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最后一班岗     
去年9月,我第一次到莫斯科。就像第一次到北京的人一定会去天安门广场和毛主席纪念堂一样,我首先去参观的地方就是红场和列宁墓。红场不太大,青石铺就,西边克里姆林宫红墙的中间,矗立着用红色和黑色花岗石砌成的列宁墓,约10米高,顶部便是检阅台。我到的时候,列宁墓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等了一会儿,不见人群向前走动,正在纳闷,同伴告知,快到整点时间了,列宁墓门口的“俄罗斯一号岗”的哨兵要换岗了。列宁墓的整点换岗,就像天安门广场每天清晨傍晚升降国旗一样,是俄罗斯一景。自从1924年1月起,  相似文献   

2.
据《俄罗斯报》10月19日报道,莫斯科市政府建议迁走位于红场列宁墓中的列宁遗体,并把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的塑像重新竖立在红场中心的历史原址。米宁和波扎尔斯基何许人?这要从俄国的一段历史说起。乱世出英雄 16世纪末17世纪初,沙皇伊凡四世死后,饥荒不断发生,俄国政局动荡不已,外族接连入侵,是历史上的“混乱”时期。1606年舒伊斯基当上沙皇后,为增加税收,加紧了对广大人民的盘剥,农村和城市起义此起彼伏,对俄国领土觊觎已久的波兰-立陶宛王国趁机扶植反沙皇势力,以图夺取俄国政权。  相似文献   

3.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离开我们已经整整60年了。60年来,我们中国的同志到莫斯科,总要去看看列宁墓,瞻仰伟大导师的遗容,留下中国人民深深的怀念与哀思。1924年1月26日,也就是列宁逝世后的第6天,苏联执委会主席团通过决议:在红场克里姆林宫的城墙下,在献身于十月革命的无数烈士们的“兄弟墓”之间,为列宁  相似文献   

4.
张复 《世界博览》2013,(23):22-24
来俄罗斯的第二天清晨,我们出发去参观红场,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这是我们一行人和李先生不约而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红场     
红场是苏联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广场,它的西南面紧挨着克里姆林宫,周围还有波克罗夫斯基大教堂等著名建筑物。十五世纪九十年代,红场已开始形成,当时叫“集市”,是商人进行交易的广场。十七世纪后半期,它改称“红场”。俄语中的“红色的”一词,又有“美丽的”的含意。“红场”当时的意思就是“美丽的广场”。十月革命后,红场成为苏联人民举行盛大庆祝活动和阅兵的广场。红场是和列宁、斯大林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在红场一旁的克里姆林宫墙下,有黑色和红色大理石筑成的列宁墓。斯大林逝世后,他的遗体曾和列宁的遗体安放在一起。但后来赫鲁晓夫竟对斯大林实行焚尸,把他的骨灰  相似文献   

6.
1939年5月1日,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游行,庆祝国际劳动节。莫斯科电台转播了现场实况。当时,在东京和沈阳有几个穿军装的人正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听广播。时钟正过十点,这时苏联领导人正走向列宁墓上的观礼台。广播说,“斯大林上了列宁墓!”那几个穿军装的人在急切地期待着:  相似文献   

7.
5月19日访苏代表团回到了莫斯科,并在莫斯科展开了参观和访问工作。在莫斯科,我们参观了国立革命历史博物馆、列宁图书馆、莫斯科大学、克里姆林宫,拜谒了列宁斯大林墓,访问了第一莫斯科钟表工厂、煤气用具工厂、原子能发电站、列宁集体农庄、莫斯科中央集体农庄市场等等。其中有些节目,凡是去过莫斯科的朋友照例都有的,在国内已经报道得很多,我不想浪费笔墨。这里我想特别谈谈列宁集体农庄和莫斯科的中央集体农庄市场。在集体农庄方面,我们知道:苏联在第二十次党代表大会前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发挥集体农庄庄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措施,诸如农产品采购和收购价格的调整、农业计划制订办法的改变,以及新的集体农庄章程的制订等等,这些都使得集体农庄和庄员们的收入大为增加,提高了集体农庄庄员的生产积极性。特别是从他们执行了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今年3月关于集体  相似文献   

