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战后40余年来,关于1939年8月23日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附加议定书》(即所谓的秘密协定)是否存在的问题,始终是一个困扰史学界的历史之谜。现在,苏联新领导人在“新思维”的指导下已陆续披露了一些可以释疑的情况。第二次大战结束后,1948年美国国务院出版了《1939—1941年的纳粹苏联关系》文件集,首次公布了“盟国缴获的德国文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附加议定书》的全文。其主要内容是,在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德国和苏联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势力范围将以立陶宛的北部疆界为界,双方在波兰的势力范围将以那  相似文献   

2.
拉脱维亚境内的俄罗斯人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他们会变成“外国移民”。据报道,随着原苏联的解体,这些昔日的“同胞”如今正沦为不受欢迎的“二等公民”,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重要方面受到排挤和歧视,大批人因不能取得拉脱维亚国籍而被赶回故土,留下来的处境也甚为艰难。1940年6月,原苏联最高当局根据1939年苏德条约的秘密议定书出兵占领了拉脱维亚。此后,大批俄罗斯人迁徙到拉脱维亚定居,并渗透到各个政治经济部  相似文献   

3.
R克里姆林宫神秘失踪在二战时期的苏德战场上,有一个希特勒天天做梦都想摧毁的地方——克里姆林宫。苏德战争爆发一个月后,德军多次派出飞机打算轰炸克里姆林宫建筑群。但是,在执行轰炸任务时,德国飞行员突然发现,  相似文献   

4.
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标志着苏军战略防御阶段的结束,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在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同时,苏军还在西南方向、西北方向和西方方向实施一系列进攻,并取得重要进展。希特勒为了挽回败局,重新夺回苏德战场战略主动权,下达“总动员令”,拼凑力量,决定在库尔斯克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企图合围并消灭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主力,进而威胁莫斯科。苏军查明德军企图后,决定首先以预有准备的防御消耗敌军,尔后转入坚决的反攻。库尔斯克会战从7月5日开始到8月23日结束,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达400余万人。经过50天激战,德军损失30个精锐师,共50多万人。  相似文献   

5.
1945年5月8日傍晚,柏林以东一所工程学院的大厅里气氛庄严肃穆。一位苏联元帅以胜利者的姿态,代表盟国接受德国元帅凯特尔呈文的投降书,然后转过身来向美、英、法军事代表握手高呼:“欧洲战争胜利结束了!”这个神态威武的元帅,就是在苏德战争中屡建奇功的格·康·朱可夫。  相似文献   

6.
战时波兰流亡政府与苏联政府外交关系的恢复及随后苏联领土上一支波兰军队的建立,完全是英美与苏联大国关系的“副产品”.英国政府自战争开始后,一直试图将苏联政府拉向自己一边,苏德战争的爆发使英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的合作成为可能.为此,英国政府不惜一定程度上以波兰国家利益为代价.同时,苏联政府为扭转苏德战争初期溃败的局势及获得西方的援助,同意恢复苏波外交关系并允许在苏联领土上建立一支波兰军队.在反法西斯阵营中大国与大国、大国与小国之间,在合作的同时又存在着各自利益的冲突,大国之间的交易常常以小国作为代价.苏联领土上这支波兰军队的组建,即体现了在战争初期盟国间的这种合作.  相似文献   

7.
自1941年7月到1943年底,英国首相丘吉尔一再阻挠第二战场的开辟,并抛出所谓“巴尔干计划”,采取假他人之手,火中取栗,消灭法西斯德国,削弱社会主义苏联。企图趁机而起,控制欧洲。所谓第二战场,就是指美、美在欧洲开辟反德国法西斯的战场,确切地说,即以英国为基地,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的西部登陆,直接对德作战。它与苏德战场紧相呼应。可见第二战场开辟,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发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苏德战争初期能有效地支援苏联,加速德国的溃败,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然而丘吉尔为什么一再阻挠开辟第二战场呢?对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8.
在苏波关系史上,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存在着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被称为苏波关联史上的“芒刺”。1939年苏联出兵并与德国瓜分了波兰,成为扎在苏波关系的“芒刺”之一。但是,对于苏联出兵波兰问题,国际上则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苏联史学界对苏联出兵波兰一直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它解放和保护了少数民族同胞,阻止了德军向苏联边境的推进。对于苏德友好边界条约,则讳莫如深。 那么应该如何评价1939年苏联出兵波兰的行动?苏联出兵波兰的真正意图又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以下二个方面来阐述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今年 ,内蒙古教育厅公布了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入选教师名单 .在全区入选的 112名教师中 ,我校有 13名教师入选 .第一层次有教育系刘文霞 ,第二层次有郑丽君、章也、王凤雷、呼格吉乐图、苏德毕力格、包玉山、郭世荣、贾铁飞、王银河、包玉海、乌兰图雅和哈斯巴根 .自治区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是自治区“32 1人才工程”的配套工程 ,是根据我区高等教育的需要 ,在现有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领域中 ,计划在 3~ 5年内培养一批不同层次的高素质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的人才工程 ,这是一项为发展自治区教育 ,培养骨干教师的重要举措我…  相似文献   

