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西瓜二次结果技术是在第一次结瓜采收后,利用西瓜植株更新方法,再结二次瓜 1.及时施好接生肥。在第一次收瓜前10-15天,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磷肥20公斤,以满足新叶蔓生长所需要的养分。适时施好现蕾肥座瓜肥,开花时每亩施尿素4-5公斤,同时,每亩用硼砂100-150克,兑水喷施叶片,以利保花座瓜。看苗施好壮  相似文献   

2.
<正> 该项试验研究设在新乡市农科所,土壤类型为褐土类、潮褐土亚类,质地为重壤土,有机质0.631%,全氮0.055%,速效磷4.0ppm,速效钾315.0ppm,硫酸钙17.9%,有效锌0.166ppm,土壤PH值9.10。试验地在亩施纯氮10公斤、P_2O_57.5公斤的基础上分别设置亩施硫酸锌:①0公斤;②2公斤;③4公斤;④8公斤;⑤16公斤五个处理。试验重复四次,随机排列,播种玉米时各处理均按每亩追施纯氮10公厅,供试品种小麦为百泉3039,玉米为予玉五号。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1、锌肥对小麦的影响—锌是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据试验,在缺锌的土壤上施用不同量的锌肥,株高增加0.6-3.7厘米,平均增高1.9  相似文献   

3.
<正> 为了探讨小麦对磷肥的适宜施用量,我们在坡马大队试验场安排了磷肥不同量作小麦底肥试验,现将试验总结于后。供试磷肥为过磷酸钙,分别亩施60斤,80斤、100斤、150斤和对照,五个处理。品种“郑州761”。在缺磷的地块,施用磷肥可以使小麦健壮生长分蘖增多,植株含磷量随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从群体结构来看,以每亩施100斤的表现最好,年前分蘖76.9万株,春季分蘖达到94.9万株,成穗40.5万株,分别比对照增加16.4万株、19.6万株、6.1万株。单株成穗3.1个,比  相似文献   

4.
山药追施钾肥产量高武陟县西陶镇科技户郭××于1990-1991年在自己承包的山药地里。进行追施钾肥的试验,试验表明,每亩地平均增15%以上。亩纯增经济效益400元左右。其具体追施钾肥的方法是:在山药秧未铺满地时。每亩地用磷酸二氢钾1-1.3公斤,兑入...  相似文献   

5.
<正> 掖单12号是山东省莱州市农科所1987年选育出来的,株型紧凑、果穗较大,是当前综合性状最好的一个玉米新品种,组合为478×515。1990年引进我所进行小面积高产试验,获得745.3公斤/亩的产量,超过了我所玉米高产记录。1990-1991年两年进行了密度和肥料试验,为以良种良法相结合,迅速地在我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一、播种技术:掖单12号是中熟品种,要抢时早播,于6月15号以前播种结束,最好是麦垄套种。播种量是每亩5斤,种植的适宜密度是每亩  相似文献   

6.
<正> 一、选用优良品种。安阳361新品种,适应性广,产量高,为高产开发打下了基础。二、抡时精量早播。保证一播全苗。夏谷播种越早越好,高开发的夏谷播种必须在6月10日完成。播前进行风选和盐水选种,播种时每亩掺炒熟谷子0.5~1公斤,控制为0.5公斤播种量,播种镇压提墒,保证了一播全苗。三、合理密植。在留苗密度和留苗方式上实行了两改:一改过稀为合理密植;二改大堆留苗为单株或小丛留苗。每亩留苗3.5~4万株,每小丛2~3株或单株,防止了倒伏现象的发生。四、适时适量追施氮肥,增施磷钾肥。过去追  相似文献   

7.
<正> 在夏玉米生产中,追施速效氮肥是增产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生产上夏玉米追氮肥的方式繁多,为寻求最佳方式我们于1988—1989年对我省夏玉米主要几种追施氮肥方式的增产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研究。研究采用田间小区随机排列和15N 微区示踪的方法,经过田间小区的实产测定、统计分析和15N质谱分析,两年试验结果都表明以先施3/10种肥、播后40天施6/10追肥、抽雄期补施1/10穗肥和播后35天集中一次施追肥效果较好,其它方式施肥  相似文献   

8.
王尧红 《河南科技》1992,(11):19-20
<正> 本文就磷肥施用于一种作物或花生—小麦轮作中的两种作物后,磷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Olsen可提取磷(有效磷)的吸收、积累、消耗及磷肥回收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试验在半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土壤上做了6年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对直接施磷、残留磷及磷分施的肥料效应较小且不稳定,而小麦在所有年份中都有较大且稳定的磷肥效应。磷肥直接施用于小麦很有效,直接施磷13、26、39公斤/公顷,小麦平均产量分别增加35%、50%和54%,以每公顷施磷26公斤的经济效益最好。该试验在印度Punjab农业大学研究农场的砂壤土上进行,土壤PH值8.7,有机质含量0.38%,(按Olsen法提取)每公顷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1.6  相似文献   

