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约翰逊政府上台以来,继续执行肯尼迪政府侵略和控制拉丁美洲的政策。它仍然使用反革命的两手:一手使用武力镇压,另一手使用欺骗手段,妄图以此扑灭拉丁美洲人民的革命运动。在拉丁美洲人民反美爱国斗争日益发展的形势下,约翰逊政府被迫在策略和侧重面上作出了一些调整,采取了更加露骨的做法,从而更暴露出美帝国主义的豺狼本性。所谓“强硬路线”约翰逊就任美国总统后一个多月,就对美国处理拉丁美洲事务的机构实行调整,将国务院的拉丁美洲司同国际合作署的拉丁美洲司合署办公,以便集中领导和加强对拉丁美洲的活动;他任命了他的同乡和朋友、原美国驻墨西哥大使托马斯·曼,担任负责拉  相似文献   

2.
拉丁美洲历来被美国视为自己称霸世界的战略后方,对外政策的试验场.美国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的许多手法,如扶植代理人、策划军事政变、建立军事政治集团、通过“援助”和贷款进行掠夺和控制等都在这个试验场上使用过.但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及拉美国家的日益觉醒,美国对拉美  相似文献   

3.
1961年3月13日,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正式宣布一项新的“援助”拉丁美洲的计划,并美其名为“争取进步联盟”。同年8月,在乌拉圭举行的美洲国家外长会议通过了这项计划。关于这个“联盟”,肯尼迪用尽了蛊惑性的词句,什么美国将从1961年3月开始的十年内向拉丁美洲提供一百亿美元的贷款和赠款,“援助”各国“发展经济”,进行“社会改革”、谋求“社会福利”等等。美帝国主义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来搞这个骗人的花招呢? 大家知道,美帝国主义一向把拉丁美洲看成是自己的“战略后方”,是自己的“后院”。拉丁美洲对它推行全  相似文献   

4.
美帝国主义一面对古巴革命政权进行阻挠、破坏和组织颠复活动,一面正在企图筹建一支“美洲国家组织”的“警察部队”,来对古巴进行武装干涉。美国参议员乔治·斯马瑟斯一再鼓吹建立一支国际警察部队。他认为建立“警察部队”是“最适当的东西”。他说,这样还可以“大量节省”美国花费在拉丁美洲的军事费用。据合众国际社7月4日报道,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通过一项对外“援助”修正法案,规定从拨给拉丁美洲国家的9,65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中,拨出3,150万来建立警察部队。又据英国“苏格兰人报”7月12日报道,美国希望成立的美洲国家警察部队将有五千人到一万人,  相似文献   

5.
8月12日到18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的第五次美洲外长会谈,是美国为了干涉古巴、镇压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而一手策划的。但是,会议的经过和结果表明,美国是处处被动,并没有能够达到它预期的目的。针锋相对的立场今年以来,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进一步蓬勃高涨。特别是古巴革命的胜利和发展,在拉丁美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严重地打击着美国在那里的“威信”和控制地位。因此,美国把近在咫尺的古巴看作是它的眼中钉,必去之而后快。但是,美国的种种阴谋活  相似文献   

6.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给予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对发展它们的民族经济,对巩固它们的民族主权,以及改变这些国家的落后面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反,美帝国主义给予不发达国家“援助”,是利用“援助”的幌子来达到其侵略性的军事—政治目的,干涉不发达国家内政,保证垄断组织的巨额利润,保证资本和商品输出,控制受“援”国家的经济命脉,竭力使它们处于从属地位。“美援”是服务于美国侵略政策的工具。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今年1月在向美国国会提出的“共同安全计划”的执行报告中说:“共同安全计划提供的军事、经济和技术援助是实现我国外交政策目的所必须  相似文献   

7.
半月谈     
美国加紧进行对远东的侵略部署美国政府为了加强对远东地区的军事侵略部署,于3月10日到14日,在菲律宾碧瑶召开了“远东工作会议”。会议由美国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哈里曼和总统的亚、非、拉丁美洲事务特别顾问鲍尔斯主持。参加会议的有美国太平洋地区武装部队总司命费耳特,军事  相似文献   

