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置管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仅行开腹手术)、SAP组(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诱导SAP模型)、APD组(SAP模型基础上行APD干预),每组10只。3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24h取材,光镜观察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评分;检测血液及腹水中淀粉酶、TNF-α、IL-1β含量;取肺组织检测其中TNF-α、IL-1β、NF-κB含量;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HMGB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无腹水产生,而SAP组有腹水产生;与假手术组相比,SAP组、APD组血清中的淀粉酶、TNF-α、IL-1β含量明显升高(p0.05);两组肺组织中MPO、MDA、TNF-α、IL-1β、NF-κB含量也明显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也观察到两组肺组织中HMGB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镜下见以上两组胰腺及肺组织损伤程度也较假手术组明显(p0.05)。而与SAP组相比,APD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APD可通过引流出含大量有害物质的腹水,降低SAP大鼠血液中的炎症水平,减少肺组织中炎症介质的表达,从而减轻SAP大鼠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甘草、红景天和黄芪三种粗提取物对皮肤慢性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甘草、红景天和黄芪三种粗提取物局部外用于小鼠背部皮肤后给予UVB辐射,每天1次,连续30天,分别采用TUNEL、ELISA和免疫印迹检测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TNF-α含量和caspase-8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UVB照射组(单纯给予UVB照射)小鼠皮肤中的细胞凋亡指数、TNF-α含量及caspase-8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不同浓度甘草等粗提取物处理后可下调TNF-α、caspase-8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指数(P0.05),尤以甘草组明显。结论UVB慢性辐射可诱导皮肤光老化,而甘草、红景天和黄芪三种粗提取物可缓解紫外线引起的皮肤慢性光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因子TNF-α释放、caspase-8表达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存在着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而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再灌注损伤和炎症反应,其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8等)、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等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炎性细胞因子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更加受到重视。研究炎性细胞因子及炎症反应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可能为脑梗死的防治带来收益。本文就部分炎性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理化性质及其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解聚复肾宁(Jiejufushenning,JJFSN)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erosisfactor-alpha,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和血清TNF-α的影响,探讨其肾保护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SD大鼠DM模型,将成模DM大鼠随机分为3组:DM模型组(B组)、JJFSN组(C组)、厄贝沙坦(Irbesartan)组(D组),另设正常对照组(A组)。采用相应干预措施处理12周。常规方法测定12周末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重/体重(KW/BW)、24h尿蛋白(24huFro);放免法测血清TNF-α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肾组织TNF—Ot、MCP-1的表达;PAS染色评估细胞外基质;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大鼠FBG、BUN、Scr、KW/BW、24huPro及血清TNF-α升高(P〈0.05),肾组织TNF—Ot、MCP-1表达明显增高(P〈0.05);肾组织超微结构明显异常;C组和D组上述指标显著改善(P〈0.05),肾组织超微结构异常改善。结论竹FSN能延缓DM大鼠肾损害进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MCP-1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纯电休克及丙泊酚联合电休克对抑郁大鼠电休克治疗效果及海马内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正常对照组(C组)、抑郁组(D组)、单纯丙泊酚组(DP组)、单纯电休克组(E组)、丙泊酚联合电休克组(M组)。C组正常饲养,其余采用经典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建模成功后,E组直接行电休克治疗,M组腹腔注射丙泊酚90mg/kg,麻醉产生效应后行电休克治疗,每日进行以上处理1次,连续7日。以Open—field法和糖水消耗实验进行行为学评分。实验完成后处死大鼠,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TNF—α受体蛋白的表达;ELISA法海马TNF-α的含量,RT-PCR法测海马TNF—α mRNA表达。