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加快公司后备资源储备和扩大公司矿业开发规模,公司委派温彦忠负责对河南省汝阳县付店-靳村地区铅锌(银)矿进行短期快速调研。用时8天,共考察了8个矿区,调查坑口25个,编录和调研坑道共8182米,采集样品114件。基本查清了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和矿权设置情况,对8个矿区铅锌(银)的成矿地质规律和控矿因素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找矿前景进行了比较客观实际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程巴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内发现的一处典型的与斑岩有关的矽卡岩铜多金属型矿床。矿体赋存于下白垩统林布宗组(K1l)砂板岩(顶板)与上侏罗统多底沟组(J3d)灰岩、大理岩(底板)的层间构造中。始新世区域内花岗质岩浆的侵入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成矿物质和热源条件,砂板岩与大理岩的层间构造提供了良好的容矿空间。  相似文献   

3.
桐柏银矿有限责任公司银精矿氰化尾渣浮选,由于铅、锌含量相当都是10%左右,无法分离形成铅精矿、锌精矿,只能选成银铅锌混合精矿,铅品位20~30%,锌品位20~30%,铅加锌综合品位50%左右。本方法也适应于同时含铅锌的原矿连续测定,测定范围∶铅品位1.0%,锌品位1.0%,试样用硝酸硫酸混合酸加热处理,形成硫酸铅沉淀,过滤,使其与共存元素分离,然后硫酸铅转化为乙酸铅,在pH5.5~6.0的醋酸铵缓冲液中,以二甲酚橙指示剂,用EDTA(测铅)标准液滴定测铅。滤液加氯化铵,过硫酸铵,氨水加热处理,沉淀分离铁、锰等元素,滤液中加入掩敝剂掩敝少量干扰元素,在pH5.5~6.0的醋酸铵缓冲液中,以二甲酚橙指示剂,用EDTA(测锌)标准液滴定测锌。  相似文献   

4.
刚果(金)上加丹加省Kipushi铜多金属矿床产于中非铜钴矿带。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以及Pb、Rb-Sr和Re-Os同位素、Nchanga花岗岩侵入年龄等进行综合分析可知,该矿床是在新元古界730~760Ma期间恩古巴地层完成初始沉积,伴随卢菲利安构造运动发生褶皱作用,在下古生界奥陶纪450Ma期间受卢菲利安后期构造运动完成矿体定位,后期主要为次生氧化作用。因此,该矿床应为受地层、构造、褶皱改造、次生氧化富集作用形成的沉积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铜坑锡多金属矿位于丹池成矿带中部的大厂矿田内。通过对前人资料的搜集及井下详细的勘察,对铜坑锡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做了系统的总结,分析了控矿因素及其成因类型。结果表明,矿床的形成、空间分布受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等因素所控制。根据以往勘察成果及综合研究,结合区域矿床对比,认为铜坑锡多金属矿床属海底火山喷气同沉积-岩浆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在酸性介质中用K I富集分离银的最佳条件和反应机理,并拟定了岩石矿物中银的容量法测定方案。当利用Fe~(3+)与I~-反应生成游离碘与Ag I共沉淀,能定量富集分离银。所得Ag I沉淀,溶于HNO_3—HC1O_4—H_4SO_4中,继用沉淀滴定法测定。方法选择性好,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回收率在98%以上,经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本法适用于含Ag量在50~Sooog/T的矿样分析。  相似文献   

