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杨燕 《科技信息》2009,(14):74-74
本文简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及其功能,同时分析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ATC系统发展状况和趋势,并对我国列车控制系统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未来几年内,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会保持一个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城轨交通线路的开通运营,大量的新员工加入到城轨交通行车组织工作中,目前城轨交通企业员工普遍存在对电话闭塞法组织行车经验不足、组织流程不清等问题,这往往会造成严重的行车事故,给城轨交通的运营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该文主要研究了当地铁信号系统中联锁子系统发生故障时,如何正确的改用电话闭塞法组织行车,尤其是电话闭塞法启用的时机、组织过程、细节及规定,对国内城轨交通企业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调整优化方法,建立了以减小列车运行延误时间和提高列车行车间隔均衡性为优化目标的列车运行调整模型.基于理想点法将双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了控制初始种群育种范围的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以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与只考虑列车运行延误的赶点调整方案相比,考虑行车间隔的方案在有效降低列车运行延误时间的基础上可以显著提高行车间隔均衡性.  相似文献   

4.
马国治 《科技信息》2009,(31):I0240-I0240
本文对城市轨道交安全保障体系的构成、方法和原理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规律和特点,在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着重对保障行车安全的构成要素上作了一些定向探讨,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出了一些见解,摸索行车安全系统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5.
张磊 《科技信息》2013,(36):127-127
现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而信号系统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关键之一,由于轨道交通工具的特殊性,司机只是承担其中列车的控制功能,而列车的驾驶则是通过车载信号系统来完成,在此过程中逐步实现无人驾驶。目前,我国主流的列车控制系统是基于轨道的列车控制系统,也称ATC系统。它通过轨道电路来确定列车的位置,向车载设备传递包括线路、机车等相关设备的基本信息。本文主要研究ATC具有哪些功能,以及实际情况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网络化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衔接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初步网络化运营换乘时间费用较长的问题,从换乘等待时间费用最小角度出发,对城市轨道交通各线路在客流低、中及高峰时期发车时间进行优化,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衔接调度优化模型,并设计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多次仿真运算,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3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信号系统是保障运输安全与提高运营效益的重要设备。本文主要介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3种控制类型,对基于准移动闭塞方式的ATC系统和基于移动闭塞方式的ATC系统控制方案进行了比较,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8.
满足客流需求和提高运输效率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为平衡城市轨道交通运力、客流需求以及运输效率,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计划和列车时刻表的优化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客流需求制定行车计划,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列车运行安全和运力为约束条件,建立以乘客在站台等待时间最小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并设计遗传和声算法求解该模型。通过算例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了满足要求且合理的列车时刻表,该研究可以为匹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资源和客流需求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曹璐  曹成铉 《山东科学》2020,33(6):87-95
满足客流需求和提高运输效率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为平衡城市轨道交通运力、客流需求以及运输效率,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计划和列车时刻表的优化进行研究。首先根据客流需求制定行车计划,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列车运行安全和运力为约束条件,建立以乘客在站台等待时间最小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并设计遗传和声算法求解该模型。通过算例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了满足要求且合理的列车时刻表,该研究可以为匹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资源和客流需求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括地论述大重量、高密度、中速度政策与行车调度工作的关系,重点讨论大力发展调度集中设备的问题.其中包括:改进行车调度工作,调度集中的重要性,以及今后应大力发展调度集中系统.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天津地铁已从线路运营逐步迈向了网络化运营阶段,面对日益复杂的线网运营现状,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调度指挥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研究北京、上海、南京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天津地铁自身的发展现状和建设基础,探索建立了整合应急指挥、控制中心和设备专业调度工作职能的线网集中式调度指挥管理模式,为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完善,逐渐由单一线路发展成为经纬交错、线路之间联系密切的网络形态,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营开始受到关注,其组织方法和实施技术在研究中不断健全。本文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环境下的行车组织和客运组织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行车组织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的中心工作,在开通试运营前进行相关专题研究,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开通运营初期的风险,保证新线开通的有序、平稳。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联络线布局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线网能力、实现网络化运营的必要保证.在分析现有建设成本优化法不足的基础上,基于虚拟建设成本等级理论,本研究改进了路网结构模型,即建模过程不考虑线路的实际走向以及不同方向的数量,以此构建以建设总成本最少为目标的0-1规划模型.深圳2022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实例表明,改进后的建设成本优化法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联络线布局规划中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与城市经济发展有效协调是城市轨道交通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模型,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6—2021年福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福州经济发展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测算福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水平指数、福州经济发展水平指数、2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2系统间的耦合协调能力。研究表明:福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都保持着较好的上升趋势,且轨道交通运营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福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耦合度;虽然2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但是保持着持续上升趋势,2019年开始福州轨道交通线网运营与经济发展进入初级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的动力系数计算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行车速度的提高和结构形式的不断发展,如何合理采用车辆活载的动力系数,已日益引起桥梁结构设计者的重视,直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梁无合适的动力系数计算公式,据此从北美已建成的各个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所采用的动力系数入手,研究了各国铁路桥梁设计规范中相应的计算公式,并结合某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桥梁,通过车桥耦合振动计算及对动力试验成果的分析,提出了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的计算式。  相似文献   

17.
陈梅 《科技资讯》2012,(9):242-242
城市轨道交通大运量、快速、准时、安全、环保的特点和优势,成为国内各城市解决交通的重要方式,随着新一轮"地铁热"出现,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确保运营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乘客习惯、员工素质、行车组织、客运组织、应急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方法,以保证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大运量、高速、方便的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当今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城市最大的基础设施之一,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预测工作是前期研究工作的关键。结合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工作的实际,运用四阶段法对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客流进行了测试,通过预测线路的断面流量、客运量、负荷强度等,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重要的量化指标,对轨道交通项目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吕永宏  刘红燕 《甘肃科技》2008,24(1):102-104
城市交通运输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城市纷纷开始修建各自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列车控制系统(ATC)是信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与提高运营效益的重要设备,担负着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提高运营效率,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要求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介绍SelTrac MB移动闭塞控制系统列车运行几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从视觉影响评价角度对城市轨道交通景观协调设计方面进行研究,采用了基于模糊集值统计法的视觉影响评价法对城市轨道交通景观环境协调性评价进行探讨.对城市轨道交通城市景观环境协调视觉评价中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的指标进行数学分析,探讨了其权值的确定方法,使其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并对由此得出的权值进行了可靠性分析.通过对城市轨道景观协调性评价的分析,在克服了定性视觉评价不足的同时,增强了城市轨道景观协调性评价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