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     
<正>探索火星新技术也能造福人类4月13日,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报道,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科学家眼下正与欧洲航天局合作,为2018年火星探索计划提供一辆火星车。此次"登火"计划的另  相似文献   

2.
火星探秘     
火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远近的排列,它是太阳系中的第四颗行星。它,呈红色,荧荧像火,亮度常有变化;在太空运行时而从西向东,时而从东向西。自古以来,它就神秘莫测,令人迷惑不解。所以,中国人自古称它为“荧惑。” 火星与太阳的距离有2.2794万公里,赤道直径为地球的53%,质量只有地球的11%,密度为水的3.7倍,它公转周期为687天,自转  相似文献   

3.
火星爷信仰在豫西南南阳地区广为流传,火星爷深受当地民众的爱戴。火星爷信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信仰与仪式过程,此一过程是在信仰火星爷的部分家庭组合而成的火星会里举行的。本文采用民族学的田野调查和访谈、口述历史等方法,试图从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视角,通过对火星爷信仰起源、信仰文化与移民、火星爷神像的塑造和外形特征、火星爷信仰载体——火星会的运行机制、火星爷信仰的仪式过程等方面的分析阐述,达到让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现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3月,NASA的好奇号探测器在火星上目睹了两次日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次是由火卫一Phobos引起的,它于3月26日飞掠火星。从好奇号拍摄的画面来看,火卫一就像是一颗"小土豆",飞越太阳表面(下图)。此外,好奇号还在3月17日拍到了火卫二Deimos在太阳表面"缓缓爬行"的场景。但由于火卫二的个头比火卫一还要小,这个现象只能被称为"凌日"。  相似文献   

5.
亦欣 《创新科技》2005,(5):42-43
火星荧荧如火,亮度常变,令人迷惑,所以中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而在西方古罗马的神话中,它被想象成为身披盔甲、浑身是血的战神“马尔斯”(Mars)。当科学家宣布火星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人类居住的星球时,地球的人们对这颗神秘的星球充满了幻想。  相似文献   

6.
正2月24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再传喜讯。当日6时29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两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  相似文献   

7.
<正>许多年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火星是太阳系中,除地球以外最适合生物生存和生长的行星。于是,作家笔下出现了许多怪模怪样的火星人。火星人的出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火星也因此变得更加神秘。直到1976年"海盗"号探测器飞落火星考察,才发现火星十分荒芜,既寒冷又干燥,无液态水,而且大气稀薄,没有任何生命踪迹。然而,人类征服火星的热情却依然没有减退,2012年9月,美国"好奇"号火  相似文献   

8.
《奇闻怪事》2012,(9):12-13
橙红色,围绕在火山口、山巅山丘和峡谷中的,是无处不在的橙红色,甚至悬浮于大气层中的尘埃也是橙红色。火星就是一个红色的星球,它干燥而寒冷,放眼望去都是大大小小的岩石,似乎宣告着它就是一个矿物的世界。有一个问题总在困扰着人类火星上是否曾经有过生命的出现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甚至是病毒?也许这一切的确曾经发生过在火星演化的早期阶段,红色星球上也有过山川、河流、云彩、雨雪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1999,(3)
每隔两年有一次拜访火星的机会。19916年12月,美国发射了"火星探路者"和"火星全球勘测者"两艘探漏飞船,它们于1997年飞抵火星,给人类带来火星表面图像和新的信息,在全世界掀起空前的火星热。两年之后的1998年又掀起探访火星的高潮。从1998年7月到1999年1月美国和日本相继发射了3艘探测飞船,竞相拜访火星。如今,火星就像它的名字那样,真的"火"起来了。火星有水吗?飞船上天找答案关于火星上有水的说法,可以追溯到早期天文学家观测火星表面时发现的纵横交错的"运河",人们甚至据此猜测火星上有人居住。后来的天文观测证实,所谓的"运河"是一种错觉。"水手9号"等探测飞船进一步发现,火星上气候恶劣,氧气极少,由此火星有水的说法也就沉寂下去了。但是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飞船在火星的阿瑞斯平原着陆,发回的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2月,面向全球招募志愿者移民的"火星一号"计划宣布了第三阶段的100人候选者名单,候选者将经过多轮选拔争夺2025年奔赴火星的第一批入选者名额。2011年3月启动、2013年春天运营的"火星一号"项目吸引了数以万计火星探索爱好者,然而,随着项目推进,由荷兰私人机构主导的该计划亦遭遇诸多质疑。这场"有去无回"的单程之旅,其可行性及科学性究竟如何,人类移民火  相似文献   

