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星在古代被称为"荧惑",我国首枚火星探测器取其谐音,被命名为"萤火一号"。"萤火一号"2011年11月将探火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嫦娥二号"测控通信指挥部副指挥长麻永平透露,除"嫦娥二号"外,我国今年将可能发射"萤火一号",搭载俄罗斯的福布斯卫星,共同进行火星探测。  相似文献   

2.
动态点击     
美国拟于2016年发射探测器测查火星内核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近日宣布,计划在2016年发射名为"洞察号"的火星探测器,探索火星内核状况。 根据计划,"洞察号"将耗时6个月抵达火星,然后用一整个火星年,即大约680天时间收集目标数据。与"好奇号"精心装备不同,"洞察号"仪器相对简单。据路透社报道,"洞察号"将使用太阳能电池,  相似文献   

3.
火星远看是颗奶油色的星球,近看是一颗星球。火星曾是"蓝色"星球,表面1/3的面积海洋,可能有过生命。科学家将火星描述为"只的坚果",没有污染和病毒。人类登陆火星成为程和空间科学的伟大命题,对了解太阳系的起化、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大约在4000年前,古埃及人称火星为"红色之星";而古巴比伦人则称这颗"红色之星"为"死亡之星";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好像对火星也没有好感,认为自己在地球上的一举一动总是被火星上的"人"监视着,  相似文献   

5.
按照设想,人类或许能在本世纪30年代登陆火星。自从发现火星以后,人类就一直梦想登陆火星。在不久的未来,一个太空项目将开始使这一梦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表示,他们非常认真地提出了一个载人航天项目,而私营太空公司也争先恐后地提出关于去火星的更加大胆的计划。同样重要的是,随着美国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和拍下丰富的火星表面照片,公众对火星这颗红色星球的热情日益高涨。  相似文献   

6.
火星,这个充满神秘的红色星球,自从被发现那一刻起,就深深吸引着人类的探索目光。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火星上是否拥有生命。按照计划,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车将会在今年8月登陆火星盖尔陨石坑,寻找这里可能存在的古代乃至现代宜居环境,拉开新一期火星探索行动的序幕。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火星有可能成为适合人类生存的第二个地球,以至于许多经典科幻小说和电影,都不约而同的将火星作为他们的舞台。□潘楠楠  相似文献   

7.
火星是个疯狂的地方。最近几年科学家在这个红色星球已经发现了一些古怪透顶的东西——冰蜘蛛,瑞士奶酪地形,还有火山岩形成的"螺旋管道"。随着人类对这颗行星邻居的探索,越来越多的古怪事儿冒了出来。美国宇航局(NASA)的火星轨道勘测器从2006年起就开始绕火星运动,它提供了火星表面最清晰的照片。它携带的镜头可以分辨火星表面1米大小的东西,因而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奇闻。  相似文献   

8.
看来管状结构物不是静止的物件,而是鲜活的生物,即这家伙是巨大的蚯蚓,在火星地下爬过后留下凸起的半管状和履带车痕般的痕迹NASA内部将它称之为"砂虫"  相似文献   

9.
"11.15"上海特大火灾的失火原因,是无证电焊工违规操作,电焊火星直接掉落到底层,点燃脚手架的踏脚板,随后火势向上蔓延。由于风助火势和现场施工面积较大,用了4个多小时才扑灭。  相似文献   

10.
火星探测是当前太阳系探测和行星科学的焦点.经过近60年的发展,火星成为除地球外,探测和研究程度最高的太阳系行星体,派生出火星空间环境、火星大气、火星表层/次表层物质组成、形貌构造、撞击历史、冰川和冰冻层、气候变化、火星内部结构等多个研究领域.火星陨石研究和实验室模拟研究(实验模拟、数值模拟等)也得以快速发展.火星的重大科学发现包含早期和现代的水活动证据、地质环境多样性、现代地质过程监测、甲烷和有机物的发现、大气组成和演化、当前和近期气候变化、重力场和表面辐射环境等.重大科学成果的取得得益于科学目标规划的指引,也影响着未来科学目标的制订.通过梳理美国火星探测项目分析组(Mars Exploration Program Analysis Group, MEPAG)近20年火星探测科学目标(生命、气候、地质、载人)的演变,展现出国际火星探测思路及未来探测重点.未来10年的火星探测将进一步认知火星内部结构、开启火星生命探测的新阶段和开展火星和火星卫星样品返回.中国开展的火星探测任务也将为国际火星科学发展做出贡献.当前火星仍有诸多重大科学问题未有解答,这些问题与太阳系的重大科学问题紧密融合,突显出火星探测在太阳系形成演化以及太阳系行星宜居性的形成演化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火星探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星是位于地球轨道外侧最近的一颗行星,通过探索火星,人类希望建立第二家园和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对火星的研究包括磁场、大气和气候、空间环境、地貌和水消失的痕迹等内容.当前火星探测的重点是寻找火星水源和生命迹象,并准备火星样品的回收工作.  相似文献   

