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热管(Heating Pipe)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换热器。六十年代,美国首先在宇航工业中应用了热管技术;到了七十年代,热管技术已经在许多发达的工业国迅速普及。我国在七十年代初期开始热管技术的研究,从八十年代起,陆续在冶金、石油等工业部门中使用了热管。由于热管在烈传导方面有其它传热器件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热管换烈器从研制到应用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一、热管及其换热机理热管是利用密闭管内工作液—工质的蒸发与冷凝来传导热量的。以工质为蒸馏水的  相似文献   

2.
四切分Φ12mm热轧带肋钢筋轧后穿水,不仅降低了剪切温度,提高了剪切端面质量,而且提高了钢筋的力学性能,降低了原料中的合金含量。  相似文献   

3.
<正>在我们的研究课题中,需以冲压拉深方式制做一个法兰边直径≥Φ95mm,法兰边厚度≥4mm,圆筒最大处内径≤Φ71.6mm,最小处外径≥Φ78.35mm,切削底部料后的有效长度≥42mm,外径与法兰边之间的过渡圆  相似文献   

4.
采用CO2/DME(二甲醚)混合流体作为传热工质,建立了其在水平管内的物理模型和控制方程,对其换热和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混合工质在管内的速度和温度分布规律,比较了雷诺数和DME质量分数对混合工质传热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响CO2/DME混合工质传热特性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流体的热物理特性.分析表明CO2/DME混合工质在水平管内具有良好的换热特性:在雷诺数2 300的工况下,CO2/DME(70/30)混合流体可以有效提高换热效率20%;工质在管内受到的流动阻力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DME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Cu2S/CdS太阳电池光和热衰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在不同光照和温度下,Cu_2S/CdS电池的稳定性结果,并给出了冷热循环和模拟大气条件下加速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对该电池的热衰降提出了新看法.  相似文献   

6.
马俊伟 《河南科技》2013,(13):90-91
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厂#1锅炉的调峰技术改造设计概论、原理和改造前后炉水循环系统的对比及#1锅炉的热经济分析。改造设计后的#1锅炉为MB—950—16.8—545/545型,其水冷壁系统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了在低质量流速时工质具有正流量响应特性的设计思想,其正流量响应特性有效地消除了直流炉水动力方面存在的主要缺陷。改造设计后的#1锅炉在BMCR工况下出力为950t/h,最大尖峰出力可达1000t/h,锅炉主蒸汽、再热蒸汽温度均为545℃,主蒸汽压力为16.82MPa。#1锅炉已于2002.05.27投入商业化运行,最大尖峰负荷达到310MW。改造设计取得了完全成功。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我们对某联合处理站的一台三相分离器进行了定期检验。该容器2001年投入运行,基本参数为:规格Φ2200*7300*10mm,材质16MnR,设计压力为0.6Mpa,设计温度为60℃,工作介质:油、气。运行7年。在本次检验中,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夹层与腐蚀分析,并提出了技术处理意见。一、夹层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们对某联合处理站的一台三相分离器进行了定期检验.该容器2001年投入运行,基本参数为:规格Φ2200*7300*10mm,材质16MnR,设计压力为0.6Mpa,设计温度为60℃,工作介质:油、气.运行7年.在本次检验中,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夹层与腐蚀分析,并提出了技术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9.
根据电子器件的高热流密度散热需求,设计了阵列式射流与微小通道热沉相结合的闭环回路冷却系统,并进行流动及换热性能测试.通过实验探索了系统运行工况参数如流量、背压、工质除气和入口过冷度对冷却性能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结构尺寸参数(射流孔形状、射流孔直径d、射流高度H)下热沉换热及流动性能的差异.实验数据与现有文献中经验关系式的预测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重力式拦挡坝的结构形式、受力荷载组合及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对重力式泥石流拦挡坝稳定性计算问题进行了探讨,规范和统一了重力式拦挡坝的稳定性计算方法和公式以及不同地震烈度区地震角的取值,工程实践证明,这套方法简单可靠,可保证重力式泥石流拦挡坝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以有机硅改性的环氧树脂为主体,以聚酰胺为固化剂的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热老化性能,采用力学性能、TG、SEM和XPS等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改性环氧树脂在热老化过程中力学性能、元素组成、热失重能和微观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改性胶粘剂在实验热老化温度下,其剪切强度先升高后下降,而且下降速度较慢.热失重初始下降较慢,随后...  相似文献   

