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生态伦理学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一直是其热点问题.其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伦理关系、价值关系三个层面上。本文主要以“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在关系演化为线索,在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两大派系在对抗阶段的主要观点及争论的焦点与实质:在第二部分阐述在变革阶段两大派系的新发展,从而为二者的兼容带来了希望;在第三部分兼容阶段在各自的局限性与合理性的基础上讨论“人类中心主义”对“非人类中心主义”兼容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西方思想家为价值论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提供了四点证明理由 :自然目的论、神学目的论、灵魂与肉体的二元论、理性优越论及其现代变种。主张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学家从实践困难、逻辑缺陷、利己主义尾巴、道德进步的界限四个方面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诘难。只有实现元伦理学和后现代主义的视角转换 ,才能真正理解并参与环境伦理学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指导下,为满足人类自身的各种需求和欲望,自然生态环境因盲目开采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与生态旅游具有共同的价值指向,对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当然,非人类中心主义虽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过分膨胀有"矫枉"价值,但本身仍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4.
叶俊 《科技信息》2007,(2):201-201
破产法的利益本位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债权人是破产法形成之初的利益本位所在,随着历史进步,债务人本位取代了债权人本位,后因为社会经济结构整体性、社会性和规模性等特点的出现,社会本位最终成为破产法的当代价值取向。同时我国的新破产法在私法精神上迎来了债权人本位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天人合一”、“人类中心主义”等人地关系理论的分析 ,认为不同的关系论是人类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认识 ,进而指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观点各有利弊。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整合与超越,它的目的就是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给后代留下一个无"赤字"的环境。  相似文献   

7.
按照道德共同体范围拓展程度的不同,非人类中心主义可以分为动物中心主义、生命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它们分别将道德共同体的范围从人类拓展到动物,所有生命,乃至整个生态系统。这不仅显示了人类具有包容万物的宽广胸怀和道德境界,也反映了人类具有妥善处理人和大自然之间关系的伦理智慧,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归纳了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上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两种类型——强人类中心主义、弱人类中心主义,同时评述了麦基、古思瑞的强人类中心主义论点和诺顿、达琳、古德的弱人类中心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也产生了生态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这些消极因素的出现,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使人类中心主义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文章选取了人类中心主义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对我国学者研究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本身是建立在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这种环境价值观的基础上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然而,由于受人类中心主义历史演进的影响,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这种哲学基础地位受到了种种质疑。对这些质疑的有力驳斥,成为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作为科学发展观哲学基础的最好辨析。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大面积的持续性亏损令人触目惊心,我国现行破产法却没有明确规定破产重整制度,正在修订的破产法草案规定了重整制度,但其适用对象涵盖了一切法人,不能适应规范上市公司重整的特殊情况.文章从上市公司重整制度的概述和作用入手,分析了我国在上市公司重整方面的尝试及当前和解整顿制度的不足,并对各国公司重整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为我国上市公司重整制度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存还是毁灭——试论鲁滨逊的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滨逊的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他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畏惧、抗争和征服三个阶段。鲁滨逊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也是整个人类文明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他表现出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既有利于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消极一面。鲁滨逊的这种自然观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鲁滨逊式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用生态整体主义指导人类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3.
鲁滨逊的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他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畏惧、抗争和征服三个阶段.鲁滨逊与自然的关系,其实也是整个人类文明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他表现出的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既有利于人类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消极一面.鲁滨逊的这种自然观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鲁滨逊式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用生态整体主义指导人类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4.
鉴于西方"国家中心主义"和"社会中心主义"存在的固有缺陷,本文提出具有"政党中心主义"色彩的中国国家治理和现代化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从政治范式的补充发展、政治价值的转换偏重、政治实践的有为有守三个方面对西方政治学进行了改造和丰富,而且也对中国传统的国家治理路径有所超越。"政党中心主义"的治理承继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善治"思想,并在现代化进程中经中国共产党践行而落实到国家治理的顶层层面。本文着重考察中国"政党中心主义"的历史实践和现实功能发挥,并在比较的视野下得出政党中心主义的治理同样存在一定弊端。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保持政党、国家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功能互补。  相似文献   

15.
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是生态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突破了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价值理念的政治实践方式,塑造了一种新型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另一方面,生态中心主义的整体和谐思想又是对现代主体性美学内在逻辑的背弃与超越,指向人与自然、社会的审美生存之境,所以生态中心主义又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审美观。因此,以生态中心主义为核心精神建构而成的生态美学必然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它与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语境紧密契合。  相似文献   

16.
翻译话语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两个误区,即我族中心主义和他族中心主义。这两种极端民族中心主义误导了翻译话语的具体走向。非民族中心翻译话语对这两种民族中心主义具有调节作用,对翻译研究和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翻译话语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两个误区,即我族中心主义和他族中心主义。这两种极端民族中心主义误导了翻译话语的具体走向。非民族中心翻译话语对这两种民族中心主义具有调节作用,对翻译研究和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并自觉扬弃人类中心主义,这是"自然辩证法"教学中颇具难度的问题之一。讲授人类中心主义,首先要从各种纷乱的概念中厘清什么是人类中心主义,其次要从哲学的高度系统剖析它的诸多理论局限,最后要简单地介绍一下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主流观点,为下一堂课的重点讲授打下伏笔。  相似文献   

19.
管理人制度的设计是破产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破产法》统一规定了管理人制度。但清算程序与重整程序具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这两个不同的程序,对破产管理人制度和重整人制度进行各自不同的立法设计,以更好地实现破产法的宗旨。  相似文献   

20.
处于逻各斯中心主义思维方式影响下的个人的行为只是遵循他律原则而不是自律原则,他们的自我建构和实现人真正的自由、尊严、权利和价值毫无关系,这种自我建构必然以失败告终。托尼·莫里森在《慈悲》中通过对主要人物自我建构悲剧的描述,彰显出西方社会一切弊病的深层病灶及其"病原体"——逻各斯中心主义,从而动摇了逻各斯中心主义千年堡垒的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