8.
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不知陶醉了多少父辈们,而我却是从影片《列宁在一九一八》知道苏联,知道莫斯科的。小时候我就知道苏联是个社会主义大国,那里的人们生活富裕,即将实现共产主义。于是苏联成了我儿时向往的一个遥远的地方。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向往的地方变得越来越陌生了。前不久,我终于有机会随新闻代表团踏上了俄罗斯的土地。只可惜来去匆匆,感受的俄罗斯还没来得及“回味”便返回了北京。  相似文献   

9.
16日 1869年历时10年建造的苏伊士运河正式开通。1913年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长篇自传体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在巴黎出版。1918年匈牙利从奥匈帝国独立。成立共和国。1993年俄罗斯政府关闭红场上的列宁墓。17日 1800年美国国会在华盛顿举行第一次会议。1800年第一批三名英国妇女在伦敦大学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18日,是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高尔基逝世45周年。当这个日子来到的时候,我就回想起40多年前的一些难忘的往事! 记得1935年3月,我作为《大公报》的记者和《世界知识》的特约通讯员,冒着西伯利亚的严寒来到了莫斯科。我最初曾在尼基茨门附近住过一个时候,当知道高尔基的住宅就在近旁不远的地方时,我心里是多么高兴,总想能有机会见到高尔基。就在这年的6月30日,我第一次看见了高尔基。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高尔基陪同刚到苏联进行访问的法国名作家罗曼·罗兰夫妇,来到红场参加盛大的体育大检阅。当天高尔基披了一件深灰色的春季大衣,戴着一顶黑色的宽边呢帽,手里还拿着一根细长的烟管。那是大家多么熟悉而又亲切的形象呀!苏联名画家勃罗茨基所作的一幅以大海风起云涌和海燕翱翔为背景的高尔基的画像,不就正是这样的吗? 我常想,在莫斯科担任记者工作期间,也许还有  相似文献   

11.
据《巴黎竞赛》画报报道,今年8月2日中午,在莫斯科红场列宁墓附近突然升起了一堆浓烟。当时正在那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爱尔兰教练约翰·格里芬从远处望见一个满身火焰的人影。但他立即被苏联警察所包围,随身携带的照相机也被夺走,直到警察检查到里面没有胶卷,他才摆脱了麻烦。不过,另一位在场的丹麦人却拍下了红场上浓烟滚滚的照片。人群中到处都在议论:原来有一个人在自己身上倒了液体燃料,放火自焚,后来被警察设法拖走了。当外国记者闻风赶到时,警察告诉他们说,是一堆破纸被烟头点着  相似文献   

12.
张复 《世界博览》2014,(2):22-25
正列宁晚年在僻静的高尔克村,深入地思考在俄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民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课题,他最后的"政治遗嘱"凝聚着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心血。1918年秋天,也就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第2年,列宁遇刺。遵照医生的嘱咐,列宁到莫斯科近郊的高尔克村养伤。由于繁重的国家事务,列宁一直无法好好休息。从1921年开始,列宁每年到高尔克村休养一段时间,列宁中风后,从1923年5月直到逝世,列宁晚年一直住在高尔克村。高尔克村位于莫斯科东南郊40多公里处的一座小山上,列宁故居已建成纪念馆,人们称之为"列宁山庄"。去列宁故居参观是我们的一大心愿,清晨,我们乘上"大巴车"行驶了近一个小时,来到列宁山庄。我们呼吸着清新芳香的田野空气,从停车处沿着白桦树林边上的一条小路走了几百米,来到列宁故居。这是由2栋旧别墅和一个小花园组成的院落,周边环绕着茂盛的几十米高的白桦树林。进入房间后,接待我们的讲解员是一位俄罗斯女  相似文献   