结果E组和M组大鼠的行为学评分高于D组和DP组,且M组高于E组(P〈0.05);D组和DP组海马内TNF-α含量以及mRNA的表达高于其它各组(P〈0.05),M组海马内TNF—α含量以及mRNA的表达低于E组(P〈0.05),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DP组海马区TNF-α受体表达量低于C组(P〈0.05),M组的表达量接近于C组,但高于E组(P〈0.05)。结论慢性应激使大鼠海马内TNF—α含量升高及其受体表达下调,从而产生抑郁症。丙泊酚可以改善电休克抑郁症状可能与进一步下调抑郁大鼠海马内TNF—α的含量和上调其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白细胞介素-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兔原代软骨细胞培养及鉴定,用IL-1β10ng/ml和/或不同浓度川芎嗪共培养兔原代软骨细胞48h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软骨细胞的周期及凋亡率;利用MTT法检测软骨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L-1β诱导下软骨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加入川芎嗪能明显降低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IL-1β诱导下软骨细胞被明显阻滞在G1期(P<0.01);加入川芎嗪能明显降低IL-1β对软骨细胞G1期的阻滞作用,细胞增殖指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结论 川芎嗪对IL-1β诱导的兔原代软骨细胞抑制凋亡并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清TXA2及PGI2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ANP组)、早期腹腔置管引流组(APD组),每组12只,于24小时后处死,比较各组大鼠腹腔内大体改变,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改变并评分,测定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介(IL-1β)、血栓素A2(TXA2)及前列环素(PGI2)水平,并计算TXA2/PGI2值。结果 ANP组、APD组与SHAM组比较,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TNF-α、IL-1β、TXA2、PGI2水平及TXA2/PGI2值均显著升高(P0.05);与ANP组比较,APD组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TNF-α、IL-1β、TXA2、PGI2水平及TXA2/PGI2值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腹腔置管引流能有效改善ANP大鼠模型血清中血管活性物质的平衡失调,并减轻胰腺损伤程度和全身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GD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6、IL-10、IFN-γ三种细胞因子水平于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关系,探讨其与甲状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取GD患者共32例.缓解期患者组共33例为确诊的GD患者,接受系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者定为缓解组.以上两组患者均无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另取正常健康人40倒.均无甲状腺疾病史及甲状腺疾病家族史定为正常对照组.取所有受试者静脉血测定FT3、FT4、TSH、TMAb、TGAb、IL-6、IL-10、IFN-γ值.结果 IL-6:GD组较缓解组显著增高(P<0.01),缓解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IL-10:GD组与缓解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GD组与缓解组无明显差异(P>0.05)IFN-γ:GD组与缓解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GD组与缓解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IFN-γ可诱导甲状腺细胞Ⅱ型抗原的表达,进而增强这些细胞的免疫原性.IFN-γ单独或与TNF-α联合作用可促进甲状腺细胞表达胞间粘附分子Ⅱ(ICAM-Ⅱ)及HLA-Ⅱ类抗原.并且TNF-α可增强IFN-γ对TEC的MHC-Ⅱ分子抗原的高效表达,而表达的异常则可使自身免疫反应得以发生及进行性发展.随治疗过程的进展,IFN-γ仍处于较高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反映了免疫治疗过程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9.
脂多糖致感染性脑水肿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和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活化及iNOS表达情况,探讨在LPS致脑水肿中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方法8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纽(C组,n=12);生理盐水对照纽(S组,n=12);感染性水肿组(L组,n=60)。感染性脑水肿组又按颈内动脉注射脂多糖后6h、12h、24h、48h、72h分为5个亚组(n=12)。向颈内动脉注射脂多糖LPS150μg(0.15ml)建立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模型。采用HE染色、流式细胞检测和免疫纽化染色分别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星形胶质细胞凋亡、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iNOS表达情况。结果与C组和S组比较,L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变大、突起增多;细胞内GFAP和iNOS表达增强,12h达高峰,除72h组,其余亚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亚组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增多(P〈0.05),24h凋亡最显著。