因子IXAD;首次证明磷酸肌酸和核质素在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克隆了3个新的凋亡诱导基因。在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方面,克隆了7个分别作用于NF-κB活化信号通路不同步骤的新的调节基因,发现5个已知蛋白调节不同NF-κB活化途径的新功能。此外,在国际上较早开展了植物细胞凋亡的研究,首次报道体外培养植物细胞凋亡过程中有细胞色素C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将蟾酥通过耳缘静脉注射入家兔体内,借助压力换能器转换成电信号,利用MS2000多媒体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观察蟾酥家兔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不同浓度的蟾酥药液,对家兔呼吸影响的程度不同,注射1mg/ml浓度药物时,家兔呼吸没有变化,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家兔呼吸加深加快,当在注入浓度为6mg/ml药物时,引起家兔死亡。 相似文献
10.
将16只家兔随机分成试验组Ⅰ、Ⅱ、Ⅲ组和对照Ⅳ组,每组4只,分别补饲含10、20、30、0 g的黄芪片剂. 在补饲第30 d采用标准导联测定心电图. 试验期为30 d. 结果表明:心率:Ⅰ、Ⅲ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Ⅱ、Ⅲ组间差异显著(P<0.05);QT段时间:Ⅰ、Ⅱ组间差异显著(P <0.05),Ⅰ、Ⅲ组间差异显著(P <0.05);RR波时间:Ⅰ、Ⅲ组间差异显著(P <0.05),Ⅱ、Ⅲ组间差异显著(P <0.05);T波电压:Ⅰ、Ⅳ组间差异显著(P <0.05);P波电压:Ⅱ、Ⅳ组间差异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TBA比色测定了兔瘟血清、肝、肾及肺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LPO)的浓度。结果表明兔瘟病毒可明显(P<0.01)增加家兔肝、肾及肺脏组织中LPO的水平。对照组与实验组LPO的平均水平分别为:肝110.27与521.54n mol(MDA)/g;肾111.47与199.51n mol(MDA)/g;肺82.96与148.00n mol(MDA)/g。家兔血清中LPO的水平在攻毒前后没有明显改变,分别为5.01n mol(MDA)/ml和5.30n mol(MDA)/ml。关键词:脂质过氧化物,兔瘟。 相似文献
12.
刘昌功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91,(1)
对不同日龄幼鼠阑尾淋巴组织的发生、T和B细胞在阑尾中出现的时间及分布的系统研究表明:小鼠阑尾淋巴组织是在出生后逐渐发育形成的.幼鼠出生当日,在其阑尾内固有膜增厚,在淋巴滤泡原基中已具有成熟的T淋巴细胞和较成熟的B淋巴细胞.出生后随着淋巴滤泡的发育及肠道内抗原的刺激,T和B淋巴细胞数目逐渐增多,最终分别定位分布于淋巴滤泡的滤泡间区与滤泡区内.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用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平原组(海拔397米),高原组和高原给药组(海拔3900米),分别检测实验动物外周血液的三项指标。得知;高原给药组的红细胞(RBC)计数,明显低于高原组(P<0.05)。此外,高原给药组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比积(Hct)均值都低于高原组。结果提示:异叶青兰对家免造血系统的低氧性改变有肯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云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4)
本文叙述了甘薯珠心细胞在衰退前的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一般珠心表皮细胞和离胚囊较远的珠心细胞以及胚囊发育初期靠近胚囊的细胞有较大的核质比和清晰的核被膜;细胞质中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十分丰富,功能也非常活跃;细胞中有较多的小液泡;细胞壁上具有较多的胞间连丝.随着胚囊的扩展和珠心细胞的发育,在离胚囊稍近的珠心细胞中,出现平行内质网槽库和同心内质网环,同心内质网包围的细胞质被消化后形成小液泡.通过新液泡的形成,原有液泡的扩大与合并,珠心细胞形成大的中央液泡,此时,珠心细胞由具有分生组织细胞特征转化为呈现薄壁组织细胞的典型特征,以后,胚囊的进一步扩展将导致珠心细胞的衰亡. 相似文献
15.
6B1细胞的低频弱电磁场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鼠6B1骨髓瘤细胞为效应靶细胞,采用细胞化学(MTT),免疫酶标(ELISA)等方法,研究了低频弱电磁场对6B1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1mV/cm的低频电场(10~100Hz)对6B1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作用,而1mV/cm,50Hz电场对6B1细胞乙肝表面抗体的分泌有显著促进,提示在此条件下电场对6B1细胞膜的外侧存在某种特异性作用;(2)0.8T、30Hz的弱磁场对6B1细胞的增殖有 相似文献
16.
正常大鼠肝细胞中存有大量糖元.肝大部分切除12小时后,肝糖元下降至零或仅少量。手术后24小时,肝糖元开始上升,至2l天呈现正常水平. 再生肝的双核肝细胞减少,由正常的10.6%降至5.6%.大部分肝切除21天后,双核肝细胞的百分率回升到正常水平,同时再生作用也完成. 相似文献
17.
以Wistar大鼠淋巴结为材料作ATP酶(ATPase)、非特异性酯酶(NSE)、5′-核苷酸酶(5′-N)和酸性磷酸酶(ACPase)的组织化学反应,可显示淋巴结中的一些树突状细胞。ATP酶反应具有特异性,既可显示出树突细胞的形态,又可根据分布情况进一步确定其为镶嵌型树突状细胞,还是Nossal氏滤泡树突网状细胞。 相似文献
18.
米志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7(3):63-65
报道了董鸡小肠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形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嗜银,亲银细胞逐渐减少。嗜银细胞数量大于亲银细胞,这两种细胞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主要集中在肠腺,在回肠主要集中于绒毛,嗜银,亲银细胞可能具有内,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9.
榄香烯乳对B16细胞株的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榄香烯乳对B16黑色素瘤细胞株是否具有诱导分化作用。通过MTT显色法测定榄香烯乳在体外对B16细胞株的IC50,腹腔给药观察榄香烯乳对体内B16细胞株皮下、肺转移结节的抑制作用.选取低于IC50的药物浓度研究榄香烯乳作用后B16细胞株超微结构和成瘤性的改变.榄香烯乳对体内外B16细胞株均有抑制作用.药物作用后,瘤细胞生长抑制,增殖减慢,接触抑制恢复,成瘤性降低,电镜观察细胞恶性度下降,出现较为成熟的黑色素颗粒.在低浓度时,榄香烯乳对B16细胞株具有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参与了三尖杉酯碱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流式光度术研究了三尖杉酯碱诱导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及其转染了bcl-2基因的细胞株HL-60/Bcl-2线粒体膜电势的变化,数据表明线粒体损伤介导了HT诱导的HL-60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