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直以来都在大肆宣传"氢燃料"的优越性,虽然早在2005年,劳埃德就提出不同看法,但是主流思想却依旧强势。而今又有一位学者——朱利安·考克斯指出,氢燃料电池汽车并没有那么环保。朱利安·考克斯认为: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比电池电动车昂贵得多,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都会如此。虽然这种情况会使得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大众市场上短期内不具有竞争力,但是大量的政府资金,依旧不断地注入这些不具有竞争力的车辆及其配套基础设施的研究和开发中。而真正荒谬的是,这些做法竟然是以保护环境为名义进行的,全然不顾具有成本竞争力的电池电动汽车(BEVs)更加环保,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更加绿色  相似文献   

2.
在能源紧张,油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节能环保已经成为近年来汽车行业技术发展的主旋律,柴油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代用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层出不穷,特别是混合动力技术的研究,国内外汽车厂商部是争先恐后.  相似文献   

3.
氢燃料电池代表着创新时代最有希望的新兴技术.正因为认识到燃料电池对于美国未来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美国总统布什通过FreedomCAR计划等,大力增加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他曾在2002年指出,"燃料电池是未来的发展浪潮,它带来的机遇将是惊人的".在资助燃料电池技术开发方面,美国企业和美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非常积极.  相似文献   

4.
日益短缺的能源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开发新型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储存和转换绿色环保技术.氢能被称为21世纪的理想能源,通过风电、水电、太阳能等获得绿氢的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因而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电解水制氢更是氢、氧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能源转换技术的核心.但其包含的半反应析氧反应(OER...  相似文献   

5.
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应用在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扩展到很多领域。本文首先主要对交通、物流和船舶等领域,特别是大巴车、重型卡车、列车和船舶等领域内氢燃料电池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之后针对我国在上述方向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进行了建设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7,(7):50-50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燃料电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系统工程开发的科研机构,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了在碱性燃料电池领域的研究,使我国继美国之后掌握了该项技术。90年代在中国工程院衣宝廉院士的带领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方面的研发,在燃料电池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拥有多项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主权。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7,(7):62-62
纤维素生物质是自然界中极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它包括各种农作物秸杆、林业生物质等,我国每年仅农作物秸杆就达8亿吨以上。本项目技术以各种农业和林业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利用分解微生物将纤维素生物质降解为可发酵性糖类物质,然后利用产氢微生物转化为燃料氢,或利用酵母转化为燃料酒精。  相似文献   

8.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发电技术。它工作温度高,废热可以得到有效利用,能量转化效率高;因运动部件少,工作时安静;采用全固态结构,无酸碱腐蚀性物质包含在电池中,电池的污染排放低,因而被称之为21世纪的一种绿色发电技术。此外,SOFC的运行温度使得燃料的内部重整成为可能,原则上不仅可以使用纯氢燃料,还可以用资源丰富而且经济的天然气、煤气、生物质气等作为燃料。这就使得SOFC的运行费用大大低于其它使用纯氢气的燃料电池。这种费用较低而效率高的能源技术特别适合于中国的国情。不但可以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传统火力发电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还将带动和促进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氢气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而氢气生产是氢经济的基础,生物制氢技术的研发及其产业化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的发酵生物制氢技术,均是基于糖酵解一丙酮酸脱羧代谢作用,单位基质的氢气转化率低,原料中的大部分氢元素仍被固定在诸如丙酸、丁酸、乳酸和乙醇等发酵产物中,如何突破厌氧活性污泥对生物质发酵产氢的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25-2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能将储存在氢燃料和氧气中的化学能在较低的温度下直接转化为电能,是一种新兴的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在分布式电站、交通动力和便携式电源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的燃料电池技术在国家“十五”973和“十一五”863计划的支持下,取得了快速和卓有成效的发展,不仅在短时间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在燃料电池集成应用示范方面的差距,而且还在燃料电池原材料的国产化及应用方面积蓄了优势。  相似文献   