11.
《创新科技》2010,(4):26-26
4月13日,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报道,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科学家眼下正与欧洲航天局合作.为2018年火星探索计划提供一辆火星车。此次“登火”计划的另一辆火星车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将于2020年首次发射由轨道器和火星车组成的火星探测器.火星探测器的跟踪及精密测定轨是完成工程任务和科学探测的前提.本文首先分析了火星探测器跟踪技术.然后在简述好奇号火星车VLBI观测频度和测定轨精度的基础上,以2020年7月发射的火星探测器为例,给出了深空机动、近火制动、平面机动、降轨前等关键测控弧段的太阳等离子体时延、各测站观测仰角等参数.分析了我国VLBI网对火星探测器的测定轨能力以及关键弧段的测定轨精度.用5 d的测距测速数据、测速测距+VLBI数据分别进行定轨并预报2 d至近火制动点,三维定轨误差(1σ,下同)由只用测速测距时的45.7 km降至18.8 km,近火点高度预报误差由28.2 km降至7.6 km,体现了VLBI在近火制动等关键测控弧段对定轨和轨道预报精度提高的贡献.在测距、测速和VLBI时延测量误差降低后,近火制动段定轨和预报误差会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3.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997年3月1日报道:1997年2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圣莫尼卡召开了一次有关“行星机器人和漫游车”的国际讨论会。各国的许多科学家带着他们研制出的火星漫游车聚集到这里,参加学术讨论会和表演他们各自的火星漫游车。最引人注目的是由美国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的火星漫游车“罗基7号”,它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漫游车,现在正乘美国的“火星探路者号”飞船飞向火星的途中。预定在1997年7月4日在火垦着陆,然后从着陆器上脱离,在火星从事土壤和大气的检测。“罗基7号”从外表看,像是在车轮上放着的金属鞋盒,实际…  相似文献   

14.
科学触角     
<正>谁剥掉了火星的大气层?火星称得上是与地球最接近的"兄弟",比如它和地球一样为大气层所笼罩。但现在火星基准面的大气压力只有600帕,还不到地球的1%。火星的大气为何如此稀薄?2013年11月8日,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了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Mars Atmosphere and Volatile Evolution,MAVEN)探测器。MAVEN探测器于2014年9月22日到达火星  相似文献   

15.
正两颗卫星的对话火卫一你说,大哥身上到底有没有藏着火星人呀?火卫二我怎么知道,每次问大哥,它都神秘兮兮的,不肯说个明白。我想肯定有,你看地球上的人类,一听到外星人就想到我们火星大哥没错!无风不起浪,大哥肯定对我们隐瞒着什么……大哥!你们两个不要瞎猜了,人类为什么总是喜欢把外星人跟我扯上关系,今天就让我给你们好好讲讲吧。虚假的火星人,真实的大恐慌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电视还没有普及,人们通常会通过听广播来消遣。  相似文献   

16.
美国:今后一段时间,每隔26个月,美国将发射一个火星探测器。其中,2005年将发射一个名叫“火星侦察者”的轨道探测器,它能够拍摄到火星上相当于一个足球大小物体的图像;2007年,美国一共将开展四项针对火星的探测行动。其第四  相似文献   

17.
<正>再见!机遇号2019年2月13日,NASA正式宣告,机遇号火星车永久失联,其探测火星的任务正式结束。原计划工作周期只有90天,最后竟工作15年的机遇号光荣退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它的伟大历程。2004年1月(你可能还没出生),机遇号正式登陆火星。它在火星  相似文献   

18.
<正>"拦路虎"虽小,却不是"周老虎"很久以前,人类的目光就关注到火星,发现它时而明亮、时而昏暗,并具有逆行的特性。进入21世纪,为了探寻火星生命存在的证据以及更多关于火星的秘密,各国掀起了又一轮探索火星的热潮。众多的火星探测器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9.
<正>你想成为登陆火星第一人吗?火星,这个带给我们无限遐想的星球,要是能第一个站在它的表面上摆个pose留个影,那该多酷啊!等回来时,再得意洋洋地告诉所有人自己的火星之旅,那就更帅了!咦,这儿不正巧有则"招聘登陆火星第一人"的广告嘛!  相似文献   

20.
<正>极其稀薄的大气层是火星不适宜生命生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火星怎么会弄丢自己的大气层呢?近日,NASA的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MAVEN)似乎找到了答案:原来,火星拥有一条"隐形"的磁尾,因与太阳风作用而发生扭曲。而这一过程很可能令这颗红色星变成了冰冷的荒漠。"火星的磁尾在太阳系中独一无二,"MAVEN项目的科学家Gina Di Braccio解释道,"它与金星的磁尾不同,因为金星本身没有磁场;和地球的磁尾也不同,因为地球拥有活跃的磁场。它像是这两种情况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