12.
火星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毓麟 《自然杂志》2003,25(5):249-254,255
2003年8月火星大冲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极大的兴趣。为此我们邀请了著名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卞麓麟先生对地球的近邻——火星作了全面的介绍,本文从人类最初对火星的认识开始。介绍了火星上与火卫、火星上的运河、“火星人”的来历、漫长的人类探测火星之旅、陨石等等。使读者对火星有一个了解。  相似文献   

13.
陆全明 《科学通报》2023,(27):3562-3564
<正>火星全球性磁场的消失致使火星大气缺少了一道保护屏障,大气和水更容易被太阳风携带到行星际空间中,影响了火星早期生命的宜居环境.火星岩石剩磁记录着火星磁场的历史信息,是揭示早期火星液核发电机的状态、火星内部热历史和动力学过程等火星内部物理的窗口[1].因此,火星磁场探测对理解火星宜居环境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火星探测的逐渐升温,火星旅游成为人们节假日休闲的最大期盼.利用载人航天飞船到火星上进行科学考察、旅游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之一.由于火星是一颗荒芜的星球,科学家首先得在地球上设计好适合火星旅游的食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地:火星     
正宇航员将怎样往返和登陆火星?铁锈色尘埃扫荡着火星表面的空旷平原和很深的陨石坑,也会偶尔掠过火星上的人造物体,例如登陆器的太阳能电池板,或者火星车的轮子。地球人送到火星上的机器人已经告诉了地球人有关火星的大量信息。火星上有太阳系中最高的山,火星表面很可能曾经存在过、并且现在也可能存在大量液态水或水冰。很久以前的火星并不像今天这般  相似文献   

16.
动态点击     
火星表面发现奇特黑色条纹图案美国宇航局网站日前公布了一张火星高分辨率照片,照片显示火星浅红色地表上有纵横交错的黑色条纹,好似刻意为火星打造的文身。火星文身是由正在绕火星飞行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携带的高清晰度科学实验成像(HiRISE)  相似文献   

17.
火星之谜     
火星上有生命吗?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和前苏联都相继对火星进行过考察.美国"海盗1号"探测器在火星上的考察证明,火星像月球一样,表面存在大大小小的环形山,而火星的大气里含有形成生命的基本元素:碳、氢、氧、氮和水蒸气.可惜的是,在科学家们认为火星上最可能有生命迹象的两个地区,"海盗1号"未能着陆.接触火星越久,与火星生命有关的谜团就越多,而火星生命的神秘面纱正逐步被科学家们揭起.  相似文献   

18.
沙尘暴是火星表面-大气-空间构成的圈层耦合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火星沙尘暴具有显著的季节性,但对不同时空尺度和等级的沙尘暴的发生规律至今仍认识不清.沙尘暴会对火星表面探测器带来诸多影响,如降低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量、降低环境温度、扰动大气密度和风场、阻碍通信、污染仪器等,是火星表面探测任务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之一.本文系统性地回顾了人类历史上对火星沙尘暴的监测方法及其数据反演方法,以期为我国构建完善的火星沙尘暴监测体系提供基本的方法支撑.为了更好地保障和服务我国未来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和后续火星探测任务,我国应考虑尽早建立完善的火星沙尘暴监测体系,这一体系应包含的探测方法包括着陆器可见光相机监测、环绕器可见-红外多光谱相机监测和地基光学望远镜监测.通过这些不同平台、不同时空尺度的监测手段相互配合,既能有效保障我国的火星探测任务安全实施,也将极大促进我国的火星系统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科幻连续剧《火星叔叔马丁》风靡全球。火星人马丁叔叔聪明、坚强、勇敢,无意中来到了地球。他热爱生活,热爱火星,也热爱地球……马丁叔叔热情邀约地球人访问火星。  相似文献   

20.
基于火星全大气模式的数值模拟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火星陆面-大气-空间环境多圈层相互耦合过程,是当今国际研究热点.模式对整个火星大气区域气象要素的描述亦可作为保障火星探测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参考依据.沙尘活动显著影响着火星气候与天气变化,也对火星表面探测器可造成巨大安全威胁.对沙尘活动及其影响完善的模拟是目前全大气模式开发与研究工作中的重点之一.本文回顾了火星全大气模式的发展历程,概述了其构建方法,总结了相关科研成果,多角度论述了自主发展火星全大气模式的重要科研与工程价值,建议以火星沙尘活动为重点研究方向,牵引我国火星全大气模式的自主研发.模式的开发与应用涉及行星科学、空间科学、大气科学、计算机科学多领域协同合作.其开发过程势必带动我国行星科学全面发展,为相关研究领域积累经验、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