10.
来函照登     
编者同志:读《世界知识》1989年第23期《解开苏德条约秘密协定之谜》一文,发现上下文有矛盾。文中说,1939年8月23日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附加议定书》(即所谓的秘密协定)的主要内容是,在发生领土和政治变动时,德国和苏联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势力范围将以立陶宛的北部疆界力界,双方在波兰的势力范围将以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为界。作者引用雅科夫列夫1989年8  相似文献   

11.
最近,罗马尼亚警方遇到了一件令人感到后怕的事情:久尔久市的一位农民竟然把一枚未爆炸的重磅炸弹当做了铁砧,用来修理自己的农具,久尔久市坐落在罗马尼亚南部边境,二战时,苏德两军曾在此激战,这座小城因此  相似文献   

12.
希特勒早年侵苏思想有二大基点:反共、夺取生存空间;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暂时延缓了希特勒德国侵苏步伐;1941年最终侵苏,是希特勒向其全球战略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其对德苏力量消长的必然反应。  相似文献   

13.
1939年8月到1941年6月间的苏德双边经贸关系是不平衡的。苏联虽然得到了某些短缺的机器设备和军事技术装备,但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牺牲了部分战略物资储备,并暴露了军事工业的弱点。此外,这一时期两国间保持的经贸关系,还被德国用来制造假象,掩盖其侵苏准备。  相似文献   

14.
《布列斯特和约》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与德国签订的重要条约,它们的签订引起了时人和后人的广泛反映。从苏联方面来看,它们虽体现了灵活、务实的特点,但前者不幸,后者获益不少且极大地暴露出苏联外交的民族利己主义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博览》2011,(10):16
<正>胜利不仅仅属于幸存者。当一名老兵和英雄雕像对视的一刹那,或许会想起许多曾经一起浴血战斗的兄弟,他们不曾听到胜利的号角。半个多世纪前的苏德战场被称为20世纪最为惨烈、最为血腥的战场。据统计,苏军作战死亡866.84万人。他们的牺牲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后来的战局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二战时期苏联政府对犹太人的态度及政策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苏德战争是分界点。战前,苏联政府还是奉行传统的对犹政策,甚至更加不稳定;战后,苏联政府对犹态度发生了好转,但这种转变是伴随战争而发展的。此期,苏联政府对犹始终贯穿着接受、限制、利用的政策。当然,二战时期苏联政府对犹太人的态度及政策的转变,只是基于战争需要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7.
欧洲国际格局中英法、德意和苏联三大势力之间长期以来扑朔迷离的关系,终于在1939年8月由于英法苏谈判的破裂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而明朗化.英法苏联合抗德的可能消失了,而德意和苏联则可暂时相安无事.希特勒利用英法绥靖主义造成的有利条件,顺利地分化了敌手,取得了行动上的主动权.他立刻迫不及待地向东邻波兰发动进攻,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8.
如果将2007年俄罗斯一系列强势举动仅仅理解为是俄罗斯向世界炫耀武力、是要重新回归"冷战",那就过于简单了。英国《泰晤士报》在评论普京赤裸上身这个生活细节时称,"这是1939年苏德条约签订以来,俄罗斯领导人最大胆地表现政治自信"。实际上,普京向世界展示的不仅仅是健壮的肌肉,更是一个重新崛起的大国的内外诉求,以及俄罗斯对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俄军贸和技术合作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新中国 50多年来武器发展的历程,其实主要是一部引进苏联-俄罗斯装备并加以消化、吸收并创新的历史。斯大林:对华军援多属旧品但却帮助奠定了新中国军工基础旧中国当时仅有沈阳、太原、重庆、上海等几个简陋的兵工厂, 迫击炮都造不好,年弹药产量最高时也不过区区一万多吨(美苏德在二次大战期间年弹药产量都达数  相似文献   

20.
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 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转折的一年,在苏德战场、北非一地中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反法西斯联盟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战略主动权已完全转入同盟国手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反法西斯联盟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协同作战,以便尽快击溃德、日法西斯侵略者,筹建战后保卫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国际机构,罗斯福和丘吉尔渴望和斯大林会晤,同时也希望和中国政府首脑会谈.通过外交途径安排,美英中三国首脑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