11.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1,(12):63-63
一辆名为"疾风探险者"的风力汽车一路以风力和风筝为驱动力成功穿越澳大利亚,全程5000公里。据悉以风力驱动的汽车进行如此严酷的长距离旅行测试在全球尚属首例。"疾风探险者"由两名德国发明家德克·吉翁和斯蒂芬·西默尔合作研发,这辆酷似赛车的敞篷车拥有碳纤维车身和自行车轮胎,即使装上电池总重也只有204公斤,没有电池时车身仅重82公斤,但速度可达每小时88  相似文献   

12.
近日美国宇航局和通用汽车公司联手研制出第二代人形机器人,并加速将其应用在汽车和航天工业领域的相关技术研发。双方希望新一代机器人在汽车制造和航天航空领域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氢能源在863燃料电池城市客车上的应用(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能源短缺的压力,使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在进入21世纪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汽车制造商都努力尝试使用新能源来提高汽车的经济环保特性.各国政府及各大汽车制造商都纷纷投入巨资进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动汽车的研究与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与传统汽车、纯电动汽车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  相似文献   

14.
1简介 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使其成为最有前景的电动车及便携电子设备电源.虽然膜电极对燃料电池的性能至关重要,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对于便携式燃料电池,有效的储氢方式更为重要.由于氢气易燃,而且点火能量很小:在较大的氧气或空气范围内,氢的化学活泼性和渗透能力使它能与多种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造成金属组织的脆化,即氢脆,经常造成储氢系统的泄露和管道容器破裂.  相似文献   

15.
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是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同济企业管理中心、上海科技投资公司、上海工业投资(集团)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第21所及自然人共同出资成立的.是一家以国际合作为背景,依托著名高校和整车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以开发电动汽车为核心业务,以技术服务、市场营销为支撑的高科技公司.  相似文献   

16.
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致力于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车辆技术的研发.经过多年深入细致的不懈研究,现已成功建设开发了多种形式的专门用于测试电动汽车电机及其控制器稳态和动态性能的测试平台,形成了一套覆盖电动汽车电机系统各个功率等级范围的测试平台系统,并形成了<电动汽车电机及其控制器技术规范>和<电动汽车电机及其控制器试验规范>,规范了测试方法.自2003年以来,该测试平台系统成为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电机及其控制器指定的测试基地,两年来,该测试基地相继完成了"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系统内的近40套电机及其控制器的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3,(17):11
英国的布里斯托尔机器人技术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利用尿液充当发电燃料的方式,进而让用尿液为手机充电成为现实。作为研制利用不寻常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专家,研究参与者、布里斯托尔西英格兰大学的伊奥尼斯·伊洛普罗斯博士表示,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利用尿液发电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他说:"这种燃料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7,(1):62-62
由于燃料电池技术能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因此,该技术的研究已成为世界能源、电力行业及军事领域极为重视的课题之一.也是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新兴能源行业之一。燃料电池技术将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用“炉火纯青”来形容一个人很高的技术或专长水平。“炉火纯青”是什么意思呢? 古人一般用木材或煤炭做燃料,这些燃料的火焰一般都是红色的。因为这些燃料都含有碳、氢等元  相似文献   

20.
R.J.克洛默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读一年级时,有一天在去上数学课的途中,他被一则学生科技小组的广告吸引了,这组学生在设计燃料电池汽车。此前,他最多就是组装过乐高的机器人套件,但不管怎样,他还是发了封邮件申请加入。而科技小组里的成员马上就给了他回应。克洛默回忆道:"我原来想应该会有各种要求,但是他们说,没事,你来吧"。于是,克洛默来到了这个位于学校汽车研究中心的工作场地。到了这里,他很快就明白了,这个打造出屡破世界纪录的Buckeye Bullet系列替代燃料汽车、大多数成员都还是一脸稚气的独特团队,首先要考验他的奉献精神。克洛默首先是从和工程相关的杂事做起。开头的几个月,他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整理各种各样的工具、备件或者清扫场地。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