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针对油田数据的采集监测及远程应用的需求,提出了一种用于油田的无线网络系统。该系统将Zig Bee技术与Wi Fi技术相结合,实现监测信息的无线传输;传感节点以XBee PRO S2B为主控芯片,通过电量、压力、载荷、位移、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项目数据,采集到的数据通过Zig Bee网络传至Zig Bee-Wi Fi中继转换器转送至Wi Fi网络,转换器既作为Zig Bee网络的协调器,又作为Wi Fi网络的节点;通过Zig Bee网络与Wi Fi网络的结合,数据可以在移动手持设备上显示并并进行分析。系统实现了油田的远程监测、2种通信技术的转换及低功耗、高速率数据传输,使油田数据的采集更加方便、灵活。  相似文献   

2.
19世纪,美国科学家爱迪生用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20世纪,澳洲技术宅John O’Sullivan用Wi Fi将人们接入网络;而时至21世纪,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让"无需Wi Fi,点灯上网"的可见光通信由梦想照进了现实——作为Wi Fi的"挑战者",它诞生之日即被人们亲切昵称为"Li Fi",而作为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其究竟能否为无线网络传输带来革命性改变、进而催生新一轮产业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2003,(2):52-52
1.无线技术:Wi—Fi大行其道2003年,一些主要的跨国无线运营商将为用户提供高速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服务,又名Wi—Fi接入服务,它将使得用户通过计算机、掌上电脑或是手机实现无线连网。但是,就短期而言,Wi—Fi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对3G技术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WLAN的网络速度将是3G的20倍,成本仅是后者五千分之一。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用户对无线网络的需求日益增加,Wi—Fi技术正好填补了3G的不足,但是无线网络服务的收益不会让运营商特别高兴,因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服务费不可能利润丰厚。  相似文献   

4.
在TD—SCDMA建设初期,网络不可避免地存在容量和覆盖不足的问题.为了弥补TD—SCDMA在一些热点区域高速数据业务的覆盖和容量的不足,结合解决Wj—Fj用户对于网络广覆盖和移动性的需求,从分析TD—SCDMA和Wj—Fj融合的必要性出发,基于TD—SCDMA和Wi—Fi的两种网络融合模式各自的优缺点,提出TD—SCDMA和Wi—Fi融合的典型核心网组网方案和无线网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泰达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在开发区公寓宿舍楼内进行无线网络覆盖工程的实践,通过制定网络规划、技术方案及运维管理等方案,并进行现场勘察,以实例说明了无线网络覆盖工程的实践过程。分析并总结了Wi Fi的技术特点,展望了今后商业Wi Fi的业务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当前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前景和主流的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今智能家居系统的优缺点。应用ARM平台开发智能家居监控系统,系统由监控系统主控制器、无线传输模块、蓝牙通信模块、Wi Fi模块以及GSM模块组成。以无线通信模块实现信息的监测与控制;蓝牙通信模块实现手机与控制器的局域网络控制;GSM模块实现短消息报警功能;Wi Fi模块将室内信息上传至网络服务器。  相似文献   

