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民族文献资源建设概况及其开发利用的未来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化各异,典籍浩繁,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丰富的化知识资源。加强民族献资源建设大力开发利用民族献资源,为民族经济、化建设服务,是民族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本从宏观角度,依据大量翔实资料,对我国民族献资源建设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全面地综述,并就其未来开发利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罗姆   《科技潮》2000,(4):86-88
专家们认为,要让吉普赛人有权“与众不同”,或者说有权“希奇古怪”;在享受这些权利的同时,却不再被别的民族看成“外来户”。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列宁关于资产阶级民族形成和发展问题的理论,关于民族问题发展规律的理论,以及列宁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4.
还是使用“跨国民族”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对居住于不同国家的同一民族其称呼还是使用“跨国民族”好。  相似文献   

5.
民族经济学是围绕民族因素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研究各民族或民族地区的经济变化与经济关系。民族经济的二重性和多样性特征是民族经济学研究的着眼点。当前民族经济学应迫初探讨的问题是:改造社会的基层结构、改造农村经济结构、建立民族经济发展的试点、寻找发展民族经济的实际操作程序等。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正式明确指出了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与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本文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作了如下概括:1、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发展先进文化的需要;3、维护与促进祖国统一;4、形成鲜明积极的民族个性,培养良好的民族国际形象;5、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发展。以期与同行一起探讨民族精神,从而进一步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本书结合时下热点问题,结合多个案例,对民族理论、民族工作、民族政策、民族教育、民族文化在时代的高起点上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其内容详实,措施可读性强。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了导向,为民族理念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持,为新时期民族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是民族文献的鼎力之作。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民族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民族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内容并提出了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9.
民族同化指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民族同化是研究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民族同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后,进行了一番梳理,区分了易与民族同化相混淆的概念,对民族同化进行分类,总结了影响同化的因素,以及看待民族同化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0.
爱尔贝 《科技潮》2000,(4):92-92
西班牙吉普赛青年正在利用新闻媒体改变人们对吉普赛人长期形成的歧见,这也是为了结束多少世纪以来吉普赛人遭社会排斥的悲惨景遇。 1986年,西班牙罗玛尼吉普赛联盟成立。这个非政府组织的总部看上去与一般办  相似文献   

11.
“苗蛮图”是清代以南方少数民族为题材的众多画册的泛称,比较真实地表现了这些民族的状貌、服饰、风俗等,是历史民族学研究的珍贵资料,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瑰宝。“苗疆”是“苗蛮图”的发源之地;“黔苗图”是“苗蛮图”之始。“苗蛮图”的发掘、整理、研究、出版意义重大,应该引起民族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邓小平的民族观进行了论述.邓小平民族观的主要内容是:民族发展繁荣的唯一途径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民族繁荣指的是各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沿海发达地区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新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仍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民族政策的着眼点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是要让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使民族自治地方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3.
试论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城市化发展对我国城市民族问题产生的影响,认为城市化发展既带来了一些新的城市民族问题,也促进了城市民族关系的良性发展,并且,为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民族文化,民族文物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又可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保护与抢救民族文物要与实地调查及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对这一工作的理论指导可借助于民族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英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了民族教会。即国教安立甘宗,彻底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民族教会在建立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特点:有统一王权的领导;与民族国家利益相结合;所建国教表现为新旧教的折中与融合。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民族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问题出现了新趋势、新特点、新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分析了我国民族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指出了解决民族问题应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以及必须加强和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当代文学发展流变的殊途同归 ,当然已经不是纯粹的文学问题。我们以超乎文学的理论视角来给以观照 ,不难发现 ,在这里 ,事实上存在着一个更为深层的历史积淀 ,即 :大国骄民的夜郎心态导致深重的民族自卑感 ,终而重建以民族自强为核心的新的价值体系。正是这同一的民族文化根性 ,同一的心理态势的深深刺激与牵引 ,海峡两岸当代文学相继演绎了一个几近一致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时期不仅存在民族问题,而且由于各种因素,民族问题将长期存在,一直到阶级、国家消亡以后才能逐渐消亡。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了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他认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隔阂是很深的。……历史上的反动统治实行的大民族主义的政策,只能加深民族隔阂,而今天我们政协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民族政策,一定能够消除这种隔阂,实现民族的大团结。”  相似文献   

19.
数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包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在学习和研究数时,不能只看到数本身的数量意义,而应注意其深层的文化背景知识,以便准确地把握数的内涵意义,揭示俄汉民族文化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20.
民歌是劳动人民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内心情感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吉林省流传的汉族民歌是由历代的汉族流民携带而至,经过吉林本土文化的长期渗透和影响,形成了浓郁的地方风格。同时,吉林又是汉、满、回、蒙古、朝鲜、锡伯等多民族的聚居地,多元文化的交流使得吉林汉族民歌具有较强的民族兼容性及深厚的民族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