C组和S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脑水肿后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增加,异常活化,分泌iNOS,参与感染性脑水肿的形成,在脑水肿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腹腔置管引流(Abdominal Paracentesis Drainage,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胃肠动力改善的影响。方法大鼠SAP模型通过胰胆管以12 ml/h的速度注入5%牛磺胆酸钠(0.1ml/100 g)完成,小肠推进指数是以10 g/L台盼蓝1.5 ml灌胃后半小时处死大鼠(小肠推进实验)测定小肠台盼蓝推进距离与小肠全长的比。第一部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6小时组、12小时组和24小时组,然后进行小肠推进实验,选取三组中小肠推进指数最小的实验组时间点表示大鼠胃肠动力最弱的大概时间点,开展后续实验。第二部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SAP组)、实验组(APD组),每组10只。根据第一部分结果,于造模后24小时进行小肠推进实验,并对比各组大鼠腹腔内大体改变,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改变;腹主动脉采血,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胃动素(motilin,MTL)、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以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结果对比不同时间点小肠推进指数,发现在SAP造模成功后24小时小肠推进最慢;假手术组未产生腹水,SAP组和APD组均产生腹水;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APD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血清TNF-α、IL-1β以及VI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小肠推进指数、MTL及CCK均显著降低(P0.01);与SAP组比较,APD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较轻,血清TNF-α、IL-1β以及VIP水平均降低(P0.05),而小肠推进指数、血清MTL及CCK均升高(P0.05)。结论 APD有效地改善了SAP模型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可能机制与引流出腹水以及其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氢对嗜铬细胞瘤细胞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的调节作用,进而探讨其对淀粉样前体蛋白/β-位淀粉样蛋白代谢途径的影响。方法用硫氢化钠作外源性H2s供体,实验设空白对照组、NaHs50μmol/L组、NaHS100μmol/L组和NariS200μmol/L组,按分组浓度处理PC12细胞24h后,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BACE1 mRNA及蛋白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继而检测APP代谢过程中关键蛋白APP、C99、C83表达变化,Eu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AB40和AB42水平。结果NaHS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从基因与蛋白两个水平上呈剂量依赖性下调BACE1表达,并下调C99、Ap40和Ap42蛋白表达,上调C83蛋白,各NaHS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APP蛋白表达没有影响,各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源性H2s具有通过调节PC12细胞BACE1表达下调APP/Aβ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鸟苷酸交换因子DOCK1对心肌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 用重组真核质粒pCXN2-Flag-hDOCK1(人DOCK1过表达质粒),pCXN2-Flag(空质粒)及空白试剂分别转染大鼠源H9C2心肌细胞,并给予缺氧/复氧(H/R)干预.将心肌细胞分为空白组,空质粒组,DOCK1过表达组,空白+-H/R组,空质粒+H/R组,DOCK1过表达+H/R组.用RT-PCR测定DOCK1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MTT分别测定细胞的凋亡率和增殖率.结果 DOCK1过表达组(1.51 ±0.169)%,(2.49±0.442)%,(38.94±0.580)%,(P<0.05)较空白组(-),(3.61±0.334)%,(20.64±0.720)%,(P<0.05)和空质粒组(-),(3.66±0.373)%,(22.29±0.838)%,(P<0.05),DOCK1过表达+H/R组1.03±0.171,(5.38±0.431)%,(17.33±0.343)%,(P<0.05)较空白+H/R组[(-),(2.49±0.442)%,(7.95±0.322)%,(P<0.05)和空质粒+H/R组(-),(10.32±0.388)%,(7.92±0.351%,(P<0.05),人的DOCK1RNA分别显著增加、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显著降低及增殖率分别显著增加.较DOCK1过表达组.DOCK1过表达+H/R组人的DOCK1 mRNA显著降低.较空白组(0.64±0.145),(P<0.05)、空质粒组(0.60±0.182),(P<0.05)及DOCK1过表达组(0.60±0.182),(P<0.05),空白+H/R组(0.30±0.115),(P<0.05)、空质粒+H/R组(0.36±0.101),(P<0.05)及DOCK1过表达+H/R组(1.03±0.171),(P<0.05)大鼠的DOCK1 mRNA分别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显著增加及增殖率分别显著降低.