7.
IEEE802.11规范包括MAC子层和物理层(PHY)两个协议层,支持结点的移动通信。很多切换机制的改进算法都以减少切换时间为目的,而随着无线传输的QoS要求和网络通信的速率不断提高,负载对AP切换的影响也日益显著。详细讨论了现有的基于负载的AP切换机制,并对各自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认为在高负载环境下,采用中心结构的切换机制会比基础结构的切换机制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近日,GSM协会(GSMA)和无线宽带联盟(Wireless Broadband Alliance,简称WBA)宣布将共同简化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到WiFi热点的连接。这项合作计划将制定WiFi漫游技术与商业框架,首次将移动技术和Wi—Fi网络的优势结合起来,大大简化消费者体验。当前,WiFi日益成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标配功能,但这些设备连接到WiFi网络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内部节点干扰和外部Wi Fi网络干扰引起的服务质量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多信道MAC协议DM-MAC.首先,通过3次握手机制和分布式计算方法为网络内节点分配初始信道.其次,构造拉丁跳频矩阵,节点根据初始信道号在矩阵中选取对应的跳频序列.在此基础上,利用状态转移图调整每个信道在跳频序列中的位置.当可用信道数量发生变化时,根据信道状态转移图生成新的拉丁跳频序列.最后,利用网络仿真软件NS2对DM-MAC通信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Mu CHMAC协议相比,DM-MAC能够有效地降低突发流量传输时内部节点间的干扰,以及外部Wi Fi干扰源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性能的影响.同时,该协议改善了平均端到端延时和数据延时上限性能指标,提升了网络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流媒体是宽带网络条件下多媒体应用的一种新技术,由于无线网络中用户的移动性、传输信道的衰落等因素的影响,会使得流媒体业务的服务质量(QoS)保证更复杂。本文从网络、传输策略等方面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影响3G流媒体业务的QoS问题,给出了相应策略,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流媒体应用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马志锋 《科技资讯》2009,(22):213-213
本文分析了无线跳变网络WMN的拓扑结构和网络特点,对其主要通信协议802.11和802.16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在未授权频段授权辅助接入(LAA)框架与无线局域网802.11系列标准(Wi Fi)共存的系统公平性问题,基于当前LAA框架的类型B(type B),建立了LAA系统与Wi Fi系统的共存模型.使用二维离散马尔可夫(Markov)模型对type B接入过程的‘说之前听’类型3(LBT Cat3)进行建模分析,进而建立共存模型.通过更改共存的设备数量和LAA设备的LBT Cat3参数,分析LAA设备与Wi Fi设备在共存场景中的性能.根据分析模型创建相应仿真场景,以验证分析模型性能.分析计算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分析模型在不同LAA与Wi Fi设备数量比和不同LBT Cat3参数情况下均能有效预测共存的LAA与Wi Fi设备成功占用信道比率.LAA系统适当调整LBT Cat3参数可以实现与Wi Fi系统公平共存和最大化信道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WiMAX无线宽带广域网络技术,由于传输距离远、传输快,越来越多研究投入这块相关领域,希望能让这个技术更早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目前台湾的M-Taiwan计划也已经架构了相关实验环境于各个主要都市.目前的ITS系统往往同时建构了GPS系统.本论文结合GPS技术提出了一套使用于802.16e网络整合智能型车机系统环境架构的切换机制,称为Intelligent Mobile NetworkHandoff Mechanism.以系统商的角度来规划整个系统的切换环境,在ASN端建立一个切换服务器接收来自于机动车辆GPS的路径规划信息,并且透过这个服务器来计算出切换基地台路线,达成规划路径上基地台预先的切换选择.藉此减少可能的切换次数与扫描所浪费的频道及扫瞄频道所花费的时间,希望藉此提供更稳定的wiMAX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4.
针对网络控制系统的闭环性能受网络调度QoS与控制性能QoP两个方面决定,采用基于QoS管理的兼顾网络调度QoS与控制性能QoP两方面的协同设计.从分析QoS性能指标入手,阐述了QoS功能以及QoS的管理过程,并由QoS求出网络时延,并设计控制器,如NCS闭环的QoP不能满足,需改变QoS使NCS的闭环性能符合要求.最后,以实例仿真对比说明对总线网络进行QoS管理的协同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减少传输时延及其抖动程度.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802.1x协议的体系结构和认证实现的过程,对802.1x协议和高层认证协议的机理和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试图对利用802.1x技术构建的网络的安全性作一个基本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数字无线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满足了水运行应用系统灵活多变的通讯需求。因此其应用范围不断地扩展,并对水运行业系统应用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该文对水运行业广泛应用的移动通讯和Wi Fi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结合在大数据和物联网应用的背景下水运行业的需求变化,分析得出了无线通讯技术在水运行业的应用存在着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变、以通讯带宽不断增长为代表的通讯能力提升、专用网向综合性网络过渡、单纯报文数据向多种数据融合传输转化等趋势。  相似文献   

17.
Internet上实时视频流传输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在Internet上进行实时视频流传输的特点以及对传输带宽、延迟和丢包率的要求,研究视频传输中的应用层QoS控制方法(速率控制,错误控制).改进了实时视频流传输的框架,在传输框架中引入代理高速缓存技术.结果表明,代理高速缓存技术能够减轻视频服务器的负载和网络拥塞,提高视频播放质量.  相似文献   

18.
自适应QoS控制机制由优化模式选择和固定时延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组成,优化模式选择在压缩层提供QoS支持,固定时延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在链路层提供QoS支持。仿真结果显示给出的自适应QoS控制对MPEG—4视频在动态的无线信道上传输达到了满意的质量,并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9.
维特比算法是一种基于最大似然序列检测的方法,它为传输的比特序列检测最可能的传输序列。在V特比译码时,利用信道状态信息(CSI)对欧氏距离加权,系统的性能会有显著的提高。采用子载波的幅度进行加权.通过采用WLAN 802.11a OFDM系统进行仿真验证表明,系统性能提高了3.6—5.2dB。由于无线局城网物理层的一致性,此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无线局域网标准。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家居的远程控制已不再是一种设想,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并设计了一种远程家居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主要由移动终端、控制主机、控制器等部件组成,采用Wi Fi技术,将控制主机与控制器分离开并通过Wi Fi网络连接,达到了一对多控制的技术效果,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实现了对家居的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