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桥水库是引滦工程的重要枢纽,也是天津市最重要的水源地。引滦输水近50年来,于桥水库已经出现富营养化现象,近年来更是出现菹草爆发和蓝藻大量生长的现象。本项研究在全面调查于桥水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于桥水库富营养化规律和治理重点,建立了蓝藻预警模型,提出于桥水库菹草控制方案和蓝藻控制方案,并结合工程措施,使得2011年于桥水库菹草生物量比治理前降低40%、蓝藻的生物量降低60%。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2-23
课题针对当前集约化水稻生产存在的水体富营养化、施肥引起氮磷流失、施药造成土壤农药残留、局部重金属超标导致稻米质量安全问题等主要环境问题,开展了以氮肥和农药减量、重金属污染治理、养殖废水回用等农田污染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形成稻田污染控制的技术集成及示范模式3个,建成稻田污染综合防控示范区1000公顷,推广与辐射面积达到1万公顷以上,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课题针对集约化稻田污染综合防控进行了技术创新和集成,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32-32,34
我国湖泊数量众多、类型各异,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尚未形成科学的富营养化控制理论与方法,未建立针对不同类型湖泊治理的技术体系;缺乏系统的湖泊基础数据与基础技术数据库,难以支撑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的科学管理和决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27-29,31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近年来,由于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流域水生态状况急剧恶化,成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对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缺乏全面而深入的认知,对流域污染源结构及其贡献率缺乏准确把握,对太湖水环境承载能力面临的巨大压力认识不清,对太湖流域的水污染与富营养化治理缺乏科学有序的中长期战略方案的指导等,成为影响近年来太湖流域治理成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25-26
白洋淀是北方草型湖泊的代表,是海河流域水量调节的重要枢纽,是海河流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重要一环。近年来水量的短缺、上游及淀中村污水的排入,造成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沼泽化进程加快,大大降低了白洋淀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严重影响了白洋淀周边50万人的生活和生产,解决白洋淀富营养化和沼泽化问题,恢复生态系统平衡迫在眉睫。针对因缺水和污染引发的富营养化和沼泽化防控与管理技术的需求,水专项以白洋淀为草型湖泊代表,设置了“白洋淀草型富营养化和沼泽化逐级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通过研究揭示草型湖泊富营养化和沼泽化发生驱动机制、变化规律和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27-28
该课题是“太湖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的课题之一,湖荡湿地是太湖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湖水系联接的关键节点,更是河网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重心。针对湖荡具有低污染水处理功能的特征,可兼容实施生态修复综合技术等有利的生态环境条件,提出太湖流域湖荡湿地重建、生态修复总体方案;以河湖相联典型的复杂湖荡滆湖为重点区域,研究出、入湖河口区水体污染强化净化技术、湖荡浅水区植被恢复与湿地重建技术、滆湖生态系统调控与稳定维持技术,形成湖荡湿地生态修复与重建成套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改善滆湖水质及生态环境,为削减入太湖污染负荷、改善竺山湾及太湖水环境质量发挥重要作用;以典型城市景观湖泊杭州西湖为重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引水调控、污染控制成套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为太湖流域内类似湖泊的水质与景观改善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3,(2):21-22
我国80%的湖泊与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是全球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水华和赤潮现象的频发,藻类毒素对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如何快速消除水体藻类及其代谢物的污染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的变化对于水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储水量减少,水环境中氮磷污染物的浓度增加,气温升高加剧了水体沉积物中氮磷营养向上覆水体的释放,水库水体富营养化趋势加剧,藻类爆发频繁,水库水质恶化。如何提高和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修复污染沉积物成为中国和荷兰科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此,中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黄廷林教授的研究团队和荷方瓦赫宁根大学蒂姆·格罗顿侯斯教授的研究团队合作开展“气候变化影响条件下改善和保护中荷水库水质合作研究”,进行了消减外源污染负荷、扬水曝气控藻应急技术、微污染水原位修复技术、水体沉积物持续修复技术等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为改善富营养化水库水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洱海流域是典型的畜禽分散养殖区.随着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面源有机废物污染日益凸显,成为洱海富营养化污染的首要原因.该研究基于"十一五""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洱海项目,开展了分散养殖区畜禽污染减排及废物规模化利用相关技术的研发,并在洱海流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在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的同时,促进洱海流域...  相似文献   

10.