结论 DOCK1可抑制H9C2心肌细胞的凋亡,促进H9C2心肌细胞的增殖、存活;且DOCK1可抑制H/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及增殖、存活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通过构建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降低MG 63骨肉瘤细胞环氧合酶 2(COX 2)基因的表达,并进一步研究其对MG 63骨肉瘤细胞增值、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设计靶向干扰COX 2基因的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MG 63骨肉瘤细胞,使其抑制MG 63骨肉瘤细胞COX 2基因的表达,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实验研究其对MG 63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RF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基因和蛋白的水平检测MG 63骨肉瘤细胞侵袭性相关因子基质金属酶(MMP 9)的表达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转染MG 63骨肉瘤细胞后,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通过RF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OX 2基因表达降低约90%(P0.05),MTT检测MG 63骨肉瘤细胞增值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5),Transwell实验检测MG 63骨肉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5),经RFQ PCR、Western blot检测侵袭性相关因子MMP 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MG 63骨肉瘤细胞COX 2基因被抑制后,MG 63骨肉瘤细胞增值、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Ena)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增殖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层粘连蛋白(LN)的影响.方法 大鼠GMCs分别培养于正常浓度葡萄糖(NG,5.5mmol/L)、高浓度葡萄糖(HG,20mmol/L)及高糖和不同浓度(10-7mol/L、10-6mol/L、10-5mol/L)的Ena中,同时设空白对照.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不同时间(24 h、48 h、72 h)GMCs增殖情况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LN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正常糖组和高糖组GMCs增殖增加,TGF-β1、LN分泌增多(P〈0.001),高糖组更明显(P〈0.001).与高糖组比较,高、中、低浓度的Ena干预均可逆转上述变化.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Ena无明显细胞毒性.结论 高糖可致GMCs增殖和TGF-β1、LN分泌增多,Ena可抑制高糖诱导的GMCs增殖与分泌TGF-β1、LN,这可能是其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的机理之一,并有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GS)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株PLA-802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内TGF-β1/Smad4的表达的影响,探索EGCG抑制横纹肌肉瘤细胞生长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横纹肌肉瘤细胞株PLA-802,并用不同浓度的EGCG作用不同的时间.用MTT检测EGCG对PLA-802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细胞内TGF-β1和Smad4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EGCG显著降低了PLA-802细胞的存活率((P<0.05).流式细胞结果表明EGCG明显降低了S期而增加了G1期(P<0.05).而TGF-β1和其下游因子Smad4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也明显受到EGCG的抑制,且这种抑制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P<0.05).结论 EGCG发挥其抑制PLA-802细胞的作用可通过抑制TGF-β1信号通路,这或许将为临床治疗横纹肌肉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肠粘膜免疫屏障功能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SAP组(A组)、SAP引流组(B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观察术后12、24h大鼠死亡率,各时相点腹水量。分别予术后的第6、12、24h采集血液、腹水、肠液、肠组织、胰腺标本,冻存以备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及腹水淀粉酶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及腹水IL-6、TNF—a浓度,胰腺组织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肠液sIgA水平,肠组织作CIM+T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别于术后6、12、24h,通过各项指标的检测,有以下发现:①术后同时相点A、B两组大鼠血清及腹水淀粉酶、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大鼠水平,且术后同时相点A、B两组大鼠胰腺组织水肿及出血坏死程度均较C组大鼠显著加重。②对肠液sIgA的检测发现,术后各时相点A、B两组大鼠均显著低于C组大鼠水平。且A、B两组大鼠肠组织中CIM+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也均显著低于C组。③术后同时相点B组大鼠血清及腹水淀粉酶、IL-6、TNBa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大鼠水平;B组大鼠胰腺组织水肿及出血坏死程度较A组明显减轻。④术后同时相点B组肠液sIgA水平显著高于A组水平;且B组肠组织中CIM+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A组显著增加。结论SAP发病早期,通过腹腔置管引流将富含诸如IL-6、TNF-α等炎性因子的腹水引流出体外,对肠粘膜免疫屏障功能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