8.
3月中旬“碧瑶会议”之后,美国在亚洲建立所谓“军事盾牌”之说,甚嚣尘上。所谓“军事盾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且看肯尼迪的“非洲、亚洲,拉丁美洲事务顾问”鲍尔斯的说法。他在“碧瑶会议”结束后离开马尼拉的时候说,美国需要一个“军事盾牌”作为解决亚洲共产党的办  相似文献   

9.
美帝国主义是对亚非国家进行文化侵略的老手。长期以来,它在对亚非国家的侵略活动中,比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更加注重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动。早在十九世纪初期,美国传教士就开始侵入亚非许多地区进行传教、办学校、办医院,从事精神侵略活动,传播和塑造虚假的“美国形象”,物色和培养维护美国利益的外国代理人。二十世纪以来,美国的文化侵略活动不断有所发展和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广大地区成为世界革命风暴的中心,世界形势的发展对美帝国主义推行侵略政策日益不利。它为了镇压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和推行新殖民主义统治,更加紧运用反革命的两手策略。除了采用军事、政治、经济的侵略手段以外,还进一步把对外文化侵略活动提高到  相似文献   

10.
土耳其是接受美国“援助”最早的国家之一。一九四七年,它就接受了“杜鲁门主义”,以后又接受了“马歇尔计划”和美国的军事“援助”。美“援”的滋味对于土耳其来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八年来,由于接受美“援”,土耳其不得不执行美国制订的政策。这使土耳其日益丧失自己的独立,而变为美国的军事基地.在美国军官指导之下,土耳其不得不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二十二个师),而且正进行着大规模的军事建设;用于军事的开支一年比一年增加,现在它的国家预算中用作军事的开支几乎占三分之二.这样庞大的军事开支使土耳  相似文献   

11.
法国总统戴高乐9月21日开始了他的为时近四周的拉丁美洲十国访问。今年3月戴高乐访问墨西哥的时候,美国报刊就认为这是“对美国威信和影响的一个悍然挑战”。这次这样大规模的访问,更引起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神经紧张。美国《纽约时报》在评论戴高乐拉丁美洲之行的一篇通讯里,一方面指出在“援助”拉丁美洲国家方面,法国今天的经济力量尚不足以同美国匹敌,竭力贬低戴高乐此行所能起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警告法国要同美国的“争取进步联盟”计划合作,不要自行其是。英国《经济学家》的一篇通讯同美国报刊唱一个调子,同时故意强调,法国在它对拉丁美洲发动的“外交攻势’中,不能指望有一个“联合的欧洲”作它的后盾。但无论是美国报刊,还是英国报刊,都无法掩饰它们的不安,担心法国重新进入拉丁美洲,恢复它在这个地区的影响,会加强法国实现它全球战略中争夺“第三世界”的力量。下面是上述两篇文章的节译。  相似文献   

