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多声部视唱是为了解决音乐表演及音乐创作的需要而设置的一门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多声部视唱能力与多声部听觉思维。这种多声部视唱能力与多声部听觉思维对于民乐学生多声部合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李刚 《衡阳师专学报》2002,23(4):132-134
多声部民歌是民族音乐艺术的瑰宝。将湖南靖县多声部民歌的音乐本体进行和声感、复调、调式、声部组合以及民族音乐审美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必将有助于人们领略其音乐的特征和实质。  相似文献   

3.
广西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是东方少数民族国家存在多声部民歌的一个力证。文章从传播学的视野探究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生存与发展,并着力探讨如何优化整合三声部民歌的各传播要素,从而更好地传承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复调音乐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各具相对独立意义旋律的相结合。钢琴表现音乐的突出优势是演奏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学习弹奏复调音乐可以使演奏者能够全方位的、立体的控制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复调思维是多重性、多线条、多层面的复杂思维,所以学习复调音乐理所当然的应该贯穿钢琴学习的始终。本文从分析作品、分声部练习、不同声部结合的练习、作品的整体练习及各声部间的力度关系这几个方面讨论钢琴复调作品的弹奏方法。  相似文献   

5.
赵旭超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17-120
舒曼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在结构上各自独立,在情节上相互联系,是一个音乐统一体。基于《诗人之恋》的钢琴声部研究,分析其钢琴声部旋律与声乐旋律的处理方式、和声音型,挖掘声乐旋律以及歌曲内容,阐述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钢琴声部写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贝拉·巴托克的钢琴练习曲集《小宇宙》除了反映一般钢琴教学规律去达到对技能技巧训练目的之外,在培养学习二十世纪新的多声部音乐思维观念方面,更显示出它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对巴托克音乐创作中的多声部音乐思维的研究,对促进中华民族多声部音乐体系的发展、完善,有着更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次中音号(Bariton)是军乐队中的中音铜管乐器,一般音乐书中极少谈及它。但笔者认为次中音号在小乐队中能起到多种作用。它既能演奏主旋律声部,又能演奏副旋律、复调对比性声部;既可以承担内声部和声声部,又可以承担小乐队低音部。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二年四月间,在南宁市召开全国部分省、区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座谈会上,范西姆同志发表了调查报告《壮族三声部民歌初见》,引起了较大反响。此后,又有一些同志对壮族三声部民歌进行较深入的调查,研究,但对它的产生年代尚未有结论。一九八五年十月到十二月,我在广西壮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其所得和认为如下。  相似文献   

9.
常静 《科技咨询导报》2014,(22):225-225
合唱是一种多声部高层次艺术形式,学生要有良好的听觉和音准、节奏,又要具备多声部合作的协调能力。文中从音准练习、节奏练习、发声练习三方面来谈合唱的基础训练。  相似文献   

10.
林志超 《科技信息》2011,(10):I0248-I0248
莫扎特作为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个摆脱宫廷束缚的自由音乐家,在不断地对当时传统的意大利式歌剧改革创新的同时,也在悄然地改变着当时人们对歌剧中音色审美和声部配置的概念。探索莫扎特歌剧对于男声声部的发展及创新,从而为研究如何更好地演唱莫扎特歌剧中男声声部各唱段,掌握莫扎特歌剧的演唱风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笔结合自身从事合唱指挥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教学中指挥、合唱队、乐队以及合唱队各声部之间在共同进行作品二度创作时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指挥与合唱队、乐队(钢伴)的协调统一,音色的和谐统一,各声部之间的音量均衡默契。  相似文献   

12.
多声部音乐是音乐艺术的高级形武,它的产生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项伟大的创举。无论是复调性或是主调性多声部音乐都始发于民间,它既不是与生俱来,也非某些人的创造,它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劳动、生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毛南族民歌是毛南族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成为这个民族传播民族历史、弘扬民族团结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沟通男女青年之间的情爱、表达人们喜怒哀乐情感的重要形式。毛南族民歌可分为比、欢、要、排见和师公调等五大类。善于用赋比兴表现手法,演唱时多采用二声部合唱,十分讲究音调的和谐及优美。  相似文献   

14.
一、侗族地区民间音乐教育侗族民间音乐丰富多彩,品种门类比较齐全,有民歌、歌舞、戏剧、曲艺、器乐等等。就民歌来说,既有单声部歌曲,也有多声部歌曲(侗族大歌);既有室内演唱的歌曲,也有室外演唱的歌曲;既有器乐伴奏歌曲,也有无伴奏歌曲。为此,人们赞誉侗乡为歌的海洋,把侗族赞誉为音乐的民族。  相似文献   

15.
欧洲音乐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复调多声部音乐的迅猛发展使欧洲音乐在多声织体方面的形式上成熟;二是复调多声部音乐的迅猛发展对封建宗教的反叛,由此导致主调音乐的出现,并从音乐社会学的角度拟说明其发展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潍坊学院学报》2015,(4):44-46
罗伯特·舒曼是德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之一,他的艺术歌曲深受德奥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便是诗歌与音乐结合的代表作之一。舒曼的艺术歌曲,把钢琴声部提升到与声乐声部同等重要的位置。分析和研究这部作品,对于深入理解作品,对于提高演奏、演唱、教学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视唱教学课程作为一门音乐基础共同课,在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如何解决学生在单声部视唱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希望用哲学、美学的观点对单声部视唱环节中美学思想进行思考,使得视唱教学在技术训练的基础上更适合学生,更好的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声部界定的不正确或模糊性必将导致歌唱者声乐艺术发展受阻,严重者会损坏发声器官,以致葬送声乐前程。歌唱者欲求得声乐艺术青春永驻,关键在于遵循生理自然规律,即了解“人声乐器”所具有的生理特征和声部界定的自然属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散文诗的结构状态,正经历着从线型向网络型发展。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大抵呈一种线型倾向,构思轨迹单纯、明晰、确定;就象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民乐,旋律清晰、鲜明而流畅,以单声部居多。而西方音乐,则倾向于多声部的复合交织。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这一特征,在小说、散文和诗中都有明显的表现。小说人物集中,情节清纯,事件发展基本按自然时序展开,开头、发展、高潮与结束,井然有序。散文  相似文献   

20.
羌族102部多声部《羌族妮莎诗经》的出版,是集数百部羌族文献之大成的《羌族释比经典》后又一里程碑。作为小语种文字的妮莎诗经,是羌族民众数千年历史中参与创作的民族古典口传典籍,是地域民族文化知识体系歌诗化的百科全书,其内容博大深精。妮莎诗经显示羌族独特的美学观与表述,妮莎诗经问世为羌族文化和中华多民族多元文化及其口传古籍增添了新的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