13.
李大光 《世界博览》2010,(11):83-83
5月9日,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二战)胜利65周年,在莫斯科举行了近20年来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场阅兵仪式。从2008年以来,俄罗斯连续三年在红场举行阅兵式,所展示的武器装备规模越来越大,这表明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已经开始逐步复苏。  相似文献   

14.
1895年5月18日是沙皇俄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凄惨的一天。这一天发生了一桩惊天惨案。1895年5月,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准备举行加冕典礼。新皇登基,普天同庆,皇恩浩荡。登基典礼不用说有多隆重。宫廷拨出巨款,开销不必局促。朝廷任命了庆典总指挥部,由尼古拉二世的叔父、莫斯科消息省省长谢尔盖大公爵提任总指挥,两名宫内大臣、首席典礼官任副总指挥。时间定为5月6日至5月26日,历时三周。时间充裕,活动从容。有千人舞会。万人皇家宴会、新沙皇接受群臣朝拜仪式等等。仅节目单就有50多页。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亲民”活动,就是由新沙皇陛下…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的列车呼啸驰过已经70年了。时代变了。然而,人们对十月革命的伟大领袖列宁的崇敬和怀念,年代越久越浓烈。当我们来到莫斯科郊区的列宁故居时,就为这种崇敬和怀念的情感所包围。追忆,把我们带到列宁的身旁。这是一幢19世纪初的两层楼建筑,外表优雅,十月革命前是莫斯科市市长的财产。它坐落在莫斯科东南郊的高尔克村旁,离城40公里。1918年,列宁遇刺脱险后于9月25日傍晚来这里养伤,陪伴他的有他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和他的妹妹玛丽亚。伤愈后,他多次来这里休假。从1923年5月15日到1924年逝世,列宁在这里度过了他辉煌生命的最后的日子。院子很幽静,有一片优美的林间空地。楼旁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通向森林,列宁当年就从这条小路去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     
俄罗斯位于欧洲的东部和亚洲的北部,是沙皇俄国和前苏联的主体部分。虽然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但因其欧洲部分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国约 3/4的工业和人口以及首都莫斯科、名城圣彼得堡等大部分城市都集中在这一区域,所以俄罗斯在历史传统上是一个欧洲国家。  相似文献   

17.
仅仅用了七个小时的火车行程,我从金色的布拉格来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首都柏林。第二天早晨,民主德国对外文化协会的一位同志和我一起,在阿得龙旅馆前面的一大片碧绿的草坪上散步。这是近来欧洲少有的晴朗天气,天空没有一丝浮云,虽然是早晨,但是草坪旁边的长椅上,已经坐满了晒太阳的柏林人。“这里本来不是绿地,而是阿得龙旅馆的主楼,它在战争中被毁了。现在把它清除干净,辟成绿地,将来我们还是要全部恢复这个著名的旅馆的。”同行的德国同志指着这一大片滚动着露珠的草坪对我说。不久以后,当我和柏林熟悉了  相似文献   

18.
苏联在九世纪末是一个以基辅为中心的封建国家、称“基辅罗期”,至十二世纪末分裂,到十五世纪末又形成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称“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将大公改称“沙皇”,以后逐步侵略扩张到乌拉尔,  相似文献   

19.
正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有一个"沙皇私邸",它不对外开放。因为准备一次高访,我才偶然见到其真容。1963年秋,我结束了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班7年学业,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2001年秋从国外回京退休。我在外交部本部与驻苏联、俄罗斯、格鲁吉亚和乌兹别克斯坦四个大使馆分别工作了20年和18年。在38年外交生涯中,  相似文献   

20.
世事沧桑,事变丛生。对已经安放了70多年的列宁遗体如何处理的争论,近年来在俄罗斯风波迭起。今年6月,叶利钦总统两次谈到应将列宁遗体土葬,并建议今年秋天就处理列宁遗体一事举行全民公决……换了人间列宁是1924年1月21日晚在莫斯科近郊的哥尔克村去世的。列宁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