12.
美国帝国主义对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日益高涨,感到万分恐惧.它不仅继续想通过物质力量——经济、技术“援助”,来拉拢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站到帝国主义阵营方面去;并想通过所谓“意识形态方面的力量”——打起“教育援助”和“教育交换”的幌子,来诱骗和收买这些国家的青年,瓦解他们反帝、反殖民主义的斗志,以供美帝国主义的奴役。下面摘译的、登载于7月10日“纽约时报杂志”题名为:“学生——亚洲的关键人物;新兴国家以及它们同美国的关系的未来,全凭于他”的文章,就是这种阴谋诡计的一个方面.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所谓“教育援助”、“教育交换”,不过是美国对外文化侵略的一部分。这种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动是指向各类国家的。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艾森豪威尔在今年初的国情咨文中叫哴所谓“扩大交往”,来腐蚀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妄想使这些国家蜕变为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亚、非、拉丁美洲国家及其他国家,赫脱最近在一次演说中也叫哴所谓美国的“国际交流计划”,鼓吹美国各色人物利用社会、商业、劳工、文化、教育、科学、体育种种名目,加紧向国外渗透,来扩大美国的影响。当选为美国下届总统的肯尼迪,也在他的竞选演说中,提出了对亚、非、拉丁美洲的经济和文化侵略计划,鼓吹吸收大量非洲学生。由此可见,所谓“文化外交”,已经成为美国整个外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负责国际教育和文化关系的国务卿特别助理塞尔曾强调:各国政府应该把它们的“国际视线扩展到传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范围以外”,这也就是说,美国统治集团要以国际文化活动来达到把美国生活方式加诸亚、非及拉丁美洲国家人民身上,从意识形态上来控制这些国家的人民,供美帝国主义的驱使,作美帝国主义者永矢不贰的奴隶.其实,美帝国主义者加强所谓“文化外交”,拉拢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青年,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从半殖民地国家地位翻身过来的中国人民早巳看透了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这样的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动。毛主席在“‘友谊’还是侵略?”一文中指出:“美帝国主义比较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很长的时期内,更加注重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动,由宗教事业而推广到‘慈善’事业和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阵营日益强大,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日益高涨,世界各国人民的觉悟日益提高的今天,美国要继续从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动来控制亚洲、非洲以及拉丁美洲各国的青年,是愈来愈困难了。今年日本、南朝鲜和士耳其人民,其中包括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大风暴,就是最好的例证。这样的大风暴今后必然还会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不断地更大地兴起。毛主席早已正确地指出:“帝国主义给自己准备了灭亡的条件。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大众和帝国主义自己国家内的人民大众的觉悟,就是这样的条件。”当然,美帝国主义通过了所谓“教育援助”、“教育交换”,可能会控制和迷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知识分子中的一些人。可是,“到了后来,只能控制其中的极少数人,……其他都不能控制了,他们走到了它的反面。学生、教员、教授、技师、工程师、医生、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公务人员,都造反了……。”今天,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知识分子,正在发生这样有决定意义的变化,有好多知识分子起来造反了,各国青年学生日益成为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重要力量。但是,其中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揭穿美帝国主义在精神侵略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更加狡猾、更加具有欺骗性的活动,在今天说来,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所谓“睦邻政策” 1933年,美国总统佛兰克林·罗斯福提出了“睦邻政策”。从那时以来,美国在同它的拉丁美洲邻国打交道时总是扛着这块招牌当法宝。罗斯福总统提出的所谓“睦邻政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929—32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美国。美国国内工业生产锐减,信用危机,金融混乱,银行、企业倒闭,贸易萎缩。因此,扩展国外市场、转嫁危机后果成为美国的迫切要求。但是,由于美国政府连年对拉丁美洲各国进行频繁的军事干涉,经济掠夺,已激起拉丁美洲人民的广泛仇恨;另一方  相似文献   

14.
美帝国主义一贯压迫和剥削拉丁美洲人民,破坏着它们国家的民族经济。不管美帝国主义披上什么伪装,拉丁美洲各国广泛阶层的人民都越来越看透美帝国主义政策的本质,越来越反对强加给他们的这种有害的经济关系。最近美国驻巴西大使同巴西驻美国大使之间就美国投资与“援助”的作用问题的争论,引起各方面的注意,不是偶然的。下面的两篇文章都摘译自美国《民族》周刊。作者安德鲁·根德尔·弗兰克是正在巴西的巴西利亚大学讲学的经济学教授。他在文章里阐述了他对美国同巴西以及一般拉丁美洲国家经济关系的看法,进行了揭露和分析。戴维·史密斯的文章则为美国垄断资本献策,妄想以“人民资本主义”使它们摆脱在拉丁美洲的四面楚歌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巴基斯坦接受了美国“第四点计划”,“共同安全计划”和剩余农产品“援助”。总的说来,美“援”绝大部分是供应消费品和工业原料,真正用于发展经济的很少。根据去年11月巴基斯坦政府发表的外援白皮书的资料,从1951年2月到1956年9月,巴基斯坦得到的美“援”拨款共为4.64亿美元,其中工程“援助”占16.3%,技术“援助”占7.6%,其余为紧急救济“援助”、商品“援助”和美国进出口银行给予的小麦贷款(一千五百万美元),但巴基斯坦实际动用额只达到2.85亿美元。巴基斯坦从美国得到的大量军事“援助”并不包括在内。去年12月3日,巴基斯坦和美国签订了一项“援助”协定,英国又给予巴基斯坦二千零六十万美元的“援助”供购买小麦和大米之用。今年3月底,巴基斯坦又同  相似文献   