7.
茜素紫修饰碳糊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痕量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采用茜素紫修饰碳糊电极测定痕量银的阳极溶出伏安法,在0.12mol/L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pH5.2),在0电位下富集3min,Ag(I)和茜素紫形成络合物而富集于电极表面,然后通过介质交换至含Br~-溶出介质中,阴极还原后再进行阳极溶出伏安测定,灵敏度有显著提高.银的阳极溶出峰电流与Ag(I)浓度在6.0×10~(-10)~1.3×10~(-7)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2.0×10~(-10)mol/L。同时讨论了电极反应机理及Br~-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北京东三岔铅锌尾矿附近的土壤中筛选出两株高度抗镉细菌,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及biolog快速鉴定,分别为多杀巴斯德氏杆菌和黄杆菌.并对两株菌做了抗生素抗性和重金属抗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椅山矿床为一富含金银铜铅的多金属矿床 本文论证了矿床与围岩尤其是岩浆岩在时间、空间及成因上的联系 ,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胎生蜥蜴(Lacerta V ivipara Jacquin)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方法应用Grimelius银染法.结果在胎生蜥蜴消化道中嗜银细胞分布广泛,见于其全长.其分布密度曲线大致呈“N”字形,其中胃部是嗜银细胞分布密度的高峰,幽门次之,回肠分布密度最低.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以锥体形为主,其次还有梭形、椭圆形,条形等.广泛分布于上皮细胞基部、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及腺泡之间.结论胎生蜥蜴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型的形成与各部位消化功能有关;根据其形态,我们认为胎生蜥蜴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具有内、外分泌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Grimelius法对家兔(Oryctolagus cunieulus Rabbit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分布位置及分布密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小肠段嗜银细胞呈梭形具有突起,而其它部位多数呈圆形或椭圆形;嗜银细胞多分布于粘膜上皮细胞之间或腺泡上皮之间;除食管未见嗜银细胞外,消化道其它部位均有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近似呈字母“M”形.根据其嗜银细胞形态,认为家兔消化道嗜银细胞具有内、外两种分泌方式.本文还结合家兔的食性、消化特点对嗜银细胞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黑眉锦蛇小肠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Grimelis银染法对黑眉锦蛇小肠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1)分布密度:十二指肠:5.42±3.45;空肠;3.12±2.31;回肠:1.21±1.41;(2)嗜银细胞形态:嗜银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一般分4型,在十二指肠嗜银细胞多为A型和AB型,此外还有少量B型,在空肠此细胞多为A型和AB型,回肠此细胞多为A型,各部分嗜银细胞皆分布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之间  相似文献   

13.
一、小西葫芦灰霉病 1.发病条件与症状.该病主要为害花和幼瓜,多从开败的花入侵,使花腐烂,产生灰色霉层,然后由病花向幼瓜发展,使瓜顶尖褪绿,呈水浸状软腐,萎缩,病部生灰色霉层.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土壤表层及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浇水或农事操作传播,棚温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或植株表面结露易发病.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银耳目分类摘记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继《中国银耳目分类摘记之二》后又报导中国银耳目(Tremellales)新种两种、新纪录六种和新分布两种。新种为展生银耳(Tremella,effusa Peng sp.nov.)与尖峰拟黑耳(Exidiopsis jianfngensis Peng sp.nov.)。新种和新纪录皆有形态特征描述及产地和生态环境记载。新分布种与前人记载无多出入者,就只列名称和新产区.除个别外,大都有附图.  相似文献   

15.
MADS - box基因在植物的花器官和各种营养器官中均有不同形式的时空表达模式,行使不同功能.实验室前期获得了甜菜M14品系BvM14 - MADS box基因的特异启动子Pbm,并对其进行了瞬时表达.本试验利用含有重组载体pBI121 - Pbm - GUS的农杆菌转化烟草,对报告基因GUS在转基因烟草各组织表达特...  相似文献   

16.
栾川大南沟钼多金属矿床地处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缘坳陷卢氏,从地理学上看属于栾川褶皱带,该褶皱带上有着非常优越的成矿条件。基于此,通过对区内地层、构造及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探讨钼多金属矿的成矿规律及其成因,以期为对地质找矿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在聚丙烯酸钠溶液中,利用紫外光还原制备银纳米粒子.通过调控光照波长、时间、聚丙烯酸钠质量分数和硝酸银的浓度,获得不同粒径和形貌的银纳米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合成粒径在50~90nm球形银纳米粒子的最佳实验条件为聚丙烯酸钠质量分数为25%,硝酸银浓度为0.025moL·L-1,365nm紫外光源照射,照射时间4h.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格尔木四角羊沟西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具典型的接触交代热液型矿床特征,该类矿床在空间上具有"三位一体"的控矿格局。本文在分析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的基础上,从地层、岩浆岩、构造等多方面对区内的找矿标志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9.
用反相微乳法成功地合成了蛋白银超微细粒子,并首次研究了蛋白银超微细粒子分散于绝缘油中所形成的电流变液的结构、稳定性、静态屈服应力和漏电流,讨论了影响这些参数的因素.指出蛋白银电流变液在较低的电场下,具有较大的静态屈服应力,其漏电流密度(J)小,且JaEb.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元醇法合成银纳米线,用旋涂法制备银纳米线薄膜,并在其表面旋涂一层氧化钛(TiOx)胶体薄膜以进行表面修饰.采用X-射线衍射仪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银纳米线的晶体结构与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与四探针测试仪对银纳米线薄膜的透光与导电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发现,银纳米线薄膜的透光性能和导电性能随着旋涂转速的增加而降低,这与薄膜厚度变化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胶体浓度对于薄膜的透光导电性能有显著影响,在转速为2 000r/min的时候,0.01 mol/L浓度的TiOx胶体可以有效地提高薄膜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