9.
贾士龙 《河南科技》2007,(11):17-17
进入越冬期后,在中低产小麦田施尿,增产效果明显。据测定,500公斤鲜尿约相当于标准氮肥12.5公斤,过磷酸钙6.5公斤,硫酸钾2公斤。据生产试验,每亩施尿500公斤,可增产小麦30~50公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 前言土传植物病毒病在防治方法上,一般多采用抗病品种,轮作、土壤消毒等项措施。有关抗病性的鉴定,前文作了报道。本文论述追施化肥控制小麦黄花叶病试验。据病田调查结果,追施化肥有降低病情的作用,但各地防治效果表现不一。为了探索肥料类别,适宜的追肥时间以及追肥次数,以求达到增强植株抗性压低病害损失的目的。我们从1978年开始,在信阳地区农科所重病田进行追肥试验研究工作,本文主要报导三年来有关研究结果。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处理项目:1、基肥每亩混施钾肥17斤(60%kCL);2、病害普发期(发病率不超过20%,一般2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11.
贾连璋  陈梅英 《河南科技》1992,(2):10-10,19
<正> 玉米是我省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近三年来播种面积稳定在3100万亩左右,总产超过160亿斤。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玉米单产不足300公斤的低产面积占玉米总面积的20%,单产300-400公斤有中产面积占65%,单产超过400公斤的高产面积占15%。虽近几年各级领导重视玉米高产开发,使高产田的面积上升到20%左右,但中、低产区仍是我省玉米增产的主要地区。因此,研究和分析适应我省不同条件的玉米品种,对今后玉米生产将起重要作用。一、品种多。外省杂交种占主导。玉米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一、整地选地势较高,排灌方便,通风透光,土壤肥沃的土地。先将土壤翻耕,整平整细。结合整地:每亩施优质农家肥 3000kg,磷肥 50-100kg,草木灰 100kg(或10kg钾肥),高效硼镁肥 2.5kg,亩施2.5kg6%林丹杀粉消灭害虫。 二、 栽植 人参果栽植的株行距为 40×80cm,栽植时间最好选在下午进行,种苗成活快。栽后,浇清水,浇清粪水更好,有利于种苗快速生根,苗栽后7-10天内一定不要缺水。 三、追肥幼苗栽植成活后可根据苗情施追肥,每月应追施清粪水1-2次,在粪水中可加微肥(注意掌握…  相似文献   

13.
5、田间管理。出苗前保持畦面湿润,出苗后要勤中耕。苗高3~6厘米时间苗;苗高6-9厘米时,结合中耕按株距5-10厘米定苗。苗高15厘米时,每亩追施过磷酸钙13公斤左右、硫酸铵7、5公斤左右,或施人、畜粪尿1200公斤左右,然后覆土浇水。除留种地块外,在8-9月柴胡花序形成期,将花序全部割去(割掉部分晾干待售)。第一年立秋前后,每亩追杂肥1000公斤、草木灰150公斤,  相似文献   

14.
<正> 玉米是我省重要秋粮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500万亩以上,产量占秋粮总产的50%左右,不少县区达70%以上。近年来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栽培技术的优化,单产、总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全省范围内出现了不少千亩亩产500公斤;万亩亩产400公斤和小面积亩产750公斤以上的高产典型。但就全省而言,玉米产量仍是中低产水平。近几年来,玉米单产一直在225公斤左右徘徊,这与我省的自然优势和生产条件不相适应,没有发挥玉米高产的潜能。玉米是个四碳作物,具有生育期短、光能利用率高、肥水效应显著、增产潜力大的特点,它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的饲料之王,而  相似文献   

15.
<正> 1987年以来在封丘县广泛开展了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益规范化栽培模式技术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棉花单产逐年提高,1987—1989年累积推广面积18万亩,平均亩产皮棉65.8公斤,比常规植棉栽培技术每亩多收皮棉8.3公斤,增产14.4%,每公斤皮棉售价按6元计算,每亩净增值49.8元,总增产皮棉149.4万公斤,总净增值896.4万元,其关键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红薯脱毒是一项高新技术,它是通过生物、物理、化学等一系列手段有效地除去红薯体内病毒。脱毒后的红薯外表光滑、大小均匀、薯块增大、食味改善,出干率和淀粉率明显提高。据试验,脱毒红薯比未脱毒红薯增产20-40%。脱毒夏红薯生育时期短,长势强,掌握要点,强化管理,是夺取脱毒夏红薯高产的关键。 1.深翻改土,施足基肥。脱毒红薯要求深松肥沃,透气性好,蓄水渗水好的土壤。深翻能加速生土熟化,增加活土层,增强蓄水保水能力,有利于薯块的膨大,夺取高产。因此,麦收后要立即深翻灭茬,深度25-30cm,翻后细耙,耙平后立即耕第二遍,耕深20-25cm,经过两次耕翻,基本上达到了上虚下实,土细面平的要求。结合第二遍耕翻,每亩施有机肥5000-6000公斤,碳铵12-15公斤,过磷酸钙26-40公斤,硫酸钾40-50公斤。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 1.科学施肥。苹果着色前应停止氮肥供应,同时每亩施硫酸钾20公斤,喷3-5次0.3%的磷酸二氢钾。  相似文献   

18.
<正> 农业高科技新产品玉米种子包衣剂今年首次在我省济源市推广,获得巨大成功,2.5万余亩包衣玉米每亩增产47公斤,全市增收玉米117.5万公斤。玉米种子包衣剂已列入我国“八五”计划推广项目。这项新产品内含杀虫剂、杀菌剂、缓释剂和微肥等元素,用其包裹种子,等于为种子穿上了防护衣服,并具有在土壤中遇水浸泡不溶解的特性,因而能使药剂、微肥的效应在播种后两个月内逐步释放,既  相似文献   

19.
华夏采珍     
袁隆平“超级稻”又传喜讯:每亩高产847公斤我国科研人员攻克“神舟六号”飞船多项新技术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现场实测,日前在深圳市龙岗区进行。有关专家对48亩实验田的超级杂交水稻晚稻的实测结果表明:水稻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稻谷千粒重达27%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以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农业研究人员在新南威尔士经过四年多的施肥试验(每公顷施氮30公斤,相当于每亩2公斤)后,确定了小麦产量与土壤氮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结论是,当降雨适量时,从地表到30厘米深的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少于20ppm(为百万分之一),就会影响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