16.
近半月来,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报刊以及领导同志,继续对以南斯拉夫领导集团为代表的现代修正主义进行批判。下面是这些批判主要内容的摘要。乌拉圭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报”5月12日刊载了一篇题为“对南斯拉夫纲领的正确批评”的文章。文章指出,南斯拉夫领导人把苏联看成一个“寻求霸权”的强国,而对美援则感恩戴德。文章接着说,“如果美国‘援助’的圈套今天已是世界上所公认的事实,如果今天在拉丁美洲国家——请看对尼克松的接待——人民明白了这个所谓‘援助’后面所隐藏着的东西,甚至连资产阶级领袖都谴责美国,那么就应该问问:美国援助南斯拉夫的条件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美帝国主义一贯破坏日内瓦协议。自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订以来,它不仅对越南南方进行着明目张胆的政治、军事上的干涉和侵略,而且积极推行殖民经济政策,使越南南方的经济遭到严重的摧残。美国对南越的“援助”谈到美国在南越的殖民经济政策,首先要剖析一下美国对南越的所谓“援助”。因为,美“援”是美国对南越的重要侵略和剥削手段,是南越统治集团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基础,也是使南越经济日益衰落的根本原因。早在1950年,美国乘法国在侵略印度支那战争中被削弱的机会,加紧侵入印度支那地区。1950年  相似文献   

18.
美洲国家组织——美国侵略拉丁美洲的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洲国家组织是美帝国主义侵略、掠夺和控制拉丁美洲各国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美帝国主义整套新殖民主义手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帝国主义在“泛美合作”和“共同防御”等虚伪口号的掩盖下,通过美洲国家组织实现其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军事扩张以及用“拉丁美洲人打拉丁美洲人”的阴谋。美洲国家组织成立始末美洲国家组织是在1948年3月30日到5月2日举行的第九届美洲国家国际会议上正式建立的。但是,它的前身一直可以追溯到1889年10月到1890年4月第一届美洲国家国际会议成立的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和它的常设机关美洲共和国商务局。1901年10月到1902年1月召开的第二届美洲国家国际会议决定把美洲共和国商务局改为美洲共和国国际局,由美国国务卿为该局理事会的当然  相似文献   

19.
美帝国主义一貫吹嘘它的对外援助是为了和平,为了帮助不发达国家的經济建設。但事实是,美帝国主义在对外援助的幌子下变本加厉地推行它的战争政策和侵略政策,到处掠夺別国的资源,扶植反动势力以鎮压民族解放运动。下面登載于1962年8月6日华尔街的喉舌《美国新聞与世界报道》上的这一篇文章承认,增加对远东的軍事援助,目的是为了对付那里“赤色”的“威胁”,这是大家熟知的美帝国主义进行侵略的慣用的借口。这篇文章还供认了所謂对外援助,只不过是“对美国經济的一笔津貼”,刺激美国商业活动,使美国壟断资本有高利可图。下面是这篇文章的摘譯。——编者  相似文献   

20.
2月16日,艾森豪威尔在美国国会中提出了1961财政年度的所谓“共同安全计划”的咨文,要求国会拨出“援”外款项四十一亿七千五百万美元,其中军事“援助”二十亿美元,经济“援助”三十一亿七千五百万美元。这笔款项比上一财政年度美国国会批准的“援”外拨款增加九亿五千三百多万美元,其中军事“援助”增加七亿美元。这篇咨文又一次证实了美国今后要继续玩弄和平花招来掩护积极备战的阴谋。艾森豪威尔直认不讳,美国的做法应该是,在进行谈判的同时,要“坚定不移地、不事声张地、耐心地”扩充它的军事力量。他竭力鼓吹要使帝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