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唐艺术繁荣鼎盛,并且当时的文人普遍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因而留下了数量颇丰的艺术诗。其中,杜甫的艺术诗成就最为显赫。杜甫的艺术诗不但生动展示了盛唐艺术的风貌,而且深刻阐释了盛唐艺术的风度。一方面,杜甫的艺术诗是受盛唐艺术的强烈感染而作,承载了盛唐艺术的大气与恢弘;另一方面,杜诗创作历来与社会现实密不可分,盛唐社会的急转骤变使杜甫后期的艺术诗具有了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而盛唐艺术的气度始终是杜甫诗歌创作的底气所在。  相似文献   

2.
隐逸文化发展到盛唐即臻于成熟。积极的入世倾向是这一时期隐逸风尚的鲜明特征。临近唐都长安的终南山正是周、汉以来的隐逸圣地。它景色秀美,位置优越,而且分布了大量的佛寺与道观。盛唐的文人士子们便把隐居终南当作进入京城、踏上仕途的最佳途径。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与这一时期昂扬的盛唐气象和唐代皇帝对隐士的特别优渥亦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3.
“除夕”这一节俗学题材一直受到古人的重视。唐人创作了不少除夕诗,但却很少引起研究的注意。通过分析唐人除夕诗的内容及其蕴涵的传统化精神,可以揭示出不同时期除夕诗的审美特征,看出盛唐气象的逐步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孟浩然毕生的审美追求是“求真”“求自然”。这种追求为盛唐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范式,它具体表现为三点:一是将日常生活入诗,二是将兴寄入诗,三是独特的抒情手法和入俗致雅的语言风格。孟浩然的创作,扩大了唐诗的题材,有效的抵制了初唐时期的浮靡诗风,谢灵运结合在一起,完成了由陶,谢到王维过渡,将山水创作推向繁荣,孟浩然的创作确立了平淡诗风在盛唐诗坛的地位,开启盛唐诸大家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唐诗,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盛唐之诗则为峰上的奇葩,李白、杜甫即是照耀这高峰的两个璀璨的星座,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层面考察王维的诗,无论前期创作的清新博大,还是后期创作的静穆空灵,除了艺术趣尚之外尚有潜在的文化道德内容。王诗的思想性既与盛唐时代息息相通,又与中国文化精神一脉相承,将诗歌导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使中国古典诗歌更切合儒家“诗教”风范。因此,王诗调理性情,引领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边塞诗是有唐一代的盛世强音,林庚将其作为唐诗高潮的标志之一,并首次提出“盛唐气象”评价盛唐诗歌。边将士卒是边塞诗主流的刻画对象,他们是后人了解唐代社会风貌的司南。盛唐多出现智将、飞将等积极形象,而中唐多将笔触放在下层士兵将领身上,高级将领则作为消极形象成为诗人批判的对象。盛唐至中唐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期,透过边塞诗中将士形象的变迁,能够看到这一变型期唐人风貌。  相似文献   

8.
王轶晰 《广东科技》2012,21(11):42-42
盛唐边塞诗以瑰丽而奇崛的描写、浪漫的比喻遐想、波澜壮阔的战争描写和积极昂扬的进取精神充分展示了盛唐文人自信、积极的精神风貌。从社会文化、时代背景、文学审美及诗人自身经历等方面解析盛唐边塞诗的壮美气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盛唐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孕育了繁荣的盛唐诗歌和诗歌中独特的盛唐气象。这种气象 ,不仅从边塞诗歌作品豪迈、雄浑的风格中体现出来 ,也从山水诗歌作品清新、优美的风格中体现出来 ;不仅从天真、浪漫的诗人作品中体现出来 ,也从现实、沉潜的诗人作品中体现出来 ;不仅以诗歌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也以诗人的情怀、理想、精神风貌来表现 ;不只是某个诗人的创作表现出这种气象 ,而是该时期诗人群体创作共同形成的时代气象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在《毁家诗纪》发表前为组诗添上注文,诗作抒情、注文叙事,诗文合璧,相得益彰;同时,国难与婚变的内容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组凄恻动人的自传体诗篇。郁达夫用旧体诗创作《毁家诗纪》,并用注文记录“毁家”的诸多细节,既是其“袒露自怜”性格的体现,也是郁达夫作为一个“骸骨迷恋者”以诗为舌、以诗为伴的本能选择。《毁家诗纪》是了解“郁王婚变”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郁达夫旧体诗创作的重要文献。《毁家诗纪》中的自传体诗文书写推动了旧体诗自传体诗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明代复古派①继承严羽论诗推崇汉魏盛唐思想。严羽和明代复古派虽然有着不同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但都主张以古代,主要是汉魏盛唐的优秀诗歌作为学习的对象,通过强调诗歌的艺术特征,呼唤久违的审美理想。复古派继承了严羽学最上乘、悟第一义的"师古"标准,并在遵循严羽推崇汉魏盛唐诗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汉魏诗歌作了更细致的区分,从而更加突显了对"高古之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林彬 《奇闻怪事》2011,(3):9-15
一千多年过去了,依然有很多人神往着大唐盛世。在中国的历史上,如果论疆域,唐朝或许并不是最大,如果论武功,唐朝也并不是最盛,但唐代以她那开阔的胸襟,博大的气度,浪漫的情怀,张扬的个性影响和征服了八方四夷,并且一直让后人景仰不已。所以,也只有在唐朝,才会有那么多美丽纯正,如清水芙蓉一般的诗篇,那是真正的诗,是像天山雪莲一样难得的思想精华。浩瀚如海的全唐诗是一个宝库,这里面保存着我们唐朝祖先留下来打思想珍宝。在这里,我们可以体味千年前的喜怒哀乐,豪情逸兴;感受千年前的草风沙雨,冷月寒霜;感受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唐历史和风韵。芬芳的唐诗正像一个大花园,让我们一起倘佯其中,寻找几株闲花野草,去体味千年前的大唐吧。  相似文献   