12.
热针法测量材料导热系数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可测量软性材料导热系数的热探针法,所用热探针由20匝直径为0.02mm的漆包铜丝紧密封进外径为0.3mm的不锈钢针管制成,铜丝同时起加热和测温元件作用.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采用适当延迟测量时间可以克服因热针壁厚引起的误差.测量误差估计小于±3%.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被动式太阳房中大多数利用特朗勃墙作为集热蓄热墙。这种集热P件在有日照时外表面温度高,热损失大,夜间供热量小,供热品质不佳。在夜间增加保温盖板或保温帘可以减少热损失,但又带来了构造的复杂化及人工操作的麻烦。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设计了一种热管与水箱相结合的太阳能集热蓄热供暖装置,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的目的是(1)与传统的特朗勃墙的热工性能进行对比;(2)利用实验数据回归出该种集热墙的热性能经验公式;(3)对其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14.
<正>195柴油机主轴瓦是柴油机的主要零配件,也是一个易损件。现行其主轴瓦钢背生产工艺是采用Φ83×8的无缝钢管切成79mm长,加热在250kg的空气锤上锻造成坯,再经热处理、粗镗孔、车削外圆、端面、倒角、止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引言太阳能是一种巨大的、无污染的能源。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太阳能的利用愈来愈显出其重要的地位。利用太阳能制冷,国内外的研究,基本上可归纳为两大类型:一是吸收式制冷。如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等。二是采用吸附-解析过程来实现制冷循环的太阳能装置。如美国Zeopower公司开发出以沸石-水为工质对的太阳能冰箱。法国也已建成了以活性炭-甲醇为工质对的太阳能制冷装置。本文所介绍的太阳能空调是利用自流原理,采用蓄热器,避免了系统温度不稳定现象。在保证各部件精度情况下,可获得较高的太阳能热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牛顿传热规律下的不可逆Carnot热机的优化性能参数,并利用局域稳定性分析理论,研究了热机系统在功率最大和生态学函数最优的稳定状态时系统的局域稳定性。导出了表征系统稳定性的“驰豫时间”与热转换系数比a/b,热容C,总传热面积F,热源温度TH和TL以及热漏之间的关系。比较了两个稳定工作状态时系统稳定性的高低。得到了对于实际系统的设计应该同时考虑系统的优化性能与局域稳定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动态热环境中人体热健康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传统空调热环境内温度、相对湿度及风速的长期稳定性影响人体健康的问题,从生理学方面揭示了热环境参数变化影响人体健康的机理,并指出了热刺激有利于人体适应力的提高;鉴于热环境中参数的动态化,修正了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定义,并提出了“热健康”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针对Φ57×3.5(mm)规格的碳钢压力管道,由于结构原因,无法采用X射线进行100%检测,而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下限为4mm,造成很多超标的缺陷漏检,尤其是根部未焊透、未熔合等危害性缺陷。利用TOFD对深度测量的高精度与图谱直观性,以及MT对碳钢近表面缺陷的高检出率和直观性,来设计一套针对性的检测工艺,并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热泵热水系统的热力学特性,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热量协调热泵热水系统(thermal coordination solar heat pump water heater system,下文中简写为TCSHWHS),用于解决太阳能热泵在夏季运行过程中出现不稳定情况的问题,并提高制热效率。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泵热水的工质系统与水系统之间的独立性与相互联系性,提出了基本温度合理分布的冷热量调配理念,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对该理念进行分析与验证。对常规系统和高效系统在高蒸发温度条件下进行能效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高效系统COP会有22.52%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对壳管式吸附床和重力式热管吸附床进行设计,并对比分析2种吸附床的结构,同时对其传热热阻进行计算,2种吸附床传热热阻中最大的为冷热流体与吸附床外表面的对流传热热阻以及接触热阻,而导热热阻所占的比例较小。基于计算的结果,还提出了不同吸附床强化传热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