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赫兹是19世纪德国杰出的物理学家和敏锐的思想家.本文全面论述了他的早年生活,他对电磁学、阴极射线、X射线、光电效应等当时物理学最前沿领域的不朽贡献及<力学原理>对现代物理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麦克斯韦:经典物理学的巨匠,现代物理学的先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Maxwell,1831-1879),英国19世纪伟大的数学物理学家,物理学史上的重要转折人物。他是近代物理学的巨匠,经典物理学大厦的主要完成者之一,他也是以自己的劳作加速了牛顿力学观念框架崩溃的人,是现代物理学的先师。不了解他的工作,就无法理解现代物理学何以能够产生。无论是作为一个科学家还是一个普通人,麦克斯韦都是一个很有趣味的人。天真与挚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个人:他曾是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惠特克和达尔文共同的得意门生;驰名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一代大师玻尔对他青睐有加;他与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原子弹之父王淦昌共同开创了中  相似文献   

4.
吴健雄--诺贝尔奖亏待了的华人女性科学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太陶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3):98-106,112
吴健雄与杨振宁、李政道一起,促成了一个现代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她对实验物理学有一系列重要贡献,堪与许多一流物理学家相媲美.她是华人数千年文明史上第一位产生世界影响的女性科学家,是同时代的华人女性科学家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江西是一个政治相对闭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但是,在这片红土地上,却诞生了吴有训、饶毓泰、余瑞璜等一批杰出的物理学家,他们是中国物理学的开创人和奠基人之一。赣籍物理学家的科技贡献,不仅为中国物理学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开创并奠定了学科发展基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近现代中国科技落后的面貌。  相似文献   

6.
X射线物理学传入中国的百余年,对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传播、本土化和建制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近代中国X射线物理学的学术谱系进行研究,可以从传承方式和传承内容的角度审视X射线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通过绘制中国X射线物理学家谱系图,分析中国X射线物理学的谱系之源和谱系结构,可以管窥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体系的建制化过程,并进一步揭示学术谱系对于研究范式和学术声望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1):123-128
以《20世纪物理学》(三卷本)为线索,尝试从新的视角评价杨振宁的学术成就:考察西方主流物理学史教科书里关于杨振宁科学贡献的记载及其影响,分析西方主流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家对杨振宁科学贡献的评价,进而管窥华人科学家在20世纪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西方主流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家对杨振宁及其科学贡献的评价是很高的。杨振宁也是20世纪物理史上华人科学家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8.
1982年11月24日至30日,中国科技史学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物理学史讨论会。与会代表100余人,共提交论文69篇,这些论文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在物理学史研究方面的成果。今年,适逢量子力学创始人德布罗意90寿辰和狄拉克80寿辰,为了纪念这两位当今健在的量子物理学家,大会收到了多篇纪念文章及量子论发展史方面的研究论文。在纪念会上,宣读了张瑞琨、吴以义的《德布罗意波提出的前前后后》和曹南燕的《狄拉克和量子物理的发展》两篇纪念论文,分别介绍了这两位物理大师的生平、工作、贡献和科学思想。大会还向德布罗意和狄拉克发了贺电。有8篇论文在全体会议上进行了交流。王福山回忆了他1929年至1940年在德国的学习和生活,玻尔、玻恩、海森伯等物理学家严谨的治学精神、活  相似文献   

9.
H.A.洛仑兹是现代物理学发展历史中一位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一方面,作为杰出的物理学大师,他在电磁学理论、电子论等许多物理学领域中卓有建树,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他说:“人们很难估计洛仑兹对物理学的发展有过多么巨大的影响,我们不能想象如果没有洛仑兹做出的那么多伟大贡献的话,事情将会是怎样”。另一方面,作为经典物理学最后一批虔诚信徒之一,他又在不自觉地抵制现代物理学的兴起,……所以,研究现代物理学史,决不可能不涉及这位荷兰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0.
美国物理学界的自我改进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当代的世界科学中心,物理学在这个国家是怎样崛起的呢?对此早有一个流行的回答:三十年代法西斯在西欧的猖獗使大批欧洲科学家流亡国外,而美国稳定的民主制度和优越的物质条件吸引了他们,使他们最终移居到美国,正是这些欧洲的难民物理学家造成了美国物理学的崛起。如果回顾一下这些人在研制原子弹时的作用,看看这些大科学家以及他们的美国学生中有许多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就不难理解流亡的欧洲物理学家确实对美国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经典物理学解释宏观物理现象曾经取得巨大的成就。它在十九世纪末年被物理学家绝对化,被奉为能解释一切物理现象的真理。但是就在十九世纪末年,新的关于微观物理现象的实验上的发现开始冲击经典物理学和物理学家思想中的形而上学方法。在二十世纪最初二十多年中所累积起来的大量关于微观物理现象的实验事实再也不能让自己束缚在经典物理学的框框之中。它们迫使物理学家走出这个框框,  相似文献   

