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江平原湿地补水与发展地表水灌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江平原湿地是世界著名的湿地之一,经过几十年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这里的耕地在增加,地下水在逐年下降,湿地在逐渐萎缩。保护湿地,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发展地表水灌溉,已经刻不容缓。通过对黑龙江垦区三江平原湿地状况、农田灌混现状及水资源情况分析,论述了发展地表水灌溉与湿地补水的关系及湿地补水的途径。参2。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蛟流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和人类干扰影响下,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而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对其健康现状的评价,并为管理者、决策者提供目标依据,以便更好地利用、保护、管理好流域湿地。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健康评价受多因素影响。利用GIS空间技术,通过模糊综合运算方法将复杂多层次评价问题转化为定量评价,从而更合理有效地分析了蛟流河流域湿地系统健康状况。图5,表4,参12。  相似文献   

3.
对大庆市宝责的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除采取一些常规的对策和措施外,尚需在客观分析认识大庆市湿地资源问题和大力弘扬生态道德观的基础上,应用新的理念和高科技手段,采取一些新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建设大庆数字湿地;开展“自然-人工复合湿地”生态系统建设;开展受损湿地人工修复工程建设;适度增加人工湿地的规模;充分发挥大庆湿地科学研究的功能。参7。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传导系统是一类典型的复杂经济系统,其演化机制与耗散结构具有同态性。本文首次将耗散结构理论中低浓度三分子模型引入货币政策传导系统演化机理研究,利用唯象方法建立货币政策传导系统演化的动力学模型,得出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判据。其次建立货币政策传导系统基于突变理论的脆性综合评价模型,利用1993~2010年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基础数据对货币政策传导系统演化模型的理论结论进行验证。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的实践与货币政策传导系统演化的理论描述是吻合的,并为货币政策传导系统演化的理论模型和逻辑结论提供了现实性依据,这也说明货币政策传导系统演化的理论模型不仅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高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在城市生态中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工湿地具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同样功能和效应,在城市化日益严重的今天,人工湿地在城市中越来越显出其重要的功能效应。人工湿地可以减缓城市的高温、干燥等环境压力,也可以给城市增加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也可以给生物一个安居之地,既可以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又可以给居民带来美好的环境,既可以对城市的污水起到一个净化作用又可以开发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参24。  相似文献   

6.
湿地面积的大小制约着湿地功能的强弱,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扎龙湿地土地利用类型有明显变化。通过灰关联分析表明,在扎龙湿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中,对扎龙湿地面积影响最大的是居民用地和耕地面积,其次是盐碱地、草地面积的变化。在保证水资源量的前提下,控制湿地内的人口数量、限制耕地的开垦、发展替代产业,应该是保护扎龙湿地的有效措施。表1,参10。  相似文献   

7.
典型内陆淡水湿地区退耕还湿适宜性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为及自然因素双重胁迫下,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急剧减少、功能不断退化,因此湿地保护及恢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退耕还湿是保护和恢复三江平原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其首要和基础任务是对区域农田进行退耕还湿适宜性评价,以确定适宜还湿农田的具体位置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基于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考虑,构建了三江平原湿地区退耕还湿适宜性评价体系,并以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地理空间叠加分析方法,成功提取了该区域农田退耕还湿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验证了典型内陆淡水湿地区退耕还湿适宜性定量评价的可行性,进而丰富了退耕还湿的理论体系与方法,为退耕还湿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图8,表3,参33。  相似文献   

8.
技术—文化系统是耗散结构系统:技术—文化系统具有开放性,它始终处于远离平衡态,系统内部诸要素间及其与外部环境间的作用是非线性作用,系统通过涨落推动其循环演化;运用耗散结构理论不仅有助于论述技术与文化的关系,还有助于研究技术的发明、转移、创新和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厌氧培养法,对闽江河口芦苇与成草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动态及外源氮输入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芦苇湿地与成草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最大值均出现在培养后第5d;季节变化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9月和12月,最低值均为7月;外源氮输入对成草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具有抑制作用,并与对照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差异显著(P〈0.05)。图3,参27。  相似文献   

10.
耗散结构理论为研究复杂系统的性质和规律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近几年来,从自组织理论出发,利用动力系统、分支理论等数学工具,揭示生物化学、生态学、流行病学等领域内复杂系统的结构和演化规律取得了不少成果,在政治、经济、教育、城市演化等社会科学领域也作了初步尝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都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教育系统作为一个内部存在着复杂相互作用的体系,可以应用耗散结构理论,通过对其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讨论和研究,利用动力系统的数学  相似文献   

11.
在理清了生态建设和替代生计的概念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生态建设的实施是寻求替代生计的动力因素,替代生计的实施可以为生态建设提供保障和支持,可以消除生态建设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解决经济社会问题.通过时三江自然保护区的现状问题分析,提出退耕还湿、退耕还草和设施建设工程3项促进三江自然保护区湿地良性发展的生态建设内容和生态移民、传统农业改造和多元化产业发展的替代生计模式.图2,参13.  相似文献   

12.
对上海梦清园人工芦苇湿地中脱氮生物以及脱氮效果进行1年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湿地中氨氮的平均去除率21%,总氮的去除率16%。氮去除效率与水体硝化细菌数和植物量有显著的相关性。作为处理微污染水体用的人工景观湿地.其脱氮效果弱于现有的文献报道,且该湿地反硝化作用不明显,硝酸盐氮在系统中产生累积。图4,表1,参9。  相似文献   

13.
耗散结构理论作为对系统思想的发展与深化,填补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之间的鸿沟,是二十世纪科学研究的重大理论成果,并被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作为具备普遍方法论意义的理论,为高校和谐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本文试图以耗散结构理论为指导,探讨高校和谐文化构建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4.
耗散结构理论是近三十多年来兴起的系统科学自组织理论之一。心理系统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自组织系统,要走向有序必须首先成为一个开放系统。而当今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系统发展和活动的进行必须要通过不断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才能得以实现。通过系统识别我们不难发现,创造力心理场系统是典型的具有自组织特征的耗散结构系统。依据耗散结构论有关原理尝试从创造力心理场系统生成的条件、心理机制,尤其是创造力心理场系统结构、功能和涨落间的关系(SfF)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寻求三江平原农作物播种面积和沼泽湿地面积两者间的合理比例,使之既能保证粮食生产,又能维持沼泽湿地的重要功能,有必要对三江平原粮食生产与沼泽湿地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动态分析与评价。在获取过去50多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面积和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的基础上,通过选取表征粮食生产效益和沼泽湿地效益的评价指标,应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函数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建立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两者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动态分析与评价。评价结果显示,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农业生产和沼泽湿地环境是比较协调的。该时期三江平原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58万hm^2,沼泽湿地面积为282万hm^2。此结果可以作为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恢复程度的一个参考标准。按高产水平计算,三江平原可提供111077t粮食,而三江平原的生物种类可以恢复到建国初期的95%。图8,参25。  相似文献   

16.
人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人口系统的演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用非线性系统的稳定判据得出了人口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耗散结构论中的哲学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耗散结构论通过对客观世界中各类系统存在方式的研究与比较 ,着重揭示了开放系统演化的内在机制与背景条件 ,进而从整体上说明了物质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步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框架的基础上,运用基于RAGA的PPC模型(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聚类模型),借助扎龙湿地多年统计数据,将多维数据指标(样本评价指标)转换到低维子空间,获得指标体系最佳投影方向和投影值,做出判断,从而初步实现对扎龙湿地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表2,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