13.
盛唐诗人王昌龄,擅长七绝,许多名篇在当时已成为旗亭乐宫争唱的歌曲,时人戏称他为“诗家天子”。他的七绝也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誉为“神品”。《采莲曲》就是“神品”之一。《采莲曲》又称《采莲女》,是乐府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生活。写采莲的诗很多,但  相似文献   

14.
从盛唐气象的精神实质的特征出发,对照分析寻绎出王维独特的心态特点以及它在诗歌创作中的具体表现,从而揭示出盛唐气象与王维心态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维是盛唐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作,特别是田园山水诗,为时人所称道,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少年时代的王维就已名满诗坛,当时他和弟弟王缙游历长安、洛阳,两都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二十岁以前,王维就写了多篇脍炙人口的好诗,诸如《洛阳女儿行》(十六岁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十七岁作)、《李陵咏》(十九岁作)等等。这些诗虽然还不能与他后来的山水诗相比,但从中已能看出王维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才华。 王维的诗作,大致上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辋川隐居以前,王维虽然也写了一些山水  相似文献   

16.
李白是盛唐时期很有名气的诗人,他诗风雄奇豪迈,飘逸多致,感情奔放,形象鲜明,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7.
长安是唐朝都城所在,作为政治中心,它成为大唐文士实现梦想和自身价值的最佳之地。而众多文人在这座城市之中留下的与之有关的诗篇也进一步印证和强化了它作为政治权利中心的意义,应该说,这种文人与城市之间的作用和影响是相互的。而元稹的这类诗歌也正很好地展示了这一点。他的许多诗歌就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体现,这座历经政治风云变幻的古城也时时激发着诗人关注现实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初盛唐咏物诗以言志类为主,大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表现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或开阔明朗的情致,追求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命价值;缘情类咏物诗虽然有追求社会生命价值的实现受阻带来的挫折感和失落感,但其根基仍驻扎在坚强的自信力之上;闲情咏物诗在悠闲散淡中透出自适自足的生命满足感与和谐感。初盛唐咏物诗风骨文采兼备,体现了人的社会生命和个体生命和谐完美的统一,表达了唐代诗人刚健明朗、自信闲雅、自然和谐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解说《诗经.国风》诗旨方面,魏源《诗古微》颇具新颖独到之处:一是注重《诗经》诗篇本意的探讨,否定《毛诗》美刺说,大胆解说爱情诗,有助于恢复《诗经》的文学审美;其次,魏源论诗注重地理风俗视角,但没有停留在泛论层面,而是和具体诗篇的诗旨分析密切相连;同时,魏源没有古今汉宋的门户之见,在吸收《毛诗》合理因素的同时,大胆采用三家诗说,广泛吸收宋儒诗说,可谓融贯群言,兼采各家诗说。  相似文献   

20.
菊,作为一种经典的诗歌意象与文化语码,主要指向高雅清逸的志趣、悠然忘世的情怀。而初盛唐人对菊之意象的接受与进一步阐释,却全然折射着其特有的时代特征与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