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难点,古诗英译涉及古代汉语和英语两种差别迥异的语言文化,是各种翻译理论的试金石。汉语古诗音、形、意密切结合,尤其适合诗意的传达,其"意合"特征决定了诗歌解读的多元性,而这恰恰是诗歌的区别性特征之一。译者需要力求避免对古诗的单一性解读,用英语的形合特征取代汉语的意合特征,或者一味移植汉语的意合特征;应该采取创造性的翻译策略,适度倾向原文意合特征,激发译文读者对原诗的多重解读。  相似文献   

2.
邹克亚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6):45-46,54
"意美、音美、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翻译诗歌的最高境界。中国的古诗作为最精炼和最富于音乐性的语言,在英译时,译者不仅要考虑到意境美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做到音美和形美。《登鹳雀楼》是我国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其英译也有许多版本。文章分析了"意美、音美、形美"在《登鹳雀楼》的三个经典译本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翻译的忠实与创造,历来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之一。翻译的最高风格是使译作最忠实地体现原作的思想、风格。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最忠实地反映原作,但是,任何译者在翻译时客观上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从而使译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译者的风格。怎样在尽可能忠实原作的基础上体现译者自己的风格,达到忠实与创造的统一,是我们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4.
翻译的忠实与创造,历来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之一。翻译的最高风格是使译作最忠实地体现原作的思想、风格。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最忠实地反映原作,但是,任何译者在翻译时客观上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从而使译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译者的风格。怎样在尽可能忠实原作的基础上体现译者自己的风格,达到忠实与创造的统一,是我们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5.
“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本文旨在以其英译唐诗“枫桥夜泊”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表现,为译者从事翻译实践和读者欣赏翻译作品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从美学的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  相似文献   

6.
杨静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0):132-134
根据关联理论。原作和译作的核心关系是一种解释性相似的关系,而这种解释性相似其实是明说和暗含的共享。译者通常要将暗含意凸现出来并提供跟译语读者最相关的语境假设。但在诗词翻译中,中国古诗高度凝练的语言形式决定了原语中的许多暗含意和空白不需明示.诗歌的魅力和艺术效果也正体现于此。  相似文献   

7.
诗歌的灵魂在于诗歌的审美韵味及其艺术形式,即诗歌的三美——音美、形美与意美。传达出原诗的审美韵味也是诗歌翻译的重中之重。然而,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显著,依附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因此,如何在诗歌翻译中把握两种语言各自之美,将原诗的美感移植到译作之中也就成了诗歌翻译中的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英诗汉译实例,旨在探讨在英诗汉译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译入语言的优势,运用翻译补偿手段,将原诗的音美、意美以及形美移植到译作当中。  相似文献   

8.
倪婷婷 《科技信息》2011,(1):I0214-I0215
语境是译者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一些实例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译者对语境的考虑不仅体现在原作的理解阶段,同时也体现在译作的表达阶段。这个过程也充分说明了译者既是原作的读者,又是其译作创作者的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汉译文本审美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强调美学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力求译本在忠实于原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体现音美、意美、形美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0.
禅宗标榜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维方式渗入到我国古代诗歌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是使我国古典诗歌越来越强调"意",使中国古典诗歌在诗歌理论、创作与欣赏方面都体现出一种"重意轻言"的艺术态势。  相似文献   

11.
在英国乃至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有着崇高的地位。很多国内学者都尝试翻译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本文以许渊冲先生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为分析框架,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层面上比读和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脍炙人口的Sonnet 18的3篇译文,说明三篇译文虽各有轩轾,但未见完美。在诗歌翻译中应将"三美"有机结合,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诗歌的整体美。  相似文献   

12.
英汉翻译,离不开形合与意合的统一,这一特点要贯穿英汉翻译始终。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主要差别为"形合"与"意合",这种差别对翻译的影响较大,译者在双语转换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分析双语的特点,发挥译语的优势,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提高语际转换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吉祥符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传承并发扬它,将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烹饪美术设计之中,必定会使烹饪美术设计更具文化性和社会性。将中国传统图形艺术与烹饪吉祥图案的结合,可以分别从传统图形的"形""意""势"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田露 《科技信息》2010,(26):I0144-I0144
翻译文学创作过程中的"原作之隐形"或"译作之不忠"现象一直是中国译界研究的敏感区域。本文作者试图以勒菲弗尔的"三要素"论来分析这一隐形现象存在的必然性,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隐形与译者地位、隐形与翻译学科建设以及隐形与翻译评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丽华 《科技信息》2012,(11):212-212,208
许渊冲先生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标准,即"意美,音美,形美"。本文从"三美"标准出发,对《竹枝词》的四种英译本进行对比评析,探讨这四种译本分别在意、音、形等方面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6.
胡桦 《科技信息》2011,(33):404-404,405
因为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所以造成了在语篇衔接方面的差异。从连接词的使用、照应语的使用和省略语的使用这三个方面,结合一些实例,来对比英汉语在衔接方面的差异,旨在更好地阅读英语文章和进行英汉翻译。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中的主体就是指译者,而客体则包括原作者、原作、原作读者、译作、译作读者五个方面。译者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处理好同这几个方面的关系。对主客体关系的正确认识是建立新翻译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对汉语典籍英译时,译者要运用关联思维,秉承与时俱退和互文的理念,遵循“得意一忘言一循意得言一得言忘意”的翻译过程,探求原作的“言外之意”,然后发挥译入语的优势,展现原作语言层面之下蕴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董莹莹 《科技信息》2010,(36):166-167
翻译的"真"与"美"之争一直是广为争议的话题。有人认为翻译应当忠于原文,尽可能地保留原语的表现形式,尽量做到"原汁原味",而有人认为翻译要发挥译语优势,用译语最好的表达方式,做到使译作富有音美、形美和意美,才能使译作脍炙人口、经久不衰。本文作者同意后一种观点,即翻译需要在追求真的基础之上,译出美学价值,使读者感到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潘正芹 《科技资讯》2011,(29):207-208
英汉体现的是"形合"和"意合"两种不同的思维,中国学生常用"意合"思维写英语作文,结果句子散乱,主题不明确,本文探讨的是如何把这种思维转换成"形合"思维,通过"形合"句子结构,凸显篇章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