12.
1984年4月22日至26日,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故都洛阳召开了“全国现代物理学中的哲学问题座谈会”。来自北京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四十余名科学家和有关人员出席了会议。九位科学家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介绍了现代物理学前沿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趋势,探索了其中的哲学问题。会议还分小组就某些专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代表们普遍反映,座谈会使人打开了眼界,触动了思想,获益匪浅。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郝柏林作了题为《确定论、概率论和有限性——浑沌现象的哲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基础科学》2002,(5):64-64
该书中收集了在物理学上作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主要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照片,以及物理学重大发现的珍贵图片,书末作者提出了下个世纪物理学的十大公开问题。但是,正如作者所述,该书对物理学中的光学及声学等领域的进展没有给以足够的强调。  相似文献   

14.
赫尔曼·外尔(Hermann Weyl,1885—1955)”,这是一个多么陌生的名字,把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这三顶桂冠戴在这么一位现代人头上怕是有点不合适吧。大物理学家、大数学家无一没有自己的哲学思想,象爱因斯坦、玻尔、薛定谔、海森伯等更是具有广博的哲学素养,可是说他们是哲学家恐怕就有些牵强。希尔伯特、闵可夫斯基、冯·诺意曼等人,都对物理学作过本质上的贡献,可是却没有什么人把他们称为物理学家,他们也没有得过任何物理学方面的奖赏。但是,外尔的确配得上这三个称号。外尔是位大数学家在数学界大概没有异议。不仅如此,他恐怕是继彭加勒、希尔伯特之后,二十世纪上半叶最伟大的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阿提雅(M.F.Atiyah,1929—)前不久谈到,他最崇敬的数学家就是赫尔曼·外尔,他对数学许多方面的深入研究都来源于外尔的工作。布尔巴基学派的两位创始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想知道,科技发达的未来,人会变得怎么样。一位未来学博士说,其实,在不远的将来,未来人还是像现代人一样,有着五花八门的生活方式,只不过有了高科技,未来人的某些方面现代人还难以想像,以下发生在未来A城的三个小故事可让人知道未来人一些小小的侧面。  相似文献   

16.
很多人想知道,科技发达的未来,人会变得怎么样.一位未来学博士说,其实,在不远的将来,未来人还是像现代人一样,有着五花八门的生活方式,只不过有了高科技,未来人的某些方面现代人还难以想像,以下发生在未来A城的三个小故事可让人知道未来人一些小小的侧面.  相似文献   

17.
威格纳是20世纪最著名的数学物理学家之一。他首先明确地把对称性引入物理学。在物理学中应用群论,使群论成为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的有效工具。本文介绍威格纳的生平、思想和工作,以及他在美国制造原子弹过程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接踵而至的一系列新实验事实与经典物理学理论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动摇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基础,导致了物理学的危机。当时,老一辈的物理学家囿于机械论的自然观,看不清物理学发展的形势,只是企图在旧理论的框架内进行修补,找不到摆脱危机的出路。在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当中,对物理学发展形势看得最为清楚的是法国数学家、理论天文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理论物理学经历了急剧的发展,可以说,它在这半世纪里所获得的成果确实超过了它过去几世纪的发展。曾经被认为不可动摇的牛顿、麦克斯韦的物理学世界,由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已经被推翻了。以不变的元素和不可分的原子为基础的形而上学的物质观,也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在大多数的物理学家还没有把新理论充分消化的期间,物理学的尖端又深入到原子核的内部,而且展开  相似文献   

20.
物理常数是物理学重要的组成,在物理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它所具有的基础性、启发性、认识性和普适性等特点,促使物理学家要解释它们。然而,尽管物理学家采用包括"数字学"方法在内的各种办法,但在对物理常数的解释上仍没有取得显著的进展。为此需要从什么是基本物理常数的解释,基本物理常数能不能解释,怎样才能解释基本物理常数等基本问题进行讨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