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铅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5℃条件下,60d时间内,研究了3种不同土壤不同含铅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精氨酸氢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含铅量为100μg/g土壤时,微生物生物量和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精氨酸的氨化作用均无明显变化;当土壤含铅量为400μg/g土壤时,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均显著减少,在沙反腐殖土中表现明显,在粘质腐殖土和腐殖土中表现较弱.以游离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铅含量在沙质腐殖土中高,在粘质腐殖土中低,大约加入土壤中铅的67%~86%,在土壤中被吸收,土壤中游离态的铅含量与微生物生物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豆根系和水稻根系土壤的微生物类群中,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且根系土壤微生物总数明显高于根外土壤微生物总数.对三江平原大豆根系和水稻根系土壤中的细菌进行分离,根据细菌个体特征、菌落形态特征及其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大豆根系土壤中主要分布着芽孢杆菌属、黄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甲基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根瘤菌属6个菌属;水稻根系土壤中分布着微球菌属、黄杆菌属、根瘤菌属、奈瑟氏球菌属、葡萄球菌属5个菌属.同时,探讨了土壤部分理化性质对大豆和水稻根系细菌数量的影响,明确了根系细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等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今后大豆和水稻田间施肥,提高粮食产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河南省长期定位试验2006—2016年试验数据,分析免耕对土壤碳储量、有机碳(SOC)平均年变化量和有机碳相对年变化量的影响,并依据2015与2016两年试验数据研究免耕条件下SO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在0~100 cm土层的分布特征及c_(DOC)/c_(SOC)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免耕较传统耕作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储量、平均年变化量和相对年变化量。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在冬小麦拔节期和成熟期分别提高土壤0~100 cm土层平均DOC含量4.2%和26.9%。免耕在冬小麦拔节期、灌浆期和收获期较传统耕作降低土层0~40 cmDOC含量,而40~100 cm土层平均DOC含量由于不同年份、不同生育期降雨量和冬小麦生物量不同而表现不尽相同。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处理c_(DOC)/c_(SOC)在土层20~40,60~80和80~100 cm显著降低,表明免耕有利于土壤碳库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长期施用复合微生物肥的农田土壤进行微生物群落分离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复合微生物肥的农田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比长期施用化肥的农田土壤中的高,表明复合微生物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兰州地区土壤中铁含量在年周期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苹果铁营养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0~60cm土壤中全铁及有效铁含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并且不同深度土壤,即0~20cm、20~40cm、40~60cm土壤中全铁和有效铁变化规律不同;土壤有效铁含量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土壤有效铁与植物铁营养密切相关,其中0~20cm土壤有效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北五味子在不同生长季内土壤肥力的变化,研究了其生长后土壤速效养分、微生物数量及五种酶活性的变化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北五味子生长期内,有机质含量夏秋两季较高,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各季节无显著变化;细菌和真菌数量秋季较高,放线菌数量夏季较高;土壤过氧化物酶、蛋白酶和脲酶活性夏秋两季较高,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各季节无显著变化.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速效磷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与细菌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转化酶活性与真菌数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真菌数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蛋白酶活性和转化酶活性是五味子生长后维持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大兴安岭三种不同林型的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研究,试图阐明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分布特征,为研究森林土壤微生物与森林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为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管理提供基本资料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森林土壤中各类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差异很大,其数量关系是细菌〉放线菌〉真菌.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组成比例都有明显差异.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呈现的规律为腐殖质层〉土壤表层〉土壤层.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土壤全氮的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成正相关;土壤pH值与土壤微生物数量成负相关;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关系不明确.  相似文献   

8.
邢翠兰 《河南科技》2005,(10):20-21
土壤害虫 防治方法:除注意土壤卫生、进行土壤消毒外,可选择:①7051杀虫素(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喷洒土壤,对根螨、线虫及多种土壤害虫有效。②二嗪磷(地亚农):500~1000倍液,喷洒土壤,对害螨、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③速灭威:500~1000倍液,对鼠妇等多种土壤害虫有防效。④米乐尔(Miml3G)3%颗粒剂:  相似文献   

9.
三江平原的草甸土(俗称黑朽土)占三江平原总土地面积的20%;占耕地面积的39.9%。土质肥沃,养分含量高,增产潜力大。因受自然条件综合影响土壤经常过湿,耕性不良。严重影响作物生育、机械化作业和高产稳产农田的建立。土壤水汽带(非饱和带)的水文现象在水分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本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靖西铝土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中Cu、Zn、Mn金属元素的富集和迁移规律,旨在为矿区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Cu、Zn、Mn金属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迁移和富集,总体表现为矿区下游土壤金属含量大于上游方向,10~20 cm土层重金属含量最大,随着土层增加,重金属呈现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近20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随年代的变化趋势.利用横断历史研究元分析方法,选取1991年-2010年间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514篇研究报告,分析了564,127名大学生在该量表9个因子上得分随年代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SCL-90的6个因子分均值呈现出随年代的发展逐年显著下降的趋势(r=0.45~0.82),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逐年上升.(2)SCL-90各因子得分与城镇化、国民收入、大学生比率、居民存款、消费水平、招生数、财政支出等社会因素相关显著,社会变迁不同程度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选择闽南安溪云中山山区由天然林转换的竹林及其前身丝栗栲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碳氮含量及物理性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丝栗栲天然林和竹林林下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迅速下降;与丝栗栲林下土壤相比,竹林林下土壤表层(0-20 cm)容重、最大持水量和有机碳含量分别高0.18g·cm-3、低12.08%和低11.80 g· kg-1,这可能是森林转换的结果,但竹林林下土壤60-10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和40-60 cm土层全N含量均显著高于丝栗栲林下相应土层,与表层的对比结果相反,天然林转换成竹林后,有机碳含量和全N降低了45.23%和10.0%.  相似文献   