1 项目背景和研究目标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境内湖泊、河流、近海域水体都出现了大范围的污染,水域生态环境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在水域污染中,富营养化是非常主要的表现方式。根据新的研究结果,农业面源污染在水域富营养化中的贡献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目前平均已达到30%以上。究其原因,与我国人口刚性增长、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背景下,农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农业化学品投入不尽合理、种养殖有机废弃物随意排放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针对缺水型城市的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以北京市某人工湖景观水体为研究和示范对象,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技术解决富营养化问题,修复并长期保持良好的水质.示范工程自2005年投入运行以来,在夏季富营养化高发期也能稳定保持水体清澈,改变依赖频繁和大量补充新鲜水来维持水质的状况,在带来环境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同时,也体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郊区环保型特色农业支撑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课题之一。课题目标为:针对我国城郊农业区污染形势日趋严峻、环境保育功能严重衰退等问题,研究城郊环境富营养化综合防控以及环境保育功能恢复与提升等关键技术,有效地降低化肥施用量,削减农田氮磷累积,降低城郊农业区富营养化风险,增强城郊区农业系统的环境保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需要良好认知湖泊,需要治理技术与理念的支撑。本研究在“十一五”湖泊主题数据与成果收集、整理分析与技术集成的基础上,应用集成环境的平台软件,建立主要湖泊环境、生态与集成技术的数据库,并设计与构建集成技术、管理系统、示范工程、治理案例的湖泊流域综合管理平台,为我国不同类型湖库富营养化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环保态势的不断严峻,燃煤电厂的污染排放指标不断提高,电站锅炉的污染处理措施需要进一步升级。目前,燃煤电站主要采用烟尘、SO_2、NO_x分开治理的污染物控制方式,应对环保指标提高的主要措施也是进行单一的技术升级,如增加SCR催化剂层数、串联脱硫塔、采用温式电除尘等。这种进行单一技术升级的方式,带来了污染治理成本升高、治污系统庞大复杂、系统稳定性下降等问题,未来随着污染排放指标的进一步提升,燃煤电厂势必采用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或一体化控制的新型污染治理方式。本文介绍了目前已经研发的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方法,分析了其发展状况和优缺点,并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温除尘的新型燃煤污染物协同控制工艺,并就该工艺所涉及的高温除尘、NO_x臭氧氧化结合碱液吸收和新型喷淋散射吸收技术等3个关键技术的工作原理、发展状况及其用于燃煤电站锅炉污染物控制的可行性、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4,(9):37-38
淮河流域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畜牧业高度密集区,河南省辖沙颍河流域仅占全省总面积的21.6%,而粮食和小麦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4和1/3,畜禽养殖量占全省的29.5%,养殖污染与粮食种植大量施用化肥带来的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在该流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示范意义。为此,国家水体污染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设置了“沙颍河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2009ZX07210-004)。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3,(16):80-80
重金属是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是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对有效地控制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量急剧增加,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我国的大气污染呈区域性、复合性、复杂性特征已十分突出。自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我国开始了有针对性的对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经历了从点源治理到综合防治、从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转变、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向区域污染控制转变,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大气污染仍十分严重,尤其在环境管理技术体系方面仍缺乏针对性,不能适应严重污染城市的空气质量管理。欧洲、北美和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二氧化硫和颗粒物为主要特征的煤烟型污染基本得以控制,但以氮氧化物和臭氧为特征的光化学污染仍在控制中,多年的大气污染控制历程,使得欧美、日本等国在空气质量管理和控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不仅要借鉴国外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更重要的是结合我国自身污染特点,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现状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基于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主持并联合多家单位针对重污染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关键技术开展了深入且综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3,(8):30-31
该示范研究为“十一五”富营养化初期湖泊(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的课题之一。洱海虽水质较好,但足其水生态系统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水生植被多样性降低,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中一富营养种类占优锷,植被资源呈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是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是实施重金属污染防治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对有效地控制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18-19
洱海是我国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典型代表,近年洱海水质污染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得到了控制,生态修复工作已逐步展开。但目前洱海初步修复的大规模湖滨带(58km)仍然存在着生物多样性低、稳定性不足、缺乏有效管理的问题;东区陡岸型湖滨带自然岸带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受损,亟待修复;而且洱海周边经济快速发展,污染严重,尚未设立湖泊缓冲带,洱海周边区域的发展对洱海水环境保护构成严重威胁。为此,“十一五”水专项洱海项目设立了“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与缓冲区建设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课题针对洱海处于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特征,以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及缓冲带污染控制与绿色发展为思路,提出了整个洱海湖滨缓冲带生态建设方案;研发了湖滨带(缓坡型)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陡岸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并与现有技术相结合,集成形成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成套技术;研发集成了缓冲带生态构建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