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美术学科从体系、制度、课程到教育方式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更新,本文就绘画创作这一“两难”课程,阐明“以人为本”的教育现念及“由情入道”、“由技入道”,“由理入道”的绘画创作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2.
“胸有成竹”与“心手相应”是文同提出的两种绘画思想,亦适合于书法。这两种思想展示了从观察到构思、再到表现这一艺术创作的主要环节和基本过程。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艺与艺通,艺中有道;技进乎道,乃臻至境。  相似文献   

3.
迟慧 《科技信息》2010,(11):188-189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其文艺思想深受儒、释、道三家涵泳,体现出一种“综合”的特色。本文主要探讨苏轼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综合性。一方面从社会背景、个人经历出发,探讨苏轼绘画关学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着重从“象外”与“常理”、形与神、道与艺、诗与画几方面入手,分析苏轼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综合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绘画使用色彩的年代很早,色彩的种类也很丰富。但中国绘画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走以色彩造型这条路,色彩在画面上更多的是表达社会文化观念。儒家的伦理象征色影响了中国人物的色彩发挥(主要是对人物服饰的影响),佛教与隋唐之际金碧辉煌的“院画”风格的形成有关系;到了宋元,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水墨渲淡为主的文人画风占据了画坛的主流地位,并一直影响到近现代。从儒、佛、道的思想根源来探求中国传统绘画色彩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当老子把形上的“道”落实到人类社会的领域,进而把人分为五个层次:“道”、“德”、“仁”、“义”、“礼”,来阐发他对世俗人性的看法,从最高层次的“道”至最低层次的“礼”的这一过程,无不是道的滑坡过程。  相似文献   

6.
“意”与“笔”的关系一直都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和绘画创作研究探讨的中心。从绘画创作的过程来看,张彦远所提出的“意在笔先”和“画尽意在”的命题,是对绘画创作过程之始、之终的概括和总结;除此之外,“意”与“笔”的关系贯穿于整个绘画创作的过程之中,即“意在笔中”,这是对绘画笔意论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从后期印象派的塞尚到抽象表现主义的康定斯基,论述了从“情感表现论”到“精神表现论”这一过程,并且阐述了“表现论”对西方表现性绘画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逸”和“远”作为中国绘画的最高风格是如何可能的?徐复观通过对此问题的心性学考察,认为这是庄学精神逐步在绘画中落实的结果。通过这种研究与讨论,便把艺术问题与人格修养问题联系了起来,由此,便可进一步证明心性之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亓玉权 《科技资讯》2009,(14):231-231
美术鉴赏课已经越来越普及,中国画家必须重视绘画理论的修养,“六法论”涵概了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述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如何用笔以及如何刘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鉴赏贯穿于绘画艺术创作过程的始终,因而艺术家的鉴赏力在绘画艺术创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主要表现为鉴赏力是对再现到表现的提升,是对冲动到构思的提纯,是对修养变为水准的推进。由此可见,鉴赏力在绘画技术与实践、创作欲望与创作效率、艺术修养与创作水准之间发挥着中介和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画艺术走的是一条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对文化精神的再研究和体验的深入解读与自觉认知的道路。在当代中国画艺术的创作中,人们试图在传统中寻找着与个体创作相联系的生存意义和传统审美的纽带,并探索和运用新的材料语言形式来自由地表达思想,形成个性风格突出的艺术表现方式。因此,在中国画创作领域探究重彩画的源流和材料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天然矿物质颜料在中国画创作中的作用,分析中国画当代艺术的理念,阐释当代重彩画的绘画语言及其材料价值,对当今中国画创作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绘画重在写心,而当今社会却赋予它更多的时代内容,使之视觉性和图式性日益突出.在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表现时代和现实的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写心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应从物我、人性、人心、其他艺术形式等角度对"写心"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久远,不少历史文献记载中的中国古代画家的画作有些已经不传于世,现传世的代表作品多数为后代丹青妙手的摹本.有些摹本中器具与服饰等信息表明摹本是一种具有摹画者时代特点的“创作摹本”.有些传为画家的代表作品其实是托名之作,有的画作由于尽力摹仿画家本人的艺术风格,或能体现画家的艺术特点,有的作品则可能与原作没有任何关系.因此,中国古代画家与其传世代表作品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多样化非对应的特点,值得后世的研究者和收藏者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4.
"情"亦称"情感移人",在艺术创作中赋予无生命的对象以主体的情感使事物和艺术形式具有人类的情感性质。主客体通过移情作用得到统一,自我与对象融为一体。在中国画创作实践中,运用于线描、赋色等创作过程中,从"应目","会心"至"畅神",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完全的融合,达到"物我合一",创作主体进入物我相忘的"物化"境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境是由移情产生的。"移情说"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全盛期。在唐代绘画中,人物画占主流地位。外来的佛教和佛画深刻地影响着唐代的绘画,无论是题材内容、表现技法,还是人物塑造、色彩运用,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绘画题材除世俗的官僚贵族、宫廷仕女、凡夫俗子外,非尘世的佛、菩萨、天王等也大量出现。佛画的色彩被引进中国画人物画,一改往昔的古朴典雅而为富丽绚烂。唐代人物画空前繁荣,大师辈出,成就辉煌。  相似文献   

16.
王静娟 《科技信息》2009,(29):I0307-I0307,I0351
中国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和审美标准。水墨动画是中国水墨画的动画艺术再现,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是中国动画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飞跃,是中国民族化探索的典范。首先分析了中国水墨画在水墨动画中的借鉴吸收和运用,最后论述了现代高科技三维动画技术的运用将更好地促进中国水墨画在水墨动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丰富而独特,册页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因其收藏和观赏的方便,至今仍然备受关注。册页多作小品,具有欣赏性和趣味性,而不必立足于深沉、严肃的主题。创作时,应讲究自由度和探索性,技法的使用也不宜繁杂,主次、虚实、对比等关系应互相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从民族文化、视觉传达的角度归纳出国画艺术经验主要体现为形式经验、审美经验和思维经验,并尝试寻求国画和平面设计的相同或相似处作为切入点,对其进行传承和化用,为创建别开生面的民族平面设计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9.
数千年的发展,中国古典诗词与花鸟画早已绾结在一起,它们互相借鉴,相得益彰。因此,本文打破艺术门类研究中经常存在的相对封闭的状态,将视点放到古诗词与花鸟画之间的内在联系上,通过两者的比较研究,对它们在含蓄美追求上的趋同性,以及相似的艺术审美特征和规律等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意在剖析诗意花鸟画的美学特征,打通艺术和人生之间的通道,到艺术之中寻找中国人特有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20.
全面、扼要地介绍和研讨傅抱石在中国画创新方面的成就以及在推动中国画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就如何学习傅抱石绘画谈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