13.
研究延安市郊(县)果蔬地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以指导果蔬地害虫及虫害的立体防治。通过手拣法对大型土壤动物进行标本采集,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以及丰富度指数方面对其进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标本280个,隶属于3门7纲14目。其中,正蚓目和膜翅目为其群落的优势类群,占其群落个体总数的53.93%,其他12个类群则均为常见类群。对不同种植类型果蔬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号样地的多样性指数最高,5号样地的多样性指数最低。而优势度指数(C)最高的为6号样地,最低的为2号样地。对垂直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果蔬地大型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即0~5cm5~10cm10~15cm15~20cm。研究表明不同种植类型果蔬地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均有不同,这反应了果蔬地大型土壤动物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应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控大型水族环境理化因子并模拟海洋生态,对叶状蔷薇珊瑚(Montipora folio sa)进行人工培育.进行了4组实验,珊瑚生长结果:M1组(1.40±0.10)cm/月、M2组(1.80±0.45)cm/月、M3组(1.50±0.16)cm/月、M4组(1.90±0.79)cm/月,平均生长速率为(1.60±0.24)cm/月.表明,该品种珊瑚能够在人工环境调控下进行较快速的生长.在本研究中,叶状蔷薇珊瑚明显比其他属种珊瑚(裸肋珊瑚等)生长速率快,可作为1个品种进行人工增殖,为自然海域的珊瑚群恢复提供物质基础和理论支撑.叶状蔷薇珊瑚被称为海底之花,其形状美丽如牡丹花、个体也比较大可作为海下旅游观览资源.叶状蔷薇珊瑚抗病力强,通过人工增殖恢复已被破坏的珊瑚生态系,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海下旅游产业,服务于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结构为ITO/NPB(40nm)/DPAVBi(znm)/Alq,(30nm)/LiF(0.5nm)/AI的蓝绿色OLED器件.通过改变DPAVBi的厚度,研究其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当DPAVBi层厚度为20nm时,器件的性能较好.在电流密度为38.79mA/cm。时,效率为3.32cd/A;在电压为21V时,亮度为8296cd/m。.而且,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四个器件的效率曲线变化非常平缓,说明器件的电流荧光湮没性较弱.当驱动电压从10V增加到21V时,器件的色坐标从(0.27,0.48)变化到(0.25,0.45),始终处于蓝绿光范围内,色度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6.
探讨监狱民警压力、应对方式与心身耗竭的关系,采用福建省监狱民警(男性)压力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心身耗竭(MBI—GS)量表,对福建三个监狱1000位监狱民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监狱民警承受着较高的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其中,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与情感枯竭和冷漠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205~0.679,r=0.166~0.507),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与职业效能感减退呈显著正相关(r=0.127~0.306);积极应对方式与心身耗竭的三个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r=-0.454~-0.26),消极应对方式与心身耗竭的三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r=0.238~0.506);回归分析发现,工作压力、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人际关系压力和家庭压力对心身耗竭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7.
以大蒜根尖为试验材料,用常规压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研究取材时间和预处理方法对大蒜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组上午9:40-10:00、8-羟基喹啉处理组上午9:00-9:20、对照组10点左右取材有丝分裂指数最高,且低温预处理效果明显好于8-羟基喹啉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春小麦液膜覆盖栽培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液膜覆盖栽培技术在甘肃省沿黄新灌区春小麦栽培中试验应用,其结果表明,新型土壤结构调理剂-土面液膜喷洒在地面所形成的黑色胶结膜,在小麦出苗至拔节期能有效地起到增温保墒作用,0~20cm耕层土较露地栽培提高0.7~1.2℃,0~40cm土壤含水量提高46.8~158.2g/kg。抽穗后无明显作用,对土壤不产生机械性污染,可使小麦生育期进程提前2~3d,增产率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19.
基于硝酸(0.10mol/L)介质中,四溴合汞络阴离子([HgBr4]^2–)与Rhod S+(罗丹明S阳离子)作用所形成的[(Rhod S)2]^2+.[HgBr4]^2–离子缔合物比Rhod S^+.Br^–在聚酰胺素膜(PAM)固体基质上所占有的Rhod S分子数增加和内重原子微扰效应,从而导致体系的室温燐光(RTP)信号剧烈增强的特性,由此建立了[(Rhod S)2]^2+.[HgBr4]^2–缔合物固体基质室温燐光法(SSRTP)测定痕量汞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16.0 fgspot^–1(对应浓度0.60~40.0 pg mL^–1,点样体积0.40μL),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Ip=3.955+23.86mHg2+(fgspot^–1),n=6,相关系数r=0.9997,检出限为5.0 agspot^–1(对应浓度1.25×10^–15 gmL^–1).本方法成功用于人发、香烟和水样品中痕量Hg^2+的测定.同时讨论了离子缔合物SSRTP测定痕量汞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