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代修辞学>区分了语言修辞和言语修辞,提出语境学是现代修辞学的基础,并把信息论、控制论和修辞研究结合起来,阐述了社会心理修辞学、语用修辞学两门新兴学科的概况等.<现代修辞学>从多角度开拓了现代修辞学研究的新视野,建立了颇具特色的现代修辞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区别于泛修辞观下的修辞学,我们将立足于语言运用的修辞学称之为核心修辞学。核心修辞学是在传统修辞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修辞学。它既研究修辞文本,也研究修辞行为;既研究语篇修辞,也研究会话修辞;既研究书面语修辞,也研究口语修辞;既研究有痕迹修辞,也研究无痕迹修辞;既研究积极修辞,也研究消极修辞。  相似文献   

3.
《郑笺》训诂主要是字词句的训释,这是学者研究《郑笺》的重点,但《郑笺》也涉及整体内容的训释,关于这点历代学者没有涉及。从分析篇章结构、补释文题主旨、说明史实典故、解释名物制度看《郑笺》整体内容的训释,《郑笺》从总体上进行了科学的整体的关照与把握,这对后世注释之学是极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从修辞学与认知科学的角度高度评价了陈汝东博士的新著<认知修辞学>,认为该书展示了新的修辞观,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揭示了新的修辞规律,是一本成功的、开拓性的学术专著.她的问世预示了中国修辞学研究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也为西方传统修辞学理论的复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达修辞和接受修辞;区分语料修辞学和语用修辞学,将静态修辞研究和动态修辞研究分别论述;立足于修辞谈语体和风格,正确处理三者的交叉关系;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创新,这是有助于增强修辞学科学性和提高品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郑玄在笺<诗>注<礼>过程中征引<尔雅>的特点及其在雅学史上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郑玄笺注引<尔雅>主要有以下特点:引<尔雅>证成己说、据诸经经文改<尔雅>、以声通义破诸经假借等,其中以声通义破诸经假借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同时,探讨了后世<尔雅>注家征引郑玄注的情况,认为郑玄笺注有助于我们了解<尔雅>所释词语历史文化背景、有助于后人对<尔雅>版本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修辞学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全文共三部分:一、修辞和修辞学,修辞史和修辞学史;二、修辞学的学科性质和修辞学史的研究;三、中国修辞学史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郑玄、朱熹解释经义常借修辞观点加以分析,重言修辞也是其常用的方法。通过对《毛诗注疏》《诗集传》中重言的研究,可以看出重言除了指叠字外,还指双音节词重叠及句子的重复等。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是现代语言学极为重视的基本理论问题.王德春先生的论著<现代修辞学>革新了传统修辞学的写作模式,"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语言和言语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修辞的性质和作用",并将重点放在以言语环境为基础,探寻话语整体和言语规律,从言语修养诸多方面将修辞研究提升到建构修辞理论的高度.<现代修辞学>是国内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修辞学研究的开山之作,是为建立现代修辞学理论体系艰苦努力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在张弓先生的两部修辞学著作,即1924年的《中国修辞学》和1963年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中,贯穿着很强烈的修辞发展观,特别是后者,其论述更充分、体系更完整。然而,时至今日,在修辞学史的研究中,人们却鲜少提及张弓先生的修辞发展观及其贡献。张弓先生认为,修辞的科学体系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分类,二是发展;而就修辞的发展而言,又有两个重要的视点,一是历史,二是现实。在当今的修辞学(特别是修辞史)研究中,重新发现和认识张弓先生的修辞史观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也是我国修辞的重要的源头,体现了先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本文采用了修辞和艺术结合的视角,从“赋的修辞艺术”等6个方面进行论析,以见《诗经》修辞的成熟程度及对后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代自康熙末年起,逐渐形成了专注于文字、音韵、训诂,稽古而不问今,以考据为时尚的学术风气。王船山的《楚辞通释》虽然继承了传统训诂学的原则和方法,但文字训诂只是揭示义理的手段,往往十分简略,著作的重心在于文意阐发和文本精神的揭示,表现出了"义理为体、考据为用,释评结合、发愤抒情"的诠释特色。这一特色与弥漫于清代学界的考据之风抵牾不合,故其虽造诣颇高,但在清代难以获得与其学术成就相当的学术地位,影响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13.
“句法”一术语在《群经平议》中被使用共20次,在《马氏文通》中被使用共127次.其含义在二部署作中的表现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认真研究它们之间的“同”与“异”,这对于厘清中国古代语法术语的源流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白驹施彦端一些真实可靠的史料文物中,并无"中进士"、"字耐庵"、"著水浒"之类记载,而一些学者却以"著《水浒》惹大祸"来辩解其无;相距施彦端四五百年之后,居然出现上述内容,而一些学者却以朝廷无力"禁《水浒》"来辩解其有。这些,都未免有浮夸之嫌,实难以此论证"白驹施彦端进士,字耐庵,为〈水浒传〉作者"。  相似文献   

15.
奏记以公府为对象,作为上行文的郑重性略次于奏笺。《文选》“奏记”类唯选阮籍《诣蒋公》一篇,为辞太尉蒋济之征辟而作。李善注引《晋书》以“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论其辞征之由,几成定论。其时司马氏与曹氏集团的斗争尚未表面化,阮籍辞征和对司马集团的政治态度无关,纯属个人服膺老庄处世观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合作原则是言语交际的重要准则,但交际中有意背离合作原则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实际言语交际中,诸多因素导致合作原则的背离,如得体及修辞等。本文试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与索振羽的得体原则互为益补的角度谈古典巨著《红楼梦》中修辞格的运用及其所实现的话语功能。大量修辞格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该巨著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7.
马成生先生的辩文学术失范,玩弄文字游戏,堪称奇文,主要表现为:当出注不出注,篡改对方原话,歪曲论题论点,避而不答硬伤和软肋,将小说描写与现实对号入座,形而上学的方法论.答文针对“双施”(施彦端与施耐庵)难以合一、《水浒传》的“内证”、施耐庵生卒年及进士、“苏北大丰那个”“施彦端”等问题,引证辨析,认为《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与施彦端是同一个人,与中宣部批准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2012年5月25日公布的第131项选题“四大名著”中关于施耐庵的简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先秦是中国古典修辞思想第一次大融汇的重要发展期,其中纵横学派吸收了诸子各家的修辞思想精华,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在修辞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先秦后期修辞思想的关键代表。文章从其地位、思想策源、内容等多方面对先秦纵横修辞思想做了一些探讨,并发表了个人的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北庭"在历史上又有"庭州"、"别失八里"等称谓,在古代西域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元代时期,籍贯"北庭"之人,多有自称"北庭人"者,他们的族属则往往被视同于畏兀儿人。与此同时,宋元时期,"北庭"或与"北朝"等称呼一样,往往被用来指称南北对峙政权中的辽金及蒙元、北元等北方政权与其都城;或指纯粹地理方位意义上的蒙元、北元等政权与其都城。因"北庭"可指称蒙元政治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北庭人"往往指当时的国族—蒙古人。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文心雕龙》创作论之一的《定势》,因为其“势”的概念的多解性,而颇多争议,后人引用也较少,但从“即体成势”人手,我们会发现该文中的所谈“体裁”对“势”规范性作用不可忽视,更值得注意的是“势”作为一种自然的对读者解读文本不可或缺的力量,对体裁具有自然的超越性,正是这种超越性使得《定势》与《神思》、《体性》、《风骨》、《通变》一起构成刘勰创作论的最精彩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